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21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反映出维新派()

A.认识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大体把握了当时科技走向

C.意识到蒸汽时代已经降临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30.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作用》-文中强调:

“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

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

”据此可知,此时的毛泽

东十分重视()

A.执政党的思想建设B.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党的群众路线思想D.新时期党的白身建设

31.许庆等人调查后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

成中国“土地细碎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革命的发展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2.苏格拉底把雅典面临重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道德沦丧,其救治方案就是要转变人的灵魂,以

道德兴邦,重塑正义。

这一“救治方案”()

A.强调人的价值B.注重理性意义

C.主张思想复古D.正视知识作用

33.回顾当年资产阶级对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的诅咒,斯大林在1930年政治报告中指出:

两年半以

前,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

现在,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

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如此自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国内全面推行B.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在全球蔓延

C.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国内全面确立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34.法国1964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戴高乐主义的影响。

从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

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

这反映出()

A.戴高乐主义主导中法建交B.世界格局步人多极化时代

C.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

35.爱因斯坦羡慕一位融合实验者与理论家为一体的科学家生活在“幸福的科学童年”时期,这位科

学家曾宣称“现在我要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

这位科学家()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B.把人类带人蒸汽时代

C.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非选择题共13题(含选考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

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南京大学王长江说:

“从全世界来说,当时(指“工业革命”后的英

国)唯一一个强国就是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是一个强国

的象征。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

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一摘编自中新网《货币战争:

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符合本国和西方利益的国际金融秩序。

经过几十

年的发展演变,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挟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

将大部分国家纳入其中。

英国作为美国的“特殊盟友”,一直是美国可以充分信赖的“小兄弟“,一

直比较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

然而,中方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作

为对这一金融秩序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英国在没有向美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申请加入,我们看

到的是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

认真分析英国这一举动,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摘编自轩毅《由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说开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镑能够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货币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特点。

(8分)

(3)由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

尤其

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

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

要研究中国传统文

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

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

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

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一制度,亦绝

不能历久而不变。

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

我们若不着重

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

那是何等的愚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材料中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论证其科学性。

(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

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

项重要决策。

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卒。

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号为“中兴”君王。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

宣帝于本始元年

至神爵四年(公元前73~前58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材。

又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

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

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

被称为“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宣帝“励精为治”的变革举措。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汉宣帝变革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6.(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各阶层的妇女积极勇敢地投身于争取人权的革命,为革命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公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宣布权利平等的人

权原则时,却根本不提妇女权利,在人权原则指导下颁布的法律也剥夺了妇女应享有的平等权利。

妇女们发现,人权不过是男人的特权。

著名的妇女领袖古杰在对资产阶级人权运动失望后,于1791

年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强烈反抗性别歧视,要求对妇女在各个方面的权利进行补充和

完善。

这种对男性的批判,使法国妇女运动成为法国大革命反向启发下形成的一种独立的女性革

命。

这种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后,很快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迅

速发展,演变成与男权主义相对立的“女权主义”。

——摘自陈文联《论近代中国女权思想的政治化倾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1791年《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的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妇女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及其现实依据。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50年前(1958年),一个叫做杰劳德·

霍尔通(GeraldHoltom)的英国人设计了一个反

战标志,他在简单的图案中蕴含了“核裁军”的愿望和诉求。

到了现在,这个标志已经跟可口可乐

和耐克的商标一样有名。

——摘编自丁晓蕾《50岁的反战标志》

材料二乌克兰危机的总爆发在地缘政治上不是孤立的,这场乱局背后充斥着大国的角力和博

弈。

早在2018年3月18日,普京闪电般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协议,并发表了万言演讲,措辞严

厉地批评西方。

舆论甚至把这次演讲与当年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相类比。

“世界是否进

入‘新冷战’时代了”的疑问萦绕在很多人心头。

——摘编自吕正韬《“新冷战”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58年出现反战标志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世界是否进入‘新冷战’时代”问题的思索。

4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抗战胜利一个多月后的重庆,迎来了一位来自北平的客人,他是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

校务长(校长)司徒雷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司徒雷登在北平被日本人关押三年有余。

一九四

五年九月三日,是中国的胜利日假期,重庆全城乃至全国各地,游行狂欢。

为此,蒋介石特地派专

机把司徒雷登从北平接来,让这位曾经与中国同患难共命运的人,也与他关系良好的人,见证这

一历史时刻。

第二天,九月四日,重庆还将举行庆祝胜利大会,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等

中共领导人,在同一个场合,也将向司徒雷登伸出热情欢迎之手。

——摘编自李辉《司徒雷登与毛泽东的见面》

材料二作为燕京大学无可争议的创办者和灵魂人物,司徒雷登在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和教育史

上都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今天再来认真思考和总结。

不过,司徒雷登在国内之所以

妇孺皆知,却不完全是因为他创办燕京大学的经历,更多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因为创办燕京大学而在国际上获得极大声誉,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美国驻华大使,成为

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也正因为大使生涯,司徒雷登在国共之争结束后被取得胜利的

中共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遭到毛泽东无情而又辛辣的讽刺。

一摘编自陈远《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抗战前后毛泽东对司徒雷登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徒雷登在中国“难于评价”的原因。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文综详解答案

24.A(材料中的“制度”为秦朝开创的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官员“都是皇帝的雇员”,皇帝可以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A项正确。

25.C(唐朝时,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商业交汇中心”,“丝”“金”“香料”是其主要的商品,C项正确。

26.D(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D项正确。

27.B(题干中“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表明苏轼主张著述应有感而发,在文学创作上倡导现实主义文风,答案为B项。

28.B(《南京条约》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但在《南京条约》中文官本中将这一情况表述为“给予”“常远据守主掌”,这反映出当时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B项正确。

29.B(维新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经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电邮”属于“电气革命”范畴,据题干材料可知,维新派大体上把握了当时的科技走向,故B项正确。

学生很容易误选A、D两项,但题干中材料缺乏“世界市场已形成”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有效信息,故排除。

30.C(本题有一定难度,题干中的“民族战争”指抗日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作用》发表于1938年,C项正确。

A、B、D三项“执政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时期”都为建国后,均可排除。

31.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中国由此形成了“土地细碎化”现象,D项正确。

32.D(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思想不失为医治雅典当年人们“道德沦丧”,实现“道德兴邦,重塑正义”的一剂“救治方案”,正确选项为D项。

33.B(1929年从美国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在全球蔓延,这使得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充满自信,B项正确。

34.C(题干中“摆脱冷战思维”“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等信息表明中法建交有利于实现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的日的,答案为C项。

A项“主导”的结论违背史实;

多极化在今天依然是一种趋势,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中法建交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35.A(A、C两项表述的牛顿和达尔文可以满足题干“演示世界体系”,但达尔文称不起“融合实验者与理论家为一体”,正确选项为A项。

40.答案:

(1)原因:

君主立宪制确立;

强大的经济实力;

完善的金融制度;

健全的法制;

世界市场的形成;

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银行信用体系建立等。

(任答5点,10分)

(2)特点:

美国主导;

美元地位特殊;

体系完备;

服务于美国争夺霸权需求等。

(3)结论:

美国对世界事物掌控力下降;

中国国际地位上升;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提升;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亚洲基础设施存在金融商机;

亚投行顺应经济一体化进程等。

(任答4点,8分)

解析:

本题以近现代世界金融发展变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问要求概括“原因”,回答时把握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这一关键性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政治(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工业革命影响)、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等方面组织答案。

(2)问要求分析“特点”,依据材料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等有效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特点可从建立(美国主导)、内容(美元地位特殊、体系完备)、实质(服务于美国争夺霸权需求)等角度加以解答。

第(3)问带有很大的开放性,要求探讨“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这一热点话题。

组织答案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阐释材料中深刻变化的内涵: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等)”、“国际秩序(经济全球化等)”等,二是结合亚投行本身特点(存在金融商机、顺应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只要理顺思路,不难回答。

41.答案:

示例: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下列“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观点:

结合中国国情(或者尊重我国历史传统)学习外国政治制度。

(2分)论证:

中国近现代出现了几次“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的事件,均以失败告终。

譬如:

康梁等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等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都没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刻意模仿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

(从“专求模仿别人制度”导致失败角度论证,5分)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出现了一些将外国成功经验和“本国传统”融合媾通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新中国初期汲取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等。

(5分)

评分说明:

本题以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答本题可分两步:

第一步,明确论证观点。

材料中钱穆观点众多,譬如儒家抱负与传统政治;

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外国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双面性;

中国历代政治的沿革等,这一步重点是从自身擅长处选择观点,为下一步论证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步,科学条理论证。

论证时学生注意两点,一是紧扣试题要求,譬如“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不能选用古代史或世界史史实作为论据等;

二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论证逻辑严密,科学条理。

45.答案:

(1)举措:

推行和平政策;

发展农业生产;

继承“休养生息”政策;

重用人才;

整顿吏治。

(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

(2)影响:

促进了汉朝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缓和了国内民族矛盾;

形成“宣帝中兴”局面。

本题以汉宣帝变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问变革举措可从材料“罢兵力农”“思富养民”“征召人材”“减免田赋”“查处……不法官吏”等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2)问回答“影响”可紧扣上述变革举措,从“社会发展”角度(可细分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内安定等)组织答案。

46.答案:

(1)核心主张:

反对性别歧视;

完善法律;

男女平等;

政治权利平等。

(2)思想来源: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

(1分)现实依据:

法国《人权宣言》确立的人权、自由、法治等原则。

(4分)

本题以法国妇女运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重点考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依据材料中“权利平等”“反抗性别歧视”“女性自主意识”等信息加以概括。

(2)问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想来源可调动所学的启蒙运动知识回答,

现实依据可运用所学的《人权宣言》内容解答。

47.答案:

(1)历史背景:

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核战争和核恐怖的威胁;

二战后人民反战运动的发展;

人民对二战的反省;

人民祈求和平的愿望和诉求。

(答出四点即可得7分)

(2)以下答案可任选其一作答:

观点一:

世界没有进入“新冷战”时代。

(2分)理由: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

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不断壮大。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观点二:

世界进入“新冷战”时代。

美、俄国家战略利益不同;

美、俄强权政治依旧存在;

美、苏“冷战思维”的影响。

(6分)

本题以二战后的“冷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问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联系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冷战、人民反战等相关知识回答。

(2)问重点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既可选择世界进入“新冷战”时代,也可选择没有进入,关键是寻找理由,比较而言,没有进入“新冷战”时代所学知识较多,可从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人民爱好和平等方面加以解答。

48.答案:

(1)不同态度:

由赞赏认可到否定批判。

(3分)历史背景:

中国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

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2)抗战前司徒雷登促进了中国进步:

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

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

为中国抗战做出了贡献。

(6分)抗战结束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站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对立面。

(2分)

本题以历史人物司徒雷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问“不同态度”在材料一、二中有明确表述(“向司徒雷登伸出热情欢迎之手”和“遭到毛泽东无情而又辛辣的讽刺”),回答较易;

分析原因可依据“抗战前后”的提示,从中国国内外形势和中美关系两方面解答。

(2)问“难于评价”表明司徒雷登存在正反两面,这和他在抗战前后对中国发挥的不同作用相关,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