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514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 4.docx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千年梦圆在今朝4

教学

要求

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思路,抓住具体事例,通过分析文中的重点句,深刻感悟本文的主题思想,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倡导自我感悟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重点

难点

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及重点句段,进一步感受科学家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kūn)鹏(pénɡ)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①“不只……还……”去掉可以吗?

]

段导读:

本段写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②这句话有何作用?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③具体写万户怎样乘火箭上天是为了说明什么?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段导读:

本段写人类首次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⑤以万户的名字来命名环形山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

本段写万户的探索精神激励着炎黄子孙。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⑥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qiónɡ)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⑦这里说“寂寞”的太空是什么意思?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段导读:

本段写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⑧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⑨三个“最”字说明了什么?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⑩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

]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xiè)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自行”和“瞬间”说明了什么?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

“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杨利伟的三句话说明了什么?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第三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段导读:

第8、9自然段写“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的伟大意义。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段导读:

本段写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第二段(第4~10自然段):

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这里的破折号是否可以去掉?

]

  第三段(第11自然段):

写炎黄子孙有了新的梦想——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深刻体会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全文的朗诵录音,课前让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一 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看着这壮观的一幕,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现在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吧!

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 教学设计

1.播放本课朗诵录音。

学生随录音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老师强调重点词语的解释。

(1)遨游:

漫游,游历。

   

(2)激情:

强烈激动的情感。

  (3)超凡:

超出平常。

(4)绚烂:

灿烂。

(5)愿望:

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6)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

(7)消失:

(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8)震撼:

震动摇撼。

(9)探索:

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10)先驱:

走在前面引导。

(多虚指)  (11)坚持不懈:

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12)苍穹:

书面语,指天空。

(13)锲而不舍:

比喻学习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半途而废。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学生甲: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中国很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和“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等奇思妙想,古人在不断地尝试着飞天之梦。

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飞天的梦想

学生乙:

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这次大胆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板书: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学生丙: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航天事业出现了勃勃的生机。

1970年4月,太空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人造卫星的发射,我国的飞天之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板书: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学生丁:

在发射卫星的同时,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实施载人航天技术工程。

这个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试验极其艰难和精细,人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板书: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学生戊:

在成千上万人的努力下,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天空。

2005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飞上了太空,无数航天建设者都为这次巨大的成功感到深深的自豪。

板书:

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结合上述内容,理清脉络。

(在整体分析了全文内容之后,本文的脉络也自然地显现出来了。

全文可分为三段,见前面“课文详解”。

全文也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了古人的种种奇妙想象,表明飞天之梦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和憧憬。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描写了明朝官员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胆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人,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给了人们震撼和鼓舞。

第三段(第5自然段):

人造卫星的发射,我国的飞天之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第四段(第6、7自然段):

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研发,实施载人航天的技术工程,国人为之付出巨大努力。

第五段(第8~10自然段):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飞上太空,无数航天建设者都为这次的巨大成功感到深深的自豪。

第六段(第11自然段):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使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科技之林,让航天事业有了更高更远的梦想。

4.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取得成功意味着什么?

学生己: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老师小结:

飞天之梦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在不断地探究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终于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当“神舟五号”成功载人上天后,我们国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它圆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正如题目中所说,千年梦圆在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之情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吧。

(师生再次重温课文,教师播放音乐,烘托气氛。

  1.谈话揭示课文题目后,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能解释课文题目的句子,交流时抓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引导学生交流,弄明白“千年梦”和“圆在今朝”各指什么。

接着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文,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2.在研读了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和体会了航天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后,请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内心会自然而然地升华起骄傲、自豪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