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422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Word格式.docx

組織管理的加強,表明了人們對包裝印刷品價值重要性的認識有了提高。

2.包裝印刷品的藝術特點

包裝印刷品雖不是獨立的商品,但對於美化商品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裝印刷品具有藝術特點,人們對此的認識也是有一個過程的。

五十年代以前的包裝印刷廠,規模都很小,設備也比較簡陋,僅僅承印一些商標之類的印刷品,工廠一般沒有商標設計部門。

六十年代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印刷廠不但能印製,還要能設計。

在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包裝印刷廠裡,逐漸成立了專業的包裝設計部門。

1982年,據45個城市176家包裝印刷廠統計,在76882人員中,從事包裝設計的人員有794人,占1%還多一點。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5000年的文化積累;

中國又是一個土地廣袤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的不同風格,960萬平方公里上遼闊的地域特色,這些都是包裝設計藝術創作的智慧源泉。

一件精美的包裝,既是印刷產品,也是工藝美術設計師精心創作的藝術品。

3.包裝印刷品的印刷多樣化

社會上有多少種商品,包裝印刷品就會有多少種面目出現。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商品包裝印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隨著包裝用材料的多樣化和印刷技術的發展,必然導致包裝印刷方式的多樣化。

五十年代以前,包裝用料主要是紙製品,印刷方式也比較單一,主要是凸版印刷。

八十年代以後,隨著電子分色,激光照排技術的應用,膠印逐漸取代了凸版印刷,成為包裝印刷的主要方式。

在七十年代以前,紙張凹印主要用於書刊印刷,後來也逐漸被平版印刷取代。

雖然凹印在書刊方面失去了陣地,但作為四種基本印刷方式之一的凹印,仍然有它強大的生命力,八十年代以後,各種塑料薄膜及復合包裝材料用之於食品包裝,使凹印在包裝印刷領域裡又找到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繼之柔性版印刷,網版印刷以及具有優良防偽功能的激光全像印刷,都在包裝印刷方面廣泛應用。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在印刷領域裡,應用印刷方式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就是包裝印刷。

三、包裝印刷的功能

包裝印刷有以下各項功能:

保護商品、方便運輸、美化商品、宣傳商品,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應該說,人們對包裝印刷的這些功能,不是一開始都有明確認識的。

六十年代以前,習慣在計劃經濟下生活,人們的商品意識還比較淡薄;

反映在商品的包裝上,因包裝不善每年要損失幾十億元,出口商品損失更為嚴重。

對美化商品、宣傳商品的功能,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由計劃經濟開始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結果不僅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商品也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商品僅僅由於包裝印刷的水平不高,致使中國的傳統優質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蒙受重大經濟損失。

嚴酷的事實使人們逐漸認識到包裝印刷絕不僅僅是對商品進行包裝而已,除包裝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化商品,提高商品外在形象的藝術品位,擴大商品的宣傳效果,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俗話說:

「貨賣一張皮」,就是這個道理。

商品經濟在發展,人們對包裝印刷的特點與功能以及它在商品流通中重要性的認識也在逐漸提高,一方面注意了包裝印刷的設備更新,採用先進的印刷技術,另一方面也加強包裝印刷的行業管理,制訂了有關包裝印刷的品質標準,從1985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包裝印刷品的品質評比。

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中國包裝印刷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被五彩繽紛的包裝打扮得更加光彩奪目,中國包裝印刷的產品中,有不少優質產品,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讚譽。

上海人民印刷八廠於1988年印製的「中國特級安酒」包裝,以獨特的民族風格,突出的印刷效果,榮獲第十五屆亞洲之星和法國巴黎之星大獎。

四、包裝印刷的發展

1.五十年代包裝印刷的重組

五十年代初,中國的經濟還比較落後,包裝印刷不僅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就是在整個印刷行業裡,其規模和技術裝備也是處在書刊、報紙印刷之下。

只是在東部沿海幾個工業城市裡有一些承印商標、紙盒之類的作坊式的小印刷廠。

五十年代初,政府對印刷行業進行大規模的調整。

那時的印刷業普遍以凸版印刷為主,在凸版印刷中又以小型圓盤機、方箱機印刷為多。

在調整中把擁有對開以上的凸版印刷機規模大一些的工廠,作為書刊印刷廠,實行公私合營;

對那些只有小規格印刷機的小廠,實行合作化,或者以中心廠帶小廠的辦法,把它們組織起來。

對於規模較大的書刊廠則劃歸出版系統;

對眾多小廠則劃歸輕工業系統或手工業系統。

政府鼓勵這些小廠自願聯合,實行聯營,以求達到一定的規模化生產。

這樣一來,包裝印刷與書刊印刷就分屬兩個不同的管理系統。

2.包裝印刷行業在發展

經過五十年代的調整和重祖,特別是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和合作化,在上海、北京、天津、沈陽、武漢、廣州、重慶等大城市出現了一些初具規模的專業或兼業包裝商標印刷廠。

這是中國印刷業行業的大分工,於是在大城市裡出現了以出版物印刷為主的書刊印刷業和以商標印刷為主的包裝印刷業。

但是對於包裝印刷廠來說,他們的外部條件就遠不如書刊印刷廠了。

雖然在地方的輕工業廳(局)領導下是計劃經濟,但他們得自己找活源,自己找原材料,實際上處於自發狀態。

在嚴格實行自上而下計劃供應的大環境下,依靠「三自」而生存的包裝印刷企業,他們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

六十年代以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輕工、紡織、食品以及對外貿易等方面對包裝印刷的要求與日俱增,品質要求也更高。

社會的需求是推動生產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

稍具規模的包裝印刷廠相繼建立照相製版、美術設計、設備維修等部門,印刷設備也逐年更新,用平台機取代圓盤機和方箱機。

3.大城市成立包裝印刷公司

1965年,北京市第二輕工業局率先成立起包裝裝潢印刷的專業公司——北京市包裝裝潢工業公司。

這是在大城市裡包裝印刷在行業管理上邁出的決定性的一步。

從1966年開展「文化大革命」以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說成是資本主義,包裝印刷品被說成是「封資修」的貨色。

不少從事包裝印刷的工廠,門庭冷落,被迫停工轉產。

北京市包裝裝潢工業公司被撤銷了。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國民經濟進入了全面持續發展的歷史時期。

經濟的增長,文化事業的繁榮,給包裝印刷業帶來了勃勃生機。

繼北京市包裝裝潢工業公司恢復之後,上海、天津、瀋陽、廣州等城市也相繼成立了包裝裝潢工業公司。

中國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工業企業一般都是按系統自上而下歸口統一管理。

由於包裝印刷業分散在輕工、手工業、外貿、出版等不同系統,很難實行統一歸口管理,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包裝印刷業的自身發展。

4.「五市一廠」的橫向交流

為了加強同行業之間的橫向聯繫和交流,北京、上海、天津、廣州4城市的包裝印刷業於1964年9月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商標印刷經驗交流會。

第二次交流會於1965年8月在北京召開,瀋陽包裝印刷也派人參加。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包裝印刷受到衝擊,一度處境困難,經驗交流會也難以舉辦。

直到1975年11月在廣州才繼續召開第三次經驗交流會。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1977年9月在瀋陽召開了第四次經驗交流會。

第五次會議在天津召開,第六次會議在廣州召開。

1980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七次交流會時,出席會議的已由北京、上海、天津、瀋陽、廣州五大城市的包裝裝潢印刷公司擴大至無錫外貿印刷廠。

「五市一廠」出席單位68個,代表118人。

為了推動「五市一廠」包裝印刷品質的提高,交流會還評選出優質產品,如北京市的《蜂王精》藥盒,《烤鴨》包裝盒,上海市的《宇宙》毛巾盒、《大白兔》糖果袋,天津市的《蘆台春》酒盒,廣州市的《珍珠酒》標貼,瀋陽市的蘑菇罐頭標貼,外貿無錫印刷廠的茶具大包裝盒等。

「五市一廠」的經驗交流會,與會單位雖然沒有包括全國所有的包裝印刷企業,但這種跨部門、跨地區的橫向交流,對於提高中國包裝印刷的整體水平,還是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5.包裝印刷行業的縱向聯繫

1980年10月,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宣告成立,1981年3月包裝技術協會所屬包裝印刷委員會也在上海成立。

因為有了包裝印刷行業的聯繫紐帶,原「五市一廠」每年舉辦的經驗交流會在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以後,從此停止活動。

包裝印刷委員會成立以後,立即組織人員對19個大城市的包裝印刷行業的生產狀況、技術裝備、原材料來源及消耗情況、經營管理分別進行了調查。

這次調查雖然只是在19個城市裡進行的,但估計調查面占全國包裝印刷業的90%以上,對全國包裝印刷行業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瞭解。

包裝印刷委員會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提出了包裝印刷的發展方針:

鞏固凸印,發展膠印和凹印,重點放在製版上,大力發展彩色大面積印刷,發展白板紙印刷和復合包裝材料印刷。

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全國包裝行業處於條塊分割狀態,多頭領導,缺乏行業的系統管理。

包裝印刷委員會雖然只是一個民間組織,但它的成立,特別是它所做的調查工作和提出的發展方針,無疑對中國包裝印刷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6.八十年代新的起飛

據包裝印刷委員會的統計,到1986年,全國包裝印刷企業總數已達5325家,其中裝潢印刷廠3800家,紙箱紙盒印刷廠1245家,印鐵製罐廠150家,復合包裝印刷廠130家,職工人數66.3萬人,年產值79.27億元,而同一年全國書刊印刷廠180家,年產值僅17.62億元。

1982年時,包裝印刷的年產值還低於書刊印刷的年產值,時隔4年包裝印刷的產值已高居書刊印刷產值的4.5倍,成為中國印刷工業中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產值最高的一個領域。

八十年代是中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時期,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給包裝印刷行業帶來了空前繁榮,包裝印刷工業為國民經濟創造價值的重要作用也為更多的人所承認。

為了加強輕工業系統包裝行業的領導,輕工業部於1984年6月成立了包裝公司,1986年4月改為輕工業部包裝印刷聯合總公司,總公司受輕工業部委託,對全國輕工業系統的包裝印刷、紙箱紙盒、印鐵製罐和復合包裝等實行行業管理。

負責編製並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組織推廣和應用新技術,制訂產品標準,監督與檢測產品品質,傳遞科技資訊等。

同時,總公司又是經濟實體,具有法人資格,負責供應與分配包裝印刷設備、原料、器材。

總公司根據行業的特點與發展的需要,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跨地區跨行業的經濟聯合。

到1995年,參加總公司經濟聯合體的單位已達103家,對聯合體的成員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

做到:

政治上平等,組織上自願,經濟上互惠,管理上民主。

在聯合體的成員中,省、直轄市、自治區一級的公司就有45個,企業有30多家,其中有造紙廠、油墨廠、塑料原料廠、鋁材廠、PS版廠、聚丙烯薄膜生產廠、電化鋁廠以及印刷機械製造廠等。

發展包裝印刷,特別是發展高檔彩色印刷,其中用紙是關鍵,為此造紙廠每年需要消耗大量木漿用於造紙。

然而中國是一個木材資源貧乏的國家,為了緩解高檔紙張供應的緊張狀況,輕工業部包裝印刷聯合總公司發揮集團優勢,每年從國外進口一批木漿,分配給成員單位中幾家造紙廠,加工成銅版紙,然後再分配給成員單位中一些印刷廠使用。

進口1噸銅版紙的錢,可買1.5噸木漿供國內生產1.8噸銅版紙。

總公司由過去進口銅版紙改為進口木漿了。

這樣一來,不僅節約了外匯,印刷廠降低了生產成本,造紙廠也有了原料,一舉兩得。

7.包裝印刷的品質管理

經國家技術監督局和輕工業部批准,包裝印刷聯合總公司於八十年代後期陸續在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建立包裝印刷、紙箱、紙盒、復合軟包裝、印鐵製罐等質量檢測中心站。

並於1989年先後制訂出包裝印刷、瓦楞紙箱、印鐵製罐等品質檢測標準和分級規定。

品質等級分為A級優等;

B級良好;

C級一般;

D級可用。

考慮到包裝印刷品除了保護商品功能以外,還有美化商品、宣傳商品的作用,它既是印刷品,也是藝術品,所以除了採用科學儀器檢測以外,還要在國家技術監督局和輕工業部領導下,請專家評定,聘請包裝印刷行業有名望的專家組成行業評定委員會,採用科學檢測與專家評定相結合的辦法對送評產品進行評定。

1988年8月輕工業部包裝印刷聯合總公司在牡丹江召開包裝印刷品質評比會議。

來自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包裝印刷企業,送評的產品316件。

評委會採用理化指標檢測與評委外觀目測相結合的辦法,對產品逐一進行打分評定,評出1988年包裝印刷平印、凸印、凹印、印鐵4大類行業優秀產品,及申報部優產品。

從1985年到1991年7年共評出國優產品4件,部優產品145件,行業優秀產品505件。

國優產品獲國家銀質獎,見表21-1。

到1990年止,全國輕工系統中上海凹凸彩印廠、上海人民印刷八廠、北京市彩色印刷廠、無錫彩印廠、北京紙箱廠、北京包裝裝潢製品廠、天津印鐵製罐廠、昆明彩印廠、武漢印刷廠、佛山市彩色印刷廠、保定工貿聯營紙箱廠、上海人民印刷十一廠、浙江平湖印刷廠、青島印刷廠、廣州東方紙箱廠、廣州羊城紙箱廠、深圳嘉年印刷包裝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塑料印刷廠、深圳百士特塑料彩印有限公司、大連塑料彩印廠、廈門包裝廠、石家莊復合軟包裝廠等22家包裝印刷企業被批准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表21-1包裝印刷國優產品獲獎名單

國優產品名稱

生產廠名

獲獎時間

飛鷹牌膠粘帶

天津膠粘帶廠

1986年

茅台酒盒

上海人民印刷八廠

1987年

凹印掛歷

上海人民塑料印刷廠

1988年

西蘭花高檔包裝塑料印刷品

中山市包裝印刷工業集團公司

1989年

8.包裝印刷的產值

自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的書刊印刷和包裝印刷,雖然都在快速發展,但相比之下,包裝印刷工業發展得更快一些。

從《中國印刷年鑒》1980—1995年10多年的不完全統計數字的對比中,就可以看得出來,見表21-2。

表21-2 

1980~1993年書刊印刷與包裝印刷統計數字對比

印刷廠家數

人  數

產值(億元)

書刊印刷

包裝印刷

1980*1

176

139

82528

63000余

8.6536

7.8

1982*1

175

130149

76882

13.28

8.64

1985*2

180

5138

133897

580000

17.84

63.9

1986

5325

136432

6630000

17.62

79.27

1989

5400余

131463

700000

21.19

100

1993*3

1128

6000余

204632

740000

125.75

1995*3

997

6060

200000

745000

128.2

225

註:

*1:

1980~1982年包裝印刷還沒有全國系統統計資料,僅從部分城市統計而得。

*2:

從1985年開始輕工業包裝印刷系統在全國縣以上統計。

*3:

從九十年代開始新聞出版署對全國書刊印刷廠實行定點制度,書刊印刷廠數量大大增加了,產值中包括部分印刷廠非書刊印刷成份。

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沿海城市的包裝印刷企業,無論是在生產規模,還是在技術裝備水平方面,已具備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能力。

包裝印刷行業為輕工業產品配套率達80%以上,在輕工、紡織、家用電器等行業出口產品的價值中,包裝印刷品的價值要占10~20%。

輕工業各類工業品產值按序排列,包裝印刷的總產值名列前9名。

包裝印刷在為商品流通服務中,不但實現了自身的經濟價值,還在美化人們生活,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包裝印刷的技術發展

商品需要包裝印刷,就像人們需要衣著打扮一樣。

所以包裝印刷技術的發展狀況既與國家的經濟水平有關,與人們的消費水平有關,也與印刷技術的整體水平有關。

一、包裝印刷技術

1.五十年代小規模凸版印刷五十年代初期,在社會經濟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商品包裝印刷無論在商品流通過程中,還是在消費者的眼裡,都還處於不很重要的地位。

包裝印刷的產品主要是商標、紙盒一類的紙質印刷品。

印刷方式大多以小型凸版印刷為主,平印很少,凹印幾乎不用。

由於商標一類印刷品不像圖書那樣,開本、規格、印數都不穩定,所以一般稱這類印刷為零件印刷。

例如上海在1956年公私合營之前從事商標及包裝印刷、文化用品印刷的工廠有900多家,二三台圓盤機,六七個人就是一家工廠,幾乎都是私營小廠。

因為工廠規模小,設備簡陋,生產手段單一,又是以手工作業為主,在實行公私合營時,這些小廠大多劃歸手工業管理局領導。

2.六十年代印刷設備的更新經過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行業調整及合併重組,工廠總的數量減少了,但規模有所擴大,生產能力有所加強,工廠由單一的凸版印刷發展成為擁有照相製版、印刷和印後加工綜合的印刷加工廠。

為了滿足客戶的要求,提高包裝印刷水平,有的工廠還建立了美術設計部門。

五十年代後期,中國印刷業大興技術革新,上海、北京不少印刷廠將原來手工給紙的圓盤機、方箱機改為自動續紙機。

為了提高印後加工的機械化作業水平,不少工廠還把凸印機改為燙金、模切、壓凸等專用機器。

工廠的綜合配套生產能力加強了,但仍以小型凸版印刷機械為主。

印刷廠經濟實力的增強,國產印刷機械批量生產,這些都為印刷廠的設備更新創造了條件。

六十年代以後,圓盤機、方箱機陸續被淘汰,採用四開、八開平台機,八開立式、臥式平台凸版印刷機作為包裝印刷的主力機型。

凸版照相製版開始大量採用無粉腐蝕制銅鋅版工藝,淘汰了銅鋅版製版中沿用已久的撒紅粉腐蝕法。

六十年代以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瀋陽等大城市先後引進國外先進的包裝印刷設備,初步改變了行業設備落後的面貌。

3.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的振興1967年上海包裝印刷業試製出第一台塑料薄膜輪轉凹印機,以後京、津、滬一些印刷廠也相繼製造凹印機械,最初是1~2色,後來進一步發展到4~6色,有的印刷機器還具有燙蠟、分切、復卷或雙面印刷的功能。

用塑料薄膜作為承印材料,是包裝印刷的一大變革。

塑料薄膜屬於非滲透性承印物,適合採用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等溶劑型油墨;

塑料薄膜又是連續化成型生產,作為捲筒型承印材料適合輪轉機印刷(彩圖21-1)。

這之後以塑料薄膜作為包裝承印物的凹版輪轉多色印刷機開始在包裝印刷裡廣泛應用。

彩圖21-1

4.高檔彩色印刷走向膠印凸版印刷工藝歷來比較適宜印刷文字、線條、色塊圖案一類面積較小的包裝產品。

如果是彩色連續調原稿,就得用網目銅版印刷,一來銅版商品版材只有四開大小,因此大面積製版有困難,二來銅版印刷品階調還原性較差。

更重要的是銅鋅版製版成本較高,不宜印製大面積彩色印刷品。

七十年代後期,平印逐漸走進包裝印刷,更多地承擔著包裝印刷中高檔彩色大面積連續調原稿的複製任務。

1980年,上海包裝印刷中凸印占65%,平印占10%,凹印占25%。

1981年成立了包裝印刷委員會,對45個城市176家包裝印刷廠作了調查。

這176家工廠有職工76882人,其中包裝設計人員794人,製版機械740台中引進的有120台,其中有電子掃瞄分色機21台。

平印機899台,凸印機5221台,凹印機302台。

在這些印刷機中,老舊設備仍占70%。

調查情況表明,凸印仍是主要的印刷方式,平印已佔一定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用於高檔彩色連續調製版的電子分色機已擁有21台,占當年全國擁有的電子分色機總台數的40%左右。

新技術已走進包裝印刷的門檻,但老舊設備仍居多數。

包裝印刷已走到印刷技術新老交替的時代起跑線上。

5.包裝印刷技術快速發展八十年代是中國印刷工業迅速發展,新老印刷技術不斷更替的時代。

印刷技術變革的特點也反映在包裝印刷之中。

手給紙機、低速機陸續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高速、自動立式、臥式平台機。

凸印的比重在下降,而平印、凹印的比重在上升。

上光、模切、燙電化鋁等輔助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瀋陽及江蘇、四川、廣西等地引進了4色平印機、標籤印刷機等100多台。

包裝印刷正處在由手動到自動,由低速到高速,由凸印到平凹印,由一機單色到一機多色,由一般彩色到高檔彩色印刷的急劇變革之中。

在包裝印刷行業廣大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到八十年代中期,一些骨幹企業的機械裝備,已迅速從四十至五十年代的水平更換到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水平,初步改變了包裝印刷行業技術落後面貌。

促使包裝印刷業快速發展的外部原因,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