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题库文档格式.docx
《专题2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题库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历史和现实
11.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
A.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
B.心外无物
C.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2.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是(A)。
A.运动的绝对性通过静止的相对性表现出来
B.静止是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是静止
D.运动的存在方式是静止
1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C)。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4.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5.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D.“无其器则无其道”
1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2009年考研题)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形式的时间具有(C)。
(2008年考研题)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18.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就是(B)。
A.哲学学说
B.世界观
C.方法论
D.社会科学
19.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所有的一切哲学都是(D)。
A.人们自发的世界观
B.各门科学的总和
C.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的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2.在当今社会,创意产业越来越受重视,人们认识到,创意可以变成财富。
创意产业的繁荣说明了(C)。
A.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B.时代的发展也可以使精神具有第一性
C.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D)。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24.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科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C)。
A.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法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
26.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性实在性
B.普遍性
C.科学性
D.特殊性
27.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
A.时间
B.运动
C.静止
D.空间
28.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B)。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是(D)。
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物质多样性的统一
30.关于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3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3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D)。
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
C.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D.主体能动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C)。
A.运动
B.意识
C.实践
D.规律
34.清代赵翼有诗曰: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发我们(A)。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
35.孟子说:
“尽其心,知其性;
知其性,知天矣。
”这句话(B)。
A.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36.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A)。
A.物质
B.运动
C.存在
D.意识
37.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C)
A.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B.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或层次
C.在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各种具体事物、实物的总和
38.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B)
A.主体
B.固有属性
C.外在状态
D.偶然属性
39.马克思主义认为,空间是(B)
A.储存物质的空匣子B.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C.人类思维的主观形式D.绝对的空和绝对的无
40.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D)
A.人脑
B.语言
C.自然界的长期演化
D.劳动
41.实践就是(D)
A.科学探索与实验
B.饮食男女类似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C.“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世界是原子的世界
C.世界是绝对的世界
D.世界是人创造的世界
43.近代唯物主义在理解物质概念时的错误在于(C)。
A.认为物质是客观的
B.认为物质是哲学的基础
C.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认为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44.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C)
A.它的具体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变化、运动性
46.“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4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
B.世界发展源泉的问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48.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春暖花开后,雾霾就是散去或减少。
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问题在持续走低;
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突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
天帮忙很重要,但人的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A)。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9.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错误在于(C)。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识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50.据《坛经》记载,面对幡杆上飘动的幡,禅宗六祖惠能说:
“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人的心在动。
”这个见解,从佛教的教义上看,无法反驳。
从哲学看却可以看出惠能的观点(B)。
A.是唯物主义的
B.主张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的
C.非常正确地阐述了心、风、幡的关系
D.是机械论的
51.“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从哲学上学说,这是因为(C)。
A.意识可以独立地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52.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自动”导航,等等。
据此有人认为,电脑也是有意识的。
这种观点否认了(A)。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3.人们对燃烧现象曾有两种相反的解释:
燃素论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
氧化论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物的剧烈反应的过程。
这两种争论说明(C)。
A.人的意识根本不可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意识反映客观事物有正确反映和错误反映之别
D.意识具有反作用
54.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D)。
B.意识
D.实践
55.造成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源是(A)。
A.劳动
C.风俗习惯
D.伦理道德
56.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7.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存在着”。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5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C)。
A.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B.认识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人在物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9.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因为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60.中国古代迷信炼丹术的黄帝不少,他们希望吃了“金丹”之后能够返老还童、长生不死,最后恰恰因为服用含有重金属的“金丹”而过早去世了。
从哲学上来说,中国古代皇帝们违反了(B)。
A.空间的三维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物质的可知性
D.意识的能动性
6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C)。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整个世界都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D.物质决定意识
6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A)。
A.世界是由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B.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最可靠的
C.个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物质决定精神
6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无论
6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6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法唯物主义观点
66.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
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7.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C)。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68.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70.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意识归到底来源于(C)。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71.在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人脑的形成
B.生产劳动
C.语言的发展
D.人类文明的发展
72.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C)。
A.事物客观性
B.事物的绝对运动
C.事物的相对静止
D.事物的绝对静止
73.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
A.运动
B.实践
C.物质
D.存在
7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B)。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
75.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D)。
A.人脑本身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有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6.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C)。
A.无限性
B.有限性
C.不可逆性
D.顺序性
77.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D)。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C.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D.物质运动的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78.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C.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79.据《坛经》记载,而对幡杆上飘动的幡,禅宗六祖惠能说:
”这里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8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A.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B.各种实物的总和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观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B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5.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9.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11.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C)。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万物皆备于我
D.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ABCD)。
A.移入人的头脑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3.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D)。
A.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由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由低等生物的反应特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D.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1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BCD)。
A.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
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对人本身具有影响和作用
15.把运动和静止分开来,必然导致(ABC)。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决定论
1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下列描述中有所体现的是(ACD)。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飞矢不动
C.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D.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17.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
A.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试验
D.审美实践
18.从世界的演进过程来看,自然界是(ACD)。
A.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
B.存在于人之外并与人分离
C.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D.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19.马克思说:
“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这说明(BCD)。
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
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C.人依赖于自然界
D.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20.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学的是(ABD)。
(2016年考研题)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21.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的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生成过程说明(ABD)。
A.事物只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2.长江的年龄有多大?
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