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402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doc

2011年高考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路与做法

第一部分:

研究课标、考纲、说明,明确备考方向

第二部分:

2010年及近四年命题特点与导向

第三部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第四部分:

一轮复习课的“建模”及操作

第一部分:

研究课标、考纲、说明,明确备考方向

高考考什么,我们教什么。

高考有什么要求,按高考的要求备考,

可以降低复习成本!

课标、考纲、说明有区别

一、《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

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为依据。

2、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5、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和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基本目标。

(1)如何正确理解、把握“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考试的角度讲,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主要表现为做题的第一步审题(设问、材料)的精确,进而明确试题的要求、命题人的考查意图。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2)如何正确理解、把握“调动和运用知识”

从考试的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根据试题要求,从头脑的知识库中筛选出学科知识,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现实问题。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描述和阐释事物”

从考试的角度讲,所谓“描述”,主要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进行表述(是什么);所谓“阐释”,则是指对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为什么、影响、意义等)。

(4)如何正确理解、把握“论证和探讨问题”

这是最高层次的考核目标。

在考试中主要表现为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的论述和证明能力,主要包括:

一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二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等。

“探讨”,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

(2009年山东高考文综28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材料三表4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

相关税收政策

调整情况举例说明

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

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下调住房交易税

自2008年11月1日起,下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交易税至1%

增值税全面转型

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折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同时,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矿产品增值税率从13%调至17%

(1)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2分)并依据图10和材料三阐释变化的原因。

(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4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8分)

(二)考试范围

在文综科目的“考试范围”中,该考试科目所包含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均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文综”科目所包含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必考内容中,政治学科除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课程模块之外,还包括年度间的重要时事政治内容;

三、关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文综科目《考试说明》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分为“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两部分。

在“考试形式”中明确规定:

文科综合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240分”。

四、“题型示例”和参考答案”

题型示例透射出了一种很强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新特点、新气象。

从备考的角度来讲,对于示例中出现的各种题型样式,却都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和把握,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总之,根据上述要求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1、研究课标、考纲、说明

2、落实基础知识(82+51+42+77=252;252+22=274;274+15=289)

3、关注时代主题、社会热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4、研究试题类型,总结解题思路方法,形成基本技能

5、答题规范性

贯彻在高三复习的全过程,常抓不懈。

第二部分:

2010年及近四年命题特点与导向

总评:

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命题的设问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可贵的创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思路:

高考考什么?

(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考怎么考?

(热点素材、题型为载体)

试题怎么答?

(答案形成过程)

试题的启示?

(备考策略)

2010年山东文综政治试题分析: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回答17-18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第17题,材料选取:

2010年两会有许多“亮点”,其中“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念,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政府工作的目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题选择这个观点来考查考生对它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对国家政策方针的把握,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对于这个观点,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比较熟悉,放在政治学科的第一题,也有利于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水平。

呈现方式新颖,学科综合。

命题立意:

政治试题的命制要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考查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充分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鲜明的政治方向。

试题中“政府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有利于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从而热爱我们的政府,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识考查: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益的保障”、“分配与公平”“政府权力依法行使权力”等。

能力考查: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更有尊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储备)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生的理解)。

解题思路:

人民生活的尊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民权益的保障和公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是公民尊严的题中之意;政府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也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属于公民尊严的重要内容。

公民的义务履行是公民责任感的内容,不属于公民尊严的内涵。

故选择C项。

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第18题命题立意:

重在考核考生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针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政策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以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工作方向。

知识考查:

“效率与公平”、“个人收入的分配”、“统筹城乡发展”、“市场的基础作用”等。

能力考查:

一、二、四

解题思路:

社会的公正、和谐,需要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效率问题、工作中心问题不属于社会公正、和谐的内容,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农村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

收入差距问题是社会不公正、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A、C两项都有不合题意之处,D更是与题意相悖,应选择B项。

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材料选取:

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内容上看,它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形式上看,本题以图的形式设计考题,将抽象的理论观点寓于形象直观生动的图片之中,减少了文字阅读量,又提供了丰富的试题信息,增强了试题的可读性,有利于激发考生阅读兴趣而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命题立意: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从函数图像上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物价问题,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

知识考查:

“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互为替代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等。

解题思路:

替代品的价格和需要具有关联性,故A①正确;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需求量上升,其价格受需求量上升的影响应该有所上升,故②错误;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价格应该有所下降,其需求量应该有所上升,人民对乙商品的需求就会有所下降,故③错误;作为相互替代的商品它们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故④正确。

所以应选择B项。

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

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材料选取: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为克服困难,我国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方针,最终完成了保八目标。

本题以保增长目标的实现为背景材料,关注我国经济形势,考查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命题立意:

我国之所以能够完成保八的目标,证明了我国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自豪感。

知识考查:

“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等。

解题思路:

宏观调控只有符合经济规律才能显示优越性,故①错误;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