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394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doc

教习网-免费精品课件试卷任意下载

成都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含答案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

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

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

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

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人性察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

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

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

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

人格是判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

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

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

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

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

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

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

人生一人格一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

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一行为一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

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一人格一行为一满足一享受。

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

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

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

(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B.人性具有隐蔽胜,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C.人性察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构成人生境界,形成人格,表明人已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D.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的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社会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人,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就是美好人生的观点。

B.文章对人格、人胜进行重点论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表达了两者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C.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

D.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察赋、环境影响、个人作为是可以诊释这些问题的。

B.好人格,好作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能让人生变得丰富深沉、优美崇高。

C.人的本胜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有不同的潜质。

D.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的,但它的逐渐形成体现着人类的文明进化过程,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雪地开花

刘国星

坡上坡下、岭岭洼洼的小兽们全知道,我爷爷不好惹!

我爷爷精神矍栋,银须飘飘。

在草原放牧生活了大半辈子。

他眼睛毒、耳朵灵、鼻子尖。

大灰狼借夜色叼走了小羊,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我爷爷硬是码着蹄印,找到狼窝,打断了它的腿。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爷爷心明眼亮。

所以呢!

爷爷从蒙古包里一出来,咳嗽一声,狼呀、兔呀、灌呀、百灵子呀,齐齐竖起耳朵,提伶着心,否则是会丢掉小命的。

这当然要提到我爸。

我爸刚生下来,奶奶就没了。

爷爷既当爹又当妈。

爷爷到处给我爸找吃的,养活我爸。

爷爷让我爸向母羊认了“干妈”,羊奶性温,营养丰富。

爷爷像个细心婆娘,挤奶,烧沸,再晾成温凉,灌进奶瓶,平抱起孩子,喂奶。

我爸吃得可欢了,嘴角都嘟噜出雪白的奶浆子……多年以后,我爸给我讲述时,满脸喜色,我想当时他要是长条小羊尾巴,也肯定会晃个不停。

可我爸没高兴多久,软区成“社”,有数的牛马羊驼都归进社里……后来,给我爸找吃的成了头等大事,他的食谱庞杂而又出人意料。

“鸟蛋拿回来,太阳会告诉你咋吃!

孵化的,要烧熟。

没孵化的,生喝煮熟都行。

”那次夹住个灌,肉香啊!

一吃满嘴流油。

可我爸终因好久没吃过肉,吃坏了肚子。

那年眼看过年了,爷爷神秘地附在我爸耳边,说:

“年夜饭吃兔子肉。

”我爸不解。

爷爷拿被蒙住头,压低嗓音说:

“南山坡有兔子窝,我盯好久了。

那只老兔子,精哩!

只要我一出门,它就坐在山头,盯住我看。

我该做啥做啥,假装没看见它。

一年都没惹它,现在是时候啦!

我爸按照吩咐,出包拖回捕兽夹。

他偷偷向南山坡一替,果真有只兔子,一竖一竖地向这边燎望,见是我爸,才放下身子,啃草去了。

爷爷把捕兽夹放进开水煮,又用雪反复搓,说是去锈味。

后来,爷爷让我爸出去耍闹,吸引住那只老兔子。

我爸穿上奶奶的蒙古袍,还扎上头巾,一瘸一拐地出了门,喊叫、蹦高、敲铁盆子,惊得那兔子不知所措……转跑出好远,又跑回来。

我爸一刻不停,直到爷爷转回包里喊他,他才瘫软在地。

爷爷却挥挥拳头,欣喜得很,好似一位凯旋的将军。

那晚,下了一层雪,爷爷装扮好,猫在下风头的土坑里,头顶还盖块冻牛粪。

当然,他的鼻孔里弥漫着的是肉香!

夜是小兽们的。

月亮升起,草原像蘸在牛乳里。

兔子窝里一股脑地涌出五只兔子,一大四小。

你撞我挤,嬉闹着向坡顶的草丛蹿动。

兔子有道,小兔子们早已走熟。

即使有雪,也会按照老路走的。

老兔子耸立起耳朵,走、看、听、嗅,像个侦察兵,它渐渐走近积雪下面的捕兽夹了,爷爷又喜又忧。

他以前尚未发现这窝患!

谁知,走在前面的老兔子,突然停住脚,嗅嗅,又退回来。

爷爷心凉了,知道捕兽夹已然暴露。

可幸运的是小兔子们却没在乎,还在你拥我挤地往前冲。

老兔子档这个,那个就从它的身边溜过去,堵来堵去,眼见得堵不住了……老兔子急得嘶叫一声,立起身子,小兔子们终于停步。

老兔子一下子成了整个草原的中心,月光照着它,雪光衬着它,我爷爷和小兔子们不错眼珠地盯着它。

天地大静。

远远地,有长调百转千回地从风里折过来……爷爷就在那刻惊呆了—在长调声中,只见那兔子上肢直立,菇起后肢,像白天鹅般优稚地翩翩起舞……月光下,雪光中,舞蹈的兔子通体发光,像个精灵,晶莹剔透,忧伤而又深情。

它像是陷在寒冷刺骨的冰河,倒卧无助,每一次蹬跳是那样地痛苦不堪,令人心碎。

它又像是在用力地发光发热,想变成一颗太阳,融冰化雪,幻想让小兔们能在春日的绿草地上哆嗦地进食,身边是热气腾腾的土地和潺潺喧闹的河水。

它似热恋缠绵又似毅然决绝,它开始了和四只小兔子的碰撞与亲吻……突然,在长调的高音里,它高高跃起,撞向雪花掩盖的捕兽夹……“啪”地桃响,雪地盛开一朵黑色的花。

小兔们四散逃窜。

年三十晚上,爷爷给我爸炖好兔肉,却一筷未动。

爷爷叹了一口气:

“唉!

小兔子没了妈妈,在冰雪地里找不到吃的,可怎么活啊!

”我爸每次讲到这,眼里就会泛层雾。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32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着眼于人和动物的关系,生动地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塑造了老兔子感人的形象,给读者以震撼。

B.文章第2段回忆爷爷艰难养育“我爸”,看似与下文捕兔的内容无关,实则起到交代爷爷打兔子过年的缘由的作用。

C.爷爷长期耐心观察兔子的习性,为捕猎兔子做精心准备,这些情节刻画了爷爷办事老辣、精明狡诈的形象特点。

D.老兔子在草原上翩翩起舞的神奇情节,采用细节描写,融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富有诗意,充满悲情。

5.请梳理从“我爸按照盼咐,出包拖回捕兽夹”到文末“我爸每次讲到这,眼里就会泛层雾”爷爷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6.从这篇小说里,有人读出了温暖,有人读出了残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对全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

本次调研显示出,当前奋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触目惊心。

《报告》披露:

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多达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作骗的高达36%。

两成人曾受电信作骗恐吓。

《报告》显示,有26%的人每天收到2个以上的垃圾短信,20%的人近一个月来每天收到两个以上骚扰电话。

即便最少的数据比例,即“个人隐私信息被网站公布”“购买机票后收到航班异常的电话或短信作骗信息’,也达9%。

60%受访者不知如何维权。

《报告》显示:

有高达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的时候,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网站等变更绑定的手机号。

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6300;仅有20%左右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

量刑过轻震慑力有限。

《报告》认为,尽管目前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诸多法律规定,但基本都分散在效力层次不一的各种法律法规乃至规范性文件。

因此建议,应尽快通过一部统一的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