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370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

《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到岁儿童的心理特点.doc

6到9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上的问题:

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

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在智力因素方面,有些6、7岁的孩子智力测试结果在90分左右,推理能力测试结果中下或刚刚及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结果不是恒定不变的,如不加以重视,将来就会下降到正常标准线以下。

家长不要仅相信自己的感觉,应找心理医生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及时进行训练,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9岁孩子的任务就不再是适应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能力上要求更高,在学习任务上难度明显加大。

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

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个坎儿,他们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到五、六年级的课程。

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如何教育9岁的孩子

九岁的孩子有一定的思想了,不太好管理,给您一点建议。

一、理解和尊重孩子。

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令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要科学地管理孩子的学习,看中方法胜过一时的成绩。

千万别进门就是学习,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逆反心理,别怕让孩子知道,您其实很爱他,也觉得他很辛苦,但人生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例外。

多听孩子讲述些学校的事,少些批评,多些指导和共鸣。

这样,孩子才肯听您的话。

二、不要凭自己的想法买书。

学校已经给孩子不少的参考书籍,严格来说,是不再需要额外购买了,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多买多学,那自然是好,否则的话,您大可不必强求,结果只能是白花钱。

有一天,我在图书大厦,目睹了这样一幕:

一个女孩子,也就八九岁,和妈妈一起去买书。

她看上了一本书,叫《我们班的小臭事》,她母亲不屑地说:

你就会看这种书,有什么用?

看你的作文,写得多差!

买本作文选还差不多。

我当时实在没有勇气去告诉她,其实孩子看中的那本书特别好,它教会孩子如何去发现身边的事,并把它提练成为素材。

可妈妈就这样武断地给抹杀了。

我想那本作文选,也未必能起到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就事论事。

您可以告诉他,您对他这个错误有多么失望,多么生气,告诉他这个错误的后果是什么,严重性在哪里。

这就足够了。

到此为止,最后,别忘了告诉孩子,您爱他。

千万别孩子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便给他一种,他在您心目中一无是处的感觉。

那就不好了。

四、别用自己孩子之短比人家之长。

连我们在内,谁也不是完美的,家长千万别说那种话:

你看人家**如何如何!

这是很失败的教育,孩子会觉得您根本看不到他身上的长处。

在人前,更是不要批评孩子,只说他的优点就够了。

五、任何情况下,不要打孩子。

如果您无法从道理上说服他,只说明您的道理有不够完备之处,您在说不服他的情况下,用胜过他的武力来解决,结果只能是他在心中仍是不服,并损害了他对父母的崇拜。

家长的20个隐形坏习惯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坏习惯并不可怕。

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

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

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

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

“不对!

不许这样!

这样是错误的!

”而你呢,还会说话不算话,自己没有去遵守。

父母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影响着孩子。

因为宝宝们的眼睛时刻在看着你。

坏习惯一、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

“怎么老是哭啊哭啊!

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

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二、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今天是你做饭还是我扫地”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三、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

你的想法是:

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

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四、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

“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

都学什么了?

”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

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

”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

“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

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五、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

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

“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