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489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场址建设条件16

1、地形地貌16

2、地震17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7

4、气候18

5、城镇规划19

6、社会环境20

7、交通运输条件21

8、公共设施条件23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4

(一)技术方案24

1、生产方法24

2、工艺流程24

3、工艺技术来源32

(二)主要设备方案33

(三)工程方案38

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38

2、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39

六、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合燃料供应40

(一)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40

(二)燃料供应43

七、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44

(一)总图布置44

(二)场内外运输44

(三)公用辅助工程44

八、节能方案47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47

(二)能耗指标分析48

(三)节能措施48

九、环境影响评价49

(一)场址环境条件49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53

(三)环境保护方案55

(四)环境影响评价57

十、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8

(一)劳动安全卫生58

1、执行的规范、标准58

2、危害因素分析58

3、安全措施方案59

(二)消防60

1、编制依据60

2、火灾隐患分析60

3、消防设施60

十一、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2

(一)组织结构62

(二)人力资源配置62

1、劳动定员62

2、职工工资福利64

3、员工来源及培训66

十二、项目实施进度68

(一)项目建设工期68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8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69

十五、社会效益分析71

十六、风险分析72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72

(二)项目风险程度分析74

(三)项目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75

十七、结论与建议77

山丹县大马营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大马营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主管部门:

山丹县财政局

项目建设单位:

山丹县大马营乡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

大马营乡窑坡村

1.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为:

修建U型渠4.8km,修建渠系建筑物120座。

1.1.3建设目标

到2013年,建成高产稳产粮田1000亩,建设渠系4.8km,有效灌溉率由27%提高到51%,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左右以上。

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1.1.4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一年(工期为2012年5月—10月)。

1.1.5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72万元,其中:

渠道工程建设48万元,渠系建筑物建设24.00万元。

1.1.6资金来源

1)中央预算内投资64.00万元;

2)地方配套8.00万元。

1.1.8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新增保灌面积1000亩,新增粮食产量20万kg,增收40万元。

经财务估算分析,项目新增利润总额54.38万元(增量,平均值);

财务内部收益率19.06%,大于项目基准收益率6%;

静态投资回收期4.5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5.45年;

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2)社会效益:

(1)项目的实施,可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提高粮食商品率,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定贡献。

(2)可推广马铃薯垄膜沟灌技术,杂交油菜摸下滴灌技术,优化项目区的种植业结构,示范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种植业向特色、规模、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合理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

(3)通过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1.2编制依据

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2)《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3)水利等专业技术规程、规范;

4)项目区村镇规划;

5)项目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3指导思想

改善基础条件,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4设计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本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农田灌溉部分: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设计。

2)概预算部分:

工程及设备概算等。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山丹县大马营乡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山丹县城东南51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1°

11′26″—101°

11′35″,北纬38°

20′15″—38°

20′32″。

大马营乡东依焉支山,南靠中牧山丹马场,西接李桥乡,北与陈户乡和位奇镇毗邻。

全乡辖17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5262户、21609人,耕地面积11.08万亩,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217元。

窑坡村位于大马营乡乡政府东面焉支山腹部,全村共有5个社、338户、1428人、耕地面积7613亩,人均占有耕地5.33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

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和油菜,同时种植优质饲草,产量较高,为规模化养殖和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于冲洪积平原,区内地势山高坡陡,整体地面坡度大于15°

,区内现已有大部分耕地集中连片,田块基本呈条状分布;

北面局部区域原有阳块凌破碎且田面高差在1m左右,用块之间有零星荒草地及林地分布,区内海拔介于2550-2850m之间。

2.3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沿山冷凉灌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993h,太阳辐射量为139.33kcal/cm²

年平均气温0.2℃。

年平降雨量150-230mm,年平均蒸发量2246mm。

无霜期112d,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

2.4土壤和植被

项目区土壤主要以栗钙土为主,属于半干旱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腐植层一般30-45cm,过渡层35-65cm,钙积层75-110cm,粒状结构。

有机质含量3-4%,C/N是9.4,碳酸钙含量6.19%,粘粒9.35%,0-120cm耕作层,PH值8.2,最大冻土层深度1.8m。

土壤易于保水保肥,非常适宜作物的生长。

项目区植被草本主要以丛生禾草、针矛为主。

2.5水资源

马营河流经过项目区西面,地表水资源丰富,马营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全长68km,流域面积1143km²

,河床比降1/30-1/40,年径流量0.9030亿立方米,自产水量0.697亿立方米。

2.6水文地质条件

大马营乡南部山前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200m,焉支山受隐伏断层及盆地基底隆起影响,水位埋深小于5m地段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

含水层富水性由南部的3000m³

/d向北减小到1000m³

/d以下。

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型为主,地下水矿化度<1g/L。

2.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及早、晚霜冻、干热风、秋季连阴雨、大暴雨和大风。

其中干旱时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有“三年两头旱”的说法,干旱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有冬旱、春旱、春末初夏旱,秋、伏旱等,尤其春末初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2.8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状况

项目区交通较为便利,沿区外西现有新马通过。

区内现有几条农村便道,宽度在4-6m之间,均为砂砾石路面。

可满足机械车辆进入项目区施工。

(2)电力设施状况

有10kV农电线网经过项目区,电力状况良好,用电十分方便,项目施工用电可直接附近农电线网进行连接。

(3)农田水利设施状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农田引取焉支山水水源进行灌溉,现有水浇地区域有当地农民开挖的零星渠道,基本全部为土渠而且渗水漏水严重,排涝抗旱设施落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

因此,区内水利渠系需进行衬砌配套完善。

2.9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对影响该村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进行着分析,限制因素主要有:

1)两个村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没有水利排灌设备,灌溉率低下是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克服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村内交通不便,特别是田间道路、生产路网络不完善,路面坑洼不平,宽窄不一,尘土厚重,无法满足项目区居民通行需要。

且道路布局不合理,已有道路基本上按自然分布,杂乱无章,道路通行标准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

3)目前,村内农民对土地的利用仍停留在粗放生产、广种薄收的低水平上。

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且受到现有耕作条件的限制,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形势的需要。

4)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有限,也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章项目实施的理由、必要性及可行性

3.1项目提出的理由

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逐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渠系配套更加规范化,依据《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财政厅水利厅财农(2010)158号文件《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遴选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发展偏远地区人民的水利事业,逐步缩小项目区与其他乡镇的贫富差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项目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有充足的水资源

项目区地处焉支山腹部,水资源丰富,不受水流量的控制,但由于渠坡滑塌严重,输水损失较大,破损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率较低,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无法满足水浇地正常灌溉。

3.2.2可以保持耕地灌溉平衡

通过项目实施,一是可增加灌溉面积,确保当地灌溉条件,二是为我县节约用水,合理灌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2.3可以缓解水资源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用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缺乏矛盾将制约我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人地矛盾的需

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丹县大马营乡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特申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修建渠道及配套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现土地合理灌溉,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3.2.5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

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的实施,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大马营乡是全县重点的农业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

要达到此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达到“渠通河畅,灌排自如,水清岸绿,饮水安全,管理民主,良性运行”,推动农村社会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该项目建设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民办公助的方针,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新建渠道和配套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该项目实施将因地制宜,围绕高标准农田发展的总体思想,把项目区建成“田地成方、沟渠成网、道路配套、绿树成行”的高标准园田。

项目实施后,可大幅度提高灌区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

不仅可以改善项目区的小气候,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项目建成全面发挥效益后,水资源利用率有原来的45%,提高到85%。

可新增保灌面积1000亩。

增加粮食产量20万公斤,新增产值64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245.5元。

同时,项目建设对于促进干群关系、社会和谐和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项目区治理势在必行。

通过治理,农业生产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实现建设旱涝保收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设目标。

在此背景下,立项建设“山丹县大马营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仅符合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政策,而且结合山丹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

4.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单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提升效益的总体目标,强化政策支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力度,调整种植结构,改善基础条件,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粮食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2基本原则

通过适度新建水源工程,完善渠系配套,进一步夯实基础,扩大保灌面积,恢复弃耕地,增加播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3建设目标

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到2013年,建成高产稳产粮田1000亩,建设渠系5.8km,有效灌溉率由47%提高到51%,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左右以上。

并通过土地平整及改良及田间道路配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第五章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5.1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

5.1.1设计原则

(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耕作区、灌排系统、道路系统;

(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5.1.2设计依据

(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5)《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

(6)《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

(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9)《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场址有关地理和工程地质资料;

(11)工艺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要求。

5.2主要建设内容

5.2.1修建U型渠4.5km,设计为U型截面,采用M10砂浆砌C20砼U型槽,渠口宽0.4m,渠深0.5m,底弧半径20cm,设计水深0.25m;

衬砌厚度8cm,土方开挖后原土夯实,填入砂砾石垫层整修成U型断面后,安装预制混凝土U型槽。

5.2.2修建各类建筑物610座。

其中分水闸口550座(其中单向390座,双向160座),车桥60座。

工程设计标准均参照水利部颁发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和《渠道防渗衬砌技术规范》,《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第六章工程概算及资金来源

6.1工程概算

6.1.1编制依据

1)《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范》(NY/T1715-2009);

2)《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甘水发[2009]424号);

3)渠道衬砌及主要建筑物土建部分根据(1996)《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编制,机械台班费采用(1996)《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予算定额》中的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编制、农业措施按现行市场价编制;

4)基础单价

①人工工资:

工程地处山丹县境内,按工程等级和地区类别计算结果为:

土方工程26.12元/工日

石方工程27.8元/工日

混凝土工程、安装工程和机械台班费中人工工资29.48元/工日。

②主要材料:

三大材料以当地市场价格为依据,材料运杂费按0.419元/t.km计算,装卸费按5.00元/t计算,采保费按采购价与运杂费之和的2.5%计算。

③风、水、电价格:

根据当地电力系统部门的价格,每度电2.03元,平均水价按每立方米2.00元计,风价按0.27元/m³

计。

④当地建筑材料:

砂石料场在当地河道,汽车运输。

砂子购买价50元/m3,砂子综合单价为86.32元/m3;

石子购买价25元/m3,石子综合单价为67.94元/m3。

5)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

间接费按小型水利工程取费标准取费。

即土方工程间接费采用人工费的11.2%,石方工程间接费采用人工费的14%,砼工程间接费采用人工费的32.2%,设备安装工程间接费采用人工费的36.4%,其他工程间接费采用人工费的27.3%计算。

计划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5%计算。

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三项之和的3.22%计算。

6)与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协议、附图、附表。

6.1.2工程概算

1)项目总概算

详见概算表-1、概算表1-1、概算表1-2。

2)单项工程概算

详见概算表-2~概算表-7。

6.1.3总投资

渠道工程建设3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94%;

建筑物00万元,占总投资的12.06%。

详见概算表-1。

6.2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72万元,资金来源:

1)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64万元,占总资金的79.10%;

2)自筹资金8万元,占总资金的20.10%。

第七章工程建设管理

7.1建设管理组织

为确保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实施。

大马营乡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农田水利的副乡长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邀请县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受益村社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协调项目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乡、村、组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7.2管理办法

7.2.1建设管理

项目的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

采取大宗材料及设备集中采购制;

对工程发包,实行公开招标方式,优选施工队伍,按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

在施工前,将工程任务、质量要求、竣工时间及奖惩制度进行明确,逐级责任,责任到人。

7.2.2技术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均挂牌上岗,跟班操作。

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把放样、清基、材料质量、配料拌和、浇筑、养护等六关,确保工程质量。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7.2.3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7.2.4检查、验收

项目区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

县水务局会同县财政局定时或不定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每个行政村要派一名村干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督,竣工验收后,乡政府申请县水务局和县财政局及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并将竣工验收报告逐级上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

第八章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总工期一年。

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招投标。

2012年6月10日前,完成施工测量、放样等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10月底以前完成全部工程,同时落实运行、管护措施,确保项目工程及早并长期发挥效益。

第九章建后管理

一是项目管理以村委会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体,重大决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解决。

二是项目工程交付后,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属地管理。

三是其他工程管理由村委会负责,因无收益,费用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办法解决,或者通过节水灌溉收益进行弥补。

四是承包户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营、维护,对故意损坏工程设施的,依法追究当事者责任。

第十章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0.1效益分析

10.1.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有原来的45%,提高到85%。

还可新增保灌面积1000亩。

增加粮食产量40万公斤,新增产值64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245.5元。

10.1.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可增加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挖掘增产潜力,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渠道建设,将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有限水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同时,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1.3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减少土壤盐碱化;

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环境质量和环境面貌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规划治理,田间变成园林,有效的调节了小气候,使项目区的环境变得更清洁、更美好。

10.2经济评价

渠系配套建工程总投资205万元,项目管理费4万元,工程预备费6万元,不可预见费5万元,总投220万元。

项目从2010年10月开始实施,2011年10月底完成,建设期按12个月计算。

10.2.1年运行费用计算

年运行费用包括

(1)维修费;

(2)管理费。

①维修费

维修费是指日常工程设施的定期大修、岁修和养护费用,按工程投资的1%计,维修费为1.8万元,

②管理费

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每亩5元,治理后项目区灌溉耕地5788亩,管理费为2.894万元。

C3=5×

5788/1000=2.894万元。

③年运行费为以上两项之和,总计4.694万元。

(2)10.2.2本治理工程固定资产为桥涵、渠道投资扣除税金,农民投劳不计税金,合计180万元,平均使用20年计算,折旧成本为9万元。

则年成本费用为13.694万元。

10.1.4经济效益分析

该工程从2010年10月开始兴建,计划12个月完成,2010年10月全部完成,当年发挥效益,以2010年为基准年。

根据投资年度计划按2010年年初一次投入工程经费进行进行折算。

按水利经济计算的有关规定,确定本工程的经济使用年限为20年,所有工程从工程完成的第二年开始计算,全部工程效益2030年结束。

社会折现率取12%,采用净效益现值公式计算出其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