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463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

C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备D的单质;

E单质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

A.简单离子半径:

B>

C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A<

E

C.工业上不用电解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D是由于其氯化物的熔点高

D.相同质量的C和D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前者生成的氢气多

【解析】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A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A为C元素;

C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为Na元素;

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备D的单质,D为Al元素;

E单质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E为Si元素。

B、C、E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则B最外层有7个电子,为F元素。

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

C,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A>E,故B错误;

C.工业上不用电解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铝是由于其氯化物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能导电,故C错误;

D.相同质量的钠和铝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钠生产的氢气少,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正确推断出元素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是C,需要注意氯化铝的晶体类型。

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实验设计要求的是()

A.AB.BC.CD.D

【解析】A、测定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需要计时,缺少秒表,故A错误;

B、铁作阴极,得到保护,故B正确;

C、证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故C错误;

D、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应该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6.直接氨硼烷(NH3·

BH3)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装置如下图,该电池的总反应为NH3·

BH3+3H2O2=NH4BO2+4H2O。

A.左侧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负极移动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消耗3.1g氨硼烷,理论上转移0.6mol电子

【答案】D

7.常温下,等体积、pH均为3的HA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值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H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B.用pH为11的某碱与pH为3的HB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不可能显碱性

C.氨水与HA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可能存在:

c(NH4+)>

c(A-)>

c(H+)>

c(OH-)

D.完全中和等体积等pH的HA、HB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

HA<

HB

【解析】由图可知,等体积、pH均为3的HA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后,HA的pH变化大,HB的pH变化小,则酸性HA>HB。

A.HB溶液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的电离,随后水的电离程度又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用pH为11的某碱与pH为3的HB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由于碱和HB的相对强弱未知,最终,溶液可能显碱性、酸性、中性,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氨水与HA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存在:

c(NH4+)+c(H+)=c(A-)+c(OH-),因此c(NH4+)>

c(OH-)不可能成立,故C错误;

D.等体积等pH的HA、HB两溶液中HB的物质的量大于HA,完全中和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

HB,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后溶液酸碱性分析判断,注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的特征。

本题中根据稀释图像判断出HA和HB的酸性的相对强弱是解答的关键。

8.碳、氮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真空碳热还原—氧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akJ·

mol-1

3AlCl(g)═2Al(l)+AlCl3(g)△H=bkJ·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_________kJ·

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H=QkJ·

mol-1。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

物质

10

20

30

40

50

NO

1.00

0.68

0.50

0.60

N2

0.16

0.25

0.30

CO2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NOb.通入一定量的N2

c.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e.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在恒容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g)的同时消耗nmolCO2(g)

b.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④若保持与上述反应前30min的反应条件不变,起始时NO的浓度为2.50mol/L,则反应达平衡时c(NO)=_______mol/L。

NO的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a+b

(2).0.032mol/(L▪min)(3).0.25(4).ae(5).cd(6).1.25mol/L(7).不变

【解析】

(1)①a、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H=akJ•mol-1,b、3AlCl(g)═2Al(l)+AlCl3(g)△H=bkJ•mol-1,依据盖斯定律a+b得到:

Al2O3(s)+3C(s)═2Al(l)+3CO(g)△H=(a+b)kJ/mol;

故答案为:

a+b;

(2)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0.032mol•L-1•min-1;

C(s)+2NO(g)

N2(g)+CO2(g),平衡浓度c(N2)=0.25mol/L;

c(CO2)=0.25mol/L;

c(NO)=0.5mol/L;

反应的平衡常数K=

=0.25;

0.032mol•L-1•min-1,0.25;

②30min后,根据图表数据得改变条件后的平衡常数计算K=

=0.25,平衡常数保持不变,说明改变的条件一定不是温度;

依据数据分析,NO、N2、CO2的浓度均增大;

a.通入一定量的NO,反应正向移动,NO、N2、CO2的浓度均增大,故a正确;

b.通入一定量的N2,反应逆向移动,NO、N2的浓度增大,CO2的浓度减小,故b错误;

c.因为平衡常数保持不变,说明改变的条件一定不是温度,故c错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NO、N2、CO2的浓度均不变,故d错误;

e.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NO、N2、CO2的浓度均增大,故e正确;

ae;

③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g)的同时消耗nmolCO2(g),都是指逆反应方向,则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所以反应体系的压强一直不变,则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中有固体参加,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在变,而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在变,则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中有固体参加,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在变,而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在变,则当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cd;

④若保持与上述反应前30min的反应条件不变,起始时NO的浓度为2.50mol/L,相对于增大压强,又反应前后的系数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NO的转化率不变,则反应达平衡时c(NO)=2.50mol/L×

=1.25mol/L,故答案为:

1.25mol/L;

不变。

【点睛】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9.某实验小组用工业上废渣(主要成分Cu2S和Fe2O3)制取粗铜和绿矾(FeSO4·

7H2O)产品,设计流程如下:

(1)气体a为_______

(2)固体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3)溶液B在空气中放置有可能变质,如何检验溶液B是否变质:

_______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步骤⑤中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字母)。

(5)为测定产品中绿矾的质量分数,称取40.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

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KMnO4溶液体积/mL

20.80

20.02

19.98

20.00

①请写出有关滴定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第1组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代号)。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B.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C.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得产品中绿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1).SO2

(2).Fe、Cu(3).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液变质,反之则没有变质(4).b、c(5).MnO4-+5Fe2++8H+=Mn2++5Fe3++4H2O(6).a、c(7).69.50℅

【解析】废弃固体主要成分Cu2S和Fe2O3,灼烧废气固体发生反应Cu2S+2O2

SO2+2CuO,所以气体a是SO2,固体A是CuO和Fe2O3,固体A和稀硫酸混合,发生的反应为CuO+H2SO4=Cu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所以溶液A中成分为CuSO4、Fe2(SO4)3,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Fe屑,发生反应CuSO4+Fe=FeSO4+Cu、2Fe2(SO4)3+Fe=3FeSO4,所以固体B成分是Fe、Cu,滤液B成分为FeSO4,固体B和稀硫酸混合,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Cu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得到固体粗铜。

(1)根据上述分析,气体a为SO2,故答案为:

SO2;

(2)固体B的主要成分为Fe、Cu,故答案为:

Fe、Cu;

(3)滤液B成分为FeSO4,在空气中放置有可能被氧化为硫酸铁而变质,可以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液变质,反之则没有变质,故答案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液变质,反之则没有变质;

(4)步骤⑤是在还原性体系中蒸发浓缩结晶过滤,所以涉及的装置为:

bc,故答案为:

bc;

(5)①用0.1000mol·

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绿矾的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故答案为:

MnO4-+5Fe2++8H+=Mn2++5Fe3++4H2O;

②第1组实验数据出现异常,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变大。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变小,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变大,故正确;

b.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无影响,故错误;

c.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变大,故正确;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变小,故错误;

故选:

ac;

③第一组数据误差较大,应删除,第2、3、4组求平均值,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

=20ml,由10FeSO4+8H2SO4+2KMn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得:

10FeSO4~~2KMnO4,

10×

152 

 

 

2

20ml×

0.1000mol•L-1×

10-3

m=

=1.52g,所以绿矾的物质的为量为:

×

=0.1mol;

所以绿矾的质量分数为:

100%=69.5%,故答案为:

69.5%。

10.钠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制备金属钠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

试写出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金属钠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Na在熔点低方面的一种用途)。

(2)用Na2CO3熔融盐作电解质,CO、O2、CO2为原料可组成新型电池。

该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池工作时物质A可循环使用,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请写出检验Na2CO3中钠元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

L-1的下列五种钠盐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CH3COONa

Na2CO3

NaClO

NaCN

pH

8.8

11.6

10.3

11.1

上述盐溶液的阴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浓度均为0.01mol·

L-1的下列四种酸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HCNb.HClOc.CH3COOHd.H2CO3

(4)实验室中常用NaOH来进行尾气处理、洗气和提纯。

①常温下,当300mL1mol·

L-1的NaOH溶液吸收4.48L(折算成标准状况)SO2时,所得溶液pH>

7,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②已知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离子

Fe2+

Cu2+

Mg2+

7.6

5.2

10.4

当向含相同浓度Cu2+、Mg2+、Fe2+的溶液中滴加某浓度的NaOH溶液时,_______(填离子符号)先沉淀,Ksp_______Ksp(填“>”、“=”或“<”)。

(1).电解法

(2).2NaCl

2Na+Cl2↑(3).液态钠可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4).O2+4e-+2CO2===2CO32-(5).CO2(6).取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碳酸钠粉末或碳酸钠溶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7).CO32-(8).c(9).c(Na+)>c(HSO3-)>c(SO32-)>c(OH-)>c(H+)(10).Cu2+(11).<

(1)金属钠比较活泼,工业上通常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金属钠,反应方程式为:

2NaCl(熔融)

2Na+Cl2↑;

由于金属钠的熔点较低,则液态钠可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故答案为:

电解法;

液态钠可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2)①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2CO+O2=2CO2,通入氧气和CO2的混合气体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4e-+2CO2=2CO32-,通入CO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CO-4e-+2CO32-=4CO2,由电极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参加循环的物质为CO2,故答案为:

O2+4e-+2CO2=2CO32-;

CO2;

②可通过焰色反应检验Na2CO3中钠元素,操作方法为:

取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碳酸钠粉末或碳酸钠溶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为黄色,故答案为:

取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碳酸钠粉末或碳酸钠溶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越容易水解的盐,越容易结合氢离子,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大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所以最易水解的盐是碳酸钠,所以最容易结合氢离子的阴离子是CO32-;

浓度相同的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后,酸性越强的酸其pH变化越大,HCN、HClO、CH3COOH、HCO3-四种酸的酸性大小顺序是CH3COOH>HClO>HCN>HCO3-,所以溶液的pH变化最大的是醋酸,故选c;

CO32-;

c;

(4)①300mL1mol•L-1的NaOH的物质的量=1mol/L×

0.3L=0.3mol,标准状况下4.48LSO2的物质的量=

=0.2mol,所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SO2+3NaOH=Na2SO3+NaHSO3+H2O,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即c(OH-)>c(H+),硫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硫酸氢根离子,所以c(HSO3-)>c(SO32-),由于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SO32-)>c(OH-),故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c(Na+)>c(HSO)>c(SO)>c(OH-)>c(H+),故答案为:

c(Na+)>c(HSO)>c(SO)>c(OH-)>c(H+);

②pH小的离子先沉淀,溶度积常数越小的物质越先沉淀,所以Cu2+先沉淀,KSP<KSP,故答案为:

Cu2+;

<。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工业制取金属Na的方法、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Ksp的应用等知识点。

(4)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是本题的易错点,需要注意把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

11.向硫酸铜水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晶体(化学式为SO4·

H2O)析出。

(1)写出上述实验前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铜单质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模型属于___________堆积(填堆积模型名称)。

(3)在上述深蓝色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该晶体中的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阴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4)氨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Cu的一种氯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

cm-3,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胞的边长为a=___________nm。

(1).Cu2++2NH3·

H2O=Cu(OH)2↓+2NH4+

(2).Cu(OH)2+4NH3=2++2OH-(3).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3d104s1(4).面心立方最密堆积(5).O(6).N(7).正四面体(8).sp3(9).高于(10).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膦分子间不存在氢键而只存在范德华力,故氨的沸点高于膦的沸点(11).CuCl(12).

(1)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2++2OH-;

故答案为:

(2)铜是29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铜单质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故答案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3)上述深蓝色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有N、H、O、S,其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电负性最大,N的2p为半充满状态,较为稳定,第一电离能最大。

2+形成4个配位键,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

O;

N;

正四面体;

sp3;

(4)氨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高于膦(PH3),故答案为:

高于;

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膦分子间不存在氢键而只存在范德华力,故氨的沸点高于膦的沸点。

(5)晶胞中Cu位于顶点、面心,晶胞中Cu原子为8×

+6×

=4,Cl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晶胞中Cl原子数目为4,故该晶体化学式为CuCl;

1mol晶胞的质量为4×

g,1mol晶胞的体积为a3cm3,该晶体的密度为ρg·

cm-3,因此a3cm3×

ρg·

cm-3=4×

g,解得a=

cm=

107nm,故答案为:

Cu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