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Word文档格式.docx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4°
∴∠DCB+∠CDE=57°
∴∠DFC=180°
﹣57°
=123°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利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分析解答.
2.(2015•昆山市二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50°
80°
或80°
40°
或65°
先知有两种情况(顶角是50°
和底角是50°
时),由等边对等角求出底角的度数,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顶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ABC中,AB=AC.
有两种情况:
①顶角∠A=50°
;
②当底角是50°
时,
∵AB=AC,
∴∠B=∠C=50°
∵∠A+∠B+∠C=180°
∴∠A=180°
﹣50°
=80°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和80°
.
故选: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对有的问题正确地进行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015•德州模拟)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8厘米,宽为16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且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它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
50
50或40
50或40或30
50或30或2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勾股定理;
矩形的性质.
专题:
压轴题;
分类讨论.
本题中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位置不确定,因此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①如图
(1),②如图
(2),③如图(3),分别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D=18cm,AB=16cm;
本题可分三种情况:
①如图
(1):
△AEF中,AE=AF=10cm;
S△AEF=
•AE•AF=50cm2;
②如图
(2):
△AGH中,AG=GH=10cm;
在Rt△BGH中,BG=AB﹣AG=16﹣10=6cm;
根据勾股定理有:
BH=8cm;
∴S△AGH=
AG•BH=
×
8×
10=40cm2;
③如图(3):
△AMN中,AM=MN=10cm;
在Rt△DMN中,MD=AD﹣AM=18﹣10=8cm;
根据勾股定理有DN=6cm;
∴S△AMN=
AM•DN=
10×
6=30cm2.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进行正确的讨论.
4.(2015•潍坊校级一模)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方程组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5
4
3
5或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角形三边关系.
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讨论腰长的大小,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解方程组
得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1.
若腰长为1,底边长为2,由1+1=2知,这样的三角形不存在.
若腰长为2,底边长为1,则三角形的周长为5.
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度一般,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
5.(2015•宝应县校级模拟)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两边的长是方程x2﹣6x+m=0的两根,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10
11
10或11
11或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根与系数的关系;
根据两边长是方程x2﹣6x+m=0的两根,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
两边之和为6,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求得三角形的周长.
设方程x2﹣6x+m=0的两根是x1、x2,
∴x1+x2=6,且这两根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都是正数,
∵x1+x2=6>3,三边满足三角形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6+5=11.
本题利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考查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三边的关系.
6.(2015•徐州一模)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
,那么它的顶角为( )
60°
7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由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另一个底角也是80°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顶角的度数.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
∴另一个底角也是0°
∴顶角的度数为180°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求解有关角的度数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7.(2015•大渡口区模拟)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16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1cm<AB<4cm
3cm<AB<6cm
4cm<AB<8cm
5cm<AB<10cm
设AB=AC=x,则BC=16﹣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16cm,
∴设AB=AC=xcm,则BC=(16﹣2x)cm,
∴
解得4cm<x<8cm.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015•武汉模拟)如图,AB=AC=AD,若∠BAD=80°
,则∠BCD=( )
100°
140°
160°
先根据已知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可求∠B+∠BCD+∠D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B,∠ACD=∠D,从而得到∠BCD的值.
∵∠BAD=80°
∴∠B+∠BCD+∠D=280°
∵AB=AC=AD,
∴∠B=∠ACB,∠ACD=∠D,
∴∠BCD=280°
÷
2=140゜,
考查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
9.(2015•海宁市模拟)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底边长不可能的是( )
1
2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确定答案.
∵等腰三角形腰长是2,
∴2+2=4
∴底边不可能是4.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定理的应用.
10.(2015•苏州一模)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为2和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9
12
9或12
因为已知长度为2和5两边,没有明确是底边还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①当5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2,
∵2+2<5,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当5为腰时,
其它两边为2和5,
5、5、2可以构成三角形,
周长为12.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20小题)
11.(2015•应城市二模)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
BD=CE.
证明题.
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
证明:
如图,过点A作AP⊥BC于P.
∴BP=PC;
∴AD=AE,
∴DP=PE,
∴BP﹣DP=PC﹣PE,
∴BD=CE.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15•徐州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E∥BC,DE∥AB.
(1)AE=DC;
(2)四边形ADCE为矩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矩形的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证明BD=CD,因为AE∥BC,DE∥AB,所以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D=AE,从而得出结论.
(2)先证明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再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
(1)在△ABC中,∵AB=AC,AD⊥BC,
∴BD=DC,(1分)
∵AE∥BC,DE∥AB,
∴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2分)
∴BD=AE,(3分)
∵BD=DC,
∴AE=DC.(4分)
(2)∵AE∥BC,AE=DC,
∴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5分)
又∵AD⊥BC,
∴∠ADC=90°
∴四边形ADCE为矩形.(6分)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
13.(2015•密云县一模)已知如图,A(3,0),B(0,4),C为x轴上一点.
(1)画出等腰三角形ABC;
(2)求出C点的坐标.
坐标与图形性质.
计算题;
作图题.
(1)根据A(3,0),B(0,4),C为x轴上一点.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可分别求出C点坐标.
(2)设C(x,0),分3种情况①当A是顶点时,②当B是顶点时,③当C是顶点时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
设C(x,0),
(1)如图
(2)①当A是顶点时,C1(﹣2,0),C2(8,0),
②当B是顶点时,C3(﹣3,0)
③当C是顶点时,
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此题涉及到作图,难易程度适中,利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14.(2015春•滕州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
AO⊥BC.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延长AO交BC于点D,先证出△ABO≌△ACO,得出∠BAO=∠CAO,再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AO⊥BC即可.
延长AO交BC于点D,
在△ABO和△ACO中,
∴△ABO≌△ACO(SSS),
∴∠BAO=∠CAO,
∴AO⊥BC.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
15.(2015春•兴化市月考)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
,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
(1)证明:
∠APO+∠DCO=30°
(2)判断△OP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利用等边对等角,即可证得:
∠APO=∠ABO,∠DCO=∠DBO,则∠APO+∠DCO=∠ABO+∠DBO=∠ABD,据此即可求解;
(2)证明∠POC=60°
且OP=OC,即可证得△OPC是等边三角形.
(1)连接OB.
∵AB=AC,AD⊥BC,
∴BD=CD,∠BAD=
∠BAC=
120°
=60°
∴OB=OC,∠ABC=90°
﹣∠BAD=30°
∵OP=OC,
∴OB=OC=OP,
∴∠APO=∠ABO,∠DCO=∠DBO,
∴∠APO+∠DCO=∠ABO+∠DBO=∠ABD=30°
(2)等边三角形;
∵∠APC+∠DCP+∠PBC=180°
∴∠APC+∠DCP=150°
∵∠APO+∠DCO=30°
∴∠OPC+∠OCP=120°
∴∠POC=180°
﹣(∠OPC+∠OCP)=60°
∴△OPC是等边三角形.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