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2749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9Word格式.docx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

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

2、专心校对的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

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记得,我在开学初四年级的一次检查中,30个学生在作业中出现抄错数字或符号的达16人次之多。

从那时起,我就对学生的抄题有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个本子;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3、积极验算的习惯。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

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谨慎的态度,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及时订正的习惯。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

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

5、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

三、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首先,掌握方法。

如:

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做减法,想加法;

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

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

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设定目标堂堂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形式变换多种练。

学生方面如:

自算,自己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能算对几题;

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或一个同学出几个同学算,比比,看看,来提高口算能力;

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口算能力自然会提高。

四、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可以对计算结果利用估算达到验算的效果,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39×

486时,让学生生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交39看作积,将486看作490,这样转化成整十数,直接拿4×

49,最后将两个0补上。

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

在简算3.74×

9.8=?

时,学生经常出现3.74×

9.8=3.74×

(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

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

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估算,可以避免学生在计算中点错小数点或背错口诀的错误。

估算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还可以应用于应用题解答中。

如平均数问题中可以先估计所求的平均数在哪个范围内,再如:

夕阳红敬老院有老爷爷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奶奶12人,平均年龄73.6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

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计平均年龄大约多少岁(在73.6岁---80.5岁之间),有了这个结果,学生就不会出现(80.5+73.6)÷

(11+12)这样的错误了。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同时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不但要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要延伸知识,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

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

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

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

“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总结

1正确的方法

2浓厚的兴趣

3经常的练习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濮阳师第八中学小学部尚荣萍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

“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

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

“‘你为什么不检查?

’‘你太粗心大意了!

’‘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

’……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

”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

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

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

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

为了算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

25×

4=100,125×

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π的值。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15、11、99、999烫痰乃偎惴巴反10法(如36×

34,17×

13,81×

89,45×

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

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

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

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

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

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

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

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

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

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

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

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

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

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

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

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

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

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

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

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

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

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

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

“凡分母里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

”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

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

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

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

“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

”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

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

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

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

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

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

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

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怎样才能讲清算理呢?

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

比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题,让学生先自己计算,再问学生:

“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

再出示减法计算。

 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

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

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法则,就不要过多纠缠算理了。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在讲解运算顺序时,应防止学生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

如,

36-135÷

=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

或36-135÷

9=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 

=21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

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第二,分数四则运算中,脱式计算时,有的出现过烦的现象。

计算时,可向学生指出:

在一般情况下,分数加减法只要有通分过程,乘除法有颠倒相乘、约分过程,按顺序写出每步运算的得数即可。

第三,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

如,3.5+1.5-3.5+1.5(应等于3,而误得0),3.6-3.6×

0.5(应等于1.8,而误得0),7.56÷

0.4×

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

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

“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

”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

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

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

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意义用简便方进行简算。

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或虽然用简便方法算而不彻底,教师还可以选编几种特殊类型的题,让学生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

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

如987×

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

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口算教学,不能光靠练,让学生死记方法,这样做的结果,记忆是不能持久的。

怎样进行口算教学呢?

①要重视讲计算方法。

②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