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2660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Word格式.docx

楚策)

〖若带受事宾语,则成了使动用法〗: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范睢蔡泽列传)

3、动词有自动、他动之分,eg.折

4、能愿动词――以VP为宾语

(1)表示意志、意愿:

肯、忍、欲、敢、愿、要、宁

◆其佐先谷,刚履不仁,未肯用命。

宣公十二年)

◆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

成公十七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僖公十年)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公子列传)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公冶长)

(2)表示对情理、事理、主客观条件、价值的判断:

宜、当、应、合、须、会、会当、任、能、足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

(韩非子·

初见秦)

◆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

司马相如列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孙子列传)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

王安石传)

(3)表示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

克、可、得、可得

◆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成公十三年)

◆若其克济,则臣主同休。

(资治通鉴·

晋纪·

安帝义熙六年)

◆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民实瘠矣,君安得肥?

(国语·

楚语上)

◆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

梁惠王上)

◆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

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

僖公三十年)

5、能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

eg.赏、赐、予、遗、赠、献、授|为|告、语、问、教

●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

宣公十五年)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又献玉斗范增。

(汉书·

高帝纪)

●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公孙丑下)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平原君虞卿列传)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后汉书·

张衡传)

(三)、形容词

(1)性质形容词――表现事物的属性

〖特点:

受时间副词、程度副词修饰;

可活用为动词〗

◆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昭公二十年)

(2)状态形容词――描写事物的情态

叠音、双声、叠韵、重叠、带缀〗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周南·

关睢)

◆一之日觱(bì

)发,二之日栗烈。

豳风·

七月)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朝庭之美,济济鎗鎗。

大略)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读破——四声别义、去声别义

●读破――上古汉语利用声调的转变来确立意义和功能上的区别,以达到分化新词的目的,又叫“四声别义”。

●这种声调的转变主要是平、上、入声转为去声,因而“四声别义”其实主要是“去声别义”。

●其分化途径主要是:

本义——读本声派生义——读去声

●动词→名词,以名词为去声:

eg.知、行、分、传、藏、度、骑、量、背、担、磨、处、弹、数、扇、卷

●名词→动词,以动词为去声:

eg.王、衣、妻、冠、食、女、雨、饭、枕、左、钉、种、咽

●形容词→动词,以动词为去声:

eg.好、恶、远、难

●有的词后代不仅读音有别,字形也分化了:

eg.分/份、左/佐、知/智

(四)、1、代词--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我、余、予:

主语、定语、宾语

 吾:

主语、定语、前置宾语

 朕:

多作定语

●第二人称代词:

 汝(女):

多作主、宾语

 乃、而:

 尔、若:

●第三人称代词:

●其、厥:

●之:

多作宾语

●彼:

主语、宾语、定语

eg.彼,丈夫也;

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滕文公上)

【注意】“其(厥)”相当于“名词+之”:

eg.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僖三十三)

eg.人之少也发黑,其老也发白。

(论衡·

道虚)

●“他”字上古的含义是“其它”、“别的”

eg.《诗经·

小雅·

鹤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到了唐代,“他”才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

2、代词--体词性的指示代词

●近指:

〖相当于“这”〗

 是、此、斯、兹

●远指:

〖相当于“那”〗

 彼、其、厥

●可远可近:

之〖等于说“此”或“彼”〗

●轻量的指示:

多用于动宾之间尤其是宾语为复杂短语时:

eg.小子何莫学夫诗?

阳货)

eg.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用于句首,指示性更弱   

3、代词--谓词性的指示代词

然、尔--这样、那样

●其谁曰不然?

●物皆然,心为甚。

●相云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古诗十九首)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诗》)

4、代词--无定代词

●肯定性无定代词:

“或”——有的/些人、某人、有的/些(东西)

eg.或劳心,或劳力。

许行)

eg.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否定性无定代词:

“莫”——没有谁、没有什么(事情、东西)

eg.群臣莫对。

楚策一)

eg.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秋水)

●汉代以后,“莫”逐渐产生了否定副词的用法。

5、代词--疑问代词

●体词性疑问代词:

问人、事物、处所、原因

问 人:

谁、孰、何--谁〖作主、宾、定语〗

问事物:

孰、何、恶、胡--什么〖作主、宾、定语〗

问处所:

安、恶、焉--哪里〖宾语〗

问原因:

何、奚、胡、曷、安、恶、焉--什么〖宾语〗

          

●谓词性疑问代词:

问原因、问方式

何、奚、胡、曷、安、恶、焉--为什么

问方式:

何、奚、胡、曷、安、恶、焉--怎么

           --〖作状语〗

6、谦称与尊称

找出下面例句中的谦称与尊称: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齐桓公伐楚)

●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范雎说秦王)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孝文本纪)

●仆非敢如此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子将若何?

晏婴论季世)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齐策一)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足下事皆成。

陈涉起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魏策四)

●谦称与尊称都不是代词,都是名词,但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与代词是相同的。

●古汉语中的谦称有“寡人、臣、妾、仆、愚、小人、奴才”等,其中“寡人”是君主专用的谦称,“妾”是女子所用的谦称。

●古汉语的尊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陛下、殿下、阁下”等。

●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

四、古代汉语的词类——虚词

●分为——副词、助词、介词、连词

1、副词2、助词:

语气助词结构助词(附加:

修饰性意义)

3、介词4、连词(附加:

结构性意义)

(一)副词:

在句法结构中,一般只能充当谓词性结构中的修饰成分而从不充当被修饰成分的词。

分成:

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情状副词表敬

1、程度副词:

用以表示事物性质和动作行为的程度。

(1)高程度副词:

A最、至、极、绝、殊、甚、大

B太、泰、以、已

●卓王孙大怒曰:

“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史记·

●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伍子胥列传)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孙子吴起列传)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

“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论语·

(2)低程度副词:

略、少、稍、颇、小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太后之色少解。

赵策)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刘敬叔孙通列传)

●其为人也小有才。

尽心下)

(3)表示程度加强的副词:

A尤|B愈|C滋、加、益、弥、更、倍、增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筭。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魏策)

●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公孙丑上)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居闻,益自刻苦,务记览。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

(柳宗元《封建论》)

●(马)援数以书记责譬于嚣,嚣怨援背己,得书增怒,其后遂发兵拒汉。

马援)

2、范围副词:

(1)总括范围:

全部:

皆、尽、悉、咸、举、毕、全、通、周、遍、备、一、一概、一并

总计:

凡、合

(2)限定范围:

但、直、特、独、只、唯、徒

(3)共同:

俱、兼、并、共

(4)类同:

3、时间副词

(1)已然:

既、已、既已、业、业已

●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

“门已闭矣!

哀公十五年)

●是时汉兵已逾句注(山名),二十余万兵已业行。

刘敬传)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留侯世家)

●使者业已受节,可至皮山而还。

西域传上)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诗·

唐风·

扬之水)

(2)曾然:

尝、曾

(3)将然:

将、且、行、方、方且、行将、今、欲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

●行将为人所并。

汉纪·

献帝十三年)

●不反列,且行法!

外储说左上)

●十日之内,数万之众今涉魏境。

韩策一)

●张仪曰:

“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

张仪列传)

●殷浩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幞fú

人问其故,答曰:

“刺史严,不敢夜行。

(世说新语·

政事)

(4)正当、恰逢:

方、正、适、鼎、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

田子方)

●(灌)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魏其武安侯列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5)接续

(A)间隔时间短:

寻、遽、立、旋、即、即刻、立即、登、登时、登即、随、随即、随后

●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

蜀书·

魏延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

察今)

●故我有善,则立誉我;

我有过,则立毁我。

(管子·

小称篇)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阴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仓公列传)

(B)时间、事理上的顺承:

辄、便、遂、乃(乃)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商君列传)

●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易经·

系辞上)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孙子兵法·

地形)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隐公三年)

(C)条件:

方、始、方乃、方始、才、方才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古诗三首·

十五从军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我等生时多造罪,今日受苦方始悔。

(敦煌变文·

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卷并序

(6)保持:

犹、尚、犹尚、犹自、仍、仍旧、还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文公七年)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僖公三十三年)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7)始末:

始、甫|终、竟、卒、终归、既

●十一月,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

成公十五年)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乃为将相,有却。

曹相国世家)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刺客列传)

●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周本纪)

●今西伯昌,人臣也,修义而人向之,卒为天下患。

外储说左下)

(8)暂时、权宜:

暂、姑、且、姑且、权、权且、聊

●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尚书·

酒诰)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襄公二十一年)

●治此计,权救饥耳。

假谲)

●民劳,未可,且待之。

(9)频率:

A向来、长久、惯常:

素、向、常、恒、长、久、永、时、时时、每、每每、每常

B多次、再次:

屡、复、亟、历、累、骤、频、更、又、有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在世每常修十善,将为升天往净方。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

●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

费祎传)

●佺期自湖城入潼关,累战皆捷。

(晋书·

杨佺期传)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僖公五年)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

“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

时间副词有别于常用于句首或谓语前的时间名词:

eg.昔、昔者、向、乡、向者、乡者、日、日者、往、往者、往昔、往古、初、当初、故、早、早先、早岁|今、而今、如今、今日、今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今已睦矣,可以归之。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

●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

秦本纪)

4、否定副词

(1)单纯否定:

不、弗、否、未、未尝、非、匪、靡

(2)禁止否定:

毋、勿、无、莫

5、语气副词

(1)表示叙述、议论或判断,不带特殊的感情色彩:

●夫——发表议论

●盖——陈述原因和理由

●惟(唯、维)——引出年月日;

表示希望或判断

(2)表示测度(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

●大概:

盖、其、殆

●莫非:

无乃、得无、得微、得非

●约莫、将近:

约、率、可、几、且、将

(3)表示反诘(用于反问句)——相当于“难道”,句末常有“哉、乎、邪”等与之呼应:

●宁、岂、其、乃(乃)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

●子其不得死乎!

好善而不能择人。

襄公二十九年)

●晋其庸可冀乎!

僖公十五年)

●若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唯敝邑?

襄公十九年)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襄公三十一年)

●胜好勇而阴求死士,殆有私乎!

●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

盗跖)

●诸侯得微有故乎?

(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

(4)表示确认、强调(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

即、乃、必、定、必定、其、诚、实、信

●梁父即楚将项燕。

●是乃仁术也。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游侠列传)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若赵孟死,为政者其韩子乎!

●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僖公二十八年)

●吾未知善之诚善邪?

诚不善邪?

至乐)

●小人实不才。

●若羯立,则季氏信有力于臧氏矣。

襄公二十三年)

(5)出乎意料(见于陈述句):

竟、乃、曾

●及索,儿竟无声。

赵世家)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郑风·

山有扶苏)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将以为乐,乃得忧焉;

将以为安,乃得危焉;

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

王霸)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列子·

汤问)

6、情状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或方式

(1)动作徐缓:

徐、徐徐、缓、缓缓、迟、迟迟

(2)动作暗自进行:

微、间、潜、阴、暗、私、悄

(3)态度坚决、认真:

固、决、期、坚、断、誓、矢

●禹拜稽首固辞。

大禹谟)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滑稽列传)

(4)肆意妄为:

妄、妄自、肆、横、擅

(5)徒劳:

徒、虚、素、空、白

(6)互相、交替:

相、交、交相、递相、迭相、更相

(7)故意、特意:

故、直、特

再如:

极力、百般、亲、独

……

7、表敬副词:

对人表恭敬,对己表自谦

(1)表示恭敬:

请、敬、谨、惠、幸、辱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绛侯周勃世家)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驺忌子曰:

“谨受令。

田敬仲世家)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褰裳)

●君惠顾先君之好,施及亡人。

昭公三十一年)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僖公四年)

(2)表示自谦:

敢、伏、窃、忝、谬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敢诏告于上天神后。

汤诰)

●敢竭鄙诚,恭疏短行。

(王勃《滕王阁序》)

●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

(诸葛亮《与孙权书》)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文帝纪)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

魏书·

三少帝纪)

●臣谬蒙诠任,忝厕显列。

(宋书·

裴松之传)

(二)介词:

跟其后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作为状语或补语修饰谓词性成分。

1、介引时间:

自、从、于、由、以、及、当、比、比及

2、介引处所、方向:

于、自、由、从、向

3、介引工具、方式:

以、用、因、循、缘、依

4、介引原因、目的:

因、用、以、为

5、介引关涉对象:

为、及、与、以

6、介引比较对象:

7、介引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于、为

(三)连词:

连词在句法成分或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或关联作用,表示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不对句法结构中的任何成分起修饰作用。

1、并列连词:

表示词、短语、分句、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eg.与、及、共、而、以、且、既、又

2、顺承连词:

表示词、短语、分句、句子之间在时间上先后相承或在事理上前后相关eg.而、以、则

3、递进连词:

表示词、短语、分句、句子之间语意加强,意思更进一层eg.而、况、而况、犹

4、转折连词:

eg.而、乃、然

5、假设连词:

eg.如、若、苟、使、令、假使、假令eg.而

6、因果连词:

(1)因为:

以、用

(2)所以:

故、是以、以故、以是、是故

7、让步连词:

先行退让,后又转折加强eg.虽、纵、即

8、主从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整数和零数的连词eg.而、以eg.有、又

连词——则

A、连接条件复句中的分句,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可译为“就”、“便”、“那么”。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

五蠹)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两个紧缩的条件复句又可以作对举的并列分句,表示一种对比。

●邹鲁之臣,生则不事养,死则不得饭含。

赵策三)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告子下)

●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

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僖公二十三年)

C、“则”所在的后续分句表述的情况不在前述分句的施事者的预期之中,“则”含有“原来已经”的意思,表示转折。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微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连词——以:

后续分句往往是前述分句的目的,或是前述分句所产生的结果。

可译为“来”。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僖公三十二年)

●焉用亡郑以陪邻?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四)、助词

1、结构助词:

之、所、者

2、语气助词:

(1)句中表停顿:

也、者(判断句)

(2)句末表肯定:

也(判断句)、矣、耳、而已、焉、乎、哉

(3)句末表疑问:

乎、与、邪、耶、哉、为

十、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往往游离于句子之外,不跟其它句法成分发生直接关系。

——多归入实词

1、感叹:

嘻、恶、吁、呼、唉、于戏、于呼、嗟呼、呜呼

2、呼唤:

3、应答:

唯、诺

4、驱赶:

固化的结构(现代汉语中凝固成词)

1、然而——如此,可是……

2、然则——如此,就……

3、虽然——虽然如此

4、所以——用来……的工具;

造成……的原因

凝固结构——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

(墨子·

公输)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议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

哀公)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识别特征

1、名词用于助动词“能”、“欲”、“可”、“足”等之后,活用为动词。

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