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265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模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模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题.doc

《高考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题.doc

2013年高考模拟题92013-1-6

命题人:

李老师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10小题)

1.图4

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受6个,B受2个,C受4个

B.A受5个,B受3个,C受3个

C.A受5个,B受2个,C受4个

D.A受6个,B受3个,C受4个

2.α

A

B

图2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则在此过程中

A.A、B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B.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D.A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3.一只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

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

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

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

4.图1

物体A、B的位移-时间(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5.图1中分别是甲、乙两个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B.60s末甲、乙两物体都静止

C.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最大速度都是30m/s

D.10s—40s这段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为零,乙物体的位移为900m

6.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1.5s B.8s C.16s D.24s

7.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3 B.4 C.5 D.6

8.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则

A.t1>t2 B.t1=t2 C.t1

9.如图用轻绳把一个小球悬挂在O点,用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处于平衡,力F与竖直方向成θ角,要使F最小,θ角应是

A.30° B.60° C.90° D.0°

10.如图所示,绳子质量、滑轮质量和摩擦均不计,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m,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当m增加稍许时,若绳子间的夹角适当增大,仍可保持平衡

D.当m增加稍许时,若绳子间的夹角适当增大,仍可保持平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道简答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简答题(共3小题)

11.

(1)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_________

(2)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A、EB.求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

12.

(1)如题12B-1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A)A、B均不变(B)A、B均有变化(C)A不变,B有变化(D)A有变化,B不变

(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冶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在插入第四个大头针D时,要使它_________________.题12B-2图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a’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地震时,震源会同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3.5km/s的S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7.0km/s的P波.一次地震发生时,某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P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min.假定地震波沿直线传播,震源的振动周期为1.2s,求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和S波的波长.λ

13.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

(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

(2)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增大了.该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如题12A-1图所示,则T1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T2

.

(3)如题12A-2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压过程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压强p=1.0×105Pa,吸收的热量Q=7.0×102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4.乙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研究的实验.

纸带

电火花计时器

图3

配重

垫木

小车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点速度的大小,分别记为υ1、υ2、υ3、……,再求出它们的平方υ12、υ22、υ32、……;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υ2,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υ2-W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Wi,υi2)坐标点,再连成图线;

(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在步骤d中,该同学测得x4=40.00cm,则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4= J;

②该同学得到的υ2-W图象如图4所示.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υ0=_________m/s;

③小车的质量M= kg.

图4

0

0.1

0.2

0.3

0.4

0.5

1.0

W/J

υ2/(m2﹒s-2)

0.6

2.0

3.0

0.5

1.5

2.5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5.质量为的木块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为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的力N拉住小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运动中M、m的相地位置保持不变,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由4个相同的干电池串联而成,每个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电阻为0.5Ω,外电路电阻R1=2Ω,R2=R3=4Ω.试求:

(1)当开关S与A接通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和R2两端的电压;

(2)当开关S与B接通时,电源的路端电压.

2013年高考模拟题9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BD

B

BC

B

D

B

C

A

B

AC

二.简答题答案:

11.【解析】根据,能量和频率依次增大的顺序是:

b、c、a,所以波长依次增大的是a、c、b。

【答案】

(1)C

(2);(3)光子能量,动量,且,得,则:

2:

1A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同理.

解得

12.【解析】白炽灯光为自然光,经过P后为偏振光。

【答案】

(1)C

(2)挡住C及A、B的像;1.8(1.6~1.9都算对)(3)设P波的传播时间为,则解得代入数据得由,解得

13.【答案】

(1)AB

(2)平均动能,小于(3)等压变化,对外做的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得。

三.实验题答案:

14.①0.39;②0.50(0.45~0.55);③0.30(0.29~0.31)

四.计算题答案:

15.解:

16.解:

(1)S与A接通时,R2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回路中的总电阻为6Ω,所以I总=E/R总=6/6=1A,

流过R2的电流I2=0.5A,

所以U2=I2R2=0.5×4V=2V

(2)S与B接通时,R3断路,R1被短路,所以U=R2E/(R2+r)=4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