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2502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票北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3、加强能力建设。

主要开展项目组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等工作,需投入资金3万元。

四、前期工作基础

1、近年来,北票市地膜使用面积不断增加。

2013年,全市地膜应用面积47万亩,预计产生废膜1316吨。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在地膜使用量近年来的在不断地增加的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厚度0.008mm标准地膜。

到2012年末,实现全市0.008标准地膜推广率达到65%。

2、北票市实施了地膜回收利用项目,部分农村已建起了废旧地膜或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点或加工点,有少部分农民将堆积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的残留地膜捡拾后卖到回收点。

北票市现有地膜回收点5处,年回收能力150吨。

3、北票市原有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位于蒙古营乡蒙古营村。

企业占地10亩,其中建筑面积包括生产车间600平方米,拥有塑料加工生产线一套。

主要从事废旧地膜加工、制丝、塑料编制等业务。

主要产品塑料颗粒、泡沫制品、土工织物、救生衣、编织袋等,产品供不应求。

2012年公司回收地膜、棚膜、编织袋、网袋500吨,加工塑料颗粒400吨,其中地膜回收加工量150吨。

五、组织方式

采取政府督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方式组织北票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各级联动,提高组织运作能力,真正发挥各级作用,实现预期目标任务。

为了确保本实施方案的顺利开展,市政府责成北票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为项目负总责,主要负责开展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的预算、控制、分析和检查工作,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在地膜应用集中的主要地区建立回收点,并在全市各主要乡、镇、管理区建设至少一个集中回收站,达到全市20个回收点。

统一运输至塑料加工企业,实现废物再利用过程。

六、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实施方案所需总投资495万元,其中新建加工基地1处,投资408万元;

新建回收点15个,投资84万元;

加强能力投入资金3万元。

资金来源为全部有企业自筹解决。

七、预期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财务效益

年加工废旧地膜1600吨,可产塑料颗粒1280吨。

按照市场价格7000元/吨计算,可实现产值896万元,利税270万元。

项目收益水平较高,能够保证项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清洁生产项目发挥示范作用。

2、经济效益

(1)节约成本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将大力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技术,改善原有生产技术落后的局面。

届时,将比人工回收残膜节省成本费用:

每亩7.5元/亩-1.83元/亩=5.67元/亩。

仅仅项目示范区一年节省成本费用:

47×

0.6万亩×

5.67元/亩=160万元。

(2)增收效益分析

滴灌玉米7万亩,增加产量70万公斤,增加产值140万元;

辣椒面积30万亩,增加产量83万公斤,增加产值825万元;

烤烟面积1.5万亩,增加产量1.87万公斤,增加产值38万元;

每年避免白色污染导致死亡,挽回牲畜350头,增加产值40万元;

(3)节支效益

发展地膜示范项目,对于2013年新增地膜覆盖面积8万亩节支效益如下:

用水节约率达到35%,年节约用水总量720万吨,年可节约用水成本720万元;

节约用肥率达到20%,年节肥总量1280吨,年可节约用肥成本256万元;

节约农药率达到50%,年节约农药75万元。

每年因治理白色污染,需治理费用约1000万元,此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白色污染现状,每年约节约环境治理用工费用800万元。

3、社会效益

大量残膜遗留在土地中不能及时回收,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破坏土壤的质量,最终导致作物减产,同时土壤中的残膜也会影响机械作业。

清除这些残留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当前我市残膜回收仍以人工为主,收膜生产率很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又费时。

由于机器收膜的生产率是人工收膜的10倍以上,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可极大的缓解残膜回收期劳动力紧张的局面,劳动力去从事其它更具经济价值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动我市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市科学使用地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市农业发展进程。

4、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大面积推广机械收膜,可加快“净土工程”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可有效降低土壤白色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对保护耕地及实现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更有利于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二章区域地膜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区域地膜使用状况分析

北票市自8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使用厚度0.008mm推广率达到65%,其余35%主要以0.005mm厚度地膜为主。

地膜使用主要用于辣椒、烤烟、番茄、黄瓜、豆角等作物种植以及玉米膜下滴灌。

2010年,地膜覆盖面积25万亩,其中辣椒种植地膜覆盖面积20万亩,烤烟1万亩,其他地膜覆盖面积4万亩。

按照每亩地膜使用3.5千克/亩,地膜回收率18%,年回收地膜175.5吨;

2011年,地膜覆盖面积30万亩,其中辣椒种植地膜覆盖面积25万亩,烤烟1.2万亩,其他地膜覆盖面积3.8万亩。

按照每亩地膜使用3.5千克/亩,地膜回收率22%,年回收地膜231吨;

2012年,地膜覆盖面积40万亩,其中辣椒种植地膜覆盖面积30万亩,烤烟1.2万亩,玉米膜下滴灌7万亩,其他地膜覆盖面积1.8万亩。

按照每亩地膜使用3.5千克/亩,地膜回收率35%,年回收地膜622.3吨。

2013年,全市地膜应用面积47万亩,其中辣椒种植地膜覆盖面积30万亩,番茄6.5万亩,烤烟1.5万亩,黄瓜1万亩,豆角1万亩,玉米膜下滴灌7万亩。

按照每亩地膜使用3.5千克/亩,地膜回收率80%,预计需回收废膜1316吨。

二、地膜残留状态及环境影响

由于我市应用地膜历史较长,且长年缺乏地膜回收制度和技术,造成大量地膜残留。

据统计,我市农膜年残留量高达5000吨。

其中回收地膜仅仅占地膜使用量的35%,土壤中残留地膜占20%,其余45%的地膜处理方式为焚烧、随意丢弃,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据调查测算,连续三年覆膜的玉米,地表每平方米有大小碎片47.3块,折算每亩有残膜3.47kg,耕层30cm内每平方米有残膜56.6块,折算每亩有残膜3.86kg,两者合计每亩有残膜7.33kg。

据测定,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kg/亩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l6%,其他蔬菜减产14.6~59.2%。

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三、地膜回收利用的技术、经验与发展方向

结合我市实际,为改变传统的完全依靠人工收集的方法回收地膜,遵循“整合资源、厉行节约、填平补齐”的原则,拟采用新型地膜回收技术,利用专业设备开展地膜回收,实现地膜回收机械化。

1、秋后残膜回收技术

针对当年辣椒秋季收获后,进行收膜机械化联合作业,残膜回收率应达80%以上。

推广采用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地表残膜捡拾入箱成包——人工装车拉运。

2、耕层内残膜回收(清捡)技术

针对历年耕层内的残碎膜,结合秋翻、春耕犁地作业(作物播前)进行残膜回收作业。

主要采用搂膜机、配置有搂膜齿的犁和整地机等机型,可将地表及耕层10厘米内的残碎膜搂起或捡拾,当年残膜回收率应达20%(指占耕地中历年累计残碎膜总量的比例)。

采用配置有残膜清捡机构的犁(或联合整地机)在犁地(或整地)作业时可搂起或扎拾耕层内残膜——人工卸膜、拉运。

四、技术需求性分析

一是历史残留地膜质量差、威胁大、根除难度大。

由于标准地膜的推广时间较短,之前使用的地膜强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

其主要原因是地膜的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

一些不宜用作地膜的树脂(如耐老化性差的高密度聚乙烯)也被用作地膜原料,其用量占地膜总量的1/5。

这些劣质地膜易破碎,不易清除,这是造成地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而机械化回收地膜,可以挖出土壤深处的残留地膜,且回收效率高,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是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

目前农民对地膜污染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长远观念差,注重当年效益,忽视长远效益,也不彻底。

作物收获完毕时间已经很晚,残膜来不及人工捡拾就被翻入耕层。

来年开春春播紧张,土地耙平紧跟着就要抢墒播种。

秋末、初春虽然可以安排劳力捡拾残膜,但由于缺乏经济效益和环保意识,给人工回收残膜造成一定阻力。

所以,急需示范项目发挥带动作用,推广先进地膜使用技术,增加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是污染面扩大,污染量增加速度块。

随着地膜产量的增加和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每年增加用量10%左右。

无论是薄膜还是超薄膜,无论覆盖何种作物,所有覆膜土壤都有残膜存在,污染量亦在不断的高速增加。

因此,依靠传统手工回收地膜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地膜回收的数量,只有依靠先进的回收工艺和技术,利用机械化回收作业,才能有效完成地膜回收任务。

因此,北票市急需引进残膜清除技术,增加技术资金投入,培养一批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五、项目实施的意义

目前,“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北票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是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从地膜的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财政补助、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

针对我市地膜回收现状,在我市现有生产加工设施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生产车间600平方米,新建地膜回收生产线2条,实现产业升级。

该项目拟新增总投资495万元,新建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等,新增生产设备,新增集中加工收购点15处,可达到年处理废旧再生原料1600吨能力。

北票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对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构建较为完善的地膜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章项目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思路,坚持个体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建立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积极收集,广大农户捡拾交售的废旧地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作体系,推动农村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有效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就近收集、方便群众的原则,在重点乡镇设立回收站,使全市回收站数量达到20个,全面完成废旧地膜回收任务。

2、坚持教育农民,以农民自己回收自家地中废旧地膜为主的原则,集中起来交到指定地点。

3、坚持全面回收和充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即回收到的废旧地膜全部由农业部门交到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不准深埋和焚烧。

4、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工协作的原则。

即各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与职责,加强相互间的配合,步调一致,切实抓出成效。

5、坚持示范推广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即在完成示范回收任务的同时,各地要有意识地安排废旧地膜危害程度、回收方法(包括机械回收)、回收成本和再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试验或调研,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全市大面积开展此项工作奠定基础或探索出一种成功有效的模式。

三、项目目标

1、厚度0.008mm地膜推广使用率达到100%;

2、废旧地膜收回率达到80%以上;

3、地膜残留率低于20%;

4、新增废旧地膜加工能力1600吨/年。

5、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

一、重点实施区域基本情况

1、北票市概况。

北票市隶属于中国辽宁省辽西朝阳市,位于朝阳市的东北部,大凌河中游。

东与阜新蒙古自治战县毗邻,南与锦州市义县、凌海市相邻,西、西南与朝阳市区、朝阳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区敖汉旗、奈曼旗交界。

位于亚沿海地区,西、北与承德、赤峰两市,东、南与锦州、阜新两市构成两个经济三角区。

地处东经120°

15′至121°

18′,北纬41°

23′至42°

17′之间。

东西83.25公里,南北长129.5公里,面积4582平方千米。

药用植物有柴胡、酸枣、车前子、防风、桔梗等。

野生动物有狐、豹猫、蝮蛇等。

北票市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山区。

境内四周高,中间低,西北绵亘大青山脉,南部为起伏的松岭山脉;

中部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低丘。

北票市西北绵亘大青山脉,主要山峰平顶山,海拔1074米。

南部为起伏的松岭山脉;

北票市属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积温高。

年平均气温8.6℃。

一月平均气温-11.1℃,最低气温-26.6℃;

七月平均气温24.7℃,最高气温40.7℃。

年平均降水量509毫米。

无霜期153天左右。

年平均日照2861小时。

全市共有耕地15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万亩,地膜覆盖面积到2013年达到47万亩。

土壤分褐土、棕壤、草甸土三类,其中褐土占81%。

滴灌玉米、辣椒、烤烟、棚菜作物分布图见附图。

2、北票市地膜覆盖技术发展情况

地膜覆盖技术自80年代开始在我市大面积推广使用,由于这项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内可存在数百年,存留的农用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作物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辣椒、烟叶、花生等特色作物。

现在地膜已经与种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资。

我市地膜使用面积已达到47万亩以上。

由于过量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和作物减产,因而废旧农膜回收清理已到了刻不容缓波地步。

当前我市废旧农膜回收仍以人工回收为主,采用人工回收只能解决地表残膜,无法回收耕作层的残膜,人工回收废旧农膜的劳动强度也大。

回收残膜时正是田间管理大忙季节,因此大力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和矛盾。

机械回收残膜作业效率是人工回收残膜的几十倍,机械回收残膜比人工回收残膜收净率高,伤苗率低,且具有一定松土和除草功能,并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此外还有利于残膜的再生利用,用于制作再生塑料。

因此北票市急需新建一批机械化残膜收集示范项目。

详细情况见下表:

2012北票市各乡镇地膜覆盖面积及回收现状

单位:

亩、个、千克、

序号

乡镇

地膜使用面积

现有乡镇回收点

2013年拟建回收点

主要作物

年使用量

原有回收水平

回收量

1

长皋

3800

 

辣椒、棚菜

13300

0.35

4655

2

常河营

13200

46200

16170

3

小塔子

6100

21350

7472.5

4

马友营

40200

140700

49245

5

蒙古营

19000

66500

0.8

53200

6

泉巨永

16300

57050

19967.5

7

大三家

18500

64750

51800

8

东官营

20000

辣椒、棚菜、玉米

70000

24500

9

西官营

19500

68250

23887.5

10

龙潭

3500

12250

4287.5

11

哈尔脑

12

南八家

6500

22750

7962.5

13

大板

10500

36750

29400

14

章吉营

11000

38500

13475

15

上园

12000

42000

14700

16

三宝营

17

巴图营

12862.5

18

宝国老

12500

43750

15312.5

19

黑城子

28500

99750

34912.5

20

台吉营

52100

辣椒、烤烟

182350

63822.5

21

北塔子

7500

辣椒、烤烟、玉米

26250

9187.5

22

兴顺德

3200

11200

3920

23

娄家店

4100

14350

5022.5

24

北四家

8200

28700

10045

25

凉水河

4500

15750

5512.5

26

下府

27

台吉镇

6000

21000

7350

28

五间房

18000

63000

50400

29

三宝

合计

400000

1400000

622300

二、实施起止时间

建设期为1年,2013年2-3月项目实施方案申报,4-5月完成0.008mm以上地膜示范推广,完成仪器设备的购置,5-7月完成土建工程,9-12月主要项目竣工验收运行。

三、配套措施

为使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主要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新建部分配套措施和配套方案。

1、位于主要乡镇新建村级回收点15个。

租地15亩,新建看护房15个,捆绑设备15台,台秤15台,总投资约84万元。

2、加强能力建设。

主要开展项目组织、人员培训、技术知道、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等工作,需投入资金3万元。

四、相关保障措施

1、残膜机械回收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要积极宣传,促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真抓实干;

要在政策和投入上进行必要的支持,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通过项目的带动分步确立阶段实施目标,推进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2、严格执行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

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并进行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和实施质量。

3、搞好宣传培训工作。

利用现场会、技术资料等各种形式,教育、宣传实施机械化残膜回收的重要意义和典型应用效果,形成有利于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顺利推广的社会氛围,促进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4、利用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抓好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对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成为项目实施的业务技术指导和项目组织管理的骨干。

切实搞好对农机手机具操作规程和作业质量的规范培训。

5、认真落实发展农机化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各级政府、财政、信贷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残膜回收机具的装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该项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五、重点项目

1、项目名称:

北票市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2、建设地点:

北票市蒙古营乡蒙古营村

3、规模设计

2013年全市实施地膜覆盖面积47万亩,以回收率80%计算,现有回收水平为1316吨;

另外,80年代以来,耕地地膜残留累计约3684吨;

预计到十二五末,地膜覆盖面积将达到60万亩,年回收废旧地膜1680吨。

综上所述,地膜的使用和回收量均呈现快速增长的上升趋势,考虑到北票市未来地膜使用数量和回收数量承上升趋势的现状,为体现项目科学性和前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