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为话题作文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
《宽容为话题作文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容为话题作文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也许在刚刚入学时,同学们仅仅是看彼此的外表,是帅是丑。
那些外表好的同学自然很受欢迎,但是人们需要彼此了解对方的心。
通过一段学习生活,我们真正的认识了:
有的同学热心,有的同学学习优秀,有的同学能说会唱;
但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缺点,有的同学多了些自私,有的同学十分娇气。
但我们并没有彼此排斥,我们仍然是一个集体,因为我们能彼此谅解,彼此宽容。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自己真正要好的朋友,因为可能有相同的爱好,很谈得来。
真正朋友之间不必掩饰自己的缺点,能够相互了解,相互鼓励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一个人要进步,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就要让它暴露出来。
如果没了宽容,别人都趁机抓住你的缺点,狠狠“踢打”,就没有人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于是就没人进步。
宽容就好像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每个人,连接着整个世界。
如果没了宽容,世界将不会是个完整的世界。
因为宽容,所以有了世界。
点评
“因为有了宽容,所以有了世界”。
作者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说理的形式写身边事。
由人的优点、缺点,人们共存、相处引发,完成了这篇文章。
“宽容”这个话题,容易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某种思绪,所以多数人写宽容都会从身边的事入手,写自私、写包容、写自责、写彻悟……而作者却由大处着眼,推陈出新,写人类、写家庭、写世界,将宽容的意义概括化,明朗化。
更值得提出的是,作者从家庭、班级、朋友三个角度出发,层层推出,将本来零散的材料组织得有条不紊。
作者写的都是最简单的身边小事,却清晰地折射出宽容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作者本人的有感而发,寄寓于中,也会使读者产生共鸣。
思路二
神话。
夸父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高大的夸父肩负起族人的希望去追赶太阳,但是,他没有追到。
假使我们不给他宽容,他还是英雄吗?
作者以此来构成文章的主体,有条不紊地讲述故事。
最终,将故事的主题引申到宽容这一主题——这不仅是关于宽容的一个传说,更是阐发英雄气节的慷慨陈辞:
“每个人都会追赶自己心中的太阳,对于追到的人,我们会给他胜利的喝彩:
对于追不到的人,我们给他宽容的掌声;
他们可能也是英雄。
”
对“夸父”的宽容
——“夸父追日”续篇
耀华中学毕昱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部落。
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夸父,长得十分高大。
有一天,他肩负起族人的希望去追赶太阳。
夸父追啊追,用尽全身的力量,他太希望追到太阳了。
他渴极了,饮尽了河里的水又继续前行。
但是,很可惜,真的很可惜,夸父没有追到太阳,,他太累了,他倒下了,化作一片桃林,为以后追赶太阳的人解渴。
人类挑战自然极限的一次行动就这样失败了。
他的族人们知道了都很悲伤,大家都觉得夸父会追到太阳的。
有的族人说:
“夸父是英雄,他为了追赶太阳而牺牲了性命,咱们应该为他立碑,把他的故事讲给后人听。
”有的族人却说:
“夸父并没有追到太阳啊他最后失败了,咱们不该为失败者立碑。
于是,族长让全族人集合,商讨这件事。
夸父应该是英雄,可夸父又真的没有成功,商讨陷入了僵局。
周围都安静下来,大家等待着族长的最后决定。
一个小孩的声音却打破了这沉静,他先是“哇”地大哭起来,然后一边哭一边说:
“我,我觉得夸父叔叔很了不起,他把太阳都赶到山那边去了。
”众族人一片惊奇,是啊,他们怎么没这样想过。
族长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个小孩用宽容的眼光包容了一个英雄的失败。
于是,有了一座叫夸父的山和流传千年的传说。
于是,一个很美的传说经过千百年的沧桑传到我们耳边。
我一直想在“夸父追日”的故事后面加上一句话:
“每个人都会追赶自己心中的太阳,对于追到的人,我们会给他胜利的喝彩;
对于追不到的人,我们应该给他宽容的掌声,他们可能也是英雄。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特别注意两点:
构思与格式。
提起宽容,也许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对错误的谅解。
然而,作者却将我们引到了对成功的价值取向上,并且以传说故事为实例,阐述了英雄的意义:
追赶心中的太阳,永不放弃的人。
不仅使主题升华,而且给人以警醒。
在格式上,作者以第三人称记叙,虚实结合,段落短小,叙述自然朴实。
文末以并列式的短句作结,使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思路三
在夕阳的余辉中,苏格拉底身着雪白的长袍,安然地死去,闪光的思想也在一点一滴地泯灭,在这样一个容不得异端的世界,思想无力发展。
一个悲剧的起始,会使人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苏格拉底被人们的不宽容推向了生命的尽头,但思想依存,苏格拉底正是用他的生命捍卫了思想。
这种不宽容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的本性——自私。
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而不惜用别人的生命来作厚重的牺牲品,在科学与宗教冲突之时,教皇毅然选择了逮捕伽利略。
就这样,多少正确的理论在萌芽之时,却被无情地扼杀了。
但真理终会被时间所检验。
当时的异端,往往在日后会开启一片新的天地,人们扼杀的是人的肉体,却阻止不了思想的流传。
如今我们为其平反,但重要的是反省与思考,我们不能将历史重演。
宽容“异端”
耀华中学刘青
在古希腊的雅典城,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审判。
罪犯是苏格拉底,罪名是散布异端学说,自立教派。
大陪审团的成员们分别向两个瓦罐中投放蚕豆,白色代表生,黑色代表死。
最后,黑色瓦罐中的蚕豆更多。
于是,苏格拉底身着雪白的长袍,在夕阳的余辉洒入法庭的时候,安详地喝了一碗毒芹汁,离开了容不得异端的那个世界。
人死了,而思想却不朽尽管历史证明苏格拉底的思想很重要,但已无济于事。
当时的大多数雅典人用不宽容的眼光盯着他,要将他和他的思想置于死地。
虽然不宽容没能扼杀思想,却到底要了思想家的命,更给人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黑色。
人类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新事物不断产生的过程。
而很多新事物又是与旧事物存在矛盾的。
当旧事物还很强大时,新事迹就遭到打击,罪名是“异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的异端,日后却往往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当时,人们为什么不能宽容异端呢仅仅是因为异端不符合他们已有的思维逻辑吗这恐怕只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自私与安于现状。
在此我想举个例子:
伽利略因为一本名叫《关于两个世界的对话》的书而遭到宗教异端裁判所的审判。
那时的教皇曾是他的朋友,也很有科学头脑,但遇到科学与宗教基础发生碰撞的时候,作为教皇,毫不犹豫地下令逮捕伽利略。
这不能不说是自私导致了不宽容,教皇为了地位扼杀异端。
而前文中的苏格拉底则恰恰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安于现状、不思改变而被处死的。
伽罗毕,杰出的数学家,但有三次论文被退回,理由是他的东西太超前。
21岁的他在决斗中身亡,作为异端,生前始终未被承认;
迈耳,第一个发现能量守恒的人,因为得不到别人理解,而发疯;
亚·
鲍耶,第一个写出非欧几何学著作的人,连他的数学家父亲都激烈反对这种“怪”理论,最后离家出走,不知所终……
太多太多因不宽容而造成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肯定了那么多异端,并为其平反。
我们是否还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呢伽利略在被迫认罪后,喃喃自语道:
“地球还是在转动啊”这是“异端”的真理得不到宽容而被戕害后,发出的哀鸣。
我们要避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就应当记住伏尔泰的那句话: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用生命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
文字即是思想的表达,畅快淋漓的文字背后是深入的思考,思考的是社会的发展,思考的是人类思想的进步。
没有宽容的恶果不仅是几个捍卫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需要宽容,就需要战胜人性的自私和保守。
当我们宽宽了异端之后,才会有思想的丰富、社会的进步。
本文的作者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冷静的思考,在历史的角度上阐发了宽容,思想之深邃,理解之透彻,令人叹服。
作者没有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而是拓宽到思想的宽容、社会的宽容。
多处的例证,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文章思想内涵深刻。
当一个个捍卫真理的英雄在时间的涤荡下离我们越来越远,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而唯有以史为鉴,宽容“异端”,才能使社会向前发展。
文末警诫后人,使主题得到升华。
思路四
小说。
“宽容”这个话题其实是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比如,可以写成一篇小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和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
情节设计在一场惨烈的战争之后,命运将他们推入到沙漠。
矛盾纠葛是老人对指挥官的多次刁难、拖累,目的是想和指挥官同归于尽,死在沙漠之中。
指挥官则表现出了忍让、自责和宽容。
结局是老人最终的宽容之心,使指挥官走出了沙漠。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表现出“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的主题思想。
宽容
耀华中学潘佳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丧命于敌人的刀剑之下。
命运将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推到一起:
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
他们在奔逃中相遇,两个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相同的路径——沙漠。
追兵止于沙漠的边缘,因为他们不相信有人会从那活着出去。
“请带上我吧,丰富的阅历教会了我如何在沙漠中辨认方向,我会对你有用的。
”老人哀求道。
指挥官麻木地下了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求生的资格,他望着老人花白的双鬓,心里不禁一颤:
由于我的无能,几万个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有责任保护这最后一个士兵。
他扶老人上了战马。
到处是金色的沙丘,在这茫茫的沙海中,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使人很难辨认方向。
“跟我走吧。
”老人果敢地说。
指挥官跟在他的后面。
灼热的阳光将沙子烤得如炙热的煤炭一样,喉咙干得几乎要冒烟。
他们没有水,也没有食物。
老人说:
“把马杀了吧”年轻人怔了怔,唉,要想活着也只能如此。
他取下腰间的军刀……
“现在,马没了,就请你背我走吧”年轻人又一怔,心想,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人背着走,这要求着实有点过分。
但,一直以来,他都处在深深的自责之中,老人此时要在沙漠中逃生,也完全是因为他的不称职。
他此刻惟一的信念就是让老人活下去,以弥补自己的罪过。
他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行,在大漠上留下了一串深陷且绵延的脚印。
一天,两天……十天。
茫茫的沙漠好像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烧的沙砾,满眼是弯曲的线条。
白天,年轻人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
晚上,他又成了最体贴周到的仆从。
然而,老人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
他会将两人每天总共的食物吃掉一大半,会将每天定量的马血喝掉好几口。
年轻人从没有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了。
“你走吧,别管我了。
”老人忿忿地说,“我不行了,还是你自己去逃生吧。
“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
一丝苦笑浮上了老人的面容,“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感到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下这些不平等的待遇。
“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年轻人痛苦地说。
老人此刻解下了身上的一个布包,“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人闭上了眼睛。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
”老人勉强睁开眼睛:
“唉,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
我亲眼看着我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
我曾想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大度所征服。
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
”老人永久地闭上眼睛。
指挥官震惊地直伫立在那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
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宽容。
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爱和宽容才能赢得人心。
这是一则寓意极为深刻的故事,在作者细腻的记叙描写中,我们仿佛也进入那个骇人的沙漠,也进入了博爱的宽容。
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故事内容以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
作者把这个生与死的故事放到荒无人烟、考验意志的沙漠,把宽容的主题突显得深刻鲜明。
当年老的士兵站在将军的马前,谁也不会意识到他心中的目的——他的不宽容,这显然与后文那位军官屈辱地照顾他、侍候他的宽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老人奄奄一息,几近弥留之际,终于被军官的宽容感动,向他敞开了宽容之门。
这便是文章的魅力,在让人在欣赏优美语言的同时,又带来心灵上的启迪。
以“宽容”为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一.题目
以“宽容”为话题作文
二.审题和解题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
“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
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
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三.思路导航
思路一议论文
写议论文,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气度;
是一种爱;
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
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
例文
宽容是一缕花香
我一直是想成为一个宽容别人的人,可是又不知该怎么做,总觉得这“宽容”是极难到达的境界。
直到有一天,我在车厢中看到一块文化广告栏。
上面是一段对话,只有两行字:
“什么是宽容?
“宽容就是被践踏的小花所散发出的芳香。
”
突然,我不由得心中一动,原来宽容竟是如此简单而美丽!
想那迎风摇曳的一朵小花,被马蹄踩过,被车轮碾过,但只要它不死,凡仍旧会绽开它的笑脸,把它的芬芳沾到车轮上,沁入马蹄中,融入人心处。
如此博大的胸怀却隐藏在一朵柔弱的小花中,它不忧不怒,无心无语,而我一直刻意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很多人同我一样,所做的至多不过是容忍罢了。
但容忍和宽容却不在一个层次上。
容忍重在“忍”,虽表面原谅了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但心里却还是记着,耿耿于怀,心中有怨恨,只是忍而不发而已。
宽容却是彻底地放开,风来不留影,事过了无痕,不再记挂在心,哪怕偶然梦醒,也不会掠过心头。
宽容重任在“宽”,需要博大的胸襟和慈悲的心怀。
容忍让你的心不进堕入苦海,宽容则让你的心常常进入空灵。
宽容不是软弱。
不斤斤计较,不与人深究,并不是怕他,而是不想与他计较,不想把矛盾激化,不想弄得两败俱伤。
宽容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拥有冷静的头脑,是以最佳的方式避免最坏的结果。
宽容不是被动的认输,而是一种主动的放弃,当你放弃那些激烈的言辞、冲动的举止和报复的渴望时,你才是宽容的人。
有人说,宽容会变成坏人坏事的纵容。
其实不然。
纵容是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宽容是一种度人的智慧,是以善心种存慧根,在不计较的同时伴随着劝人向善的引导,如同那芬芳的小花在感召人的灵魂。
忽然想起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
正直的冉.阿让被不公平的判刑入狱,在19年的牢狱生涯之后,他变得对世界愤慨和仇恨。
他决定在出狱后报复这个社会。
出狱后,他找不到栖身之所。
卞福汝主都收留了他,热情地招待他吃饭住宿。
而冉.阿让却在半夜偷走了主教家里的银器。
后被警察抓住,送至主教面前。
主教非但没有把他送到监狱,反而又送了两个银烛台给他,并且对他说:
“你要答应对我承诺。
你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去做一个诚实人用的。
冉.阿让那颗本已种下仇恨的心被主教唤回了善良的本性。
一直到死,他仍保留着那对银烛台,恪守着他内心对主教教诲的遵从。
宽容是人生最大的恩惠。
主教送给冉.阿让的就是这种比银器更贵重的礼物,主教用银器赎回的不仅是冉.阿让的自由,更是把他灵魂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里救了出来。
如果不是主教的宽容挽救了冉.阿让的话,那么这个“悲惨世界”就会更加悲惨。
宽容不仅度人,也能修己。
《菜根谭》有语: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又云:
“量宽福厚,器禄薄。
”善宽容的人因心怀坦荡而延年益寿,因不斤斤计较而远害避祸,因引人向善而受人敬仰。
倘若人人都学会宽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芳草如茵,香气馥郁
。
小议宽容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
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
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
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
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
同时,也看清了自己。
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
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
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
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
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
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
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
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
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
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
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
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
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
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
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
“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
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
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
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
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
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
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
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简评]
这篇习作有两大优点:
一、见解比较深刻。
文章自始至终,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行文不只是例证,而且注重分析,逐层递进地论证了“宽容是一种境界”这样一个抽象的命题,显示了小作者对“宽容”的透彻的认识。
全文的分析,不仅富有生活的哲理,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论述生动形象。
文章巧用比喻,从三个层面揭示“宽容”的本质,思路开阔,联想丰富,由此及彼,较好地把握了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
文末的开掘,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又把“宽容”的精神融于生活的艺术和永恒的生命之中,让人产生深远的回味。
思路二神话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部落。
有一天,他肩负起族人的希望去追赶太阳。
他的族人们知道了都很悲伤,大家都觉得夸父会追到太阳的。
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