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正式教育
(2)我国幼儿园教育在幼教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a)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发展至今我国幼儿园教育可以说已成为整个幼教的核心。
b)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辐射作用
●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目标和职能
一、幼儿教育的性质:
(1)教育的性质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2)政治通过两种方式来制约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政府通过立法、制定方针政策来直接规定幼儿园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政治通过行政管理体系、从组织上过幼儿园进行之直接领导,保证国家的教育、法规、方针、政策等能得以贯彻。
二、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社会要求。
●幼儿园发展需求和可能性。
2、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有两个突出特点: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
(1)以时间维度来分:
第一层---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导整个教育幼儿阶段
第二层---幼儿园年龄班的教目标
第三层---学期目标
第四层---月计划或周计划的教育目标
第五层---一日生活、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2)以教育目标的范围来分:
第一层---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总目标
第二层---指导一个幼儿园的目标
第三层---指导一个班的目标
第四层---指导一个单元的目标
第五层---指导一个教育活动或一节课的目标
5、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保证真正把目标变为现实?
●确保目标在逐层转化过程中不偏离。
正确的、清楚的、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幼儿园育目标的总目标和个层次目标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个目标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园长和教师在教育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实现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注重个别差异。
三、幼儿园教育的职能
1、幼儿园教育的两大职能:
●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促进那你呢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职能。
2、幼儿园教育两大职能的内容:
●着眼长远目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着眼近期目标,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服务。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育基本原则是反映教育规律的在教育系统内部制约和指导教育的基本法则和标准,违背它教育就会失败。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两部分):
●与其他教育阶段如中、小学教育所共有的。
●它所独有的与其它教育不同的特殊原则。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2、促进儿童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要求?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向全体”的“教”,转变为面向儿童的“学”。
●把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面向全体”转变为面向每一个儿童,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
●把无视个体差异的全体统一要求,全体一个模式的统一发展转变为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地、多样地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2、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4、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动能的原则。
✧游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权利。
●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能自主选择游戏。
教师的指导不要主宰、导演或干扰幼儿的游戏。
●游戏既是内容也是手段。
第二章、幼儿、教师、家长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二、儿童观的发展及其对幼教的影响:
1、儿童观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
●第二阶段---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
主要表现:
a)儿童观的科学化。
b)儿童对于社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被全社会所认识,表现为儿童地位和权利的肯定,并给以法制形式的保障。
2、建立在现代儿童观基础上的现代幼儿教育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个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相待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放入发展方向。
三、儿童权利的法律保障
1、《儿童权利公约》
(1)《儿童权利公约》是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件。
(2)公约的精神体现为如下四条原则:
●无歧视原则。
●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
●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2、中国儿童权利的法律保障:
(1)《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
1996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2)保障幼儿权利地实现仅仅有政府的“立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3、保障幼儿权利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能
为了实现这一职能,将立法这一政府行为变为每个幼教工作者的意识和行为,特别要:
●在教育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师行为。
●创设一个平等、民主、温暖、宽松的环境和教育氛围。
●努力体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参与权,人幼儿园成为幼儿主动积极地活动的乐园。
●向家长、社区宣传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等等。
第二节、幼儿、教师、家长的相互关系
一、幼儿、教师、家长的相互关系
(1)宏观层次:
幼儿、教师、家长三者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成员关系。
(2)中观层次:
教师和家长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的主要维护者、教育者,而幼儿则作为“学生”、“孩子”二成为被教育者和被保护者。
(3)微观层次: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家长可以说是老师的最佳合作者,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伙伴。
二、幼儿权利的特殊性:
幼儿的“独立”就其人格而言,而不是指生存能力;
幼儿必须接受成人的保护和教育,是社会教育和保护的对象。
“平等”是就幼儿与成人的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言,而不是说幼儿能承担与成人同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幼儿、教师、家长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发展观
一、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先天因素:
指个体出生是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是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
幼儿作为发展的主体,带着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2)环境因素:
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是常量而是变量。
教育应瞄准自己的勇武之地,而不是在无足轻重之处浪费力量和资源。
(3)环境因素与幼儿个体因素的关系:
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要素,二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幼儿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相互渗透和转化。
2、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从幼儿按照自身的“内部法则”对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进行认识、过滤、选择、加工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认识、过滤、选择、加工的情况?
●孩子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导致孩子的差异性。
●孩子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是在活动中得到实践,活动是基础。
(2)教育不等同与发展;
教育能够影响发展。
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1、活动是幼儿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连接的桥梁。
2、幼儿的活动:
●内部活动:
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生理、心理活动。
●外部活动:
幼儿的实践活动。
无论哪种活动都具备共同特征: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1)幼儿的生理活动:
其过程一般不被活动主体意识到;
必须由每个人自己去完成。
(2)幼儿的心理活动:
(特征)
●个体的完成
●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内部的活动有外显的行动
(3)幼儿的实践活动:
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
分为两类:
实物操作活动;
人际交往活动
a)实物操作活动: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幼儿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发展自我意识。
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作用。
●幼儿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其核心的思维能力。
●幼儿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b)人际交往活动: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指的是:
幼儿在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步发展个性和适应性,为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成员打好基础的过程。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发展幼儿个体的对人关系,即形成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等的正确态度和建立良好关系。
●帮助幼儿理解、适应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获得有关知识、技能等。
✧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表现在:
●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来源。
三、现代社会儿童在发展上出现的特点
1、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是指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道的更新,其身体生长、发育的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
第二节、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一、教师作用幼儿的方式
1、直接控制方式:
所谓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
这一方式是教师作用幼儿的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的方式。
2、间接控制方式:
所谓间接控制是指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的传递教育意图。
●以物质环境为中介。
●以人际环境为中介。
二、幼儿的学习方式
1、幼儿的“接受学习”:
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2、幼儿的“发现学习”: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关于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各种直接经验、体验及思维方式的学习方式。
三、幼儿主体性的表现:
是一种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实践中使用直接控制方式的问题和策略
一是---把教师在“教”的活动中对教育过程方向的支配、控制地位误认为可以代替幼儿在其“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降低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存在单向、单一、量少、质差等问题。
(1)所谓单向:
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对幼儿强制性灌输。
(2)所谓单一:
相互作用的手段仅限于言语传授。
(3)所谓量少: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机会很少。
(4)所谓质差:
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质差的原因(4个):
●教师消极的情感、态度所致。
●大一统的“教”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作用方式对于言语理解力差、直接经验缺乏的幼儿来说,效果很有限。
●这种直接控制方式的“上课”缺乏幼儿的自主选择、自由交往、纪律约束太多等等。
四、教育实践中使用间接控制方式的问题和策略
(1)间接控制方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创设和调控上。
如环境不符合幼儿特点、缺少变化、材料不足;
教师指导和参与的方式、时机不恰当;
教师的角色意识差,角色转换缺乏灵活性;
对环境管理不当等。
(2)间接控制方式的策略:
●与直接控制方式相结合并灵活的相互转换。
●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灵活的转变自己的角色。
●注意环境试音共有二的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
第三节、教师必备的职能和能力
一、观察力
1、观察的种类:
(1)随机的观察: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有计划的观察:
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应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二、沟通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刺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非言语和言语)
(1)非言语的沟通:
(原因)
●幼儿来说,动作不语言容易理解。
●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
(2)言语的沟通:
需要教师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
✧举例说明老师要具备的言语沟通的技能?
●引发交谈的技能。
●倾听的技能。
●扩展谈话的技能。
●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
●结束交谈的技能。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1)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三个层面:
认知层面;
行为层面;
情感层面
(2)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要求:
●树立真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家长参与的权利与责任。
●正确的合作态度。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提高儿童听说能力)
●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三、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2大方面)
(1)制定教育方案。
(2)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
(有5大内容)
●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
●恰当利用各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小组和个别形式与幼儿有效地相互作用的能力。
●指导游戏的能力。
●随机教育的能力。
●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
第四章、幼儿园、家庭、社区
一、幼儿园物的要素与教育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2、物质条件不是决定的因素。
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1、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教育性
(2)环境的可控性
(3)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物质条件
●人的要素
●幼儿园文化
3、幼儿园内环境创设的原则:
(5条)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适应性原则。
●要对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透彻的了解
●对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有充分的了解
●具有灵活的调控环境的能力
(3)幼儿参与原则。
(4)大环境与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5)经济性原则。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首先---家长参与极有力于幼儿的发展。
●其次---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
●此外---家长本身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四、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幼儿入学准备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幼儿学习适应方面。
●社会适应方面。
3、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原则:
(体现3方面)
●长期性而非突出性
●全面而非单向的衔接
●与小学衔接而非小学化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层:
(1)长远目标(即课程目标)
(2)中期目标
(3)近期目标
2、行为目标叙写的特点:
在目标中表述行为
叙写行为目标基本上有三个要素:
(1)表现
(2)条件(3)标准
二、课程组织
1、课程内容的组织:
(1)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2)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3)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4)混合型的组织形式
2、教育过程的组织:
包括三方面:
教育的途径;
活动的形式;
教与学的方法,
(1)教育的途径:
●课堂学习
●在校的日常活动
●学习环境
●家庭与社区
(2)活动的形式:
a)从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规模来看,可分为:
●集体教学小组教学
班级教学(学面广、效率高。
但很难因人施教。
)
●个别化教学
b)从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自主程度来看,可分为:
●教师指定活动课
●学习者自选活动
(3)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概念应该包括了教与学的双重含义。
衡量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是否得当,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主动地去学习。
三、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
(2)终结性评价
2、评价的方法:
(1)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
(2)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
(3)分解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4)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一、拟定教学计划的原则:
(8条)
(1)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2)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充分利用幼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5)保教合一的原则。
(6)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7)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8)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组成:
(1)班级(大组)活动
(2)小组活动:
也是个教师有计划组织的活动
(3)自选活动
(4)户外自由活动
(5)收拾整理
(6)生活活动:
进餐、午睡、入厕
(7)转换环节
三、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
(10点)
✧为幼儿安排好一日生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
(2)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
(3)活动要适合发展,使幼儿感到学习愉快。
(4)注意幼儿自选活动与教师组织指导活动之间的平衡。
(5)一日生活的安排应具有稳定性、规则性和灵活性。
(6)幼儿园的活动具有多样性、要动静交替。
(7)幼儿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经验和参与的基础之上。
(8)游戏是幼儿学习不可缺少的形式和方法。
(9)提供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机会。
(10)评价每天的活动计划。
四、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1)注意教学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影响。
(2)注意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辩证统一。
(3)注意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
(4)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形式。
(5)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有效性。
✧教学的每一步骤及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与目标和内容无关的东西,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