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223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doc

《后赤壁赋》公开课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能力目标:

1、领悟景物与情理相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

        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3、道士化鹤的寓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结合工具书及课外资料认真预习《前赤壁赋》

2、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课前音乐:

《水调歌头》王菲)

这是诗人去世前两个月所写,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

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作了一词二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后赤壁赋》,走进苏轼的坎坷人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板书:

后赤壁赋苏轼)

二、知人论世

旷世奇才苏东坡:

诗词文书画美食

名家评价: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教师总结:

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三、检查自学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反而登舟“反”通“返”

2、词类活用

步自雪堂名作动,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履巉岩名作动,登上

横江东来名作状,从东方

掠予舟而西也名作动,向西飞

3、一词多义

顾而乐之

归而谋诸妇

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

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

摄衣而上

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揖予而言

俯而不答

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

4、特殊句式

步自雪堂状语后置

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曾日月之几何定语后置

揖予而言曰省略句

5、其他虚词

将归于临皋

今者薄暮

顾安所得酒乎

以待子不时之须

复游于赤壁之下

予乃摄衣而上

盖二客不能从焉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放乎中流

四、鉴赏写景体悟情感意境

(齐声配乐朗读《大浪淘沙》琵琶曲)

1、默读一二两段,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月白风清”

2、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因为有美景、嘉客、好酒、珍肴,四美皆具,正好乘兴夜游赤壁。

(板书:

起雅兴而游——乐)

3、东坡“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发出了怎样的慨叹?

看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慨叹。

(《前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的是一幅清幽的初秋之景,展现了月下山水的那份遗世独立的美态。

诗人的心情舒畅飘逸。

《后赤壁赋》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几句全用白描,状景写情,字字如画,景色清冷峭拔。

两者都有对人生短促、年华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

诗人由此生发了下小舟、登高山,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冲动。

4、如何理解: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季节变化:

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历史背景:

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乐——悲

曲笔双关,寓情颇深。

5、东坡如何排遣此时内心的悲慨?

(配乐朗读《凤求凰》)

“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登山之路艰险异常,阴森、恐怖。

一系列动词表现出苏轼“明知山无路,我当开路人”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豪情壮志。

6、苏轼为什么会由“划然长啸”到“悄然而悲”再到“肃然而恐”?

这里的情感与《前赤壁赋》有无共通之处?

诗人融入自然后情绪转为激昂,以啸声抒发内心感慨。

同时又因无人相伴,在独自登山过程中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深感生命个体的渺小。

与《前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受是一样的,因此情绪由高昂转为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板书:

历幽景而恐——悲)

7、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

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8、本是乘兴而来,理应兴尽而返,如今却是兴味索然,难道真要“醉不成欢惨将别”吗?

最后一段哪个词语既概括了环境,又点明了心理特征?

寂寥

9、本段写了几件事?

夜逢孤鹤、梦会道士(板书:

逢孤鹤而梦梦道士而惊)

鹤的象征义:

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

传说中鹤能翩然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10、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

“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与怅惘(板书:

——怅),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

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11、苏轼独自登高以及适逢孤鹤、梦会道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复杂矛盾的苏轼:

穷且益坚的儒家精神——坚韧

•道士化鹤的道家思想——超脱

•人生如梦的佛家观念——虚无

成熟再生的苏轼:

“他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11、与君共勉(齐声朗诵)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即便前路满是荆棘,心底也要阳光明媚!

——勇哥

五、作业布置(配乐《从头再来》)

1、推荐阅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东坡突围》

2、作文小练笔:

《我与东坡有个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