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2115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文档格式.docx

1.电焊机应安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点,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电焊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电电工进行。

3.电焊机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4.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

5.在潮湿地点工作台,电焊机应放在木板上,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胶板上或木板上。

6.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工焊。

焊接带电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7.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焊接前必须清洗干净,将所有孔口打开,保持空气流通。

8.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必须开设进、出风口,通风良好,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并应有人监护。

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

焊工身体应有绝缘材料与容器壳体隔离开。

施焊过程中每隔半小时至一小时外出休息10~15min,并应有安全人同在现场监护。

9.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10.把线、地线不得与钢丝绳、各种管道、金属构件等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11.更换场地、移动电焊机时,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现场、清除焊渣。

12.清除焊渣、采用电弧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3.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不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

14.在高空焊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焊接周围应备有消防设备。

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15.焊接装好模板的钢筋、钢板时,施焊部位下面应垫石棉板或铁板。

16.钍钨极要放置在密闭铅盒内,磨削钍钨极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并将粉尘及时排除。

17.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的外壳应绝缘,端电压不应大于36V。

18.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9.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20.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证,方可施焊。

21.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三.切割机

1.使用前应查看刀片安装是否正确。

固定刀与活动刀间水平间隙以0.5~1mm为宜。

2.必须确认空载试运转正常后方能投入使用。

3.断料时,必须将管材握紧,应在活动刀向后退时,把镀锌钢管送入刀口,以防止镀锌钢管端部摆动或弹出伤入。

4.切短管时,必须夹紧送料。

铁屑、铁末等脏物不得用手抹除。

5.严禁切断规定范围内的管材,烧红的镀锌钢管以及超过刀刃硬度的材料。

6.机械运转正常,方准断料。

断料时,手与刀口距离不得少于15cm。

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

7.切断镀锌钢管禁止超过机械的负载能力,切断低合金钢筋等特种钢筋应用高硬度刀片。

8.切长镀锌钢管应有专人扶住,操作时动作要一致,不得任意拖拉。

切短镀锌钢管须用钳子夹料,不得用手直接送料。

9.切料机旁应设放产台,机械运转中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短头和杂物。

10.接料工作台面应砌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料长度决定。

11.启动前,必须检查切刀应无裂纹,刀架螺栓紧固,防护罩牢靠。

然后用手转动皮带轮,检查齿轮啮合间隙,调整切刀间隙。

12.切断短料时,手和切刀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50mm以上,如手握端小于400mm时,应用套管或夹具将钢筋短头压住或夹牢。

13.发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有异响或切刀歪斜等情况,应立即停滞不前机检修。

14.作业后,用钢刷清除切刀间的杂物,进行整机清洁保养。

四.机械操作与保养

1.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并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2.对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3.每一台电动建筑机械或手持电动工具的开关箱内,应装设过负荷、短路、漏电保护装置。

4.焊接机械应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主。

焊接现场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使用焊接机械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5.机械操作=要束紧袖口。

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6.电动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7.施工机械工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滞不前机检查,不得在运转中修理。

8.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不得在动转中修理。

9.电气仪表,管道和设备试运转应严格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运转时不准清洗,修理时严禁将头手伸机械行程范围内。

10.受压容器应有安全阀,压力表,并避免暴晒,氧气瓶严防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液化石油气,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乙炔与氧气瓶间距不得小于5m,与动火间隔不小于10m。

11.各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机械操作规程,严禁酒后操作,上班前要严格检查防护装置和机械运转是否良好,合格后方可操作。

12.建立交接班和机组负责制。

13.加强日常保养,班后例行清洗加润滑油,紧固螺丝的日常保养。

14.对各种动转机械必须根据各种机械定期的动转保养时间进行保养,必要时强行停机保养。

15.各类机械安装后必须经过验收和技术交底后方可使用。

16.机械修理时,应选择平坦坚实地点、停放、支撑牢固和楔紧,使用千斤顶时,必须用支架垫稳。

17.多保操作的工作台,中间应设防护网,对面方向操作时应错开。

18.检修中的机械应有“正在修理、禁止开动”的标志示警,非检修人员,一律不准发动或转动。

检修中准将手伸进齿轮箱或用手指找下对孔。

19.试车时应随时注意各种仪表、声响等,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车。

20.施工机械必须执行定机、定人、定保养。

五.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拆除的一般性规定:

1.上班时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洒后作业。

2.脚手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否则不得施工。

3.搭、拆脚手架时,必须注意施工现场的用电,如配电箱、电缆、外用线路等,严禁乱扔乱丢,以防触电或击伤他人。

4.脚手板要铺满、绑牢、无探头板,并要牢固地固定在脚手架的支撑上,脚手架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与模板相联,翻脚手板应两人由里往外按顺序进行,在铺第一块或翻到最外一块脚手板时,必须挂牢安全带。

5.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和平台,要绑1米高的防护栏杆和钉18厘米高的挡脚板或防护立网,敷设的安全设施应经常检查,确保操作人员和小型机械安全通行。

6.脚手架上的材料和工具要堆放整齐,积雪和杂物应及时清除。

有坡度的脚手板,要加防滑木条。

7.在洞口搭设挑架(外伸脚手架),斜杆与桥面一般不大于30度,并应支承在建筑物的牢固部分,挑架所有受力点都要绑双扣,同时要绑防护栏杆。

8.搭设在水中的脚手架,应经常检查受力冲刷的情况,发现松动、变形或沉陷应及时加固。

在脚手架上作业人员应配带救生设备。

9.吊蓝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悬挂吊蓝的钢丝绳绕挑梁不得少于三圈,步头的卡子不得少于三个,每个吊蓝不少于两根保险绳,每次提升后要将保险绳子与吊蓝卡牢固定。

钢丝绳不得与建筑物或其它构件磨擦,靠近进应用垫物或滑轮隔开。

散落在上面的杂物要随量清除。

用手板葫芦升降的吊蓝,操纵时严禁同时扳动前进杆与返向杆,降落时要先取掉前进杆的上套管,然后扳向杆徐徐降落。

10.用钢管搭设井架,相邻两立杆接头错开不少于50cm,横杆和剪刀撑(十字撑)要同时安装,滑轨必须垂直,两轨间距误码差不得超过10mm。

11.脚手架、安装完毕,必须经施工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13.拆除脚手架,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拆除脚手架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吊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

14.拆下的脚手杆、脚手板、钢管、扣件、钢丝绳等材料,应向下传递或有绳吊下,禁止往下投扔。

15.架子高度在7m以上或无法设支杆时,每高4m,水平每隔7m,脚手架必须同建筑物连接牢固。

(1)拉顶点必须满足架子的稳定要求,水平距离宜小于6m一个拉顶点,垂直距离不小于4m或每层一个,拉结占必须设在立杆与大横杆的结点上。

(2)对于18m以上的高层脚手架要有卸荷措施的设计方案,卸荷的形式一般为三种;

一是悬吊式,在结构以60度角悬挂架子;

二是挑平式,从结构中水平挑支架子;

三是撑顶式,将架子荷载经撑杆传到结构和地面。

(3)卸荷以15-18m为一段,不平距离应根据设计方案确定,若卸到建筑物上荷载多,则水平距离应密集,若少,则可适当放宽。

16.压栏子(抛撑)的间距不得超过7根立杆,超过三步高度时,每隔三步应绑一道马梁,并加反压栏子。

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宜为45度。

17.马道(坡道)

(1)马道搭设坡度以其马道使用而定,若是运料马道坡为1:

6(高:

长)。

若为人行马道坡度是1:

3(高:

(2)马道的宽度也分运料和人行两类,过产马道不小于1.5m,人行马道不小于1m。

(3)马道脚手板铺严后,须加厚为3cm,间距不大于30cm的防滑条。

(4)之字形马道转弯处应搭设休息平台,宽度不小于1.5cm。

平台处应绑剪刀撑或八字戗。

(5)马道及平台必须支搭栏杆和挡脚板。

18.砌筑里脚手架铺设宽度不能小于1.2m,高度应保持低于外墙20cm,里脚手的支架间距不得大于1.5m,支架底脚要有垫木块,并支在能承受荷重的结构上,搭设双层架时,上下支架必须对齐,同时支架间距应绑斜撑拉固。

19.脚手架,凡高度10~15m的要设一组缆风绳(1~6根),每增高10m加设一组。

在搭设时应先设临时缆风绳,待固定缆风绳设置稳妥后,再拆临时缆风绳,缆风绳与地面的角度应为45~60度,要单独牢固地拴在地锚上,并用花蓝螺丝调节松紧,调节时必须对角交错进行,缆风绳禁止拴在树木、电杆等物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