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209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Cl-、NO3-

B.H+、Na+、Cl-、SO42-

C.Ag+、Na+、NO3-、Cl-

D.Na+、K+、NO3-、CO32-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判断该物质中

A.只含有氢元素

B.只含有碳元素

C.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

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C.鉴別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D.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加入足量水,过滤

4.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鉴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除去CO2混有的少量CO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鉴别奶粉与淀粉滴加碘水,观察颜色变化

D.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粉在足量空气中灼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

B.干冰升华

C.焰火绽放

D.葡萄酿酒

6.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A.烧碱

B.火碱

C.纯碱

D.苛性钠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降而增减

B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C

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溶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

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氢氧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

A.A

B.B

C.C

D.D

8.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CO22MgO+C,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无法判断

9.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10.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

有人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B是,试剂X为盐酸

B.操作I和操作Ⅲ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完全反应

D.处理海水时,可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水

11.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漏斗

C.烧杯

D.燃烧匙

1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木炭:

发出白光

B.铁丝:

火星四射

C.红磷:

大量白烟

D.硫粉:

淡蓝色火焰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右图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成分,其中________(填化学式)的Cl化合价为+1价。

(2)工业上将氯气(Cl2)通入烧碱溶液中可制取消毒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永春芦柑种植常用到“波尔多液”防治病菌,它由硫酸铜、氢氧化钙和水混合配制而成。

“波尔多液”在配置和施用过程中不宜与铁器接触,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永春苏坑镇是黄花菜的产地之一。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易溶于乙醇,在冷水中易溶、热水中难溶。

①秋水仙碱的乙醇溶液中,溶剂是______________。

②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该物质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4.用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

(2)1个亚铁离子_____。

(3)画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

(4)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价_____。

(5)冰、水银、氯化钾三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填化学式。

15.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

⑴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图中d点可表示:

t2℃时物质_____(填编号)的不饱和溶液;

②t3℃时,50g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解,该物质是_____(填编号);

③将t1℃处于a点状态的甲溶液升温至t3℃,则图中能表示t3℃该溶液状态的点为_____(填字母编号);

④若固体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可采用溶解,_____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2)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所示,据此回答: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①40℃时,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2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4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CO2不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反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三、实验题

16.如图所示:

(1)第一组的同学以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连接顺序为A→C→B→F,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指出图中装置F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

③C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B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某种塑料试样的元素含量(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让该塑料试样在制备的氧气中燃烧,所选仪器按“A→B1→E→B2→D”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四、推断题

17.有X、Y、Z、W四种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X和Y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但Y比X多一个电子层,X、Y、W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状态相同,X和Z能形成气态化合物XZ2,每个XZ2分子中共有22个电子,W元素的原子比Y原子多一个质子.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X、Y、Z三种元素的名称:

X_____,Y_____,W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②写出白酒中的一种成分与足量的Z元素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W4和HClO3在有水参加反应时,可生成盐酸和磷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8.(5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C为单质;生活中B和D都可用来灭火;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它们之间的一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和D的化学式:

B  ,D  。

(2)E→A的化学方程式:

           。

(3)C→B的化学方程式:

           。

(4)B与D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五、科学探究题

19.

(一)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史上的某项重大发现。

请你参与氮气的科学发现过程。

方法Ⅰ:

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

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请写出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名称:

__________。

(3)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密度:

1.2572g˙L-1

方法Ⅱ:

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

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L-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讨论:

瑞利教授经过多次严密的实验,发现方法Ⅱ测得的氮气密度均小于方法Ⅰ,试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8

˗195.8

˗183.0

˗33.35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5.8℃<T<__℃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六、计算题

2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候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计算:

(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2)工业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取55g工业纯碱,向其中加入269.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求:

①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

_____

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2、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