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834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资料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冲刺模拟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

C.讽刺两眼向上、自高自大的现象。

D.讽刺虚夸成绩、沽名钓誉的现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我宜轩记

[清]周鸿覃

凡物之情,有所宜,即有所不宜,此天之所为,而非人之所能强也。

轩冕荣矣,絷猿鹤而加之,不如空山穷谷之宜于飞走也。

膏粱美矣,笼蜩蝉①而饵之,不如清风凉露之宜于吸饮也。

是故文王宜菖歜②,曾皙宜羊枣,蜀主宜结髦③,嵇康宜锻灶,巢许不宜帝,庄周不宜相,陶渊明不宜县令。

若此者,圣贤不能易其素,达人不能齐其观,岂非天乎?

余生平宜闲静,宜书卷笔墨,宜莳花木,游山水。

于事宜朴拙,于言简默而不宜巧捷佞谀。

又不宜酒,不宜弈,不宜樗蒲④戏具。

视世人之所宜者,几无一焉。

年二十外,为句读师,就馆于乡里间,凡十余年,虽未尝以为不宜,而亦未尝有以见其宜也。

既而课徒于家,青毡⑤苜蓿,萧然也。

人或疑余之未必宜也,而处之既久,身转适,神转恬,熙熙然如去硗确⑥而就坦途,舍辛螫⑦而尝甘旨,然后恍然于我之所宜,殆在此而不在彼也。

夫人身之寄天地,如云之在空,萍之在水。

推移往复,权不我操。

必就所不宜,以冀幸于所不可必,愚也;

必择所宜而居之,以便其身图,惑也。

惟有不期其宜,而适与之值,为难得耳。

今天其将以所宜者终畀⑧我耶,抑将夺我所宜,而别有所以置我耶?

皆未可知。

而惟此目前之宜,所不容自负而已。

至若以我所宜,强人所不宜;

以我所不宜,责人以必宜,是又进蜩蝉之食于膏粱之子,誉猿鹤之居于轩冕之士也,岂情也哉?

余家前屋三楹将圮,癸酉春,改建而新之,以居从学诸生,因以“我宜”名轩,并缀此语于后。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①蜩蝉:

蝉。

②菖歜:

用菖蒲根切制成的腌制品。

③结髦:

髦,古同“牦”,即牦牛。

结髦即用牦牛尾编织饰物。

④樗蒲:

亦作“樗蒱”。

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代指赌博。

⑤青毡:

清寒贫困者。

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⑥硗确:

坚硬瘠薄的土地,引申为艰难窘迫的处境。

⑦辛螫:

毒虫刺螫人。

⑧畀:

给予。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膏粱美矣       美:

可口

B.既而课徒于家课:

教书讲学

C.身转适,神转恬适:

舒适

D.殆在此而不在彼也殆:

危险

7.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空山穷谷之宜于飞走也

B.人或疑余之未必宜也

C.夫人身之寄天地

D.誉猿鹤之居于轩冕之士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于事宜朴拙,于言简默而不宜巧捷佞谀。

(4分)

译文:

 

(2)惟有不期其宜,而适与之值,为难得耳。

9.作者在为人处世方面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1)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

(3分)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3)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试作简要概括。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礼记·

中庸》)

(7),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8),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大山深处的织女

聂昱冰

在太行山的深处,有一座千年古镇,名字叫王碯。

它距离最近的城市邢台,也有一百多公里。

这个小村庄位于海拔六百多米的半山腰,在村子里,沿着弯曲而狭窄的小路朝前走,几乎每一条小路的尽头都是悬崖。

这里的山层层叠叠,无边无沿,一眼望去,你会觉得即使肋生双翅,也飞不出这群山。

这里的日落让人荡气回肠,一轮浑圆的、已经几万岁的、熊熊燃烧着的太阳,与已经几万岁的、嶙峋而幽暗的山,完成了一次次生命的交错。

在这个小村庄中,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还活着”的老式织布机——因为村子里的织布机仍旧都在吱吱呀呀地工作着,仿佛一直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一幅原本存在于传说中的画面,一段已然随历史远去的音乐,此刻,却明明白白呈现在我眼前,响彻在我耳畔。

织布机的高度超过一米八,长度超过两米,宽度也有一米多。

因为使用时间久了,有些凹槽的边缘处已经有了裂痕。

“这是我们家传下来的老东西,有二百多年了。

”主人道。

对这个年龄,我深信不疑。

这台织布机与这个家族相伴了二百多年,它一定记住了这二百年里家族中每一位女性的双手和容颜。

现在,它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

此刻,这位年轻的妇人就端坐在织布机前,一边织布,一边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从始至终,所有对话都没有影响到她织布的节奏和速度,她的目光也一直停留在眼前的棉线和布匹上。

妇人挽着最简单的发髻,别着一个鲜艳的塑料发夹,留着齐眉的刘海,穿着一条黑绸和碎花布拼接的连衣裙。

她的发髻、发夹、裙子,本都是街头最常见的式样,包括她的容颜,都是一个最普通的乡间农妇,可现在,却因为这台织布机,她变得非常非常不同了。

妇人的双脚控制着踏板,双手交替操作着梭子和那根推动整个织布机工作的巨大横梁。

所以她必须端坐,双膝摆放端正,腰背和脖颈都挺得笔直,双肩自然下沉,双臂每一下伸出、收回都沉稳有力。

但手指又必须轻柔灵活,才能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并且保持匀速循环。

这样的体态,让她自然而然就拥有了一种端庄娴雅的气度。

她右手边放着一盆清水,水中浸着六个枣木制成的梭子。

梭子的外壁打磨得光滑如镜,六个梭子依次在她眼前这片方寸之间来回穿梭——从右向左滑过白色的纬线丛林,拉一下横梁,“哐当”一声,再由左向右滑回来,再拉一下横梁,又是一声“哐当”。

几个来回,几下声响,一寸花色鲜艳的布匹就织了出来。

伴随着她的动作和声音,织布机另一端那个巨大的缠绕着白色棉线的卷轴一点点变细,她脚边堆积的彩色布匹一点点叠高。

从清晨到日落,从少年到白头,一代又一代,山里的女人,就这样把光阴编织成了生活。

我站在织布机的另一端,久久望着她。

在织布机的中央,几百根白色棉线高高挑起,分成三层,每一根细线都穿过不同的针孔悬挂在三根交错着的横杆上,于是我和她之间就仿佛有了一层半透明的屏障。

白色的光影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我再一次被带入了历史的长河。

几千年来,古老中国的土地上,有过无数台织布机;

每一台织布机前,都有过这样一个普通但却坚毅的妇人。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也有过这样一台织布机,她为了训导儿子,用剪刀剪断了我眼前这几百根细细的白线,然后再一一接起。

这些普通但却坚毅的妇人,就这么年复一年纺着,织着,把地里的棉花纺成线,把线织成布,再用这些布换回一家老小的被褥衣裳、柴米油盐,让家中有了温暖、色彩和滋味。

所以在古代神话中,那些让人心动的仙女一定都是特别善于纺织的——织女、七仙女……因为只有家中有一个会织布的女人,这个家才算是有了家的模样。

山里的女人们织布是没有固定花样的。

布的花色,全凭她们在织布的过程中用眼睛看,然后凭着自己对美的感悟去选择下一种颜色。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从来没有织出过两匹完全相同的布。

这些女人和她们织出的布一样,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但却实实在在地守护着太行深处的男人、孩子和家。

(摘自2014年11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12.简要分析第一段所描写的环境特点及其作用。

(6分)

13.作者为什么说见到的老式的织布机“还活着”?

14.简要概括大山深处的织女的形象特点。

15.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深意。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说 梦

朱自清

我只觉得梦不是一件坏东西。

人生有限,我们若能夜夜有这样清楚的梦,则过了一日,足抵两日,过了五十岁,足抵一百岁;

如此便宜的事,真是难得的。

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只要你不去斤斤计较,大可降低快乐的本钱。

若必欲斤斤计较,我要大胆地说一句:

他和那些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祥,书破大吉”①的人,同样不懂得梦!

但庄子说“至人无梦”。

伪《列子》里也说“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

张湛注曰:

“真人无往不忘,乃当不眠,何梦之有?

”可知我们这几位先哲不甚以做梦为然,以为梦即真,真亦梦,至少也总以为梦是不大高明的东西。

但孔子就与他们不同,他深以“不复梦见周公②”为憾;

他自然是爱做梦的,至少也是不反对做梦的。

我觉得“至人”“真人”毕竟没有我们的份儿,我们大可不必妄想;

只看“乃当不眠”一个条件,你我能做到么?

唉,你若主张或实行“八小时睡眠”,就别想做“至人”“真人”了!

但是,也不用担心,还有为我们掮木梢③的:

我们知道,愚人也无梦!

他们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晓,一点儿梦的影子也找不着的!

我们侥幸还会做几个梦,虽因此失了“至人”“真人”的资格,却也因此而得免于愚人,未尝不是运气。

至于“至人”“真人”之无梦和愚人之无梦,究竟有何分别?

却是一个难题。

我想偷懒,还是摭拾上文说过的话来答吧:

“真人……乃当不眠……”而愚人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晓”的!

再加一句,此即孔子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也。

说到孔子,孔子不反对做梦,难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

我说:

“唯唯,否否!

”孔子是“圣人”,自有他的特殊的地位,用不着再来争“至人”“真人”的名号了。

但得知道,做梦而能梦周公,才能成为圣人;

我们也还是够不上格儿的。

我们终于只能做第二流人物。

但这中间也还有个高低。

高的如我的朋友P君:

他梦见花,梦见诗,梦见绮丽的衣裳……真可算得有梦皆甜了。

低的如我:

我在江南时,本忝在愚人之列,照例是漆黑一团地睡到天光;

不过得声明,哼呵是没有的。

北来以后,不知怎样,陡然聪明起来,夜夜有梦,而且其梦不一。

但我究竟是新升格的,梦尽管做,却做不着一个清清楚楚的梦!

成夜地乱梦颠倒,醒来不知所梦,恍然若失。

最难堪的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

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

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着些什么而已。

虽然如此,有一点是知道的:

梦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

一睁眼就给密密的麻绳绑上了,就大大地不同了!

我现在确实有些精神恍惚,这里所写的就够教你知道了。

但我不因此诅咒梦;

我只怪我做梦的艺术不佳,做不着清楚的梦。

若做着清楚的梦,若夜夜做着清楚的梦,我想精神恍惚也无妨。

照现在这样做一大串糊里糊涂的梦,直是要将这个“我”化成漆黑一团,却有些不便。

是的,我得学些本事,今夜做他几个好好的梦。

我是彻头彻尾赞美梦的,因为我是素人,而且将永远是素人。

(选自1925年10月《清华周刊》第24卷第8号,有删改)

 ①夜梦不祥,书破大吉:

民间风俗说,早晨不能说梦,因为万一梦到不好的事物,早晨说梦易应验。

因此如有不祥之梦,常有人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祥,书破大吉”。

②周公:

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周成王制定的“周礼”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政治制度。

③掮木梢:

谓受人哄骗,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16.作者为什么认为“梦不是一件坏东西”?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18.结合文章中圣人、至人、真人、愚人对梦的态度,阐释作者所自认为的“素人”的内涵。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章鱼是海洋里的一霸,残忍好斗,不是那么轻易就能为人所捕的。

以前,渔民为了猎捕章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

后来渔民发现,章鱼没有脊椎,它的身体非常柔软,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甚至可以穿过一个硬币大小的洞。

渔民们发现了章鱼的这一特点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轻而易举地就能捕获它。

渔民们把一个个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这些晶莹剔透、光滑可爱的小瓶子,好像见到了护身符一般,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

就这样,渔民们不费吹灰之力,把一条条章鱼捕到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Ⅱ卷(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珠玉所以逊六一(欧阳修),小山(晏几道)所以愧淮海(秦观)者,意境异也。

南宋词人之有意境者,唯一稼轩,余则去北宋人远甚。

以其不求诸气体,而惟文字之是务,于是词之道熄矣。

岂非拘泥文字而不求诸意境之失欤抑观我观物之事自有天在固难期诸流俗欤。

(选自《人间词话删稿》,有删改)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21.“珠玉所以逊六一”中的“珠玉”指北宋词人。

(2分)

22.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南宋词人意境“去北宋人远甚”的原因。

(5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呐喊》塑造了一系列寄寓着作者对“国民性”强烈批判的人物形象,如《药》中的“花白胡子”、《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风波》中的赵七爷。

B.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乘坐汽车前去迎接从老家双桥镇来到上海避难的吴老太爷,但没想到,大都市中机械的噪音、耀眼的灯光、熏人的香水、时髦的男女,都让吴老太爷的神经饱受刺激,结果一命呜呼。

C.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但他的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当作“逆产”没收,银号被官股挤占,最终一无所有,救国梦碎;

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多作揖,多鞠躬,但是最终还是未能保住茶馆。

D.王熙凤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但在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她对鬼神之事也就信了,于是去散花寺求签,得了上上签“王熙凤衣锦还乡”,大家都说是好签,唯林黛玉另有看法。

E.《老人与海》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说的主人公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作品启示我们:

人类除了要有硬汉精神,还要善待海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两块旧手帕,这两块旧手帕传达了怎样丰富的含意?

“手帕”在小说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哈姆莱特》中描写了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斯三个人物的复仇,他们在复仇的动机上有着怎样的不同?

请简述相关内容。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伴随着战争,人们就开始了对军事行为的研究,开始探索军事运动的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战争的目的、手段以及战争制胜的环境与条件。

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年以前的战争经验,是关于军事方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其实就是用哲学思维认识和观察军事问题,并揭示军事领域内各种运动形式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转化的一般规律。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军事思想的名著,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

它吸引后人的不只是谋略、战术、技巧,更重要的是深邃的哲学启迪。

国虽小,黩武必亡;

国虽大,忘战必危。

为了捍卫和平,我们必须研究战争,寻求克敌制胜的规律。

研究战争就离不开哲学,从哲学的高度俯视军事实践的全过程,揭示纷繁复杂的军事现象中所包含的一般本质,才能总结规律,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

军事与哲学,看似不相关的两个范畴,其实天然地生长在一起,从哲学的高度研究军事,军事才有了内在的灵魂;

从军事实践的基点探求哲学,哲学才能展现出耀眼的智慧。

追求一剑封喉的准确,锻造能打胜仗的实力,就必须增强参与者的哲学素养,提高参与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要拥有这些素质,不仅要读书、实践,还要在读书、实践中加深感悟,善于用哲学思维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

(选自2014年11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25.结合文本,分析军事与哲学的关系。

26.文章以《孙子兵法》一书为例有何目的?

试再举一例。

27.说说本文的观点对军事实践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答案精析

1.A [鱼目混珠: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随遇而安:

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安土重迁:

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怨天尤人:

埋怨上天,怪罪别人。

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悲天悯人: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

2.D [A项“枕上”与“溪桥”对仗不工整。

B项“缘花兀自生”与“不随流水去”不对仗。

C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为两个主谓短语的联合结构,而“人影不随流水去”为主谓结构,不对仗。

3.A [A项探望病人,切忌说病人的身体不好,因此A项不得体。

B项祝贺商店开业的短信,交际用语使用得体。

C项同学间的毕业寄语,符合情境。

D项对老师生日的祝贺语,符合得体要求。

4.D [这段文字先说“水”,所以⑤在最前面,注意“形而下”这个词,下面必然接“形而上”,④在⑤后;

然后主要谈茶的作用,所以①承前面两句,注意①中“清心”一词,③紧接①,叙述“清心”,②在最后,故排序为⑤④①③②。

5.D [漫画中的鸟在用尺子量身高,应注意画中鸟用嘴抬高自己的细节,可以联想到抬高自己的业绩、政绩,来骗得荣誉或爬上高位的现象。

A、B、C三项与漫画寓意不贴合,应选D项。

6.D [殆:

大概,恐怕。

7.D [D项为结构助词,的;

其他三项均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

(1)在行事方面喜欢质朴率真不做作,在言语方面喜欢简静沉默,而不喜欢灵巧敏捷奉承讨好。

(2)只有不希望适应它,才能恰好与它相遇,这才是难得啊。

9.①为人处世要顺应天性,②选择自己所适宜的事或环境。

解析 在第一段的开头作者得出“凡物之情,有所宜,即有所不宜,此天之所为,而非人之所能强也”的观点,强调为人处世要顺应天性;

二、三段以自己的所宜与不宜阐明了为人处世应“选择自己所适宜的事或环境”的观点。

参考译文

一切事物的天性,都有适应的某些东西,也有不适应的某些东西,这是天然生成的本性,而不是人力所能强求的。

显贵者生活环境奢华,捆住猿猴仙鹤,硬将这些加在它们身上,却不如空寂山谷可以让它们享受攀走、飞翔(的乐趣)。

肥肉细粮美味可口,网住蝉喂给它吃,却不如清风凉露吸食起来更合它们的口味。

所以周文王就喜爱菖蒲根做成的腌菜,曾皙喜欢吃羊矢枣,蜀主刘备就喜欢用牦牛尾编结饰物,嵇康就爱打铁,巢父和许由就不愿做帝王,庄周就不愿当丞相,陶渊明就不愿当县令。

像这些前辈们一样,圣贤之人无法改变他们的天性,明达之士无法统一他们的看法,难道不是天性如此吗?

我平生就喜欢悠闲宁静,喜欢读书写文章,喜欢栽种花草,喜欢游山玩水。

在行事方面喜欢质朴率真不做作,在言语方面喜欢简静沉默,而不喜欢灵巧敏捷奉承讨好。

又不喜欢喝酒,不喜欢下棋,不喜欢赌博游戏。

和世人所喜爱的相比较,几乎一无所喜。

已经二十多岁了,做童子的老师教授句读,在乡间学馆教书,前后十多年了,对这项工作虽然也未曾有什么不喜欢的,但也没有觉得多么喜欢。

不久,我在家里收徒教课,家室清寒贫困,很是简陋。

有人就怀疑我未必喜欢这种生活了,然而过得时间久了,身体变得越发舒适,精神变得越发愉悦,温和欢乐的样子如同离开了艰难窘境走上了光明坦途,丢掉了苦辣毒物尝到了美味甘甜,这样之后,恍然大悟我所喜爱的,原来就在此中而不是在那里。

人寄寓在天地间,好像云飘在天空,萍浮在水面。

来来往往,决定的权力不是自己能操纵的。

必须处在不适宜的位置上,却寄希望于不一定会这样,是愚蠢的;

一定要选择适宜的位置来拥有它,以便对自身的谋划有利,是糊涂的。

只有不希望适应它,才能恰好与它相遇,这才是难得啊。

现在上天是将要把适宜的终于给予我呢,还是将要剥夺我所适宜的,而另外把什么给我呢?

都无法知道。

但只有这眼前的适宜的境遇,容不得自己辜负罢了。

至于将我自己适宜的,强加给不适宜它的人;

拿我自己不适宜的,责令别人必须适宜,这又是向爱吃肥肉细粮的人进献蝉吃的食物,在显贵的人面前称赞猿鹤的住处一样的行为啊,这难道是人之常情吗?

我家的三间前屋将要坍塌了,癸酉年春天,我改建它,使它面貌一新,用来给跟随我学习的学生们居住,于是用“我宜”两字给屋子命名,并且在后面写上了这些话。

10.

(1)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

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3)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

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

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

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11.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提携玉龙为君死 (5)落红不是无情物 (6)故君子慎其独也 (7)历览前贤国与家 (8)萧关逢候骑

12.特点:

偏远、闭塞、古朴、雄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