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时为教师群体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第三,农村初中校本教学研究,是改变农村初中教研现状的需要。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有了活动的雏形。
但教研活动还存在着“气氛沉闷”、“高唱赞歌”等老大难问题。
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第四,农村初中校本教学研究,是提升我校办学品位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构皮滩库区移民重镇的农村初级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参差不齐,教育科研水平相对薄弱。
综上,我校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决定抓住贵阳市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的契机,认真开展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创建符合我校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校本教研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推进学校的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呈现勇于创新、勤于工作、善于钻研、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使一批爱业、勤业、精业的教师脱颖而出。
3、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4、有利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花梨中学。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调查了解我县部分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状,探索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形式、方法、措施,形成适应农村初中的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学校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与实验的实施主体,必须对这项改革的目标、任务及其核心理念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主要包括:
①中学(七-九年级)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
②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③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教学方式的研究。
教学方式的研究重点是课堂实效性研究,包括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研究。
改革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策略和体系,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构建“优质、高效、低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关系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评价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如何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情感以及实践能力和多元潜能的综合评价;
研究如何将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自评、互评与师评等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如何促进评价的方式方法的改革,并通过大量具体的操作实践和验证分析,逐步建立起符合我校实际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
4、教学突发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带来的新问题,如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习习惯培养与学习方法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解决的办法。
通过跟踪调查、集体会诊等形式,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围绕学校工作,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将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2、发展性原则。
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长远打算。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具体目标是:
1、通过研究,掌握我县部分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状,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农村初中校本教研工作管理、检查、评估、激励机制。
3、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进程,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特色,能示范的骨干教师。
5、通过研究,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创生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现实性,有应用价值的优秀教研成果。
6、通过研究,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综合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综合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观摩等方式,了解我县部分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状及发展情况,收集学校及教师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建议,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文献研究法。
查阅有关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
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以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检验几个步骤。
行动研究不能光凭经验行事,更不能盲目进行,要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好教学札记,详细地、系统地记录自己的测试、观察和思考,收集数据,积累实例。
教师只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4、案例研究法。
教学案例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某一个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的课例或事例。
它既可以是对某一个教学事件、片段、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研究。
5、经验总结法。
要从面上(全县校本教研模式的角度)和点上(本校校本教研模式的角度)及时总结我校的校本教研经验,为构建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创造条件。
九、课题研究的途径、策略
所谓“校本教研的途径与策略”,就是学校为了改进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运用可行性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研究。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包括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实施过程、组织学习和培训、考核和评估等。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切实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3、建立校本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学科教师的作用。
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要深入到各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①学习培训制度。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学习研究集体。
学校要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教师组织理论学习与培训,引导教师领会最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学习培训既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又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更多的教师接受理论培训,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
②教研组活动制度。
学科教研组是实行校本教研的主要机构,是学校教研活动总计划的执行者,要在领会学校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计划。
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等形式,在实践与探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形成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组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互动研究氛围。
③校本教研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把校本教研活动业绩纳入教师职称评聘量化考评中,把教师的活动成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一是学校的评优树先要和校本教研工作紧密挂钩,二是每年从学校经费中列支1万元用于奖励校本教研先进个人,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5、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研究与培训相结合。
学习与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校本教研过程的始终。
目前,学习与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外地外校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和方法等。
二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教学问题是教研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把教学研究好,这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更是一项核心任务。
强调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就是要求我们要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认识的升华与飞跃,从中得到规律性结论。
三是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要把教学研究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组织教师在工作中自主思考发现研究问题,选择确定研究子课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活动中的理论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最终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实现专业发展。
6、倡导四种形式。
一是专题研讨。
它既可以是对某一个教育教学事件、片段、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研究。
二是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主动进行的教学合作性探讨和切磋。
同伴互助强调教师与校内外其他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助、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合作研讨。
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同伴互助要注重“以老带新”、“以优带新”,可采用“相互听课”、“对话交流”、“网上交流”、教学沙龙等形式进行切磋,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是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结合课改要求,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问题,研究对策,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等进行反思,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不断增强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
四是专家引领。
如果说校本教研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专业引领就是一面旗帜、一盏航灯。
专家引领可采用学术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网上咨询等形式。
教师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一次次平等的对话,一次次心灵的交流,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次理念的升华,必能感受理性与智慧的碰撞,必能促进专业成长,必能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7、建立网络教研平台。
校本教研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师个性化的研究。
然而,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时间、内容、引领者等条件上受一定的制约,教师个性化发展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目前的网络正好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交互平台。
快捷、丰富的资源、交际双方的平等、互助等特点,使“网络教研”成为校本教研的形式之一。
我校将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作用,广泛进行网上交流和互动,注重教研成果的集成与推广。
一方面在工作中注意积累,形成成果;
另一方面要把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研究周期两年。
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8.11-2009.3)。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①课题领导小组组长:
黄升祥(校长)
副组长:
胡嫄(教务主任)
李方全(教务副主任)
成 员:
陈时平(英语组组长)、李东乡(党支部书记)、雷玉祥(总务主任)、陈勇(思政主任)、张忠(办公室主任)。
②课题研究小组组长:
陈时平
成员:
林逢春、姚国琪、况德珍、张建芬、甘洁军
③课题组主研人员分工:
黄升祥:
全面负责该课题的领导及保障工作等。
主研专业道德、职业幸福感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及教学评价的研究。
胡嫄:
负责该课题的指导及协调;
负责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负责进行本课题研究前后学校教学质量的对比分析等。
主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李方全:
负责调查了解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收集、获取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负责收集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课题研究效果的评价等。
主研教学评价的研究。
陈时平:
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
负责课题立项申请书的填写;
负责课题申请·
评审书的撰写;
负责教师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的收集及评估;
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等。
主研教学突发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
林逢春:
负责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和监管;
负责总结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经验,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
撰写结题报告等。
主研教学方式(主要指教师教的方式)的研究。
2、拟定、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二)研究阶段(2009.10-2010.10)。
1、组织学习与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2、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包括:
3、建立校本教研网络。
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
4、调查了解我县部分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状,收集、获取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综合采用调查法(包括问卷)、访问、座谈、观摩等方式来获取资料。
5、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6、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0.11-2011.12)。
1、整理资料,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2、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
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2、专家的精心指导。
我们准备邀请有关专家为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全程关注、指导整个研究过程的实施。
3、丰富的图书、网络资源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创造了条件,营造了学校教研气氛和教研文化。
我校拥有图书、阅览室,有较丰富的教育管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书籍、报刊;
建立了校园网,全部接入宽带,形成了有效的教育网络系统,研究者能从中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和方法,充分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深化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4、有较强的研究队伍。
研究人员有学校全体行政领导、教科室主任及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他们都是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掌握了一定的校本教研的理论和方法。
另外,我们已经成功进行过县级课题的研究,并具备一定的研究经验。
5、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周密考虑,决定从学校经费中列支1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所需的报刊杂志订阅、校际交流、教师培训和平时开展各项活动,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教师及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3、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4、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十二、成果形式
3、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评价方面的文字材料。
4、本课题研究前后学校教学质量的对比分析材料。
5、结题报告。
2009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