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1665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师板书课题:

天窗;

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

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示例:

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

究竟什么是天窗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

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相机板书:

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

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

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

鹰:

注意是半包围结构。

霸:

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

(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

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天窗在哪儿?

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

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

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板块一结合经历,释“慰藉”

(1)师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吗?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

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

(板书:

天窗)

2.整体感知。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

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

安慰。

④生齐读。

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

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提示:

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

(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

“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预设:

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

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

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

”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

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无奈)师指名读。

被逼)

⑥师小结: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

①生自由朗读。

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

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

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

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

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

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

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

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

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

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

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

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

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

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小天窗,大世界。

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

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

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慰藉(jiè

)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

“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天窗开在哪里?

(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要开天窗?

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

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

“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

(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

(不好。

“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

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

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

(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

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

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

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天窗

想象的世界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

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

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

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

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

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

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