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303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开采技术期末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

垂直、水平、按煤组。

阶段:

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与走向的长条不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

开采水平:

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广义的水平不仅表示一个水平面,同时也是指一个范围,即包括所服务的相应阶段。

6.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开采水平既为上山阶段服务,又为下山阶段服务的开拓方式。

多水平上山开拓:

每个水平只为一个上山阶段服务,每个阶段开采的煤均向下运输到相应的水平,由各水平经主井提升到地面。

多水平上下山开拓:

每个开采水平均为上下山两个阶段服务。

多水平混合式开拓:

在整个井田中,上面的某几个开采水平开采上山阶段,而最下一个水平开采上下山两个阶段。

7.采区: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

分段:

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

分带:

盘区:

沿煤层的延伸方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两侧划分成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

8.矿井储量:

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工业储量:

利用储量中的A+B+C级储量总和。

远景储量:

能利用储量中的d级储量。

可采储量:

能利用储量中可以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

公式:

9.采区采出率:

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采用水力采煤不低于70%。

采煤工作面采出率:

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

10.储量损失: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把全部储量开采出来而损失一部分,损失的即为储量损失。

设计损失: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采用的采煤方法以及保证开采安全的需要,在设计中规定永远遗留在地下的一部分储量。

11.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即设计中规定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煤炭的数量。

12.开采地质条件:

开采煤层层数、层间距离、煤层厚度及稳定程度、煤层倾角、地层的褶曲断裂构造、瓦斯赋存状况、围岩性质及火成岩活动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热等。

13.影响矿井生产能力因素:

井田储量、开采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生产条件。

14.矿井服务年限:

按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的矿井开采年限。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

1.井田开拓;

有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2.井田开拓的方式的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类;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类;

按阶段内的布置方式可分为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三类。

3.井田开拓方式:

是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4.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贯彻执行我国煤炭工业技术政策,法律法规,适应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为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建立完整而尽可能简单的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

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为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3,井巷布置和开采顺序安排要尽量减少煤住损失,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

减少巷道维护量,是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4尽可能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要尽量减少矿井初期工程量和岩石

巷工程量,以降低矿井初期投资额,缩短建井工期。

5在充分考国家技术水平和装备供应的同时,要为采用新技术和发展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创造条件,6,满足市场对不同煤种,不同煤质的需要,在开拓部署时,应考虑见不同的煤质,不同煤种的煤层以及其他有益矿物分别进行开采。

5.斜井开拓的概念:

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6.片盘斜井的概念:

自地面沿煤层倾斜开拓的斜井然后依次开采各个片盘的开拓方式,称为片盘斜井开拓。

斜井按于煤层的位置关系不同如何分类:

1斜井盘区式开拓,2斜井井筒位置可分为;

顶板穿岩斜井,底板穿岩开拓。

7.立井开拓的概念;

主副井均为立井的开拓方式称为立井开拓。

8.平硐的概念:

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媒体的开拓方式称为平硐开拓。

9.平硐于煤层位置关系不同的分类:

按平硐于煤层的走向的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斜交平硐;

按照平硐所在的标高不同,平硐分为单平硐和阶梯平硐。

10.平硐开拓的特点及适用;

在开拓方式中,平硐开拓是最简单最有力的开拓方式。

其优点是,在井下出煤不需要提升转载,运输环节少,系统简单,占有设备少,费用低,地面设施较简单,无需井架和绞车房,不需较交大的井底车场及其硐室,工程量少,平硐施工容易速度快,建井快,无需排水设备且有利于预防水灾等。

因此,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位置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只要上山部分储量能满足同类型的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应考虑平硐开拓

11.斜井开拓的特点及适用:

斜井与立井相比,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你,井筒装备及地面设施较简单,井底车场及硐室也较简单,因此初期投资少,建井期较短,再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石门工程量少,石门运输费用少,斜井延伸方面,对生产的干扰少,。

大运量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增加了斜井的优越性,扩大了斜井的应用范围。

采用带式输送机的斜井开拓时,可布置中央采区,主副井兼做上山,可加快建井速度。

12.立井开拓的特点及其适用:

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做副井特别有利;

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井筒,装两套提升设备,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有利。

因此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时,都可以考虑采用立井开拓。

对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后,水文情况复杂,需特殊法施工或开采近水平煤层和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

一般采用立井开拓,。

13.综合开拓的概念及类型:

采用立井,斜井。

平硐,等任何两种或两种一上井硐形式开拓的方式称为综合开拓。

类型;

三种任意两种或三种组合即可

14.分区式开拓的概念:

根据井田具备的条件,将大型井田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共用主井的开拓方式称为分区域开拓。

第三章

1.井底车场:

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2.井底车场的主要线路:

存车线、调车线和绕道线路等。

3.井底车场的主要硐室:

翻车机硐室、井底煤仓、井下主变电硐室及主排水泵房、水仓、井下机动车库与井下机车修理间、井下调度室、井下等候室、井下防火门硐室、消防材料库、井下爆炸材料库。

4.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顶推调车法、甩车调车法、专用设备调查法。

5.井底车场类型:

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斜井环形式井底车场,立井折返式车场、斜井折返式车场

6.略

7.井底车场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井底车场要开掘在易于维护的岩层内,巷道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方便;

(2)车场内运输系统、调车工作简单,管理方便,机车在车场内停留时间短,回车线短;

(3)车场内作业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4)井上、下生产系统要协调,布置适宜;

(5)必须要确保矿井生产能力,并有30%——50%或更大的备用生产能力,以适应矿井改扩建等井型扩大的需要。

8.影响井底车场形式的因素: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开拓方式、运输大巷的运输方式、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布置方式、矿井瓦斯等级。

第四章

1.合理确定井筒位置:

井筒沿井田走向的位置应在井田中央;

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沿煤层倾向的有利位置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层位和倾角。

2.合理确定阶段垂高,应考虑以下因素:

(1)开采水平服务年限,

(2)采掘运机械化程度,(3)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4)吨煤建设投资和生产费用。

3.上、下山开采的比较:

(1)运输提升方面

(2)排水方面(3)掘进方面(4)通风方面(5)基本建设投资方面

4.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

(1)对倾角小于16度的缓斜煤层,瓦斯及涌水量不大;

(2)对于煤层倾角不大,采用多水平开拓的矿井,开拓延伸后提升能力降低的;

(3)由于开采强度加大、水平服务年限缩短,造成水平接替紧张,可布置一个或几个下山采区;

(4)当井田深部受自然条件限制,储量不多、深部境界不一,设置开采水平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在最终开采水平以下设一部分下山采区。

5.辅助水平:

一般情况下,一个阶段由一个开采水平来开采。

但当阶段斜长较长时,用一个开采水平开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在主水平之外的适当位置设一个生产能力小、服务年限短、与主水平大巷相联系的水平,即辅助水平。

适用条件:

(1)开采水平上山部分或下山部分斜长过大,可利用辅助水平将其分作两部分开采;

(2)井田形状不规则或煤层倾角变化大,开采水平范围内局部地段斜长过大,在该处设置一个用于局部开拓的辅助水平;

(3)近水平煤层分层开采时,主水平设在上煤组(或下煤组),相应地在下煤组或(上煤组)设置辅助水平,利用按井(或溜井)与主水平相联接。

6.运输大巷的运输方式:

轨道运输和带式输送机运输。

7.大巷采用矿车运煤的优点:

(1)矿车运煤可同时统一解决煤炭、矸石、物料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2)运输能力大,机动性强,随着运距和运量的变化可以增加列车数;

(3)能满足不同煤种煤炭的分运要求;

(4)对巷道直线度要求不高,能适应长距离运输;

(5)吨公里运输费较低。

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优点:

(1)实现大巷连续化运输,运输能力大;

(2)操作简单,比较容易实现自动化;

(3)装卸载设备少,卸载均匀。

8.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三种。

其中分层运输大巷适用于在井田走向短、煤层数目少、层间距大,煤层牌号不同、需分采分运时。

集中运输大巷一般适用于煤层层数较多,储量较丰富,层间距不大的矿井。

9.运输大巷的位置:

(1)运输大巷可布置在煤质坚硬、围岩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时,称为煤层大巷;

(2)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称为岩石大巷。

10.井田开采顺序包括:

沿煤层走向与倾斜的开采顺序;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11.沿煤层走向、倾向合理的开采顺序:

(1)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阶段内各采区间的开采顺序和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即采区前进式和采区后退式;

(2)沿煤层倾斜的开采顺序包括阶段间的开采顺序和采区内各区段的开采顺序,即下行式和上行式。

12.关于采与掘的技术政策:

采掘并举,掘进先行。

13.开采计划:

(1)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

(2)采区接替计划

14.开拓煤量:

井田范围内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准备煤量:

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煤量;

回采煤量:

在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或工作面)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15.矿井延深的原则和要求:

(1)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保证或扩大矿井生产能力(3)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井巷设施(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5)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

16.矿井延深方案:

(1)直接延深原有井筒

(2)暗井延深(3)直接延深一个井筒,新打一个暗井(4)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5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

17.矿井技术改造:

(1)矿井改扩建:

直接扩大井田范围;

相邻矿井合并改造;

结合矿井开拓延深进行合并改扩建;

(2)合理集中生产:

水平集中;

采区集中;

工作面集中;

(3)矿机主要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

地面生产系统的改造;

矿机提升系统的改造;

井底车场的改造及设置井底缓冲煤仓;

辅助运输环节的改造;

通风系统的改造;

排水系统的改造。

第五章

1.采场:

在采区内,用来直接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称为采场;

2)采煤工作面:

在采场内进行采煤的煤层暴露面称为煤壁,又称为采煤工作面。

在实际中采煤工作面就是指采煤作业的场地,与采场是同义语;

3)采煤工作:

在采场内,为了开采煤炭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称为采煤工作。

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基本工序及其辅助工序;

4)采煤工艺:

在采煤工作面内各道工序按照一定顺序完成的方法及其相互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5)采煤系统;

指采区内巷道布置系统以及为了正常生产而建立的采区内用于运输、通风等目的的生产系统,通常由一系列的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构成;

6)采煤方法:

指采煤系统及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世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采煤方法的分类:

1)壁式体系采煤法;

2)柱式体系采煤法。

3.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有:

安全、经济、煤炭采出率高,努力实现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4.影响采煤方法的地质因素有:

1)地质因素(a、煤层倾角b、煤层厚度c、煤层特征及顶底板稳定性d、煤层地质构造e、煤层含水性f、煤层瓦斯含量g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

2)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

3)矿井管理水平;

4)矿井经济效益。

5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

1)改进采煤工艺,因地制宜的发展先进的机械化采煤技术;

2)扩大走向长臂才没法和倾斜长臂采煤法的应用范围;

3)缓斜、倾斜厚煤层推行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和放顶煤采煤方法;

4)大力推广无煤柱护巷技术;

5)急倾斜煤层开采要进一步探索采煤机械化的发展途径;

6)“三下一上”采煤技术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7)适度发展水平采煤技术;

8)柱式体系采煤法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9)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前景光明;

10)采煤方法是一个发展着的系统工程。

第六章

1.概念解释:

1)原岩地壳中由于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如矿井开掘巷道等)的影响的岩体称为原岩体,简称原岩;

2)围岩:

指的是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

2.矿山压力的概念:

由于井下采掘工作破坏了岩体中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我们把存在于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和作用在支护物上的力称为矿山压力,简称“矿压”

3.矿山压力的来源:

采动前,原始岩体中已存在的应力是矿山压力产生的根源;

来源的分类:

1)自重应力;

2)构造应力;

3)遇水膨胀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4.构造应力的特点:

1)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因此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而且地壳运动总表现为挤压运动为主,所以水平压力应以压应力为主;

2)在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可能有很大变化,两个方向的水平应力值通常不相等;

3)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

4)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比较普遍。

软岩强度低,易变形,其中贮存的变形能随之释放;

坚硬岩石则相反,在构造变形中往往可以聚集大量的变形能,因而形成很高的构造应力。

5.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和支架所表现爱你出来的力学宏观现象,如围岩变形,离层,破坏和冒落,支架受力变化变化和折损,煤(岩)突出,充填物产生压缩和地面塌陷等,称为矿山压力显现,简称矿压显现

6.解释概念:

1)伪顶:

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的岩层,厚度一般在0.3--0.5m以下;

2)直接顶:

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稳定性,随移架或回柱放顶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3)基本顶;

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难垮落的岩层。

一般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岩石组成。

7.解释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采煤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一段距离后,直接顶悬落达到一定跨度,就要对采空区顶板进行初次放顶使直接顶垮落下来这一过程称为直接定的初次垮落。

8.解释碎胀系数:

垮落岩石原来体积与破碎后的岩石体积的比值称为碎胀系数。

9.基本顶的初次垮落: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推进,直接顶不断垮落,基本顶悬露跨度逐渐增大并产生弯曲,当达到极限跨度时基本定将出现断裂,进而发生垮落。

基本顶的第一次垮落称为基本顶初次垮落。

初次垮落步距:

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其最大悬露跨度L称为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

初次来压:

在垮落前12h采空区上方可能有红隆隆巨响,通常煤壁片帮严重,顶板产生裂缝或掉渣,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明显增加支架载荷迅速增高,这种现象称为基本顶的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的显现:

10.周期来压:

当采煤工作面继续推进,基本顶悬臂跨度达到极限跨度时,基本顶在其自重及上覆岩层载荷作用下,将沿采煤工作面煤壁甚至煤壁之内发生折断和垮落,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这种“稳定-失稳-再稳定”现象将周而复始的出现,使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周期性明显增大。

这种基本顶的周期性破断失稳对工作面产生的周期性的来压显现称为基本顶的周期来压。

表现形式:

顶板下层速度急剧增大,顶板下沉量变大,支柱所受载荷普遍增加,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柱折损、支柱发生台阶状下沉等现象。

11.来压周期:

基本顶两次周期来压的间隔时间称为来压周期。

周期来压步距的确定:

周期来压步距常以基本顶悬臂梁的破坏长度来确定。

其力学模型可表达为:

厚度为h的基本顶悬臂梁在自重及载荷q的作用下达到岩层的抗拉极限RT,悬臂梁的极限长度L周为:

L周=

12.简述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

在场避开才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工作面,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上覆岩层发生位移过破坏,根据岩层的移动特种可将煤层的上覆岩层分为冒落带、裂缝带、弯曲下沉带

13.解释概念:

1)支承压力分布范围:

指沿指定截面(通常是指沿垂直或平行煤壁的界面)支承压力连续分布的长度;

支承压力峰值:

是指支承压力的最大值所在的位置范围;

应力集中系数:

指支承压力峰值与原岩应力的比值大小。

14.画出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图并说明特点(略)

15.画出工作面两侧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图并说明特点(略)

16.根据支撑压力在底板中的传递,在底板中布置巷道是应遵循的原则:

1)巷道与煤层底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一定数值h。

h值可由4-6m变化至40m。

显然h值越大,巷道所受上方煤柱的影响就越小。

一般情况下,巷道距煤层底板的合理垂直距离与围岩性质有关;

2)巷道布置在煤柱像底板传递力的影响角以外。

若将巷道布置在煤柱影响角以内,即使巷道位于较稳定的岩层内也要受到应力升高的影响,因此将巷道布置在煤柱影响角以外

17.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的精确定义:

以直接顶冒高超过1.0-1.5m占全采煤工作面二分之一以上时,从采煤工作面切顶线到开切眼煤壁之间的距离作为分类计算指标。

18.直接顶的分类:

直接定分类采用的指标按反映顶板稳定性的岩石单向抗压强度Rc、节理裂隙间距I和分层厚度h综合而成的强度指数D来确定,并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作为参考指标进行检验,将直接顶分为四类:

类别

不稳定顶板

中等稳定顶板

稳定顶板

坚硬顶版

主要指标

强度指数D

30

31-70

71-120

>120

参考指标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

8

9-18

19-25

>25

(坚硬顶板无直接顶,岩层厚度在2-5m以上,

>60-80MPa,I和h大于1m的整体岩层,即基本顶)

基本顶的分级:

基本顶来压强度主要取决于直接顶厚度h与采高m的比值N及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L,根据N和L两个指标将基顶分为四级,如下表:

分级

基本顶来压显现

不明显

明显

强烈

非常强烈

指标

N>3-5

0.3<

N≤3-5,L=25-50

N≤3-5、L>50,N≤0.3、L=25-50

N≦0.3,L≧50

第七章

解释上山采区、下山采区。

答、上山采区是指位于开采水平标高以上的采区,内需布置采区上山、采区车场、等准备巷道,还要布置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等回采巷道。

下山采区是指位于开采水平标高以下的采区,内同样需布置采区上山、采区车场、回风平巷等巷道。

此外还要在下山采区的下部布置水仓和水泵房。

选择适宜的采区准备方式,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

答、

(1)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保证采区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能力。

(2)安全生产条件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3保证有完整的生产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设备的效能,还要为采用新技术、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

4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量简化巷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和维护工作量,减少社会占有率和生产成本费用,便于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5煤炭损失少,有利于提高资源产出率。

解释沿空掘巷、沿空留巷。

答、1.沿空留巷就是在采煤工作面踩过之后,将采区平巷用专门的支护材料进行维护,作为下区段的平巷。

2.沿空掘巷是在上区段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待采空区上覆岩层基本稳定之后,沿上区段运输平巷采空冒落区边缘,掘进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风平巷。

解释双工作面。

答、双工作面也称作对拉工作面,就是利用三条区段平巷准备出两个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按回采顺序可分为那几类型,分别解释。

答、工作面采区边界向采区上山推进方向的回采顺序,为后退式。

工作面由采区上山向采区边界方向推进回采,为前进式。

还有往复式和旋转式。

厚煤层倾斜分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分层开采顺序有哪两类,其采空区处理方法各如何。

答、下行式和上行式。

下行式一般用全部跨落法来处理采空区顶板。

上行式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解释分层分采、分层同采的概念。

答、1.在区段内采完一个分层后,经过一定时间,待顶板垮落基本稳定后,再掘进下分层平巷,然后进行回采,称之为分层分采。

2.在同一区段上下分采间保持一定的错距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才买的方式为分采同采。

分层平巷与区段集中平巷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哪几种?

各优点及适用各如何?

答、一般有石门、斜井、立眼三种基本方式。

1.当煤层倾角较大,分层工作面平巷为近水平布置时,一般采用石门联系。

优点:

掘进施工、运料和行人比较方便。

2.倾角小于15度到20度的缓倾斜煤层,为了减少掘进工程量和煤柱宽度,常采用斜巷联系方式。

联络巷道工程量少,煤炭可以自溜下送,占用设备少。

3.近水平厚煤层,分层平巷采用垂直布置时,分层平巷与集中平巷之间多采用立眼联系方式。

煤炭可以自溜,煤柱损失少。

说明使用三条上下山的条件。

答、1:

煤层层数多,生产能力大的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

2:

生产能力较大,瓦斯涌出量也很大的采区,特别是需要有专门排出瓦斯的上下山。

3:

生产能力较大,经常出现上下山区段同时生产,需要简化通风系统的采区。

4:

集中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均布置在地板岩层中,需要探清煤层赋存情况或为提前掘进其他采区巷道的采区,或需要专用泄水巷道的采区。

解释采区车场概念及分类。

**

答、采区车场是采区上下山与运输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