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219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一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五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吾从而师之:

代词,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其,代词,他,他们;

乎,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

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3.文言句式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文: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③吾从(之)而师之:

省略句

我跟从他学习,拜他为师。

4.名句名段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美文赏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

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译文】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

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不敢做别人的老师。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

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

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韩愈因此得到了在人的名声。

屈原的赋里说:

“城镇中的狗或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

”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

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

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

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

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

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

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

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

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象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赏析】柳宗元在这封回信中,论述了对师遂的看法,反复强调“不敢为人师”,他虽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面为师”的精神,但又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即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

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此外,柳宗元还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在信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散文写作的主张,重点阐发了“文以明道”的观点,也论述了关于写作的态度、技巧以及总结前人的经验、吸取各家的特长等问题,并把写作和作者的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这种见解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周第二天

请在阅读课文《师说》第2段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嗟乎(jiē) 

或不焉(fǒu) 

u句读

 

读 

官盛则近谀(yú

) 

其可怪也欤(yú

朗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作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作动词,低于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形容词作名词,卑:

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

势盛位高的人

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使……学习

今之众人:

一般人;

众多的人,大家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学习今义:

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标志 

士大夫之族:

这些人    

师道之不复:

主谓间,无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 

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译文:

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竟然赶不上他们。

②而耻学于师:

于师学,状语后置句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句

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惑。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我们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

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第五周第三天

请在阅读课文《师说》第3、4段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孔子师郯(tá

n)子、苌(chá

ng)弘、师襄、老聃(dān) 

李氏子蟠(pá

n)

六艺经传(zhuà

n)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yí

)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用不着

孔子师郯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郯子之徒:

结构助词,这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贤,状语后置句

老师也不一定不学生高明)

②不拘于时:

介词“于”表被动,被动句

不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的束缚)

③学于余:

于余学,状语后置句

向我求学)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祭十二郎文》(节选)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於人世矣!

当求数顷之田於伊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邪!

其不知心也邪!

呜呼哀哉!

尚飨!

【译文】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果有粮食可以维持到三年丧满,就等到丧满以后接他们来;

如果生活困难而无法守满丧期,现在就把他们接来。

其余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

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从宣州迁回,安葬于祖先的坟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

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

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

你活着我们不能互相照顾,同住一起;

你死后我又不能抚摸你的遗体,尽情痛哭;

入敛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

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墓穴;

我的德行有负于神灵,因而使你夭亡;

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

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

活着的时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靠拢;

去世以后,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魂亲近。

这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恶果,还能怨谁呢!

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呢!

从今以后,我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打算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打发我剩余的岁月。

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

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

我想要做的,不过如此罢了。

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的,你是能够理解呢?

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

伤心啊!

希望你的灵魂能来享用我的祭品啊!

【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古文观止》评论说: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苏轼说: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

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第五周第四天

请在阅读课文《师说》全文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à

方兴未艾 

拗口 

复辟、辟邪

艾 

拗 

niù

执拗 

辟 

自怨自艾 

ǎo 

拗断 

另辟蹊径、辟谣

大有裨益 

bǐng 

屏气凝神 

dāo 

唠叨、叨念

裨 

屏 

叨 

叨咕

偏裨、裨将 

ng 

屏风、荧屏 

tāo 

叨扰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动词,教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fǒu)

耻学于师: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 

于其身也:

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乎 

生乎吾前:

介词,表时间,在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

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固先乎吾:

介词,表比较,比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但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

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

②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

③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

④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

臆!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⑤陈述句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

⑥“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

⑦“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的宾语。

⑧“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卫风 

淇奥》)

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 

鹤鸣》)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车辖》)

④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小旻)

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 

荡》)

⑦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抑》)

⑧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旅獒》)

⑨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宣公二年》)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

“惊”字最宜玩味。

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

内心的感情是:

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

“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

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

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

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

“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诗的构思甚奇。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原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