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741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2、模板体系的选择

2.1基础底板模板

在基础底板外侧周边、基础下反梁、承台周边、集水坑及深浅基础相交斜面位置均砌240mm厚的砖胎模,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内侧及顶面抹1:

2.5水泥砂浆,表面压光,阴阳角部位均做成小圆角,砌筑时留出抹灰层、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共60mm厚。

外围挡土墙砖模上粘贴好防水卷材后,回填适当高度土方,回填时注意保护防水层。

2.2导墙及上返梁吊模

基础施工段,地下室外围剪力墙和消防水池墙板的导墙及基础上返梁模板均采用吊模方式,木工吊模前应根据施工员在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的二次放线来控制墙、梁位置以及模板下口标高。

2.3剪力墙、柱大模板

剪力墙、柱模板均采用成品竹胶板。

本工程暗柱多为异形柱,地下室外墙有部分扶墙柱,模板支设存在一定困难。

大模板施工重点在于抓好楼梯间处接茬、楼层与墙的阴角节点接缝。

2.4地下室外墙模板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公司料具供应情况,在本工程±

0.000以下外墙砼墙体采用多层胶合板模板,模板拼缝要严密。

穿墙螺栓用φ12圆钢制作,螺杆长度为墙厚加450mm,其中地下室外墙、水池壁等穿墙螺杆均为止水螺杆,中间要满焊50×

50×

3mm钢板止水片,墙体砼浇注后埋入砼内。

螺杆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400mm,墙模板主龙骨用双根φ48普通脚手架钢管,间距400mm,次龙骨用单根普通钢管或木方,间距200mm。

2.5楼层梁、板模板用木方加竹胶板模板体系,板模用12mm厚竹胶板,小楞用48×

3.5钢管或用50×

100木方,小楞间距为200mm,主龙骨可用双根Ф48×

3.5钢管。

模板支撑用可调丝杠扣件式满堂钢管架支撑体系,立柱间距地下室顶板梁采用0.9m×

0.9m,标准层可采用1.2m×

1.2m。

也可结合房间开间进深尺寸均分,但不能大于1.2m。

3、施工机械的选择

本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时:

1#楼、3#楼分别选用一台QTZ50塔吊,负责1#、2#、3#楼的模板、木方、钢管扣件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5#楼、7#楼分别选用一台QTZ50塔吊,负责4#、5#、6#、7#楼的模板、木方、钢管扣件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9#楼选用一台QTZ50塔吊,负责8#、9#、10#楼的模板、木方、钢管扣件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4、新技术的应用

根据建设部文《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的要求,本着“节材、节能、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本工程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力争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为新技术应用做出贡献,本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有可拆卸式竹胶模板,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和施工速度。

1、技术准备

(1)及时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学习,会审图纸。

取得相关的各项技术资料。

(2)对建设单位供成品及半成品提出详细的需用计划。

(3)做出详细的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措施,组织技术交底。

2、劳力组织

(1)组建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项目领导班子,各负其责

(2)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编制各个不同施工阶段劳力需用计划,及时组织劳力进场,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详细向班组口头与书面形式的交底,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标准、验收规范、安全技术措施等,以强化安全、质量意识。

(3)根据合同工期要求,施工劳力实行专业化、持证上岗,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班组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不断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确保施工劳动力满足工程需要。

根据工程特点,为保证混凝土拆模后的表观质量,本工程模板板材采用12厚竹胶板;

龙骨背愣采用50mm×

100mm方木;

紧固件采用Φ12或Φ14螺栓,内墙配套用Φ20PVC塑料管;

支撑系统及包箍采用Φ48钢管脚手架及活动钢管顶撑。

1、导墙及上返梁吊模施工

导墙及上返梁施工,可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具体条件及要求,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1)先在垫层上绑扎底板、梁的钢筋和上部柱插筋,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达到25%以上强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侧模板,浇筑完梁部分混凝土;

(2)采取底板和梁钢筋、模板一次同时支好,梁侧模板用混凝土支墩或钢支脚支承,并固定牢固,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第一种方法易在梁和板的结合处产生冷缝,为保证工程质量,本工采用一次连续浇筑的方法,即吊模施工。

2、柱模板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车库部位有不少框架柱及附壁柱,截面尺寸均为600×

600mm,单柱一次性浇注最大高度5.40m,每支独立柱模板由四片竹胶模板拼装组成,根据柱高预先预制、拼接成型。

混凝土浇注至梁底往上15-25mm,拆模后去除松动混凝土层,防止混凝土产生夹渣。

柱次龙骨(竖向)采用48×

80mm方木,间距100mm,柱箍每道采用2Ф48×

3.5钢管抱箍加固,沿柱高方向,1/2柱高以上每600mm设一道,柱高1/2以下范围内每400mm设一道,第一道柱箍离地面不超过200mm。

另外在柱子侧面设双道Ф12的对拉螺栓,设置间距同柱箍。

在设有对拉螺栓的位置,即在柱箍外侧再设两根同柱高通长的竖向钢管配以“3”形卡加螺帽加固。

为防止跑模,在柱子1/2层高以下,设双排对拉螺栓并设双螺帽加固,且每个侧面设双道斜撑,柱除单独加固外,柱的柱箍、斜撑均需与排架连接。

同时,安装之前要先在距离楼面5cm左右高度的框架柱四角(两面)钢筋上焊接Ф12,L=柱边长-3mm钢筋“制子”,然后将模板紧靠“制子”固定。

焊接“制子”时,应每排拉通线,防止柱模偏、扭。

(制子必须用砂轮切割机)

(1)作业条件:

1)柱模板拼装后进行编号,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

2)放好轴线和柱子控制线。

3)柱子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4)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柱施工操作要点:

检查定位→组装柱模→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垂直度→加固→自检→验收→浇筑→拆模。

1)检查柱子钢筋是否有偏位,如有应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并进行矫正。

清理柱根垃圾,在柱子根部焊好柱子定位钢筋Ф12,检查排架是否扎设牢固,扫地杆和剪刀撑是否齐备。

2)组装柱模前先检查柱模板表面质量及尺寸必须符合要求,表面清洁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

组装时注意钢筋保护层,组装后要复核尺寸标高。

3)校正柱子时,每个面、每个角均要吊线,先把根部钢管柱箍连接在排架上并检查排架的稳定性是否良好,根据柱控线捆到位,再校正柱子上口,柱模校正后应全部复检一遍。

4)柱加固时,每个柱子每面必须保证上、下及中部不少于三点与排架连接,全部加固后要自检一遍,保证加固牢固不松动。

5)柱子拆模要保证混凝土不缺棱角、不掉角、不粘模板。

拆完模板后应及时吊出清理、整理归堆。

3、剪力墙模板施工

地下室外墙模板采用多层胶合板组拼,主体剪力墙采用竹胶板组拼,拼缝处贴海面条连成整体,模板外侧每600mm设一道钢管(水平),在其内侧每200mm设根竖向钢管,同时对拉螺栓配以“3”型卡、螺帽加固。

考虑外墙断面大,外墙外侧无任何排架连接,所以在墙高1/2以下主龙骨间距变为400mm,对拉螺栓使双螺帽加固,外墙内侧同时设置五道斜撑且与排架连接,斜撑横向间距为@1200。

墙模板支设,为防止模板上口标高不统一,应在支模前将模板下口垫平。

由于外墙砼为防水砼,因此对拉螺栓也相应的有防水要求,对拉螺栓为止水螺栓。

内墙模板支设、加固方式以及对拉螺栓设置均同外墙模板支设,但穿墙螺栓必须加设PVC套管,以便对拉螺栓能周转使用。

4、顶梁板施工

梁模板采用竹胶板和木方制作钢管脚手架支撑,平台模板采用1.22×

2.4m竹胶板,搁置于48×

100木方上,木方间距不大于200,成品梁底模板可直接搁置在横钢管上。

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0.9m,如梁底适当加密沿梁纵向为0.6-0.8m,步杆(水平纵横杆),不大于1.4m,为保证其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刚度,并设置一定数量的纵横剪刀撑或斜撑再同柱、墙及支撑系统连成整体,墙斜撑不得少于三道,柱斜撑不得少于三道,剪力墙斜撑固定于排架上,与地面夹角45º

当梁跨度大于6m,梁底模按15mm起拱,梁断面在700-800设置一根对拉螺杆,900-1200设置二根,大于1200的设置3根对拉螺栓,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900mm。

并在对拉螺杆外侧设通长双钢管用“3”形卡紧固。

梁底模钢管间距不得大于450mm。

5、楼梯间支模

楼梯间模板采用二次支模,先支设墙体模板。

住宅楼梯,在支墙模板前,在楼梯斜板及平台板位置的墙体上预埋板的钢筋,墙体模板支好后,浇注墙体混凝土,拆模后,再支设楼梯及休息平台混凝土,绑扎楼梯板钢筋,预留插筋错开搭接35d,且加以焊接,满足单面焊10d。

再浇筑板及楼梯混凝土。

楼梯平台及梯段模板支设同平台。

办公楼楼梯,在支设墙模前,在楼梯休息平台位置预留板插筋,楼梯梁预留梁洞,墙体模板支好后,浇注墙体混凝土,拆模后,再支设楼梯及休息平台混凝土,绑扎楼梯板钢筋,预留插筋错开搭接35d,且加以焊接,满足单面焊10d,楼梯施工缝留于楼梯梁梁中。

施工缝处理,将松动混凝土清除,并清理垃圾、杂物,浇水湿润。

1、顶板梁验算

(1)顶板支架立杆稳定性验算:

本工程首层顶板厚度为180mm和160mm,按180mm厚计算立杆稳定性,设计平台支撑采用Φ48×

3.5钢管,立杆间距0.9m×

0.9m,横杆间距按最大间距1.5m,立杆伸出最上层立杆1.36m。

Φ48×

3.5钢管:

截面A=489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I=121900mm2

1)计算公式:

N/(Φ×

A)≤f

N=1.2ΣNGK+1.4ΣNQK

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设计值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A—立杆的截面面积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NGK—横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Σ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的轴向力总和

Φ=7320/λ2λ=L0/i

L0—计算长度i—截面回转半径

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

L0=h+2a

h—支架立杆的步距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2)荷载计算:

A)模板及支架自重考虑到底层排架较高,取0.6KN/m2。

B)新浇筑混凝土自重24KN/m3,每平方米1×

0.25×

24=6KN/m2

C)钢筋自重1.1×

0.22=0.242KN/m2

D)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的自重,取1.5KN/m2

E)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取2.0KN/m2

荷载设计值:

N=1.2×

(6+0.6+0.242)+1.4×

(1.5+2.0)

=8.21+4.9=13.11(KN/m2)

经折减后单根钢管承载值为:

N=13.11×

0.9×

0.9=9.557KN

L0=h+2a=1.5+1.36×

2=4.22m

i=15.8mm

λ=L0/i=4220/15.8=267.26

Φ=7320/267.262=0.102

N/(Φ×

A)=9557/(0.102×

489)=191.6(N/mm2)<

205N/mm2

平台板立杆稳定性符合要求。

(2)顶板模板竹胶板刚度验算:

楼板竹胶板模板次龙骨采用Φ48×

3.5钢管,钢管间距250mm,按照竹胶板长度方向垂直于钢管铺设计算。

2440×

1220×

12竹胶板:

[ω]=L/400(清水砼)E=4000N/mm2

1)荷载计算:

0.25=0.242KN/m2

荷载设计值为:

1.2×

(0.6+6+0.242)×

0.9=7.389KN/m2

q=7.389×

1.22=9.015KN/m

2)计算简图:

 

悬挑长度:

95/250=0.38<0.4参照均布荷载作用下五跨连续梁计算:

ω=0.644qL4/(100EI)=0.644×

9.015×

2504/(100×

4000×

123/12)

=0.323mm<[ω]=L/400×

250=0.625mm

竹胶板刚度满足要求。

2、柱箍强度验算:

框架柱截面为600×

600mm,选用2Φ48×

3.5钢管做柱箍,竖向间距400mm(柱脚处305mm),柱高取5.40m;

双向设置Ф12对拉螺栓,竖向间距400mm(位置同柱箍)。

对拉螺栓:

M12:

A=76mm2抗拉强度设计值170N/mm2

I=12.19×

104mm4W=5.08×

103mm3E=2.06×

105N/mm2

截面A=489mm2

(1)荷载计算: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4KN/m2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F1=0.22rCt0β1β2v1/2

=0.22×

24×

1.0×

1.15×

41/2=60.72KN/m2

柱脚处F2=24×

4.6=110.4KN/m2

取较小值即:

60.72KN/m2

经折减后荷载设计值为:

F=0.9×

(1.2×

60.72+1.4×

4)=70.618KN/m2

(2)对拉螺栓允许承受最大拉力:

Fmax=170N/mm2×

76mm2=12920N=12.92KN

1)柱箍强度计算:

A)计算简图:

图中:

q为柱箍杆件AB所承受的侧压力均布荷载;

由于柱箍杆件与对拉螺栓共同承受模板面传来的侧压力,故q=(F×

L0×

L1-Fmax)/L0;

式中F为该处的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KN/m2);

L1—柱箍间距=400mm;

L0—柱箍计算长度=768mm;

q=(70.618×

0.4×

0.768-12.92)/0.768=11.424(KN/m)

MX=qL2/8=11.424×

0.7682/8

=0.842268672KNm=842268.7Nmm

N=a/2×

q=1/2×

768×

11.424=4386.816N

rx=1W=5.08×

103mm3

柱箍强度=N/A+Mx/(rxW)=4386.816/(489×

2)+842268.7/(1×

5.08×

103×

2)

=4.49+82.9=87.39N/mm2<

f=215N/mm2

柱箍强度满足要求。

3、柱竹胶模板刚度验算:

竹胶模板2440×

12:

E=4000N/mm2

[ω]=L/400=150/400=0.375mm(清水混凝土)

A)荷载计算:

选择最不利位置柱脚处柱箍计算:

经折减后荷载设计值=60.72×

1.2=65.58KN/m2

q=65.58×

2.44=160.02KN/m

B)刚度计算:

由于柱次龙骨采用Φ48×

3.5钢管,间距150mm,柱边长为600mm,故,竹胶板支撑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跨连续梁计算:

ω=0.632×

ql4/(100×

I)

=0.632×

160.02×

1504/(100×

=0.364mm<0.375mm

12竹胶板刚度满足要求。

楼层的结构支撑脚手架,是支承梁、板模板,抵抗砼对柱、梁、板压力的支承系统,支承架的刚度、强度是关系系统安全的关键,本工程采用满堂脚手架。

脚手架立杆底座及垫块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四角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隔4排立杆双向设剪刀撑。

1、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主架料采用φ48×

3.5钢管,表面光滑、顺直,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严禁打孔。

连接扣件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定,各活动部位灵活,无裂纹、气孔、毛刺等。

弯曲变形的要进行修复后方可使用。

2、满堂脚手架搭设顺序:

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3、板底脚手架的验算

(1)本工程最大板厚hmax=180,确定板底整体脚手架搭设系统尺寸为:

立杆横距Lb=800mm,纵距L1=800mm;

扫地杆距楼(地)面300mm,纵横水平杆步距h=1500,最大层高5300mm,Hn=5300-180=5120。

(2)荷载计算:

荷载种类单元荷载值

砼自重24KN/m324×

0.8×

0.18×

1.2=3.318KN

钢筋自重1.1KN/m31.1×

1.2=0.152KN

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1.0KN㎡1.0×

1.4=0.896KN

施工振捣荷载2KN/㎡2.0×

1.4=1.792KN

单元总荷载值∑N=7.0KN

(3)受力扣件抗滑力验算:

已知钢管脚手架每个扣件抗滑力为8KN。

根据综合脚手架施工搭设分布,本计算单元1根力杆及纵横2根横杆,有2个扣件受力。

故:

2F=(14—18)KN,取平均值为16KN>

∑N=7.0KN,则扣件的抗滑力满足要求。

(4)立柱稳定计算,即将步距乘以系数(μ为立柱计算长度系数)确定脚手架的搭设尺寸:

横距Lb=800,纵距L1=800,步距h=1500。

立柱稳定性满足式:

N≤ψAfc

根据钢管采用φ48×

3.5、钢材Q235及参数查表

立柱截面积A=4.89cm2,回转半径:

i=1.58cm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fc=205N/mm2

α1=h/a=1500/800=1.875,

查表得立柱计算长度系数:

μ1=0.69

立柱长细比:

λ=0.634μ1h=0.634×

0.69×

150=65.95

查表知:

ψ=0.775

ψAfc=0.775×

489×

205×

10-3=77.69KN>

N

满足要求,脚手架搭设尺寸确定无误。

对于100和120厚的板的支承脚手架的计算同上,确定现浇板脚手架搭设尺寸:

横距Lb=1000,纵距L1=1000,步距h=1500。

4、梁底脚手架的验算

除转换层以外,梁最大尺寸300×

700mm。

沿梁长取1.0m为计算单元。

(1)最不利荷载计算:

0.3×

0.7×

1.2=6.05KN

钢筋自重1.5KN/m31.5×

1.2=0.38KN

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1.0KN㎡0.3×

1.4=0.42KN

施工振捣荷载2KN/㎡0.3×

2.0×

1.4=0.84KN

脚手架、模板自重1.1KN/㎡0.3×

1.1×

1.2=0.40KN

计算单元最大荷载值:

∑N=8.09KN

(2)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采用双排脚手架,立杆排距Lb=800mm,间距L1=1000mm,支撑横杆@500。

扫地杆距楼(地)面300mm,纵横水平杆步距h=1500。

本计算单元暂考虑由2根立杆受力,每个立杆承受的压力为:

N=8.09/2=4.05KN。

立柱稳定性应满足式:

N≤ψAfc

钢管采用φ48×

3.5,截面积A=4.89cm2,回转半径i=158mm。

钢材Q235,抗压强度设计值fc=205N/mm2

由α1=h/a=1500/800=1.875,

可满足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3)受力扣件抗滑力验算

本计算单元每个立杆承受的压力为:

钢管脚手架每个扣件抗滑力F=8KN,每立杆与纵横2根水平杆交接。

即每个节点设2个扣件。

2F=16KN。

即在力杆与横杆连接处采取双扣件措施,能满足要求。

(4)横杆抗弯验算:

取小横杆取间距@600:

F1=0.6×

8.09=4.85KN

M=F1L/4=4.85×

0.8/4=0.97N.M

σ=M/W=970000/5080=190.94Mpa<fc满足要求。

大横杆取间距@900:

F2=4.85/2=2.43KN

M=F2L/3=2.43×

0.9/3=0.729N.M

σ=M/W=729000/5080=143.5Mpa<fc满足要求。

由以上计算可知,梁支撑的荷载不包括梁边板的荷载,当采用满堂综合脚手架时,梁的双排支撑立杆加密,梁下小横杆间距不大于600。

5、支撑架支承楼面验算

对楼面板进行抗冲切验算,验算公式为FL≤0.6ftμmh0

因为:

FL=N=7.0KN,h0=100-15=85mm

μm=πd0=π(48+85)=417.83mm

ft=1.5N/mm2(C30砼)

则:

0.6ftμmh0=0.6×

1.5×

417.83×

85=32KN>FL

1、模板极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要满刷但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接茬处。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3,-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7

相邻两板高低差

2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1、严格按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说明执行,电梯竖井每层施工完好,要安装封堵式防护门,不得在井筒内操作,电梯井筒内每隔二层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