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674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临洮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晋军函陵军:

驻军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假如没有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陪同D.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B.行李之往来

C.秦王目眩良久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无能为也已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素善留侯张良④共其乏困

⑤卒起不意 

⑥距关,毋内诸侯

⑦失其所与,不知⑧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刑人如恐不胜

A.①③④⑥⑧⑨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⑧⑨ 

D.②③④⑤⑦⑨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烛之武退秦师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越国以鄙远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燕王拜送于庭

C.臣之壮也\夫晋,何厌之有D.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

B.先生一生爱书,终身以书为伴,走进他的房间,可说家徒四壁,除了满架满架的书,别无一件摆设。

C.在13届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琳在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中国男游历史上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当人们问他有何感想时,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是说:

“感谢我的教练,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

D.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C.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数学对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应当要特别很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B.“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媒体、网络和报刊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C.近年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为保障学生安全,各中小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D.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多的反腐部门。

在党内,有纪检;

在政府,有监察和审计;

在司法,有检察。

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

11.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纪,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作“春秋三传”。

C.毛泽东于1925年故地重游,写下了《沁园春·

长沙》一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

词这一文体兴盛于唐代,从风格上可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D.戴望舒是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1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带;

江表,指长江以北的地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

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

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

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

“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相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联阶段为“圆成”,称涅盘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

“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

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

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

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

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

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

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3、下列关于原文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并且在宋代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即使不可能在现实中体现,也可能在梦境中显现。

C、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

D、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可以体现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B、因为“圆”以其圆满无缺而使人感到审美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 

“至美”的意义上为许多人所推崇。

C、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是用周行不止的圆来描述的,《老子》中的“九九”这种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和圆有着一定的联系。

D、“圆智”、“圆根”、“圆成”、“圆寂”、“圆圆海”这些佛教词语中蕴含着“圆满”、“大美”和“至美”之意。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与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佛家的轮回观似乎都存在于一个圆的图式之中。

B、易、庄、禅都将圆作为最高精神境界,“圆”其实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

班级考场姓名学号

……………………………………………密…………………………………………封…………………………………线………………………………………………

C、中国文学艺术由于受到“大团圆”审美心理的影响,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尚圆的传统观念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心理欲求的趋向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的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6-20题。

(23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

“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太子曰:

“然则何由?

”太傅曰:

“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鞫武谏曰:

“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虽有管、晏,不能为谋。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太子丹曰: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敬诺。

出见田光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

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

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 

避:

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

后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樊将军亡秦之燕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其太傅鞫武曰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乃可图也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

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3分)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

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

(3)寻梦?

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雨巷》)

(6)在《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中,荆轲慷慨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凄凉悲壮的氛围中,表现出荆轲的英雄气概。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采用拟人化描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8)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四、现代文阅读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大匠吴良镛:

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

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

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

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

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

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

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

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

“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

”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

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

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

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

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

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

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

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

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

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

“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

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为什么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请简要分析。

(4分)

(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

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

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

(5分)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经过中考的洗礼,你成了一名高中生。

你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缺点和不足。

也许你长大成熟了,不再懵懂幼稚,但你想更上一层楼;

也许你正在走向成熟,不想浑浑噩噩,决心重塑自我。

开学以来,学过的课文,亲历的活动,无不给你的思想、生活甚至是生命带来冲击,催你清醒,促你奋进崛起,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套作,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A(B.斑斓C.阙quē 

堤堰 

D.载zà

i)

2、D

3、C(增加)

4.C(A.越过别的国家B.出使的人C.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5.B 

6、D(前三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D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7、D(都是转折连词“却”A.连词“因为”\介词“拿、用”B.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