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79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9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版生理学题库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C.D.2+E.2+

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 

D.增大E.不变

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的平衡电位 

B、钾的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十 

B. 

C. 

D. 

E.2+

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先减小后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

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浓度高于膜外 

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通道开放造成外流

C、大量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达到的平衡电位时,外流停止 

E.通道失活,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

19.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

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

24.刺激阈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6.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2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丸阿托品B.胆碱酯酶C、美洲箭毒D.六烃季铵E.四乙基铵

28.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7—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29.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主要引起接头前膜的:

A.通道关闭 

B.2+通道开放 

C通道开放 

D.通道开放

E、水通道开放

3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2+的贮存库

B.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使2+和肌钙蛋白结合

3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

A、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纵管终末池对2+的通透性升高

D.纵管终末池中的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T结合

32.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B.肌膜C.线粒体膜D.肌质网膜E、粗面内质网

[B型题]

题干:

33—36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 

3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荷减小称作:

B

34.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

D

35.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

A

3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外流增大出现:

C

37—40

A.内流B.C1-内流 

C内流D.外流E.2+内流

3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38.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39.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40.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

E

41—45

A.锋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

4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4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外流至膜外,又暂时阻碍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

43.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44.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45.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

46—47

A.河豚毒B.四乙基铵C、阿托品D.箭毒E.异搏定

46.选择性地阻断通道的物质是:

47.选择性阻断通道的物质是:

48—52

A.一次单收缩B.一连串单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

E.无收缩反应

48.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出现:

49.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50.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出现:

51.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

52.当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时出现:

[X型题]

53.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的因素是细胞中:

A.脂质的熔点B.胆固醇的含量C.脂质含脂肪酸的饱和度D.蛋白质的含量

E.糖类的含量 

54.关于突触后抑制正确的叙述有:

A.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人侧支性抑制两种

B.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C.突触后膜产生

D.突触后膜产生

E.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55.电解质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

A.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

B.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C、该离子的化学性质

D.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E.该离子的半径大小

56.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竞争性抑制B.不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饱和现象D.有结构特异性

E.依赖细胞内糖类

57.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多逆浓度差进行B.顺电位差进行C.不消耗能D.以“载体”为中介

E.消耗能量

58.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A.较多的 

B.较多的C1- 

C.较多的2+ 

D.较多的

E.较少的C1-

59.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相比,细胞外液含有:

A.较多的 

B.较多的 

E.较少的

60.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

A.不随刺激强度变化而改变B.不随细胞外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C.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D.不随细胞的种类而改变

E.不随细胞内含量的改变而改变

61.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些因素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细胞外液中2+ 

B.细胞外液中2+ 

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的幅度

D.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E.接头后膜受体的密度

62.终板电位的特点是:

A.无“全或无”现象B.无不应期C.呈电紧张性扩布D.可以总和

E.可发生不衰减性传导

6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是:

A.单向传递B.化学传递C.时间延搁D.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E.“1对1”的关系

64.在运动终板处;

A.产生的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终板膜本身不产生动作电位

C.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为电压门控通道

65.横桥的特性是:

A.可与肌纤蛋白结合,拖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

B.可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

C.具有酶活性

D.具有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E.具有酶性

66.固定前负荷,改变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是:

A.后负荷加大时,可使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缩短速度变慢

B.后负荷加大到一定程度,可使肌肉出现等长收缩

C.后负荷减小到零时,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达到最大值

D.只要有后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

E.肌肉收缩时,总是张力产生在前,缩短产生在后

67.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表现为:

A.前负荷加大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加大

B.加大到超过最适前负荷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减小

C.最适前负荷可使肌肉产生最佳收缩效果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

E.只要有前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

参考答案

A型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型题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X型题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第三章 

血液生理试题

[A型题]

1.机体内环境指的是;

A.血清 

B.血浆.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E.体液

2.红细胞比容是指 

A.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B.红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

C.红细胞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血清是指: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

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

D.全血去掉血细胞 

E.血浆去掉蛋白质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纤维蛋白原

B.a1-球蛋白 

C.a2-球蛋白

D.球蛋白

E.血浆白蛋白

5.关于血浆渗透压的下述论点,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在标准状态下为313m020,相当于0.15m0溶液或 

0.3m0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数

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胶物质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球蛋白形成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可发生组织水肿

E.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皱缩

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红细胞提取物

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爆式促进因子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降低(沉降加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减少

E.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8.实现体液免疫的血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9.下列血小板功能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参与凝血过程

B.具有止血作用

C、具有吞噬作用 

D.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或修复作用

E、血小板减少寸,出血后不易止血

10.50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是:

A、40L与4L

B.30L与4L

C.20L与4L

D.30L与2.5L

E.20L与2.5L

11.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A.阳性母亲所生阳性婴儿

B.阳性母亲所生阴性婴儿

C阴性母亲所生阳性婴儿

D.阴性母亲所生阴性婴儿

E.B和C都可能

1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3.输血时主要应考虑献血者的: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E.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14.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的血浆凝集,而其血浆与B型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型

E.D型

15.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

A.糖原

B.蛋白质

C.磷脂

D.脂蛋白

E.糖蛋白

[B型题]

16~17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6.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17.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18~19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8.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

19.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

20~21

A.有A凝集原

B.有B凝集原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0.O型血人红细胞膜上:

21.型血人红细胞膜上:

22~23

A.灭活凝血因子

B.增强抗凝蛋白与凝血酶亲和力

22.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是:

23.抗凝血酶的抗凝主要作用是:

24.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

A.0.9%溶液

B.1.9%尿素溶液

C.5%葡萄糖溶液

D.0.3/L葡萄糖溶液

E.0.15m01/L溶液

25.血液对机体的重要性在于:

A.运输足血液的基本功能

B.维持缓冲体内值

C.参与体液调节

D.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功能

E.对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有重要意义

26.引起血沉加快的原因是:

A.血浆球蛋白增多

B.血浆白蛋白增多

C.血浆磷脂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纤维增多

27.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A.婴儿期高于儿童期

B.妊娠妇女高于未孕妇女

C.儿童期低于青春期

D.高原居住者少于居住海平面者

E.成年男性高于成年女性

28.下列关于血型和输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某人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可判断该人必然是A型

B.不论同型输血或异型输血,在输血前均应作交叉配血实验

C.阳性血型者,其血清中含有抗凝集素

D.O型血红细胞无A、B凝集原,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输血给他人

E.成分输血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9.血型的临床意义在于:

A.阳性受血者第2次接受阴性的血液

B.阳性女子再孕育阳性的胎儿

C.阴性受血者第2次接受阳性的血液

D.阴性女子再次孕育阳性的胎儿

E.阴性女子首次孕育阳性的胎儿

30.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始于:

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

B.血小板聚集

C.按触激活因子Ⅻ

D.2+的参与下

E.因子复合物的产生

1.D 

2、E 

3、C 

4、E 

5、A 

6、D 

7、E 

8、C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E

16、B 

17、A 

18、A 

19.B 

20.D 

21.C 

22.B 

23.A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空题]

31.血浆 

红细胞 

40%一50%(男),350/0~45%(女)

32.白蛋白 

球蛋白

33.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缓冲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

34.骨髓 

促红细胞生成素 

爆式促进因子

35.(4~10)Χ10⒐ 

4Χ10⒐ 

10Χ10⒐

36.50%∽70% 

0%∽7%0%∽l% 

20%∽40% 

2%∽8%

37.巨核细胞 

脾脏

38.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39.7%∽8% 

70∽80

40.红细胞 

血浆

41.H 

A、B

42.寡糖链 

B

43. 

O

44.抗凝血酶Ⅲ 

肝素

45.纤溶酶原激活 

纤维蛋白降解 

第四章 

血液循环试题 

[A型题] 

1.心室肌细胞的O相去极化是由于:

A.内流而产生

B.内流而产生

C内流而产生

D.内流而产生

E.外流而产生

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

A.C1—内流而产生

B.2+内流而产生

3.自律细胞是指:

A.心房肌

B.心室肌

C.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D.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

E.A和B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个时期跨膜电位的变化有:

①去极过程;

②平台期;

③复极;

④1期复极;

⑤静息期。

其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②③④

E.①④②③⑤

5.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O期除去速度不同

B.1期形成的机制不同

C.平台期持续时间相差特别悬殊

D.3期复极速度不同

E.4期自动去极化

6.区分心肌快、慢反应自律细胞的主要根据:

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B.4期缓慢去极速度

C.平台期持续时间

D.静息电位水平

E.阈电位水平

7.在刺激时间固定条件下,若增大刺激强度,心肌的反应是:

A.动作电位振幅增大

B.完全强直收缩 

C.全或无反应

D.增强收缩力量

E.不完全强直收缩 

8.下面关于心肌2+通道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