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756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九年级《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案文档格式.docx

小组合作交流法;

案例分析法等。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活动一:

【感悟理想】

课件展示1: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过今天。

——纪伯伦(黎)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雨果(法)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俄)

人人会走路,但不一定能走上正路;

人人都有理想,但不同的理想会引向不同的路。

光明的路只有一条,那是靠崇高的理想来照亮的。

——蓝翎(中)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中)

学生:

朗读名言、品味名言,体会理想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

点评总结、引入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全国人民也有共同的理想。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去共同描绘美好的未来呢?

板书:

第10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设计意图:

通过伟人、名人的至理名言来描绘理想的作用,意在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理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引领:

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要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努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完成我们共同的使命。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环节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活动二:

【畅谈理想】

理想,诠释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未来道路的方向,同时也映照人生的成长历程。

在童年时代,你也许会幻想自己变成拯救世界的奥特曼,她也许会幻想自己是一个变魔法的美丽小公主。

今天,我们带着少年特有的轻狂与稳重踏入了中学的大门,我们的理想在这时可谓是色彩斑斓:

教师、军人、律师……

下面,我们说说自己的目标吧!

课件展示2:

图一:

小杰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太空深吻

之后,把航天英雄当成了心目中的英雄。

他的理想

是长大了当宇航员,遨游太空。

图二:

小亮希望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和睦,

全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

图三:

小华希望自己能获得博士学位,

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图四:

小敏期望我国经济更加发展,人民

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话题: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畅谈自己的理想,讨论共同愿望。

点拨、引导。

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理想。

可以分为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的理想会因人而异,社会理想也会因为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意在启发学生由对个人理想的感性认识,扩展到社会理想的理想认识,从而起到引起学生进一步探讨的浓厚兴趣。

活动三:

【认识理想】

课件展示3:

孙中山: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革命理想: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毛泽东:

革命理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

革命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以上历史名人的话语中,你能看出他们的理想有什么不同?

你能举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社会理想不同的实例吗?

思考、讨论、举例。

点评总结,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社会理想是不同的。

追问:

那么,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点评、分析。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理想是个人进步的动力和指路的明灯,那么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什么意义呢?

课件展示4: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邓小平

分组讨论,展示交流。

点评总结。

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

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感悟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个人的理想抱负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致、与祖国发展的历史洪流相融合、与人民前进的伟大步伐相统一,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从而让共同理想在学生灵魂深处扎根。

过渡:

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那么个人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应是怎样的关系呢?

活动四:

【析例明理】

课件展示5:

材料一:

人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材料二: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

1938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在美国生活和科研条件优厚,很适合钱学森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更多的个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急需建设自己的航天工业,急需这方面的科技人才。

他想方设法摆脱了美国的重重阻挠,于1955年回国。

回国后,他立即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在他的参与下,我国成功发射“两弹一星”。

他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徐本禹放弃了城市读研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在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他曾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徐本禹说:

“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设问:

你从材料一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你有什么看法?

从徐本禹的言行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谈谈你对树立理想的认识。

思考、讨论、展示、交流。

点评、总结。

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命运中去,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这样的理想和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活动五:

【观点明辨】

对于怎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学们的观点不一,请你参与讨论。

课件展示6:

观点一:

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我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就会很快超过发达国家。

观点二:

“欲速则不达”。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国家的发展应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分组辩论。

(先在组内讨论,梳理要点,准备辩论)

走进学生,适时点拨,引领方向,点评总结。

得出结论:

促进国家的发展,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

党在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课件展示7:

第一步:

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此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认识到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历史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今天,我们在感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常常使用这样一个词:

小康。

的确,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课件展示8:

小康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

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你能从材料一、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充分思考,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也有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丰富。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我国目前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指导、点拨,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最终总结出我国目前的达到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结论。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思考能够把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提取出来,以便使他们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使他们解读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

引语:

同学们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活动六:

【描绘小康】

课件展示9:

 

对比一组老照片,以“我眼中的小康生活”为题,尝试制作一组新图片,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小康社会现状,启发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加深他们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片讨论、交流、了解我国的小康蓝图。

课件展示10:

大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怎样理解的?

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思考、讨论,展示、交流。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进行点拨、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

课件展示11:

结合画面提示的角度,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与实现共同理想又有怎样的关系?

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完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共同理想就将变为伟大的现实。

描绘小康,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增强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

让学生了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理想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最重要工作部署的认知。

【教师寄语】

天空如洗,阳光明媚;

湖水清澈,绿树成荫;

草坪似毡,鸟语花香。

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由欢快地成长,大人们努力地工作,老人们过着幸福惬意的晚年生活。

这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强盛景象。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立志为实现我国的共同理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创造这画一般美丽的景象,诗一般优美的生活旋律。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描绘美好的未来!

环节三:

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查一查:

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

算一算:

从2012年开始,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

人口预计14.5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

环节四:

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

今后我会这样做:

------------------------------------------------

附:

板书设计

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一)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是什么 

2、为什么?

(1)根据 

(2)反映 

(3)作用 

3、怎样实现(分阶段、有步骤;

国家;

青少年)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三步走”战略 

2、现阶段的小康及其特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十八大新的更高要求

七、课堂检测: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曾叫嚣:

“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奇迹般地实现了一个个梦想,又满怀豪情地向实现一个个新梦想迈进。

梦想一:

解决温饱,并实现由温饱向-----------的历史性跨越。

梦想二: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梦想三:

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请填写“梦想一”中的空格。

(2)“梦想二”的发展蓝图是怎样的?

(3)从“梦想一”到“梦想三”,描绘的是我国哪一社会发展阶段?

八、拓展性资料

小康

《诗经》中已有“小康”一词。

2000多年前,孔子就开始用“大同”、“小康”来表达心目中的社会理想。

用经济学的指标讲,“小康”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是人均收入。

邓小平同志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确定为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

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食品性支出占50%-60%是“温饱”;

占40%-50%是“小康”;

占20%-40%是“富裕”。

九、课外作业

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渠道,查一查“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十、教学反思:

亮点:

1、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2、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既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又注重思想教育,达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

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程度不够,对教材知识的发展还不够深入。

改进:

以后的教学中,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时事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关注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