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677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 选修6 环境保护文档格式.docx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

(3)大气污染的防治

①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有:

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影响方面

主要影响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细微颗粒随风飘逸,造成大气污染;

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

垃圾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

焚烧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的影响

垃圾倾倒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缩减水面有效面积,降低排洪、灌溉能力;

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风化、淋溶、径流侵蚀,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有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积聚,最终危及人体健康

其他影响方面

占用耕地,加剧耕地短缺;

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有害废弃物威海人类健康

(2)垃圾处理

①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点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

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②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

d.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③垃圾越境转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水体污染及其治理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

29790176】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

生活方面:

危害人体健康;

生产方面:

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

[答案] 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

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

(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

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考向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

2.(2019·

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 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

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

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

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

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考向3 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3.下表示意某区域生产、生活过程中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比例(%)。

29790177】

烟尘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锅炉及窑炉

42.0

73.4

43.2

2.2

2.4

运输工具

5.5

1.3

47.2

68.2

60.0

工业过程

34.8

23.0

11.3

12.0

固体废弃物

4.5

0.3

5.1

8.1

5.2

其他

13.2

2

3.2

10.2

20.4

阅读材料,简述造成该区域酸雨问题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并分析防治酸雨的基本措施。

[解析] 酸雨主要是由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造成的,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工业过程都有大量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而这些都容易造成酸雨。

防治酸雨主要是减少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

[答案] 来源:

锅炉及窑炉、工业过程中燃烧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是硫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形成硫酸型酸雨。

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还会产生氮氧化物,形成硝酸型酸雨。

措施:

集中供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中氮、硫的综合利用率;

采用清洁能源;

推广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考向4 土壤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4.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为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升高。

主要是因为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而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题,由图中的折线可知,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第(3)题,由图可知,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镉。

主要原因是矿冶区工业比较多,污染严重。

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壤生产能力,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措施主要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

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

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

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5页)

1.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①草地退化的原因:

a.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b.人为原因:

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

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②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③保护草地:

a.主要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b.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①湿地的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③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①灭绝的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②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草原退化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严重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土壤侵蚀及其治理

5.(2019·

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丰富程度、地下根系和植被多样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考向2 湿地萎缩及其治理

6.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29790178】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

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答案] 

(1)特点:

湿地面积减少。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

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

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向3 荒漠化及其治理

7.(2019·

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

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

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

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

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

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

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①气候(降水);

②地形(坡度);

③土质;

④植被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

修路;

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

大力植树造林;

禁止陡坡开荒;

修建梯田;

退耕还林;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

制定法律法规;

提高环保意识

(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

②植被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

人工种草;

实行轮牧;

退耕还牧还草;

生态移民;

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华北

地区

地形低洼;

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

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生物措施;

农田覆盖;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

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减少种植业比例;

考点三|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8页)

1.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

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石油:

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

环境的影响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

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

全球变暖;

酸雨的形成;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

换、光

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

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发电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部、东部沿海地区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2.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①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地球淡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可直接利用的比重较小;

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体污染;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②解决对策

a.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b.节流。

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工业:

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上:

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空间上: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急剧增长;

污染、浪费严重

a.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b.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c.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遵守《水法》,节约生活用水。

3.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