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317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期投资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投资机会是指有利于投资者投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良好投资环境与时机。

2、选择投资机会应考虑的因素

(1)商品市场机会。

(2)金融市场机会。

(3)通货膨胀机会。

3、投资机会的选择

投资机会的选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l)投资方案的产生和构想。

它是通过一定方式提出投资方案,并对投资方案做总体的初步构想,明确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及投资的基本意向。

投资方案的产生和构想,可以采用求异法与趋势法进行。

求异法实质是通过市场的变异分析,找出与众不同的投资领域,并以此构想投资方案;

趋势法是以现有市场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场走势,预计未来的可能变化,并以此为契机构想投资方案。

(2)投资环境评价。

就是调查研究投资的外部环境,预测环境可能的变化,并分析评价环境变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3)投资主体能力评价。

就是调查、收集企业内部的投资信息,评价企业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分析企业投资的潜力。

(4)投资时机决策,就是根据对投资内外环境的评价,进一步确定修正或放弃对投资方案的初步构想,选定投资时机。

这主要是研究企业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程度,确定企业的对策。

三固定资产投资

(一)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的概念

所谓现金流量,是指长期投资项目实施与运作中由项目引起的现金流人与现金流出的数量。

2、在投资方案评价中用现金流量作为计算基础的主要原因

(1)、采用现金流量有利于科学地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2)采用现金流量能使投资决策更符合实际情况。

3、现金流量的计算

[例1]某公司拟购入一台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需投资1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每年销售收人为600元,每年付现成本为200元。

乙方案需投资1200元,用直线法计提折l日,使用后残值为200元,使用寿命也为5年,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5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元,以后逐年增加修理费40元,另外垫支营运资金300元。

假设所得税率为40%,试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

先计算两个方案每年折旧额:

甲方案每年折旧额=1000/5=200(元)

乙方案每年折旧额=(1200-200)/5=200(元)

两方案的现金流量如下两张表所示:

 

项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甲方案

销售收入

(1)

600

付现成本

(2)

200

折旧(3)

税前净利(4)

所得税(5)

80

税后净利(6)

120

现金流量(7)

(7)=(3)+(6)

320

乙方案

800

300

340

380

420

460

折旧(3)

260

220

180

140

所得税(5)

104

88

72

56

156

132

108

84

356

332

308

284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第0年

固定资产投资

-100

营业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合计

-1200

营运资金垫支

-300

固定资产残值

营运资金回收

-1500

784

(二)、投资决策的一般方法

1、静态决策分析方法

静态决策分析方法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方法。

(1)投资回收期。

如果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可按下式计算:

如果每年营业现金净量不等,则计算投资回收期要根据每年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确定。

利用上例资料,分别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回收期。

甲方案NCF相等,故

甲方案回收期=1000/320=3.125(年)

乙方案NCF不相等,则有:

投资回收期法易于理解,计算简便,但存在明显的缺点,即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忽略了不同方案回收期满后现金流量变化情况,使方案评价、选择有片面性。

(2)平均报酬率。

平均报酬率是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平均年投资报酬率,其常见的计算公式为:

利用上例,依前例1资料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平均报酬率如下:

该法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方式、回收额等影响。

其缺点是无法利用现金流量信息,但计算简单,可以作为方案评价的辅助性手段。

2、动态决策分析方法

动态决策分析方法是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决策分析方法。

主要有:

(1)净现值。

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现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叫净现值(缩写为NPV),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NPV为净现值;

NCFt乙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R为贴现率;

n为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C为初始投资额。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时采纳,为负时不采纳;

在多个备进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利用上例资料计算甲、乙方案净现值如下:

从以上计算可知,甲、乙两方案净现值都大于零,故都是可取的。

但甲方案净现值大于乙方案,故大华公司应选用甲方案。

净现值法优点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能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因而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缺点是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的大小。

(2)获利指数。

获利指数又称利润指数(缩写为PI),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获利指数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l时采纳,否则拒绝;

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采纳获利指数超过1最多的投资项目。

利用上例资料计算获利指数如下:

两方案获利指数都大于l,故两方案都可进行投资,但因甲方案获利指数更大,故应采用甲方案。

获利指数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

由于获利指数是府相对数表示,所以,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比较。

(3)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也叫内部报酬率,记作IRRl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报酬率。

因此,IRR的实质就是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一般是通过逐次测试遇近法进行的,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年金现值系数。

第二步: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在相同期数内,找出与上述年金现值系数相近的较大与较小的两个贴现率。

第三步:

根据上述两个邻近的贴现率和已求得的年金现值系数,采用插值法计算出内含报酬率。

以上是每年NCP相等时的情况。

如NCF不等,则按下列步骤计算。

第一步:

先预估一个贴现率,并按此贴现率计算净现值。

如净现值为正,提高贴现率,再进行测算。

如净现值为负,应降低贴现率,再进行测算。

经过多次反复测算,找到净现值由正到负并且比较接近于零的贴现率。

根据上述两个邻近的贴现率计算出方案的实际内部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的决策规则:

花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必要报酬就采纳,反之,则拒绝;

在多个备选方案决策中,应选用内含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列6]根据例1资料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甲方案NcP相等,因而,可采用如下方法: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第五期与上125相邻近的年金现值系数18%一20%之间,现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贴现率年金现值系数

18%3.127

x%0.002

%2%3.1250.136

20%2.991

x/2=0.002/0.136x=0.03

甲方案的内部报酬率为18%+0.03%=18.03%

乙方案NCF不等,因而,必须逐次测算。

先按10%贴现率测算NPV=860

再按12%贴现率测算NPV=3

再按14%贴现率测算NPy=-792

用内插法,已知12%<

IRR<

14%,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甲方案内含报酬率较高,故甲方案的效益比乙方案好。

内含报酬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概念易于理解。

但该方法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NCF不相等时,需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求得。

3、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研究

以上介绍了长期投资决策中的静态与动态两大类分析方法,下面对上述指标作一些比较。

(1)静态与动态决策分析方法的比较。

非贴现法把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收人和支出当作毫无差别的资金对待,忽略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这是不科学的。

而贴现法则把不同时点收人和支出的现金按统一的科学的贴现率折算到同一时点上,使不同时期投人的资本和提供的收益具有可比性;

非贴现中的投资回收朔法只能反映投资的回收速度,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投资收益的多少,从而不能直接进行投资收益的比较;

非贴现法中,用以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有的是以经验或主观判断为基础来确定的,缺乏客观依据。

与此不同,贴现法中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实际上都是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取舍依据的,任何企业的资金成本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因而,这一取舍标准符合客观实际。

(2)动态决策分析方法之间的比较

①净现值与内含报酬率。

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净现值与内含报酬率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产生差异:

一是初始投资不一致,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大于另一项目的初始投资;

二是现金流人的时间不一致,一个在最初几年流入的较多,另一个在最后几年流人的较多。

尽管在这两种情况下使二者产生了差异,但引起差异的原因是共同的,即两种方法假定用中期产生的现金流入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

净现值法假定产生的现金流人量重新投资会产生相当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利润率,W内部报酬率法却假定现金流人量重新投资产生的利润率与此项目的特定内部报酬率相同。

[例7]有两个项目A和B,它们的初始投资不一样,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指标

A项目

B项目

初始投资0

营业现金流量1

2

3

NPV

IRR

PI

资本成本

11000

5000

610

17.28%

1.06

14%

1000

505

172.6

24.03%

1.17

下面计算在不同贴现率情况下的两个项目的净现值。

见下表:

贴现率(%)

NPVA

NPVB

4000

515

5

2165

375.1

10

1435

255.9

15

415

152.9

20

-470

63.5

25

-1240

-14.2

下面将在上表中不同的贴现率情况下算出的净现值,绘入下图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按内含报酬率法应拒绝A项目而采纳B项目,如果按净瑰值法则应拒绝B项目而采纳A项目。

产生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内部报酬率法假定项目A前两年产生的现金流量若再进行投资,则会产生与17.28%相等的报酬率,而项目B前两年产生的现金流量若进行再投资则得到24.03%的报酬率。

与此相反净现值法则假定筋两期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的报酬率应当相当,在本例中为14%,即资本成本。

如图4·

1所示,本例中两个项目的净现值曲线相交于16.59%处,我们把这一点称为净现值分界点。

如果资本成本小于16·

59%,则项目A的净现值大于项目B;

如果资本成本大于16·

59%,则项目B的净现值大于项目A。

因此,在资本成本为14%,且没有资本限量的情况下,项目A的投资虽多,但净现值也大,可为企业带来较多的财宫,是较优项目。

而当资求成本大于16·

59%时,不论用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法,都会得出项目B优于项目A的结论。

也就是说,净现值法总是正确的,而内含报酬率法有时却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而,在无限资本虽情况下,净现值法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②净现值和获利指数的比较。

由于净现值和获利指数使用的是相同的信息,两者在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时,常常是一致的,但是有时会产生分歧。

如上例,用净现值法,应选用A项目,用获利指数法,应选用B项目。

只有当初始投资不同时,净现值与获利指数才会产生差异。

净现值实质上是投资项目整个有效期间内剩余收益的现值。

而获利指数是用现金流量的现值除以初始投资。

因而,评价的结果可能不一致。

最高净现值反映了企业的收益,W获利指数只反映了投资回收的程度,不反映投资回收的多少,在没有资本限且的情况下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较大的投资项目。

总之,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利用内含报酬率和获利指数在采纳与否的决策中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在互斥选择决策中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而,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是最好的评价方法。

(3)对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进一步研究。

从前面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五种决策分析方法中净现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我们将通过比较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阐述几个问题。

①再投资利率假设。

再投资假设概念并不是假设再投资活动存在,而是假设再投资机会存在。

由于现金流动时间选择不同,各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入时间是不同的,那么,若公司利用较早获得的现金流动进行再投资,其投资报酬率至少是多少呢?

再投资利率假设认为,若利用净现值分析,再投资报酬率为其资本成本。

若利用内含报酬率法分析,再投资报酬率为内含报酬率。

因此,净现值法是按资本成本评估再投资机会的现金流动,而内含报酬率法是按内含报酬率评估再投资机会的现金流动。

那么,哪一种再投资利率假设更为合理?

当公司取得现金流人时,或者以股息形式支付给投资者,而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报酬率与资金成本相近似;

或者用于偿还外S借款,其成本也为资本成丰。

因此,资本成本既表示现金流动对公司的价值,也是现金流动再投资的机会成本。

内含报酬率法假设现金流动再投资利率是内含报酬率,但是,在资本市场渠道为一定和预期资本成本是稳定的条件下,适当的再投资利率应该是资本的机会成本。

即使未来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高于这一机会成本,从过去投资申获得的现金流动也存在着利率刚好等于资本成本的再投资机会。

因此,我们认为合理的再投资利率假设应该是资本成本,这一假设体现在净现值法中。

一般说来,公司愿意并且能够按照接近资本成本的水平取得资本,这进一步说明净现值法是一种理想的决策分析方法。

②非正常投资项目的决策分析。

非正常投资项目是与证常投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正常投资项目是指既存在现金流入又存在一次或几次现金流出的投资项目;

非正常的投资项目是指在经营周期期中或期末,要求有大量现金流出的投资项目。

如当一个拓天煤矿开采完毕以后,投资公司必须投资一笔资金运回土壤,填补煤矿坑,煤矿投资项目就是非正常投资项目。

应用内含报酬率法评估非正常投资项目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内含报酬率可能导致不适当决策,非正常投资项目可能全没有真实的内含报酬率或会有多重内含报酬率。

a.不适当决策。

假设某公司利用内含报酬率评估投资项目和,见下表:

投资项目S和L的内含报酬率

投资项目

预期现金流动

内含报酬率

年限0

第一年年末

L

(1000)

12000

20%

S

8333

(10000)

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均为20%,若资本成本为10%,则两个项目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净现值法的分析结果不完全相同。

投资项目S、L的净现值分别为:

净现值法计算结果表明「可以接受,而S不能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内含报酬率法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投资项目「可以看作公司的对外放款。

由于放款资金的预期报酬率应当高于其投资机会成本,所以,内含报酬率比资本成本高。

投资项目S可以看作是借款活动,只有在借款利率低于可供选择方案的投资机会成本时,公司才会从外部借款。

所以,只有当其内含报酬率小于资丰成本时,该项目才可以接受。

投资项目s和L的净现值曲线见下图:

从图可知,L项目为典型净现值曲线,随着贴现率增加而净现值减小。

但是,随着资本成本的增加,S项目的净现值越来越大,因此,只有当资本成本大于内含报酬率时,S的净现值才会是正的。

b.无真实内含报酬率。

非正常投资项目很可能波有真实的内含报酬率。

例如,假设投资项目I的预期现金流量为100万美元,第1年为-200万美元,第2年为150万美元。

若资本成本为

10%;

该项目是否可以接受呢?

投资项目I的贴现率与净现值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贴现率

40

60

100

净现值

0.5

0.38

0.34

0.35

0.4

根据上表画出I项目的净现值曲线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几项目不存在使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因此几项目不存在真实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法不适合这类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净现值法分析I项目,其净现值为:

由净现值法分析结果可知,投资项目l可以接受。

c.多重内含报酬率。

非正常投资项目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含报酬率,也就是说,在公式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便净现值为零的r。

例如,假设某公司计划投资160万美元,用于开发一个露天煤矿,1年以后该煤矿可带来1000万美元收益,第二年末又斋投资1000万美元,用于改善煤矿的开采环境。

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为:

当r=25%或400%时,净现值为零,其内含报酬率为25%或400%,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是否该公司应该将资本成本提高到100%,以便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7显然不是,公司应便资本成本最小,使股票价格最大。

因为若将资本成本提高到100%,可能会使该投资项目看起来有利,但会损害其他投资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内含报酬率法显然不适用。

从理论上讲,净现值法适用于这类投资决策。

(三)投资决策方法的具体应用

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例]某公司考虑用一台新的、效率更好的设备来代替旧设备,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旧设备原购置成本为40000元,已使用5年,估计还可使用5年,已提折旧20000元,假定使用期满后无残值,如果在现在销售可得价款10000元,使用该设备每年可获收入50000元,每年的现付成本为30000元,该公司现准备用一台新设备来代替原有的旧设备,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60000元,估计可使用5年,期满有残值10000元,使用新设备后,每年收入可达80000元,每年现付成本为40000,假定该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40%,试作出该公司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对其进行更新的决策。

在本例中,一个方案是继续使用旧设备,另一个方案是出售旧设备而购置新设备。

为此,我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来计算一个方案比另一个方案增减的现金流量,所有增减额均用希腊字母“Δ”表示。

下面,以新设备为标准,计算两个方案的差量现金流量:

(1)计算初始投资与折旧的现金的流量。

Δ初始投资=60000-10000=50000(元)

Δ年折旧额=10000-4000=6000(元)

(2)利用表来计算各自营业现金流量的差量。

时间

1-5年

Δ销售收入①

30000

Δ付现成本②

10000

Δ折旧额③

6000

Δ税前净利④=①-②-③

14000

Δ所得税⑤=④x40%

5600

Δ税后净利⑥=④-⑤

8400

Δ营业净现金流量⑦=⑥+③

=①-②-⑤

14400

(3)利用下表来计算两个方案现金流量的差量。

时间

项目

1

4

Δ初始投资

-50000

Δ营业净现金流量

Δ终结现金流量

Δ现金流量

24400

(4)计算净现值的差量:

投资项目更新后,有净现值10800元,故应进行更新。

当然,也可分别计算两个项目的净现值来进行对比,其结果是一样的。

2.资金限量决策

资金限量的意思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公司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也就是说,有更多的获利项目可供投资,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这种情况是在许多公司都存在的,特别是那些以内部融资受到的限制企业。

在资金有限量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项目将被选用呢?

这了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应投资于一组使净现值最大的项目。

这样的一组项目必须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选择,有两种方法可供采用――利润指数法和净现值法。

(1)使用利润指数法的步骤

①计算所有项目的利润指数,不能略掉任何项目,并要列出每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