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222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第二节眼科门诊护理常规

眼科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眼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给人民群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的场所。

必须由专科护士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做好开诊前准备、安排病人就诊、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搞好卫生宣教与护理指导等。

一、开诊前的准备

1.诊室准备:

保持诊室的清洁、整齐、明亮、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备双层遮光窗帘。

检查视力表,裂隙灯及诊疗器械是否清洁、功能完好。

备好眼药、75%酒精、棉签;

补充办公用品和清洁消毒手溶液、擦手纸。

保证医师能够集中精力询问病史,书写病历和诊疗工作。

2.预检分诊: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询问病史,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作出初步的判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

做到尽可能按专业就诊,分诊准确,以免患者来回走动延误病情。

3.视力检查:

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取得配合。

检查后,把患者的视力分左、右眼准确的记录在病历本上,告诉患者诊室的位置。

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初步预诊。

如为急诊患者,应按急诊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二、就诊秩序

1.候诊护士指导患者了解就诊流程:

挂号→查视力→分诊→医生诊疗→交费→检查、治疗或住院等。

2.根据病情特点及挂号先后顺序就诊。

急诊患者应随到随诊。

对行动不便、老年体弱、啼哭的小儿等患者,可酌情先安排就诊。

三、协助检查

护士应经常巡视诊室,协助医生诊治患者。

根据医嘱给患者滴散瞳及缩瞳剂。

对双眼视力低下行动障碍者,给予应有的护理照顾。

对小儿患者,帮助医生固定患儿头部及眼位。

四、健康指导

充分利用壁报、板报、电视等形式宣传眼科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对候诊患者应进行卫生宣教和普及眼科疾病常识。

五、治疗室工作

1.治疗室内固定资深并有丰富经验的护士2~3名。

保持治疗室整齐、清洁。

每日治疗前通风30min。

治疗后清洁治疗台、桌面、台面。

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2.补充一次性物品、药品,保证正常使用。

3.根据医嘱进行眼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4.治疗前向患者作必要的治疗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洗手、戴口罩;

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询问过敏史、病史。

必要时备抢救物品及抢救药品。

5.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

态度要严肃、认真。

6.治疗后根据病情观察数分钟,以防发生意外;

根据需要在病历上详细记录结果并签名,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7.整理用物,按消毒常规处理用过的器械、用物并洗手。

第二章眼科手术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内眼手术包括:

角膜、虹膜、巩膜、晶状体、视网膜、及球内异物、玻璃体切割等手术。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护士要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满足患者的求知欲,耐心解答问题,解除焦虑与恐惧心理。

要同情、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摆脱孤独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拟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

(二)术前注意事项:

1、详细检查双眼的眼睑、结膜、角膜及泪道有无炎症。

2、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全身情况有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观察和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症。

如出现咳嗽、发热、腹泻、感冒、精神异常、月经期、颜面肿疖及全身感染等情况,及时反映给医师。

(三)术前准备:

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2.患眼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次,连续3日,以预防感染。

3.训练患者在仰卧、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球向各方向转动,以便术中配合。

嘱患者避免剧烈动作。

4.预防感冒,术前不吸烟,术中避免咳嗽及打喷嚏。

指导患者控制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用舌尖顶压在上腭做吞咽动作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发生手术意外、术后出血等。

5.术前一日,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洗澡、更换内衣裤。

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患者,应仰卧洗头。

长发女患者洗头后编成双辫绕于头顶。

6.全麻患者按全麻手术护理常规。

局麻患者术日晨可少量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可过饱,以免术中发生呕吐。

7.术前晚评估患者睡眠情况,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

如有些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而导致睡眠差,应给予心理安慰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7.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

8.术日晨剪睫毛,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但眼球穿通伤者禁止冲洗结膜囊。

遵医嘱于术前半小时给予止血药、镇静药应用,散瞳或缩瞳眼液点眼,并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瞳孔不能充分扩大或缩小的患者,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

排空大小便,更换病人衣。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将病历带入手术室。

9.按手术需要整理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二、术后护理:

1.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采取相应卧位。

(1)平卧位:

是眼科常见的卧位。

(2)半卧位:

多见于外伤或术后前房出血患者。

(3)面向下俯卧位:

多见于玻璃体切除术中注气或硅油填充的患者。

3.嘱患者卧床休息,勿震动头部、大声说话,控制咳嗽、喷嚏。

4.术后饮食

(1)进易消化、有营养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不可食带有骨刺、坚硬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酒。

(2)术后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以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引起切口开裂或出血;

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敷料有无松动、移位,有无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拆开敷料,眼部有痒感和不适时,不要用力挤眼、揉眼。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患者主诉眼部疼痛时,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给于心理安慰,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

如出现眼部剧痛、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是眼压增高或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和预防。

8.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时动作要慢,专人搀扶,以免晕倒。

第二节外眼手术护理常规

外眼手术包括眼睑、结膜、眼肌、眼球、眼眶、泪器(泪腺、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手术。

一、术前护理:

同内眼手术前心理护理。

按内眼手术前注意事项

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2.术前患眼滴抗生素眼药三天,术日晨遵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

3.术前一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病情允许者可理发、洗澡、更换病人服,取下假牙、手表、首饰等。

4.术前一日,遵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冲洗泪道、结膜囊。

眼上睑下垂、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因术中需要观察双眼作对照,因此手术前必须做双眼的清洁消毒。

5.局麻患者,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7.眼睑植皮手术者,术前一日作供皮区的皮肤清洁,常规备皮,消毒巾包扎(一般供皮区在耳后、上臂内侧、大腿的内侧)。

8.唇粘膜移植术者,术前应注意口腔清洁,排除口腔疾患。

术前三天给予口泰漱口液漱口,每日三次,进手术室前漱一次。

9.眶内容摘除术者,考虑术中出血多需输血者,术前一日联系配血,做好配血准备。

10.交接患者情况、病历,以及术中需要携带的特殊检查报告单。

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接至手术室。

1.接术后患者回病房,协助将其移至床上,嘱患者放松,闭合双眼休息。

与手术室人员交接班。

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卧位,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2.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二级护理,生活上给予协助。

局麻患者术后,应进食易消化、有营养软食,不可食用坚硬及刺激性食物。

4.嘱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

因为用力咳嗽或大便,会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眼部切口裂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定时巡视,注意观察敷料情况,出现敷料渗血、出血、松脱等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嘱病人不得随意解开绷带,以防切口出血。

观察和保护供皮区创口,以防感染。

7.斜视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包扎双眼,使术眼得到充分休息,以免缝线脱开或切口出血而影响手术效果。

8.呕吐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如因麻醉反应或术中牵拉肌肉而引起的呕吐,遵医嘱给予维生素B6或其他止吐剂。

9.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于24—48小时抽出鼻腔内的凡士林纱条后,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少量出血,可不必处理,半坐位安静休息;

如渗血较多,吞咽时有血腥味,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第三节全麻手术护理常规

全麻手术患者或患儿家属对全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忧虑和恐惧,。

因此,护士要主动的与患者或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讲解全麻相关知识,配合医生有针对性的解答患者或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二)术前准备:

1.按内眼或外眼术前护理常规。

2.预防感冒。

3.对术前冲洗泪道、结膜囊不配合的患儿,应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不能强行操作,以免造成眼部损伤。

4.术日晨测量生命体征、留置静脉套管针。

5.全麻患者术前需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

婴儿术前禁食4小时,幼儿术前禁食4~6小时。

1.按内眼或外眼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全麻术后由麻醉医生护送至病房监护室,主管护士应协助将患者移至病床上,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排尿情况及有无呕吐。

3.交接患者带液情况,注意液体名称、剩余量、滴速及穿刺部位固定情况等;

如有静脉留置针,应保持其通畅;

加强看护,防止躁动患者或患儿拉扯术眼敷料或套管针。

4.持续低流量吸氧4小时,及时、准确记录全麻护理记录单。

5.全麻清醒4小时后,可给患者少量饮水,观察无呛咳后可适量饮水。

全麻清醒6小时后进食,食物以营养、易消化软食为宜,第一次进食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患者胃部不适。

6.做好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保证全麻患者安全,加立床档,保持床单、病人服清洁。

7.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敷料有无松动、移位、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第三章眼睑疾病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睑腺炎护理常规

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俗称为麦粒肿。

按其感染的腺体不同,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

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一、病因

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患处呈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

外睑腺炎的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红肿范围较弥散,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

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

患者疼痛明显,病变处有硬结,触之压痛;

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

睑腺炎发生2~3天后,外睑腺炎向皮肤方向发展,局部皮肤出现脓点,硬结软化,可自行破溃。

内睑腺炎常于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点,向结膜囊内破溃,少数患者可向皮肤面破溃。

睑腺炎破溃后炎症明显减轻,1~2天逐渐消退。

儿童、老年人或抵抗力差的患者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原则

早期睑腺炎应给予热敷或冷敷,当脓肿形成后,手术治疗。

四、护理

1.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2.当脓肿未形成时,不要挤压排脓,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引起眼睑蜂窝组织炎、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3.脓肿形成后,不要等到自行破溃,切开排脓,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并可缩短疗程。

4.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促进炎症消散。

5.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自我护理、预防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告知患者勿用手揉眼,洗浴用物专用,并经常用开水洗烫、晾晒。

(3)注意休息,远离不洁环境或戴防护镜保护,女性化妆时要避开睑缘处。

(4)睑腺炎有复发可能。

除自身睑板腺分泌旺盛以外,还与卫生、饮食、情绪、休息有关,注意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

(5)告知患者睑腺炎脓肿切开前、后切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6)告知患者手术部位再次出现红、肿、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第二节睑板腺囊肿护理常规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性炎症,通常称为霰粒肿。

多发于青少年及中壮年。

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尤其是其中的脂肪成分,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炎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1.小的睑板腺囊肿可以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偶然发现,常因异物感或无痛性肿块而就医。

2.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的肿块,大小不一,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可使局部皮肤隆起,触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睑结膜面上可见到略成紫红色的局限性病灶。

3.囊肿偶可自行溃破.排出脂肪样物质而在结膜面形成肉芽肿。

4.睑板腺囊肿也可多发性,在同一眼睑上有2~3个,或两侧眼睑上各有l~2个。

5.肉芽组织可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乳头状增殖,称为睑缘部睑板腺囊肿。

6.若继发感染时,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完全一样,但症状较轻,切开后有脓液流出。

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需治疗,待其自行吸收。

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

2.对于儿童患者应给予恰当的沟通,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3.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睑板腺癌。

5.经皮肤面切口的睑板腺囊肿术后第一天门诊复诊、换药,以后隔日换药,五天拆线。

6.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自我护理、预防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

(2)嘱患者按时点眼、服药,并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3)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影响外观者,告知患者治愈后,一般不影响外观,消除其焦虑情绪。

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可疑肿瘤时,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避免医源性伤害。

第四章晶状体疾病护理常规

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是主要致盲眼病,分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第一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常规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是最常见的白内障,是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

分为:

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3类。

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症状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最后仅存光感。

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阴影,亦可出现屈光力增强、单眼复视或多视、畏光和眩光等症状。

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

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二)辅助检查

应在散大瞳孔后,以检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作出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主要手术方式为:

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眼部检查:

(1)测量眼压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2)角膜内皮检查评估角膜内皮功能。

(3)眼科AB超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检查眼后节有无疾病。

2.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讲解简要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告知患者白内障手术所需时间不长,但术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3.其他护理措施:

术前1h遵医嘱点短效散瞳眼药,并观察瞳孔是否充分散大,若瞳孔不能充分扩大,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

(二)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体位无特殊要求,以平卧位不压迫术眼为宜。

卧床休息1-2日。

3.术后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避免剧烈活动、头部震动。

4.部分患者术后仍有视物不清、轻度异物感,属于正常术后反应。

如出现眼痛、恶心、呕吐时,应考虑是否有眼压升高,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5.术后观察患者有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不适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早期处理。

6.告知患者术后2周至1个月内不要让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手术眼内。

7.术后1周内睡觉时应戴眼罩,保护术眼,1个月内不要对术眼施加压力如揉眼,并预防术眼被碰撞,以免造成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7.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细心讲解药物作用。

8.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角膜水肿:

观察患者有无畏光、流泪症状,若有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关处理。

(2)人工晶体移位:

做好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护理,对预防人工晶体移位至关重要。

此外,还应注意:

①术后滴用短效散瞳剂后,需平卧2h才能起床活动,告知患者最好在晚上将洗漱等事项完成后,入睡前不再起床活动时滴用短效散瞳剂。

②禁用强散瞳剂,如阿托品眼药等。

(3)眼内感染:

观察视力、体温变化及眼部分泌物性状。

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痛、体温升高,应报告医生处理。

9.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疾病的恢复。

(2)坚持按时点眼药并教会点眼方法。

告知患者术后1个月内遵医嘱坚持滴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眼液并逐渐减量,不能自行停药。

(3)出院后常规1周复诊,间隔2周、1个月各复查1次。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眼痛、视力快速下降等应及时来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4)做白内障手术,未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可在术后3个月验光配镜。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下降,可能与出现后囊浑浊有关,医生检查后可行激光治疗。

(5)尽量避免紫外线过多照射。

第二节先天性白内障护理常规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cataract)是儿童常见眼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

可以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

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1.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多为婴儿,因患儿年龄太小,不能自诉,常依赖其父母观察才发现。

2.先天性白内障可按晶状体混浊的形态、部位不同,分为前极、后极、绕核、冠状及全白内障。

治疗目标是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

1.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多关心患儿,帮助患儿消除入院恐惧感、陌生感;

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家属病因、治疗方法,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3.术前遵医嘱散大瞳孔。

1.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3.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患儿有无眼痛主诉或长时间哭闹等反常表现。

如有上述表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患儿,术后保持排便通畅。

5.健康指导

(1)加强患儿个人卫生特别是眼部卫生,嘱家属勿让患儿用脏水洗脸,不洁净的毛巾擦眼等。

(2)注意劳逸结合,勿让患儿长时间看电视,注意眼睛的休息。

(3)嘱家属按时给患儿用药、按时复诊;

发现患儿突然视力下降、眼红、眼痛应及时就诊。

(4)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可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以提高视力、预防弱视和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

(5)内源性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应注意优生优育。

第五章青光眼护理常规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

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glaucoma)指没有明确眼部和全身继发性病因的青光眼,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分成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

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glaucoma)由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疾病等明确病因所致的一类青光眼;

发育性青光眼(developmentaltdglaucoma)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房角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青光眼。

第一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

2。

患者常有远视,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

病因尚未充分阐明,前房浅、房角狭窄及瞳孔阻滞是引起本病的解剖因素。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气候突变,以及暴饮暴食等为本病的诱因,神经体液调节失常引起葡萄膜血管充血亦可能与本症有关。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六个不同的病程阶段,不同的病期各有其特征。

1.临床前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