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8867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貌形态为侵蚀平原。

市区周围丘陵起伏,群山环绕,海拔100-200米,市中心地面高程在31-33米。

城区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

气候特点是:

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清爽适宜,冬季寒冷干燥。

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0.7℃;

多年平均降雨量845mm,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8%左右。

年最大降雨量1360mm(1963年),最大一日雨量345mm(1997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119.3mm(1980年),年平均蒸发量1721.6mm。

徐州市区以故黄河为界,分属三个水系:

故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奎濉河水系,以北属沂沭泗水系,故黄河自成水系,“一城三域”水系复杂。

2.2 社会经济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京福、京沪、徐宿宁、霍连四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贯穿徐州南北,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已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

2.3 洪涝风险分析

市区周围岗岭起伏,群山环绕,四周高、中间洼,形成了“锅底洼”的特殊地形,加上“一城三域”的复杂水系,使城市大部分地区处在微山湖、故黄河和云龙湖水库的洪水位之下。

市区周围山丘众多,山洪居高临下,加之城区排水沟管标准低,排水不畅,涝灾亦是市区的主要灾害。

因此,洪涝水一直是徐州市区的心腹之患。

洪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

一是故黄河,为一条“悬河”,东西横穿市区,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5-7米,一旦出险,市区将会受到“灭顶之灾”。

历年来,按照“梯级控制、分段截流、增辟分洪道”的规划进行治理。

故黄河市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2003年在市区以上增辟郑集分洪道(分洪流量150立方米/秒),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实施弘济桥改建工程,故黄河市区段最大行洪流量150立方米/秒。

二是微山湖,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构筑了徐州市区北部防御微山湖洪水的主要屏障,现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分别按防御1957年型洪水和20年一遇标准实施,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3-5米,一旦出险,故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将受淹。

三是云龙湖,其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高于市区地面3-5米,一旦垮坝出险,故黄河以南、以西15平方公里老城区将受淹,平均水深可达1米以上。

涝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

城市排涝按照外排河道划分,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

目前,奎河袁桥闸以上强排泵站抽排能力为80立方米/秒,达50年一遇排涝标准;

其他排水区按20年一遇排水标准设计,虽实施了奎河、荆马河、三八河、房亭河等排水骨干河道治理工程,但内部沟河未得到全面治理,整体排水标准依然不足20年一遇,排水管网标准更低,大多为1年一遇。

自古以来,徐州水患不断,数次被洪水淹没,屡废屡建,所以徐州市区有“城下城”之说。

黄河自1194年夺泗夺淮,至1855年北徙,流经徐州661年,给徐州城区带来严重洪涝灾害。

据史志记载,较为严重的一次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溃东南堤倒灌石狗湖(今云龙湖),城中水深一丈三尺,积水三年不退,官舍民庐悉数淹没,人溺死无数。

建国以来六十多年间,因暴雨市区出现十次较大洪涝灾害。

其中1957年7月、1980年8月24日、1982年7月21日、1997年7月17日四次暴雨造成的灾害尤为严重。

1957年7月上旬起,徐州市区周围连降大雨和暴雨。

鲁南地区山洪下泄,微山湖和不牢河流域出现了历年罕见的大水。

洪水冲垮了湖西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湖西大堤和苏北大堤,湖西各条港河决口及内涝形成的大片洪水,全部汇集于湖西大堤下,大堤内外洪水浩渺无际。

由于洪水量大势急,位于南四湖最南端的蔺家坝坝口被冲毁,微山湖滚滚洪水向不牢河倾泄,流量高达800立方米/秒,不牢河沿岸决口数处。

为保卫市区安全和不牢河沿岸,徐州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束水护城工程,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将蔺家坝泄洪流量控制在500立方米/秒以内,保证了市区的安全和两大铁路干线的正常通车,但市区北部仍遭受较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共14个乡、2万多亩土地被淹,受灾人口8万多人;

因河湖水位过高,积水无法排除,内涝较重的有15个乡、41140亩土地,受灾人口17897人。

总计受灾土地24万亩,受灾人口10万人。

1980年8月24日8-9时,徐州市区1小时降水119.3毫米,致使市区大部分地区积水,受淹面积4平方公里。

市区矿务局一带积水长达72小时,受淹居民2万户,101家工厂停产、半停产,郊区农田受淹7458亩,倒塌房屋374间。

1982年7月21日夜,市区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91.6毫米,因奎河下游山区洪水顶托,市区段大部分漫溢,袁桥水位高达32.1米,洪水倒灌市区24小时。

奎河两岸、晓市、夹河街、和平新村、铜沛路和下淀地区水深都在1米以上,有2.5万户居民房进水,倒塌房屋44间,受灾群众达10万人之多,70%的工厂不同程度受到积水危害,受淹农田2.33万亩,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

1997年7月17日,市区突降特大暴雨。

据市区17个雨量站观测记录,24小时平均降雨量为345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98毫米,最大3小时降雨量214毫米。

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致使奎河袁桥闸处水位一度高达32.48米(18日1时),超过常水位3米,故黄河合群桥处最高水位也一度达到了37.15米(17日22时),超过常水位1.05米。

这次特大暴雨造成市区不同程度积水,面积达3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受淹面积为1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总面积的30%。

云龙公园、体育场、王陵路、湖滨新村、酿造厂、煤建路、铜沛路、解放南路、南郊宾馆、晓市、顺河街一带等积水深度均在1.30米至1.65米。

市区几座立交桥不同程度受淹,尤其建国路立交桥积水深度达2.80米,局部地区交通、供电、通讯中断,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受淹,低洼地区房屋普遍进水,部分房屋倒塌。

在这次灾害中,市区1.5万户、4.8万人一度被水围困,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

2.4 洪涝防御体系

(一)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现状。

主要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

1、奎河排水区。

主要包括云龙湖和奎河两个部分。

云龙湖是一座人工水库,位于奎河上游,湖面5.7平方公里,汇水面积54平方公里,主要是拦蓄市区西南部山区洪水。

北大堤长4公里,堤顶宽20米,堤顶高程为37.5米,后戗顶宽50米,湖底高程30.2米,汛限水位32.5米,兴利水位32.8米,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水位34.86米,2000年一遇校核,校核水位36.11米,相应库容3324万立方米。

泄洪道全长2000米,其中穿云龙山隧洞长620米,洞高5.8-6.3米,洞宽7米,坡降1/300,出洞后明渠长1380米,宽10米,坡降1/400。

溢洪道西侧建7×

4.3米泄洪闸一座,设计最大泄量97立方米/秒,泄洪明渠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超过时漫溢),泄洪明渠在袁桥闸下入奎河。

奎河从云龙湖北大堤开始,穿城区至姚庄闸下入铜山区。

在我市境内(含铜山区16.6公里)长25.86公里,汇水面积113平方公里。

市区段奎河从云龙湖北大堤至十里闸,长9.26公里,汇水面积32平方公里。

(1)老城区段。

从云龙湖北大堤至袁桥闸河道长3.9公里。

排水范围主要包括韩山以东,故黄河堤以南以西,云龙湖北大堤、溢洪道以北的雨污水,以及矿山路以南,铜沛路部分的雨污水,汇水面积约15平方公里。

老城区奎河河槽全部为浆砌块石护坡。

河道底宽7-16米,河口宽11-19米,河底高28.6-28米,岸顶高31.7-32米,正常水位29.5米,在下游无顶托情况下,自排泄洪能力为28.5立方米/秒,不足3年一遇(3年一遇为51立方米/秒,3小时雨量为65毫米)。

为强排城内积水,1983年、1992年在袁桥、黄茅岗和黄河新村分别建立20立方米/秒、14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强排泵站,将市区涝水分别排入奎河下游和故黄河河道。

1999年新建、扩建袁桥东泵站(20立方米/秒)、段庄西泵站(10立方米/秒)和黄茅岗泵站(6立方米/秒),使老城区总强排能力达到80立方米/秒,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

(2)市郊段。

市郊段从袁桥闸至欣欣路桥长5.4公里。

排水范围主要包括云龙山、泉山以东,故黄河堤以西,欣欣路桥以北,泄洪道以南范围内的雨污水,汇水面积17.43平方公里。

其中,袁桥闸至铁路桥段2.2公里左岸为故黄河大堤,高程39.5米,右岸做防洪墙,墙顶高程34.28米,河底高程27.0-26.82米,河底宽10米,河道边坡1:

1-1:

1.5;

铁路桥至欣欣路桥长3.2公里,边坡1:

3,堤顶高程34.26-34.13米,河底宽10米,河底高程26.82-26.65米,最大行洪能力104-116立方米/秒。

欣欣路桥至杨山头闸7.38公里河段,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河底宽12-14米,边坡1:

3,河底高程26.60-26.42米。

2003年实施了袁桥闸加固工程。

2006年上半年,奎河杨山头闸至省界(桩号11+700~22+025)10.3公里河道,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河底宽14米,边坡1:

3,底高程24.92~23.84米并同时新建了黄桥闸,最大行洪流量282立方米/秒。

2008年上半年实施了杨山头闸拆除重建。

2、故黄河排水区。

市区段故黄河从丁楼闸至李庄闸全长16.6公里,汇水面积21.12平方公里。

建成区河道宽60-100米。

河底高程34.5-33.5米,常水位36.1-36.3米,建国以来最高洪水位为38.53米(庆云桥),堤顶高程39.5-38.5米,堤顶路基宽度20-30米,该段河糟两岸均为石砌挡墙或护坡。

市区段现有跨河桥梁13座,2003年汛前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汛前实施了弘济桥改建工程,2006年对三环西路桥至汉桥段实施了清淤、护砌等综合整治工程,设计市区故黄河行洪不超过150立方米/秒。

2007年实施了李庄闸拆除重建工程,设计行洪流量237立方米/秒;

2008年实施了丁楼闸拆除重建工程,设计行洪流量150立方米/秒。

3、京杭运河排水区。

京杭运河与市区防洪排涝有关的是蔺家坝到解台闸段河道,长26.02公里。

河底高程27.0米,底宽60米。

市区北部范围内的雨污水通过荆马河、徐新运河、丁万河和拾屯河等支流排入京杭运河。

该河段除解决区间排涝外,尚需解决湖西地区484平方公里10年一遇涝水。

该段河道堤防由于局部缺口的存在,排水标准不到20年一遇。

除荆马河铁路桥以东段于2002年按50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排涝进行治理外,该排水区整体沟河排涝标准约5-10年一遇。

4、房亭河排水区。

该区承担市区排涝任务的主要是三八河,该河起源于狮子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贺村附近入房亭河,全长9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

河底高程28-28.5米,底宽10-20米,排水标准不足20年一遇。

(二)防洪排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市区防洪安全影响。

郑集河南堤目前仅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湖西大堤不相适应,南四湖洪水对徐州市区构成严重威胁。

京杭运河部分堤段无堤或有缺口,整体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标准。

三八河及大庙站以上房亭河堤防标准偏低。

市区山丘众多,占市区面积1/3以上,多为馒头山,分散孤立,山脚下缺少拦山截水沟和滞蓄地,一旦发生洪水,则无任何缓冲、滞蓄的余地,滚坡而下,直泄市区,容易造成涝灾。

市区排水管网标准低,部分地段年久失修,不完善,不配套,加之部分新建工程,忽视地下管网建设,破坏原排水系统,造成排水不畅,极易受涝。

2.5 重点防护对象

重点保护市、区党政机关要地、部队驻地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市区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等重要地下设施,以及供水、电力、燃气、热力、通讯等生命线工程设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物资仓储地,市区立交等易积水交通干道及危房稠密居民区等。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指挥机构

根据《水法》及《防洪法》,设立徐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在市政府和省防指的领导下,行使政府防汛指挥职能,统一领导和指挥市区的防汛工作,处置城市防洪应急事务。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城市的防汛工作,对防汛抗洪做出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措施,做好洪水管理、组织灾后处置等工作。

各区(开发区)相应成立防汛指挥机构,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市防指的领导,行使本级的防汛指挥职能。

建设、城管、铁路、交通、电信、供电、物资供应等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和单位,汛期应建立防汛机构,负责做好本行业的防汛工作。

3.2 成员单位职责

防汛抢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动员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力量,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抗洪任务。

市防指主要成员单位的防汛职责如下:

徐州军分区:

组织和调度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抗洪抢险队伍,协调驻徐部队、武装警察部队等,支援地方抗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政府完成分洪滞洪和清障等任务。

沂沭泗管理局:

负责徐州市境内统管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工程的修复加固,负责统管工程的洪水调度和重点险工段、水闸的防汛抢险方案拟订、技术指导以及所管防汛物资的调度。

配合地方政府共同做好所管工程的抢险工作。

水利局:

承担防汛防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做好汛情的综合和上报下达;

提供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及水情预报,做好全市防洪排涝水情调度;

制定全市防汛措施以及防汛工程的应急处理及水毁修复工程计划的编报;

负责全市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防汛检查和度汛措施的技术指导;

制定全市防洪抢险及抗灾预案;

提出防汛抗灾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等方案;

负责防汛工作的行业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市属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负责市区排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及直管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协调安排防汛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计划和资金的落实、抗洪救灾资金和电力、物资计划。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负责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物资器材的供应和调度;

负责防汛抢险时无线电通讯频率的管制和应急通讯设备及频率的调配,并做好应急通讯预案,确保无线通讯畅通。

国土资源局:

负责组织因雨洪引发的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

制定、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方案。

城乡建设局:

负责做好所管各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公安局:

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及指挥车辆畅通无阻;

依法查处盗窃、哄抢防汛物料及破坏水利、水文、通信设施的案件,打击犯罪分子,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

遇特大洪水等汛情紧急情况,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

协助做好河湖清障、打击河湖非法采砂和抢险救灾通讯工作。

交通运输局:

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人员、物资外运等所需车船的调度、运输工作;

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的防洪安全,按照职权范围负责处理所辖阻水桥梁、码头等工程改建、拆除和所辖道路、桥涵、排水沟的排水工作;

汛期加强京杭运河、徐洪河等航道内船只的安全管理;

协同公安部门做好车辆绕道工作,保证防汛抢险救灾及指挥车船的畅通无阻。

财政局:

负责及时安排和调拨防汛经费,及时安排险工隐患处理、抢险救灾、水毁修复、翻水调水等经费并监督使用。

民政局:

负责有关灾情的汇总上报;

负责组织、协调洪涝灾害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

组织、指导开展救助、捐赠等工作;

负责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

农业委员会:

负责及时提供农业灾害情况;

负责农业遭受洪涝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应变技术措施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工作。

负责防汛抢险树木砍伐的组织和报批工作;

负责林牧渔业生产的防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工作;

协助清除河湖非法圈围、拦网养殖所造成的行滞洪障碍。

负责排涝机械设备的供应和调配。

环保局:

负责水质监测,及时提供水源污染情况,做好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调查与处置工作。

卫生局:

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医疗机构做好防汛安全工作,指导督促直属单位及各区做好医疗机构排水设施管理维护工作;

负责灾民和防汛抢险人员的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作,负责灾区饮用水卫生并做好灾后疫病的防治工作。

教育局:

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等各类学校做好防汛安全工作;

指导督促直管学校及区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学校危、漏校舍的维修加固及排水设施管理维护工作。

监察局:

负责查办防汛工作中渎职、失职案件及不履行防汛工作责任制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

人防办:

负责人防工程(包括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的防汛安全。

商务局:

负责灾民和防汛抢险人员生活日用品的货源组织及供应工作。

粮食局:

负责灾民和防汛抢险人员的粮食供应工作。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负责防汛、抢险、救灾等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

市政园林局:

负责所辖公园景区内塘坝的防汛安全;

负责督查各区加强行道树的安全检查与管理,防止风雨天气造成倒树伤人、伤物灾害。

城市管理局:

负责市区路灯、广告牌、宣传牌等安全检查与管理的相关工作,防止风雨天气造成伤人、伤物灾害。

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负责城区房屋的安全管理,负责直管及指导各区做好危旧房的安全检查及加固处理工作,保证安全度汛;

指导监督物业企业做好管理范围内排水设施管理工作,落实防汛排涝措施。

徐州气象局:

负责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信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

负责防汛指挥系统及重要水利设施的防雷安全。

徐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负责雨情、水情的测报、预报、分析工作,并按市防指要求及时准确提供有关资料。

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

负责电信设施的防洪安全;

确保汛期防汛通讯畅通,保证及时、准确传递水情、工情、灾情和气象等防汛信息;

做好抗御特大洪水应急通讯预案。

徐州供电公司:

负责防汛输变电设备设施的防汛安全;

保证防汛抢险及排涝用电。

上海铁路局徐州办事处:

负责保证防汛抢险物资、设备和抗灾人员的铁路运输;

负责所辖铁路线的防汛保安工作。

徐州武警支队:

安排驻徐武警部队支持地方抗洪抢险,协助公安部门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

遇特大洪水紧急情况,协助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供销社:

负责草包、毛竹、芦席、塑料薄膜等防汛物资供应信息的搜集,根据市防指安排组织货源,保证信息畅通。

做好本系统防汛工作,防范低洼易涝地带商品和物资遭受损失。

徐州物资集团总公司:

负责钢材、木材等抢险物资的货源组织、供应工作。

中石化徐州石油分公司:

负责防汛油料(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等)货源的组织、储备、供应和调运,保证防汛需要。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

负责所属煤矿的防汛保安工作,负责所属煤矿采煤沉陷范围内工程的防汛保安工作,确保安全。

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

3.3 办事机构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

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有关防汛的法律、法规,负责城市防汛工作的行业管理;

组织制定防御流域洪水、重点工程抢险对策方案和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

组织防汛工作检查,检查督促河湖清障及险工段的处理和水毁工程的修复;

掌握和分析气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变化情况,进行水情预报、提出防御洪涝灾害措施,及时提供指挥部决策,做好洪水调度;

负责有关防汛经费、物资、设备的申请、安排及管理;

负责防汛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规划和管理。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防汛信息是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决策、指挥抗洪抢险的科学依据,各有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必须及时、准确报送,并按市防指要求及时准确提供有关资料。

(一)气象信息

由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信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

(二)水文信息

市区故黄河、奎河、云龙湖等工程测报站点的水位及雨量,由徐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24小时监控,并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报告水情、雨情。

(三)防洪排涝工程险情

由各区防指及市水利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负责所辖工程设施的查险,发现险情在第一时间将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向市防指报告;

当水库、重要堤防、涵闸等工程发生危及工程安全的重大险情时,应在险情发生后1小时内报到市防汛防旱指挥部;

根据险情的发展及抢险救灾的变化情况,及时续报有关情况,直至险情排除。

(四)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各区防汛部门及市级有关部门及时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市防汛办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市政府和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各区防指应按照国家防总制订的《防汛防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管理暂行规定》、《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4.2 预警级别划分

(一)根据市区云龙湖、故黄河水位情况及日降雨情况,将市区洪水划分四个预警级别,由重到轻分别为Ⅰ、Ⅱ、Ⅲ、Ⅳ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向社会发布警示标志。

1、当云龙湖水位超过汛限水位,达33.0-34.0米,或当故黄河水位达37.0-37.5(合群桥,下同)米,或一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预警级别为Ⅳ级,用蓝色表示。

2、当云龙湖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4.0米,或当故黄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7.5米,或一日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时,预警级别为Ⅲ级,用黄色表示。

3、当云龙湖水位达到设计水位34.86米,或当故黄河水位达到38.0米,或一日降雨量超过250毫米时,预警级别为Ⅱ级,用橙色表示。

4、当遇到超标准洪水,云龙湖水位达到或超过校核水位36.11米,或故黄河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38.5米,或一日降雨量超过300毫米时,预警级别为Ⅰ级,用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