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8408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4)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核对建筑、结构、上下水、暖卫、通风、电气、设备安装等图纸是否相符,相互间的关系尺寸、标高是否一致。

5)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注是否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6)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7)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与抗震要求长度等。

8)审查施工图中有哪些施工特别困难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货源如何组织。

9)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10)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六.会审程序

1)会审由建设单位召集进行。

并由建设单位分别通知设计、监理、分包协作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包的由施工单位通知)参加。

2)会审分“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解决专业自身和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施工配合问题。

无论“专业”或“综合”会审,在会审之前,应先由设计单位交底,交待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的作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后再由各单位提出问题。

3)会审时,由项目技术人员提出自审时的统一意见并作记录。

会审后整理好图纸会审记录,由各参加会审单位盖章后生效。

4)根据实际情况,图纸也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水电暖等:

当图纸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以解决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七.会审记录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分阶段会审时要标明分项工程阶段)。

2)参加会审的单位(要全称)及其人员名字。

3)会审地点(地点要具体),会审时间(年、月、日)。

4)会审记录内容:

①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存在矛盾、问题、由设计予以答复修改的。

(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②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商结果与解决方法。

(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附图说明)

③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④列出参加会审单位名称,并盖章后生效。

八.会审记录的发送

1)盖章生效的图纸会审记录由技术人员移交给项目资料员,由资料员发送。

2)会审记录发送单位

①建设单位(业主)

②设计单位

③监理单位

④项目部:

技术、质安、经营预算、工程等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有关队(班组)、预算员,资料员自存三份作交工资料用。

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对参与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的一次技术性的交待与说明。

包括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施工交底、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交底。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对施工对象从设计情况、建筑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到施工工艺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合理地安排工序,避免发生施工操作错误。

2、设计交底:

通过向施工人员说明工程主要部位、特殊部位及关键部位的作法,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建筑及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施工图的主要内容。

图纸作法及设计要求交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工程师进行交底。

第二步,由各专业工程师对工长及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3、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各专业管理人员召开施组织设计交底会,通过介绍施组的主要内容,使项目人员掌握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进度要求、主要工种搭接关系、施工方法、主要机械设备及各种管理措施。

4、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交底:

专业工程师在办理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之后,应及时将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主要原因、部位及具体变更做法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交待清楚,以免施工时漏掉或仍按原图施工。

5、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主要包括:

施工工艺、规范、规程要求、材料使用、质量标准及技术安全措施。

对非常规工序、新技术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和重点部位的特殊要求等,要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着重交待,把住关键部位的质量、技术关。

6、技术交底一般通过填写“技术交底记录”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底,必要时还可以用图表(含平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实物、小样、口头交待、现场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

7、技术交底要做到可操作性,详细明了,使施工人员能够实施。

8、技术交底内容要和施组、施工方案吻合,不发生矛盾。

9、技术交底后交底人、接受人、工程室三方签字。

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制度

在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班组要对所担负的分项工程(产品)质量负完全责任。

工地严格实行班组自检、专业工长(施工员)复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检制度,以及实行上、下道工序交接班检查制。

1.班组长应组织班组工人严格按图施工,按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操作;

严格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施工。

2.经常对班组工人进行“质量第一”、“精心施工”的教育,牢固树立为下道工序着想的思想,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质量关。

3.全面负责班组质量自检和工序交接检工作,发挥兼职质检员的作用,虚心接受施工员和质检员的检查、监督;

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主动返工重做,直至符合质量标准

4.参加项目经理(施工员)组织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

5.认真把好使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关,对进场不合格的要拒绝使用,并及时汇报项目经理(施工员)。

6.经常督促班组工人,严格掌握各种材料配合比,不得套用、乱用配合比或随意改变比例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7.对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应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向施工员反映,不得隐瞒。

8.在施工操作中,不断总结创"

优良"

工程(产品)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帮助班组工人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员工在班组长领导下,担负每一道工序操作质量的责任,特要求员工做到:

1.努力学习操作技术,做到“二懂三会”,即懂操作规程、懂质量标准;

会看图纸、会施工操作、会检测方法;

坚持按图纸、按技术交底施工,按质量标准操作。

2.做好个人质量自检和班组内质量互检工作,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产品)坚决返工重做,直到符合质量标准。

3.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切实做到“三不”,即不合格材料不使用,不合格工序不交班,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产品)不交工。

4.虚心接受施工员、专职质检员和班组质检员的检查和指导,努力提高操作水平,为确保工程(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力争为社会建造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建筑工程质量重在过程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尽量避免工作上的失误,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要求层层落实,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坚持做到每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结合本工程自身情况定期对各分部分项进行质量检查,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积极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使各施工管理人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基础、主体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管理过程实行旁站、巡视、平行检查的管理方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质量管理办法制定本奖罚制度。

一、质量处罚条例:

1、钢筋分项工程:

(1)、钢筋验收没有一次性通过的;

每次罚款3000元。

(2)、0.8m以上及直径12mm及以上的钢筋没有焊接使用的;

每根罚款50元。

(3)、未按图纸正确制作和安装钢筋;

每次罚款100元。

(4)、浇捣砼时,没有派两人以上进行踩踏零乱钢筋的整理复位工作;

每次罚200元。

(5)、钢筋偏位过大(大于5CM的);

每处罚款50元。

(6)、钢筋焊接送检试验不合格的,每个接头试件罚款200元;

现场目测检查外观质量不合格的,每个接头罚款100元。

2、模板分项工程:

(1)、未按要求材料进行加工、安装模板的;

每次罚款200元。

(2)、模板制作安装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

(3)、发生爆模30cm一处罚款100元,每增加30cm加罚100元。

(4)、未经同意砼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私自提前拆模的;

每次罚款20000元。

(5)、拆柱模时,未经同意擅自拆除剪刀撑;

(6)、未及时清理板上木屑、垃圾和浇砼前封好柱口、检查口;

每次罚款50元。

(7)、未经同意私自拆除后浇模板;

罚款2000元。

3、混凝土分项工程:

(1)、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一般缺陷每处罚款50元;

严重缺陷每处罚款200元。

(2)、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不得有脚印;

每发现一个脚印罚款50元。

(3)、严禁用振动棒长时间撬挤钢筋和模板,经现场施工人员制止不听的;

(4)、每次浇捣完柱、墙后,必须将模板面及梁底、梁侧面和柱边所有砼遗渣清除干净;

否则项目部有权派人清除,费用按双倍由班组承担。

(5)、浇捣梁板时,严禁作业人员踩压负加筋;

否则经施工人员劝阻不听的,每次罚款100∽300元。

(6)、每次浇捣完楼板后,必须将钢筋表面砼浆清刷干净;

4、所有工种未经请假同意,应参加每周监理例会和甲方专题会,每

缺席1人次罚款200元。

5、其他分部工程质量奖罚标准待后另定。

二、质量奖励标准

(1)、每月定期检查和公司季检评比中,达到优良标准,每次或每分项工程奖励300元。

(2)、省、市、区检查评比中,达到合格或前5名,奖班组或责任人:

3000∽1000元;

达到优良或前3名,奖班组或责任人:

9000∽3000元。

(3)、积极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合理化建议,经采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每次奖励200∽2000元。

(4)、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参照上述奖罚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公司制定)。

注:

1、各班组可根据本制度制订具体实施措施。

2、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公司以前制定的有关制度、规定等如与本制度有抵触的,按本制度执行。

施工质量例会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使项目部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质量情况,科学地搞好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部采取定期召开工程质量例会制度。

一、项目质量例会应每星期召开一次,重要工序质量分析会应根据施工需要不定期召开,特殊情况下,当出现质量事故(或质量有较大的倒退趋势)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召开质量研讨会,分析原因,提出处理办法(或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二、工程质量例会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召开,项目部质量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仓库管理员、施工机械操作员、施工班组长等应参加会议。

三、质量例会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周施工情况,原材料质量情况,送检结果;

过程产品质量情况,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正要求;

施工进度情况,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进度计划符合情况;

施工安全情况等;

下一阶段的施工安排等。

四、工程例会要做好例会记录,与会人员要签到,会议内容整理后要及时以文件的形式发至各施工班组,项目部资料员要收集例会记录归档形成工程质量资料。

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凡在施工(包括调试)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定,或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偏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范围,为此需要返工,或造成永久性缺陷者;

或工程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包括装卸、搬运、试运过程)由于操作、使用、调整及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直接修复费用超过一万元以上者均属质量事故。

一.质量事故的分类

重大质量事故:

指下述情况之一者,均属重大质量事故。

1、房屋及构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

2、建(构)筑物基础超过规范规定的不均匀下沉,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必须经过补强才能使用。

3、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年限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

4、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的使用功能。

5、严重影响下一步主要工程施工,其损失金额10万元以上或影响工期15天以上者。

6、返工直接损失一次在10万元以上者。

一般直接质量事故:

1、返工损失一次在1-10万元。

2、影响下道工序5天到10天者。

3、返工一次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4、影响下道工序施工不超过5天者。

返工损失金额=(返工损失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使用费+规定的管理费)—返工拆下后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价值。

二.质量事故的报告

1.记录事故由当事施工单位记录、处理,报监理及质监站备案。

2.一般质量事故发生后,承包商应在当日报告项目监理部及质监站。

承包商质检部门应积极主持事故的调查分析会,并在五日内写出质量事故报告送交项目监理部、工程技术部及质监站。

3.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承包商除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外,还应在五小时内向项目监理部及质监站报告,项目监理部协助业主组织施工承包商、设计承包商、质监站和项目监理部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初步分析后,由质检站转报主管质监中心站,事故发生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分析会后五日内,由事故责任单位写出质量事故报告,报质监部门及有关领导,质监站上报主管质监中心站及有关上级部门。

4.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责任区承包商应采取临时补强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事故调查分析应做到事故原因、事故责任者、防范措施三不放过。

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1在进行质量事故分析时,质监站根据需要可委托质量检测单位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提供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案的技术条件和所需数据。

2记录事故由当事承包商记录处理,但处理技术措施应经项目监理部和质量监督站会签。

3一般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质量缺陷处理方案,由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质监站审核后组织实施。

4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可由施工承包(事故发生单位)或指定(委托)的单位编写并由业主备案。

项目监理部、设计承包商、质监站、施工承包商(事故发生单位)共同审查并签证后报上一级质监站审批。

对按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重要建、购筑物主体结构倒塌或严重影响主要设备及其相应系统使用功能的质量事故,主管质监中心站还应及时报告电力行业质量监督中心总站,请中心总站参与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

5对违反规程、规定、标准等不听劝阻,人员失职造成质量事故者,对隐瞒事故不报告者应加倍处罚。

情节后果严重者直至法律制裁。

6对质量事故的处罚,合同及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按合同及规定执行,其余按业主颁布的《工程质量处罚办法》执行。

四.附则

1.质量事故的损失金额,应按返工实际发生的材料设备费、人工费、机械费、加该承包商相应的定额取费等级计算(应扣除回收价值)。

2.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处理全过程技术资料(含影像、记录、分析报告、补强措施、试验数据、工程图纸)应妥善保存,单位工程竣工时,应作竣工资料予以移交。

3.施工承包商其分包发生的事故,由分包发包单位负责,按上述程序处理。

4.有关事故中定性、责任、处理意见上各方分歧较大而又不能统一时,由上一级质量监督部门或有关上级机关裁决。

原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制度

1.目的

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进场的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3.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提供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材料预算,以及提供主要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

3.4材料员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质量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材料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3.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4措施和方法

4.1由项目部材料员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必须列明:

物资名称、类别、等级、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质量要求、进场日期;

经项目经理批准后自行按合格分承包方进行采购和验收,并报工程部备案。

4.2项目经理部从公司提供的《合格分承包方名册》中选择合格分承包方。

4.3材料进场时,材料员需先行对原材料或半成品、成品外观质量进行初步验收。

外观质量明显不符合有关要求时,应报告项目经理予以退货。

4.4材料员应对进场的合格材料进行产品标识,并做好记录,以备追溯。

4.5取样员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见证检验计划书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经见证员确认。

4.6由取样员会同监理见证员对样品做出标识,并注明在取样记录表上。

4.7材料员按《检验和试验程序》对进场材料组织验收,保存对材料数量、质量的验收凭证,督促材料供应方按期向公司财务部提交材料质量及数量的验收凭证。

4.8物资进场后,若顾客(业主)需要验证,按合同规定由项目经理部配合顾客(业主)或其代表到分承包方处对物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验证。

4.9各项目经理部负责物资的搬运、贮存、消防、安全等具体实施工作,防止工程物资在搬运和贮存过程中受到损坏或变质,实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4.10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按《检验和试验程序》予以退货处理。

4.11采购物资的质量证明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办理。

施工试验制度

一、试验制度

1、经理部必须至少建立一座中心试验室,配备足够的具有工程试验资质的试验人员,并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和工程内容的不同,在不同的管段内设试验站(点)。

2、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试验检验工作,同时还必须接受监理驻地办、业主、质量监督局的监督和检查。

3、试验室必须建立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⑴、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⑵、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试验规程管理制度;

⑶、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

⑷、试验室安全制度;

⑸、试验制度保证制度;

⑹、试验委托制度;

⑺、标养室管理制度;

⑻、试验台帐制度;

⑼、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4、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验

⑴、试验室在工序施工之前,应完成工序质量控制所必须的各项基础试验、并提出控制参数和数据;

⑵、试验室根据施工计划安排,试验人员在工序进行前做好各种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验工作,以便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对用量较大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应进行优化设计。

⑶、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的要求,分清试验室试验检验的项目,并按相应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

⑷、每道工序完工后。

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填写《现场试验检验申请单》。

项目试验室按检验文件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填写检验试验结果的记录、报告、台账。

检测结果按规定程序上报。

⑸、工序检验和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试验室及时按规定渠道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采取处理措施。

并按规定重新检验,直至合格

5、试验、检测记录管理

⑴、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应按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表格,原始记录和报告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

⑵、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

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

―"

⑶、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

⑷、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

⑸、试验室由于记录类别多,应有专人负责整理记录,规定文件资料借阅、查找制度。

对外发出的报告及上报的资料应建立总台帐。

⑹、试验室所有的质量记录,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向业主提供足够份数,其余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装订成册上交公司档案室。

岗位责任制

一、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

⑴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在管理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和标准;

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经济权益。

⑵签订和组织履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⑶主持组建项目经理部和制订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

⑷组织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⑸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⑹在被授权范围内沟通与承包人、协作单位、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联系,协调和处理好各咱关系,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⑺加强成本管理,搞好经济核算,及时回收工程款,按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正确处理与国家、企业,分包单位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⑻加强现场文明施工,及时发现和处理例外性事件。

⑼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结算和分析总结,接受审计。

⑽做好项目经理部的解体与善后工作。

⑾协助企业有关部门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

⑿参与企业进行的施工项目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

⒀决定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形式,选择聘任有关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根据其任职情况定期考核、评分和奖惩,期满辞职。

⒁在企业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工程需要和计划安排,对资金投入和使用作出计划决策,对项目经理部的计酬方式、分配办法,在相关规定条件下作出决策。

⒂按照企业的规定选择使用企业和管理人员和作业队伍。

⒃根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和《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组织,指挥项目经理,进行工作部署,检查与调整。

⒄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代理的身份处理、协调与施工项目有关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二、专业工长(施工员)质量责任制

⑴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所施工的单位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⑵认真学习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说明,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进行施工。

⑶组织分项工程技术复核工作,并对单位工程的方位,轴线,水准,标高的测量及定位放线等直接的技术责任。

⑷参加单位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