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文档格式.docx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面对快速发展,竟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状,我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文件建设、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必须加强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才能适应培养规格的提高。
4.重点和优先建设护理专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
经过3~5年的建设,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基础更加厚实、教学经验更加丰富、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梯队结构更趋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护理专业更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的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校护理专业生源充足(2011年1次投档率高达100%)、报到率高(2011年达87.5%),毕业生就业质量好(近3年专科护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4.2%,年终就业率90%以上)、专业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
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及就业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改革之路,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医院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5.护理专业建设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推进困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资金不足、实训实习条件改善迟缓、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进展缓慢、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落实不到位、师资队伍数量的不足、师资质量不理想、结构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未能充分显现、实训实习耗材成本难以承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履行困难、实验实训室数量不足、仪器设备欠缺、实践基地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
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加快和推进护理专业建设。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通过学科交叉、复合求新、渗透求异来设置专业,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根据未来劳动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专业“软硬环境”的建设,尽快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本专业健康稳定、迅速有序地发展,积极探索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努力构建适应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并有一定社会认知度的专业结构体系。
2.专业建设目标是专业建设要以学生成才为本,全面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充实内涵,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
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寛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
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护理本科生的可行途径,力争跻身于全省同类专业先进行列。
四、建设内容与改革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创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采用并不断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块递进式的“1(专业基础模块)+1(职业技能模块)+1(毕业顶岗实习综合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继续学习能力,适应社会需要,胜任医学护理技术应用方面的各项技术工作,在护理工作方面具有一定专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至四学期基本在校内及核心基地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五、六学期在实习基地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活动。
(二)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结构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精品课程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关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个性发展。
1.以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核心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龙头,在发挥3门优质核心课程的示范作用的基础上,3年内建设2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力争达到市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2.课程内容以够用和实用为限度,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和新要求,并以护理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护理专业课程的整合和优化;
依据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完成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开发;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与评估,提高教学质量。
3.要加强一批有特色的教材建设,尤其实训教材的开发,积极扶持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导书,鼓励建设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教材,重点完善4~5部校本教材,争取有1~2部自编优秀校本教材公开出版。
4.充分利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影响和作用,定期地给学生进行各种学术讲座与报告,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5.根据地区发展和民生健康需求,在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护理专业的“专门化”方向。
6.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1.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仿真实验与实训室,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充实教学实践的内涵,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通过专业建设,使实验室的数量、实验设备要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同时还要重视实验仪器、模型的不断更新和维护。
2.调整实训室及和优化实训内容,规范各类实训教学文档和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教学中重点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必开的实验课开出率达100%。
3.进一步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有效地满足了专业建设的需要。
不断充实实习内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动手实践能力。
规范毕业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质量监控与评价水平,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4.加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争取相关行业及医院的支持,参与办学,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培训、教师互兼互聘、共建实训与实习基地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办学活力,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机制。
(四)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各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导,采用参与式、边讲边练式、教学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实行工作项目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和“学生自己操作”等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法。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进入主动型学习。
4.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
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视频的网络化建设,充实教学资源库。
5.积极开展考核方法的改革。
建立注重技术能力培养并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包括操作、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考核和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重点加强师资薄弱学科的引进和培养,使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
重点提升主干学科及专业方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
1.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德才兼备、教学经验丰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2.注重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国内外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参加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护理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熟练技能;
参与申报课题等。
3.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教师专业水平,更新知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4.继续将行业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兼职队伍中,使各基地都有1~2名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保证学生学习和实习质量。
5.培养专职实习带教教师,确保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
(六)着力抓好教学管理与教学文件建设
1.教学文件:
科学制订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
妥善整理和保管好教学档案。
2.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环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肃考风考纪。
(七)扩大社会服务功能和相应辐射能力
1.加强与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广泛征求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改进教学工作。
2.开展科研活动。
“十二五”期间,力争申报更多省级以上课题项目,争取1~2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与科研奖励,课题责任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人均1~2篇。
组织邀请护理专家开展专业学科建设讲座,开展教研活动。
3.尝试开展国际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充分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学校领导的领导、指导下,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组织专业建设自查自评,对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进行修正、调整和补充。
2.增加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
对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学习,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对省、市级以上的课题立项、一级刊物发表的论文,给于激励经费。
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经费按年度设立专项经费。
3.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
(1)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2)派送骨干教师去相关院校访问、进修;
(3)参加临床实践,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要求专业课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4)引进高层次人才。
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或从高校、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
(5)外聘教师。
聘请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一般要求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高级职称者担任外聘教师。
4.教学建设的实施
(1)选用部颁教材,及时更新。
认真开展教材编写研究,鼓励、支持教师编写教材和辅助教材,尤其是对专业选修课的教材,着重突出自己的特色,争取教材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同时开展教材使用研究,使教材得以不断完善。
(2)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已建成的合格课程要继续提高和完善。
(3)重视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院、系专业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及未来几年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的数量、实验设备要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扩建、新建实验室,如基础护理实验室、ICU实验室、形体训练实验室、护理站、模拟病房、诊断学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等。
添置实验设备,如多导同步记录心电图机、多功能护理人、褥疮护理模型、各种注射、输液输血、灌肠导尿等模型,以及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机、抢救车、多功能升降病床等。
重视实验仪器、模型的不断更新和维护。
(4)实习基地建设
要根据现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优势,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与相关医院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联系。
除现有附属医院和教学实习医院外,向重庆、成都、昆明等大城市拓展实习基地。
逐步建设与临床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护理临床教学设施,加强和完善直属型附属医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发挥护理临床教学功能。
(5)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规范实验教学,加强实验考核,执行大纲规定,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
开展护理技能、护理人文等竞赛活动。
规范和强化课间教学见习,在开学第1周或前一学期末完成见习安排,落实带教教师、见习医院。
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创造条件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感知护理。
5.教学管理与教学文件建设的实施
(1)教学文件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要渗透现代护理学教育理念,突出寛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
规范、合理制订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任课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教案设计要规范、合理,符合大纲要求。
保管好教学档案。
有序陈列教学文件、教案、教学日历、实验实习报告、试卷、教研活动笔记等。
教案、实验实习报告、试卷、教研活动笔记要装订成册。
(2)教学管理
在教务处总体规划指导下,不断提高教师责任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教学环节规范化,严肃考风考纪。
6.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执行学校和学院的科研政策,激励专业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
创造科研条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参加级别较高的各类学术会议。
每年定期组织邀请2-3名护理专家讲座。
开展教研活动,学术讲座,集体听课,集体备课,命题讨论试卷分析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
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不断提高课件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
7.增强行政后勤服务能力,切实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开源节流,服务到位,保障有力,以确保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六、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质量监控体系
我校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学校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现代高校办学理念,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
其内涵如下:
(一)教学质量总目标:
专业设置合理、教学设备先进、课程体系健全、培养模式新颖、师资队伍雄厚、质量管理科学、学生素质优良、就业质量上乘、学校吸引力不断增强。
(二)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1.教学检查
(1)定期教学检查:
①开学初第一周,进行以教学准备、师生到课率为重点的期初教学检查。
②学期中,进行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效果为重点的期中教学检查。
③学期末进行以考试环节、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考核检查。
(2)经常性教学检查: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经常性教学检查,检查内容涵盖教学运行情况和教学基本建设情况,包括教师到课率、教师授课进度表执行情况;
教师迟到和提前下课现象、学生上课出席率及课堂纪律等;
各类实验实习进展和完成质量情况等。
2.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
(1)教学督导:
根据《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样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学校教学督导组及各系(部)领导通过听课、查课、座谈等方式,有重点地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估教学质量,收集、分析、调查和研究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指导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2)领导听课:
学校领导、教务处及系(部)领导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
听课人按要求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并对被听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与综合评价,听课记录表交教务处汇总分析,并将结果、相关建议向被听课人反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3)学生评教:
每学期结束前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教,教务处统计汇总评教结果,对评教结果进行书面分析,形成学生评教报告,并向教学副校长、教师所在系(部)和本人反馈。
3.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涵盖了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实施监控。
4.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机制
学校教学质量信息分教学检查信息、教学信息员信息、教学评估信息、领导信息和社会信息等。
进行分门别类的采集和及时的决策处理。
5.调控与反馈
调控与反馈是改进教学质量的最实质的措施。
调控要能落到实处,反馈要及时,反馈的信息要准确有效。
6.教学质量改进的具体执行
对在日常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自行及时予以纠正,并做好记录,需要整改的,制定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报教务处备案。
7.护士资格证过关率统计
每年专人统计护生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成绩情况。
8.社会评价
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七、专业建设资金的用途、管理及预算
(一)专业建设资金的用途
专业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等方面。
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补助资金的50%。
(二)专业建设资金的管理
学校对获得支持的专业建设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三)分年度经费预算表(见下表)
分年度资金预算一览表
(四)专业建设的进程及预期绩效
专业建设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1)建立和完善由学校、行业、医院组成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做好调研及反馈调整工作。
制定未来两年的专业建设详细进度表。
(2)完成护理系各专业教研室的组建工作。
护理系下设基础护理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外科护理教研室、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儿科护理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
(3)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4)调整和完善实训室,补充和优化实训内容,规范教学文档和管理制度。
(5)初步完成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设计。
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视频的网络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6)派送2名年轻教师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
(7)聘请行业优秀专家来校授课;
专业带头人国外考察学习,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性会议;
加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培养专职实习带教专业教师。
(8)完善3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
完成编写具有特色的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导书,完善4~5部校本教材。
(9)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办法。
(10)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
争取有1部自编优秀校本教材公开出版。
力争建设1门核心课程达到市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开发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教材。
(11)扩大实践基地,使由2010年的58家校外实践基地增加至80家。
充实实习内容;
规范毕业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考核体系。
(12)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视频的网络化建设。
全面完成多媒体资源库,实行网络化教学与管理。
(13)骨干教师国内(外)考察学习;
培养专职实习带教教师。
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并加强培训。
鼓励骨干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14)按照“认真谋划、精心布局、满足功能、科学实用”的基本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参与完成新校区护理教学、实训场所的规划设计工作;
坚持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现代化校园的建设理念,保障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训场所、生均学生宿舍能及时适应学校事业发展,满足教学、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
使新校区建设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0月)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并付诸实施。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完成。
(3)实训实习条件基本改善。
形成较为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4)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广泛应用,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完成。
(5)校企合作制度基本完善,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6)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得到整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7)实训实习耗材补贴能满足实验实训项目的完成。
(8)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资金支出得以保障。
(9)检查和总结项目实施情况,迎接验收。
总之,护理专业将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目标,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契机,坚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全力推进并实施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护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护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特色,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大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实、做精、做强,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师资队伍合理、教学资源丰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力争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真正实现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升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造就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护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