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7931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有时,这两者本身就是合而为一的。

如美国的空间碎片监测网本身就是由海军和空军的监测系统全面负责,其中空军的AN/FPS85相控阵探测雷达,早年建成时的用途是探测海上发射的弹道导弹,而今已成为空间监测的专用设备,每天可以探测10000个物体,可以同时跟踪200个近地目标。

当然,除了必要的航天器防护及空间监测之外,为彻底解决太空垃圾问题,各国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开发各种太空垃圾清除技术。

(3D×

)如现在执行正常任务的卫星,都设计了任务结束后的离轨程序——预留燃料将卫星机动至更高的无用轨道上,或者降低轨道使其进入大气层到指定区域销毁。

答案:

1.D:

太空垃圾给正常工作的航天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或威胁,所以其多集中在轨道高度小于2000千米的低轨上。

(因果关系错误)

2.B:

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太空物体,如同行驶在不同高速路上的汽车一样,由于速度超高,因此极容易出现碰撞,从而引发灾难性后果。

(这个属强加因果,根据文章内容,“轨道相交”应该是碰撞的原因,也是灾难性后果出现的原因。

3.D:

为应对太空垃圾问题,各国主要从航天器防护及空间监测方面入手,而欠缺对太空垃圾清除技术的开发,这较为不妥。

(最后一节“各国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开发各种太空垃圾清除技术”,可知大家正在努力,所以此题错在“欠缺”二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发迹史翻译:

黄铭淳8、林夕琪16

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不是真的儿子,认的干儿子,义子】也。

初嗜酒好乐,武皇微【稍微】伸【同“申”。

反复申述、说明,“申之以孝悌之义”】儆【告诫、警告:

成语“以儆效尤”“杀鸡儆猴”】戒【训诫】,乃终身不饮。

李嗣昭,字益光,是武皇母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义子。

小字进通,不知族姓的来源。

年少时侍奉李克柔,颇为谨慎老实,虽然形貌瘦小,但精悍有胆略,深沉坚毅,卓然不群。

起初嗜好喝酒,喜欢音乐,武皇仅稍加训诫,就终身不再喝酒了。

中兴史翻译:

钟小欣8、陈峰16

天复元年汴人初【刚刚】得蒲、绛,乃【便,于是,就】大举诸道【各道】之师来逼【逼近】太原。

汴将葛从周陷【攻陷】承天军,氏叔琮(có

ng)营【在……宿营,作动词】洞涡驿。

太原四面,汴军云合【云集合围】,武皇忧迫【忧虑】,计无从出【又想不出计策】。

嗣昭朝夕选精骑【精锐骑兵】分出【冲出】

(于)诸门【各城门】,排击【劈砍、打击】汴营,左俘右斩,或燔【烧】或击(6C×

),汴军疲于奔命;

又属霖雨【甘霖,下大雨】,军多足肿腹疾,粮运不继【军粮无以为继】。

五月,氏叔琮引退【古今异义,撤退】,嗣昭以【带,动词】精骑追之,汴军委【抛弃、放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弃【丢下】辎重兵仗万计。

天复元年(901),汴人刚得到蒲、绛二州,便大举各道军队逼近太原,汴将葛从周攻陷承天军,氏叔琮在洞涡驿宿营。

太原四面被汴军集合围住,武皇忧虑,又想不出计策。

李嗣昭朝夕挑选精锐骑兵分头从各门出击汴军营地,左俘右杀,或烧或击,汴军疲于奔命,又碰上下大雨,汴军中很多人脚肿腹痛,军粮无以为继。

五月,氏叔琮撤退,李嗣昭带精锐骑兵追击,汴军丢下辎重兵器数以万计。

复习:

辎重:

古代军事中的用语,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明年正月【第二年一月】,嗣昭进兵蒲县。

十八日,汴将朱友宁、氏叔琮将兵十万来拒【抵抗】。

二十八日,梁祖自率【亲自率】大军至平阳,嗣昭之师大恐【大为恐慌】。

三月十一日,有白虹贯【贯穿】周德威之营,候者【算命的人】云不利【不吉利】,宜班师【班师回朝】。

翌(yì

)日,氏叔琮犯德威之营,汴军十余万列阵四合【四面列阵,列阵四方】,德威、嗣昭血战解之【血战解围】,乃保军【保住军队】而退,汴军因乘之。

时诸将【各位将军】溃散,无复部伍【不再有队伍】,德威引骑军循西山而遁【带骑兵沿西山逃跑。

循,顺着】,朱友宁乘胜陷慈、隰、汾等州。

第二年一月,李嗣昭进兵蒲县。

十八日,汴将朱友宁、氏叔琮带十万兵来抵抗。

二十八日,梁太祖亲自率大军到平阳,李嗣昭军队大为恐慌。

三月十一日,有白虹贯穿周德威营地上空,算命的人说不吉利,应该回师。

第二天,氏叔琮侵犯周德威的营地,汴军十多万人,四面列阵,周德威、李嗣昭血战解围,才保住军队而退走,汴军乘势攻击。

此时各位将军溃散,不再有队伍,周德威带骑兵沿西山逃跑,朱友宁乘胜攻占慈、隰、汾等州。

武皇闻其败也,遣李存信率牙兵至清源应接,复为汴军所击。

汴军营于晋祠,嗣昭、德威收合【收集】余众,登城拒守;

汴人治攻具【修造攻城器具】于西北隅,四面营栅【营垒栅栏】相望。

时镇州、河中皆为梁有,孤城无援,师旅败亡。

武皇昼夜登城,忧不遑食【忧虑得顾不上吃饭。

不遑,来不及,顾不上。

】召诸将欲出保云州,嗣昭曰:

“王勿为此谋【不要这样设想】,儿等苟存,必能城守。

”李存信曰:

“事势危急,不如且入北蕃,别图进取【另图进取】。

朱温兵师百万,天下无敌,关东、河北受他指挥,今独守危城,兵亡地蹙【兵亡地少,蹙,通“促”,促狭,狭小。

】,傥【通“倘”,如果,倘若】彼筑室反耕,环堑深固,则亡无日矣!

”武皇将从【听从】之,嗣昭亟争【争执】不可,犹豫未决,赖【靠着,赖以】刘太妃极言于内【在宫内极言】,武皇且止【打消】。

数日,亡散之众【流散的众兵】复集【又会合到一起】。

嗣昭昼夜分兵四出【分兵四面出击】,斩将搴旗【搴,qiān,拔取。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形容勇猛善战。

】,汴军保守不暇【顾不过来】,复收汾、慈、隰等州。

武皇听到失败消息,派李存信率牙兵到清源接应,又遭汴军攻击。

汴军在晋祠扎营,李嗣昭、周德威收集余下众兵,登城拒守,汴人在西北角修造攻城器具,四面营垒栅栏相望。

此时镇州、河中都为汴梁军队占领,孤城无援,军士逃亡溃败。

武皇昼夜登城,忧虑得顾不上吃饭,召集各位将军想杀出重围去保住云州,李嗣昭说:

“王不要这样设想,儿子们只要活着,必能守住城池。

”李存信说:

“情势危急,不如暂入北蕃,另图进取。

朱温有百万大军,天下无敌,关东、河北受他指挥,现在我们独守危城,兵亡地少,如果他们筑室反耕,环堑深固,则我们灭亡的日子就到了!

”武皇准备听从李存信的主意,李嗣昭急切地争执说不可以,武皇犹豫不决,靠着刘太妃在宫内极言,武皇才打消出城的念头。

几天后,流散的众兵又会合到一起。

李嗣昭昼夜分兵四面出击,斩将搴旗,汴军连保住自己都顾不过来。

二十一日,朱友宁烧掉营地而退,李嗣昭追击,又收复汾、慈、隰等州。

于婧怡8、谢怡然16

十九年冬,契丹三十万奄至【突然来到。

奄,突然;

忽然。

《中山狼传》:

“狼奄至。

”】,嗣昭从【跟从】庄宗击之,敌骑围之数十重,良久不解【很久不能解围】。

嗣昭号泣赴之,引三百骑横击重围,驰突出没者数十合,契丹退,翼【掩护,翼蔽】庄宗而还。

是时,阎宝为镇人所败,退保赵州,庄宗命嗣昭代宝攻真定。

七月二十四日,王处球之兵出自九门,嗣昭设伏【设下埋伏】于故营,贼至,伏发【发伏兵】,击之殆尽【消灭干净】;

余三人匿于墙墟间,嗣昭环马而射之,为贼矢【射,作动词】中脑,嗣昭箙【箭袋】中矢尽,拔贼矢【敌人射的箭,这里的矢还是名词】于脑,射贼,一发而殪【yì

,射死】之。

嗣昭日暮【天黑】还营,所伤血流不止,是夜【这天晚上】卒。

天祐十九年(922)冬天,契丹兵三十万人突然来到,李嗣昭跟从庄宗攻击他们,被敌人骑兵围住几十层,很久不能解围。

李嗣昭哭喊着赴战,带三百骑兵横扫重围,驰骋进出几十次,契丹退兵,李嗣昭在庄宗身旁保护庄宗而回。

这时,阎宝被镇州兵打败,退守赵州,庄宗命令李嗣昭代替阎宝攻打真定。

七月二十四日,王处球的兵来到九门,李嗣昭在故营设下埋伏,敌人一到,发伏兵将敌人消灭干净,只剩下三人藏在墙墟之间,李嗣昭骑马环绕着射击,被敌人射中脑部,李嗣昭箭袋中的箭用光了,便从头上拔下敌人射的箭射敌人,一发就射死了一位。

李嗣昭天黑回到营地,伤口流血不止,这天晚上去世了。

4.A

5.B(班师在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6.C(“左俘右斩”等不是嗣昭本人做的,而是他手下的兵将)

7.

(1)五月,氏叔琮撤退,李嗣昭带精锐骑兵追击,汴军丢下辎重兵器数以万计。

(2)现在我们独守危城,兵亡地少,如果他们筑室反耕,环堑深固,则我们灭亡的日子就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8~9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

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

指作者自己。

③朱弦:

琴的代称。

④佳人:

知心朋友。

8.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5分)

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

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3分)(意合即可)

9.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归”?

(6分)

①作者自云“痴儿”,称处理官场事务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倚”字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已”“聊”表明诗人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这点也体现自己被迫“归化”无欲无求;

④“弄长笛”“与白鸥盟”体现作者辞官“归”乡、回“归”自然。

(或答体现诗人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返璞归真情感的流露也可)

注释

[1]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

作者自指。

《晋书·

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

“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

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朱弦”句:

《吕氏春秋·

本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

这里指琴。

佳人:

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

阮籍传》:

“(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

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

姑且。

[6]与白鸥盟:

据《列子·

黄帝》:

“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7]倚:

倚靠

[8]落木:

落叶

[9]弄:

演奏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前句是用《晋书·

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

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

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

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

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

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

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

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

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本味篇》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

阮籍传》)。

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

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

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

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

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

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

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方东树评析说:

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

收尤豪放。

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

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

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

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

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

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

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10.默写(6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25分)

白米粥

江泽涵

太阳刚露了脸,风中还夹着霜露的清冷。

“大阿弟,咱快些走哦。

”安乙一边催,一边提围巾往脸庞遮。

“哟,这谁哩?

”路人这样问。

我说一个亲戚,到山上逛风景去。

安乙八年前走的,对这里已模糊了,而他们也早将她的声影淡忘了。

她是昨天夜里回的,娘家人走的走搬的搬,就到了我家,她称我奶奶作表叔婆。

“小叔婆,他们搬哪儿了,您就带我去……”安乙苦苦求着。

奶奶一心软就答应了,只交代我千万盯紧了。

沿溪而上,见到两株近二丈高的大梧桐,从中间穿过,一路向北。

我听得安乙的呼吸越来越不顺了。

没一会儿,就到了一座蓝色瓷砖的大院子前,是两幢气派的三层楼,在乡下也算富了。

安乙可能做梦都没想到。

大门是敞着的,因为姐夫每日差不多就在这时出门的。

姐夫?

就是安乙的丈夫,以前的丈夫。

安乙至今风姿绰约,何况当时?

她怀有大志向,嫁给姐夫都快屈死了。

姐夫呀,钱、文化、相貌,一样都没有,只山坳里两间瓦房和二亩薄田,仅靠种菜……

“这么香啊……”安乙叫出了声,就是说不上来。

香气一缕接一缕的,越来越浓郁,“呀,是白米粥。

”我没有说出口。

安乙一把将我拉到了另一堵墙后面。

一个女人走了出来,“哗啦”——扇子撑开了,扇子舞,一进一退,一颦一笑。

女人叫阿萍,与安乙与我都有些亲,也是我姐辈的。

正因此,我至今还称这家男主人作姐夫。

安乙当年想尽法子,劝姐夫卖房卖田,到城里去。

姐夫不是不上进,他权衡过,除了种菜,再无一技,这法混不得,否则,连个退路都没了,他相信种菜也能种出名堂来的。

安乙心一横,抛下刚满周岁的儿子,一个人走了。

姐夫起先疯了似的,进城找了一个月,也没一点音信。

半年后吧,安乙回来了,还带了个男人,是来和姐夫办离婚手续的。

姐夫想明白了,该放手时就放手。

又过了大半年,姐夫和阿萍好上了,奶奶做媒,把事办了,日子又过起来了。

姐夫种菜真就种出了名堂,菜是顶好的,销量也顶大,三年就在这儿造了新房。

后来学会了机械化种植,就承包了二十亩地,如今在城里也置了一套房子。

阿萍生了一个儿子,也视安乙的儿子如己出,当然瞒着生母的事。

她一面养孩子,一面操持家务,有时还带着孩子去田里帮忙,真个没日没夜的忙,劲椎脊椎就是在那时落下病根的。

阿萍去年生日,姐夫当着族人的面发誓:

“你陪我挨过了最难挨的日子,我永远不会背弃!

”羞得阿萍遮脸不及,这该是姐夫说过的最浪漫的话了吧。

这些都听奶奶说的。

昨晚我也听到一些。

安乙进城后,那日子也难,跟过两个男人,攒了点小钱就自己做,四年前嫁了一个款儿,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

近两年,男人生意越做越好,在外面也有了女人,不过对安乙没影响,照样过着自己的日子,就是心里有些莫名的空荡。

“快停……来润润胃……”姐夫的声音飘了出来。

“白……米粥……”安乙的身子颤了一下。

姐夫做菜不行,熬粥的功力老道。

我尝过几回,稠稀恰到好处,米粒晶莹剔透,泛着一层白珍珠一样的光,一勺猪油,少许葱花,香美得哟……

安乙的喉咙似在发哽,再看,眼里已噙了泪花。

听奶奶说,姐夫当年也每早为安乙熬粥的。

有一日,安乙就手一扬,掀翻了碗:

“我喝够了,有种就给我做燕窝粥!

阿萍收起扇子,在石凳落座,一勺一勺吃起来。

姐夫自己不吃,也不怎么说话,就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

“妈妈……妈妈……”大儿子领着小儿子跑出来。

“来来……”阿萍舀了满满一勺。

大儿子张大了嘴,小儿子也张大了嘴,还抢到哥哥前头来。

阿萍手一收:

“哥哥先来。

小儿子有些委屈,还是乖乖收起嘴,在旁等着,笑眯眯看着哥哥吃下,“轮到我啦!

”大儿子也笑眯眯看着第二勺送进了弟弟的嘴里。

四个人都在笑,笑声不大,却像水一样,在院子里千回百转。

“我的儿子啊……”安乙两次想冲进去,都被我死死拉住了。

她的嘴唇嗫嚅着,终是没说出话,身子一斜,若不是我及时扶住,就倒地上了。

笑声还没了,安乙支直了身子,“走吧……”她的泪水忍不住地肆虐。

安乙的生活不愁一切,但我能明白,她很渴望每天能拥有这样一个早晨。

注释:

嗫嚅:

niè

,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段通过安乙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她的迫切心情,也表现出她对曾经婚姻生活的眷念。

B.奶奶答应安乙见孩子的请求后,交代我千万盯紧了,她担心安乙看到孩子,看到姐夫如今的幸福生活后闹出事来。

C.本文让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