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高级微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微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芬商品:
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
它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
10.
生产函数: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可能的生产要素组合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
边际产量:
指的是在技术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12.
等产量曲线:
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它是指在要素价格不变,再存在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中(即长期中),生产者在其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在其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时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组合。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RTSLK=w/r(使用L和K这两种生产要素时的情况)
14.
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厂商是价格接受者的假设意味着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
即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
15.
不完全竞争市场:
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它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三种类型。
16.
古诺模型:
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
他们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
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个子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17.
边际产品价值:
(VMP)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它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即VMP=P×
MP,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18.
边际要素成本:
厂商在决定使用多少生产要素投入时,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即追加1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MRP能否补偿他为使用该单位要素所需支付的成本。
这种成本即增加1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可称为边际要素成本(MFC)。
19.
外在性:
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
20.
实证经济学:
是西方经济学中按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与规范经济学相对应的一个分支。
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因此又称为描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
21.
无差异曲线:
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22.
需求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者相关商品价格等其他因素发生变化的反应程度。
23.
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24.
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5.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26.
规模报酬: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7.
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28.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
即MR=MC。
29.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竟争市场是满足一下条件的市场:
(1)市场上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2)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因而消费者和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3)市场上的消费者和厂商拥有完全信息;
(4)厂商可以无成本地自由进入或者退出市场。
30.
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31.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通常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
商品的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消费该商品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从而需要厂商增加供给量。
32.
免费乘车者问题:
免费乘车者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乘车者问题因为无法排除人们从公共物品中获得收益,人们会希望自己不支付,而其他人支付。
免费乘车者问题使得私人市场无法供给商品。
33.
社会成本:
是指考虑到私人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进而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亦是一种机会成本。
即把社会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就放弃了在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34.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
厂商提供有差异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
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35.
交换的契约曲线:
所有无差异线的切点构成的轨迹,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
36.
生产的契约曲线:
所有等产量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
37.
生产可能性曲线:
指厂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
38.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或维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9.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4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1.
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市场尚存在少数厂商,单个厂商的产销量占整个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从而对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影响力;
第二,少数寡头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
第三,寡头市场上的价格相对稳定,竞争可以是非价格形式;
第四,市场上存在进入障碍。
42.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的约束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先下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
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升一位这劳动时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这样,消费者会增加所有(正常)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
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43.
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一般来说,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以下3个:
(1)交换最优;
(2)生产最优;
(3)产品混合最优。
44.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生产要素数量既定,生产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意两种产品生产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相等。
45.
科斯定理: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
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有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受益,可能还会因农产品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当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主要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的总收益变动的影响。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1、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
2、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比率大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
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1、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
2、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
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Ⅰ为投入量由零到平均产量最大;
Ⅱ为由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零;
Ⅲ为边际产量为负值。
在Ⅰ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其平均产量,使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理性的厂商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个区间。
在第Ⅲ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零,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
而在第Ⅱ阶段,虽然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但却能够增加总产量。
故,第Ⅱ阶段为合理投入区域。
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短期总产量曲线表现为一条先增后减的曲线。
受总产量曲线的支配,短期总成本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系。
根据定义:
边际成本MC=rL/MPL平均成本AVC=rL/APL可知,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
而且,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故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最低点。
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
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
衡。
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相应的供:
量。
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
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带来一定的产量增加量,而这些产量以不随单个厂商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价格出售。
因此,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乘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即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用公式表示为:
另一方面,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价格不随着厂商对要素使用量的变动而发生改变,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
)等于要素的价格(
),即
根据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厂商对劳动的最优使用量满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的条件:
如果要素价格发生变动,那么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因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因而,厂商对于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由此,厂商对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VMP=MP*P=R,其中R为要素价格。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而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价格P保持不变,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也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在图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和三条等成本线AB、A‘B‘和A‘‘B‘‘。
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Q给定的条件下,先看等成本线AB,该线处于Q以下,与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所以,AB所代表的成本过小,它不可能生产既定产量Q。
再看等成本线A‘‘B‘‘,它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交于a、b两点。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只要从a点出发,沿着Q往下向E点靠拢,或者,从b点出发,沿着Q往上向E点靠拢,就都可以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不断地降低成本,最后在Q与A‘B‘的相切处E点,实现最小的成本。
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RTSLK=w/r,且整理可得MPL/w=MPK/r。
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劳动对技术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工资与技术价格之比;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
试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指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
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
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
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
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的时候,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以劳动替代率资本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上升。
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在于:
当资本投入量固定时,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组合会沿一条既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不仅如此,当资本的投入量也下降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的更快,这是由于资本投入量的减少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向下移动。
因此,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作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
厂商的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利润,它必然从边际的角度衡量收益和成本,把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指点,即MR=MC。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为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即厂商生产这一单位产出是有利可图的,使得利润增加,所以这时候厂商会增加产出。
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为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即厂商生产这一单位产出是亏损的,使得利润减少,所以这时候厂商会减少产出。
因此,无论边际收益是大于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试图改变产量,以便使得利润增加。
只有当厂商的产量恰好位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点时,厂商才不会进一步调整产量,即厂商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最优产量。
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
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
每个寡头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古诺模型的假定是:
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0;
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
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产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应该说古诺对寡头行为的分析是经典的。
通过寡头行为的基本假定,古诺得到了一个均衡的价格和数量,从而使得这一模型可以直接纳入到新古典的体系之中。
但这一模型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最重要的是,在古诺米性中,厂商的最优行为是以竞争对手的产量不变为条件的,这显然不符合至少是不完全符合现实中寡头的行为。
其次,模型中假定厂商只调整产量而不调整价格或采取非价格和非数量的竞争,这也使得该模型不能作为寡头理论的普遍结论。
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资本注意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有以下4个原因:
(1)不完全竞争(垄断)
不完全竞争厂商不存在象完全竞争厂商那样的需求曲线,使得d=AR=MR=P,所以,不完全竞争的利润最大化状况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2)外部影响
如果个人采取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CPersonal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Vpersonal<
Cpersonal<
Vsociety则个人显然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3)公共物品
对于公共物品,即使它是非排他的。
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的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
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公共物品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力。
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这样做,那么公共物品的成本将无法被覆盖,结果便是产出低于最优数量,甚至是0产出。
显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4)不完全信息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商品。
人们在购买普通商品时,先要了解它的价值,看看值不值得买。
人们之所以愿意出钱购买信息,是因为还不知道它,一旦知道了它,就没有人会愿意再为此进行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做成“生意”,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
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因而在市场交易中会导致道德风险,使得市场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作用。
外在性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外在性又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
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影响的存在将使完全竞争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后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谁会得最大福利。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法进行帕累托改进:
(1)使用税收和津贴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企业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反之,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可以采取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补贴,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通过企业合并,使得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从而使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3)规定财产权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效,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
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因为此时被侵权者会得到侵权者的补偿,从而使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别。
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为什么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在它对应的产量下生产,供需双方的收益最大,市场是有效率的。
由于市场势力的存在,垄断者不会按照均衡产量进行生产,他们生产时选择边际收益(而不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出量,垄断直接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和导致市场低效率,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
或者说,凡是在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只要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则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