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760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繁芜(  )  ②悼念(  ) ③浅尝辄止(  )

④卓有成效(  )⑤忌恨(  )⑥诽谤(  )

⑦诅咒(  )⑧拂去(  )⑨诬蔑(  )

(2)多音字

①豁    ②量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4)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繁芜丛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浅尝辄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坚忍不拔: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把今天宴席上美味可口的食物都品尝了一下,赞不绝口,可惜你是浅尝辄止。

(  )

(2)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  )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

辨词填空

(1)空白·空缺

空白:

(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

空缺:

空着的职位,缺额;泛指事物中空着的或缺少的部分。

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________,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可谓僧多粥少,因为名额______太少,只能再等几年。

(2)估计·估量

估计:

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估量:

估计。

“估计”的运用范围比“估量”广。

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________的损失。

②这次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是难以________的,想做具体详细的统计也很困难。

三、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马克思、恩格斯名言

(1)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3)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4)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

(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恩格斯

(6)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恩格斯

一、作者简介

恩格斯,1820年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1846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1889年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主要作品有:

《共产党宣言》(同马克思共同起草)、《资本论》(同马克思合著)。

恩格斯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二、背景展示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

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的亲密战友和亲属,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三、文体知识

悼 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开头一般是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和地点、去世的原因及其享年等;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最后给死者以综合评价,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地概括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建树和实践功绩,在叙述和议论之中蕴含着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C.“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恩格斯在讲话中用“空白”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世界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D.剩余价值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

对于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恩格斯用“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来类比,意在强调马克思这一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E.马克思逝世后,千百万革命战友对他表示了尊敬、爱戴和悼念,这说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及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1.通读全文,思考回答文章概括了马克思哪两个方面的贡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太拗口,不好理解。

请认真读一读,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克思逝世了,但作者却没有使用“死”“去世”等词语,而是使用了“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这样的词语,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马克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现且都有巨大的成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话题 作者说: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时隔这么多年,有人对这句话发生了质疑,会是空白吗?

那不成革命事业后继无人了吗?

你怎么看?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

两人在一起生活了10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

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

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40个春秋。

他们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

恩格斯说:

“马克思是和我相交40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马克思说:

“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

”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可能,心甘情愿做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用挣来的钱接济马克思一家的生活。

运用示例 真正的友谊,不是搞哥们义气,不是不讲原则地一团和气。

真正的友谊是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理智为前提,以互助互爱为纽带,共同建立的一种高尚的情谊。

真正的友谊是人们高尚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是人们生活的强大精神支柱。

真正的友谊,能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就是一个范例。

我们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榜样,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中,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朋友之间,既要互相关心,又要在朋友有缺点、有错误时坦率地指出来。

二、课外素材

把一生献给科学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

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

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

“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选材感言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

居里夫人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生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

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

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