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7368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7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旬阳汞锑矿区综合整治可研1010180Word下载.docx

5.9电气设计60

5.10节能、消防、劳动保护、安全及环境保护62

5.11采暖通风专业63

6.环境监管能力建设64

6.1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64

6.2项目建设的地址及基础设施配套条件66

6.3建设方案67

6.4环境保护74

6.5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76

6.6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及培训78

7.土壤污染修复研究79

7.1旬阳县汞矿区土壤及农作物污染现状调查79

7.2区域土壤修复技术研究80

7.3重点汞污染场地类型的土壤修复示范工程方案设计84

8.饮用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处理87

8.1饮用水源地保护87

8.2饮用水处理87

8.3建筑结构设计90

8.4电气设计91

8.5节能、消防、劳动保护、安全及环境保护91

8.6采暖通风专业92

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项目93

9.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范围93

9.2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式93

9.3具体调整内容93

10.项目实施计划及招投标96

10.1.项目实施机构96

10.2施工组织及项目管理96

10.3项目招投标98

10.4项目实施进度99

10.5施工注意的问题100

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2

11.1投资估算102

11.2资金筹措106

11.3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106

12.效益分析107

12.1环境效益评价107

12.2社会效益评价107

12.3经济效益评价108

13.项目风险分析109

13.1主要风险因素分析109

13.2防范对策110

14.结论与建议112

14.1结论112

14.2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113

1概述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旬阳县汞矿区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建设单位:

旬阳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单位: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1.2项目建设地点

旬阳县公馆乡-红军乡汞矿区

1.3项目性质

重点防控区重金属综合防治项目

1.4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本项目是安康市旬阳县公馆乡-红军乡汞矿区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

研究内容包括汞矿区污染现状调查及综合防治规模的确定;

历史遗留土法炼汞废渣治理;

土壤生态修复研究;

饮用水源保护;

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等。

并对项目实施效果、环境影响、投资效益进行技术论证与评价。

主要研究内容为:

(1)汞矿区污染现状调查;

(2)汞污染综合防治目标及规模的确定;

(3)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方案的选择;

(4)工程设计方案;

(5)工程投资估算和效果评价;

(6)效益分析;

(7)主要研究结论。

1.5报告编制单位

陕西省工程咨询中心

1.6编制依据

1.6.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文;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8-10-29;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9-1;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5-11-1;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

《关于印发<

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18号);

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

和<

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

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85号);

《关于申报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函[2008]817号);

《陕西省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0号1995-8-11

《陕西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号1994-12-27;

《陕西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

1.6.2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一腐蚀性鉴别》GB5085.1;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DL/T5395—2007;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198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16-92;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

1.7研究结论

1.7.1简要综合结论

(1)通过对汞矿区污染现状调查,明确汞矿区土壤污染程度及范围,针对土壤重污染区域,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为有效解决区域污染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对历史遗留的土法炼汞废渣安全处置,可有效切断汞污染土壤的途径,逐步减缓矿区内土壤污染程度;

(3)进行汞矿区内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饮用水源保护,以保障区域内居民饮水安全及身体健康;

(4)根据旬阳县产业结构特点,配套建设日常环境监测及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体系,为环境管理提供必要的手段;

(5)通过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和完善汞金属监测制度以及宣传教育等,建立一套综合性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可使重污染防控区环境管理步入正规,为减缓该区域汞污染提供了可靠保障。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汞矿区汞污染程度及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真正体现党中央的“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政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本项目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项目,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意义非常巨大

由此可见,本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应于积极支持。

1.7.2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本项目是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公益事业,旬阳县位于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经济相对落后,资金缺口较大,建议政府在专项资金拨付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2)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到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项目实施时应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避免因项目实施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1.7.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7-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规模

(数量)

备注

1

建设内容

1.1

土壤生态修复

m2

4000

1.2

土法炼汞矿渣安全处置

1.2.1

危废填埋场

m3

24.5×

104

1.2.2

渗滤液处理站

m3/d

30

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改变土地性质

10000

1.4

安全饮水工程

72

1.5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5.1

环境监测站

1000

合建

1.5.2

环境监察大队

2

工程总投资额

万元

10655.6

2.1

土建工程

5937.2

2.2

设备购置

2986.2

2.3

设备安装

298.6

2.4

其它费用

1433.6

3

工程资金筹措

3.1

地方配套资金

3303.6

31%

3.2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7352

69%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建设单位及技术支持单位概况

2.1.1旬阳县概况

旬阳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

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

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319个村(居、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双高普九县,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权试点县。

旬阳资源富集。

地处南北过渡的内陆山区河源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县内农作物29类385个品种,中药材496种,是国际型优质烤烟基地、全国著名优质蚕茧之乡、全国人工栽培黄姜第一大县,特色农副产品狮头柑、樱桃、核桃、柿子、拐枣、花椒、油桐等富有胜名。

县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9种,汞、锑、铅、锌、镁、铁、石灰石、白云石储量尤为丰富,汞锑矿为全国特大型矿床,铅锌矿远景储量200万吨以上,石灰石储量达亿吨,瓦板石达2500亿立方米,重晶石储量152万吨。

境内主要河流196条,水能蕴量80多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12座,装机容量70万千瓦。

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溶洞瀑布、蜀河古镇、红军老祖等自然人文景观众多。

旬阳区位优势明显。

旬阳地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襄渝、西康铁路及316国道、102省道在旬阳交汇,境内铁路128公里,设站14个。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已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的“三通”目标。

随着西康高速公路的通车,十天高速公路、西康铁路复线及襄渝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汉江四级航线的开通,旬阳将成为陕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旬阳人文历史悠久厚重。

旬阳有人类生存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时设关,西汉置县,旬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历史。

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创造了以汉剧、民歌、民舞为重点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

旬阳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十五军、红三军、新四军在旬阳创建过革命根据地,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有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红军”命名的乡镇,红军精神对旬阳人民影响深远。

旬阳县域经济独具特色。

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紧紧依托生物、矿产、水能、旅游四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烤烟、蚕桑、畜牧、黄姜、林果主导产业,壮大烟草食品、矿产加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等五大工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依靠主导产业为支撑、后续产业为补充、具有旬阳特色的县域国民经济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亿元,同比增长14%。

完成工业总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6.9%。

完成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9.2%。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7亿元,同比增长21.7%。

全年争取中省项目资金2.2亿元、政策性扶持资金1.6亿元。

全年引资13.72亿元,到位6.2亿元。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40.6%。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35%。

2.1.2技术支持单位概况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78年,是陕西专门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技术研究、环保工程和清洁生产指导的专业机构,是环境保护部首批推荐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单位。

陕西省唯一持有“化工石化医药”、“轻工纺织化纤”、“交通运输”、“社会区域”四个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单位;

陕西省唯一的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单位和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设施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拥有六项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及总包资质。

现已成为拥有技术人员81人的高端环境科研机构。

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5人,硕士研究生28人,博士研究生5人。

持有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书46人,注册环评工程师19人。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同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共建的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

拥有较大型分析仪器设备150台(件),价值约1000万元人民币。

并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计量认证评审,具有七大类环境要素208项目监测资质;

同西安理工大学共建的西北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自主研制和进口的各类大、中、小型先进实验仪器设备达100余台,用于环境、水文水资源及土壤水分等领域的科学实验;

实验室面积3600m2,另有1500m2的露天实验场。

可承担水环境监测分析、土壤环境监测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分析以及噪声、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等监测分析项目。

研究领域以水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为主体,涉及水文学、水资源、环境工程、自然地理、气候学、水利规划、农田水利、水文地质、区域经济、信息技术应用、遥感等等诸多领域。

实验室下设污水处理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雨洪侵蚀大厅、土壤水分实验室、土壤化学分析室、MAT253质谱仪室、GIS实验室、动力水文实验厅、水力学实验室、河道型高含沙浑水特性概化试验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验室、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专用仪器开发室等;

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共建的国家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工业烟尘治理与脱硫、脱硝及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成绩显著。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作为陕西省社会公益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致力于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

建院以来,承担的重点科研课题中获省部级技术成果奖22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17项,地市级科技成果奖19项,拥有环境保护领域4项发明专利,发表环保科技论文200余篇。

先后组织实施了“渭河污染控制途径研究”、“陕西关中地区氧化塘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利用及示范工程试验研究”、“渭河地方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关中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渭河污染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关中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等一大批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为环境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关中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研究课题研究》有多项创新,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国家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5月获国家科委等四部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

2000年完成的联合国发展规划署资助的《控制西安大气颗粒物污染能力建设》(西安UNDP306项目)分包课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西安大气颗粒物的类型与来源,为陕西“十五”计划实施蓝天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持,获得了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秦俑小气候研究和环境质量评估及对策》为改善秦俑馆周围环境质量状况,保护秦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文物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进步三等奖。

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组织实施了“无脱墨废纸造纸零排放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果汁生产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和示范”、“MBR处理纺织印染废水研究”等应用及示范研究。

完成了30余项环境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均顺利通过了各级环保管理部门的验收。

环境治理技术及设备主要包括拥有HYF型环保医用焚烧炉技术成果和设备,MCTS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及装置,自动计量微量干粉加料机,电渗析反渗透纯水装置,微孔过滤器,电子除垢器,餐饮油烟净化设备等。

其中,2006年我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致力于黄姜皂素企业污水治理技术攻关,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使黄姜资源的质量利用率由原来不足90%提高到了94%,废水产生量由原来生产一吨皂素产生废水800吨降为现在的不足400吨,污染物COD产生量由原来每吨皂素产生30吨降为现在的1.5吨,成功提取了皂素水解物,实现了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示范工程已通过了环保部和省环保局的验收。

实施的渭河生物治理工程,全面掌握了渭河流域及其支流环境现状,明确了主要污染源分布和水质污染状况、适宜性湿地生物物种、群落及其分布,适宜性土壤类型及理化性质和分布,生物治理工程适宜性地形范围及其分布;

做出渭河生物治理工程规划,提出具体的生物治理措施;

建成了2处复合型人工湿地试点示范工程,运行良好,达到预期的环境治理效果,成为用“休养生息”理念推进河流污染治理的一大创举,获得了2007年度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环境规划研究方面,组织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陕西省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陕西生态功能区区划》、《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等较大型环境规划20余项,均通过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批准。

其中,《陕西省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拥有5个创新点,在全国同类规划评审中综合得分第一,被评为“陕西省2004年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

省政府、省环保局和高等院校将规划成果广泛运用,成效显著。

《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第一部环保规划,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战略指导作用。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首次对汉江、丹江(陕西段)按控制单元进行了水环境容量测算,在基于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控制单元不同的污染防治(削减)措施,对基于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做了有益的探索。

《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核心内容已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

《陕西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规划》是陕西省第一部关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专项规划,是落实环保部门“三统一、五加强”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保障统一监管的需要。

在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和环境标准体系研究方面,依托我院成立的陕西省清洁生产指导中心实施的陕西省清洁生产推进计划已持续进行了15年,清洁生产的触角已伸展到全省10个地市,16个行业,1000余家企业。

使陕西省的清洁生产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和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形成了政府号召、企业欢迎、职工拥护、自觉参与、向管理要效益的良好局面。

我院开发研制的《区域环境、经济、资源、人口、科技投入产出及产业、行业结构优化程序模块》、《河流水质随机预测及风险优化决策模型与程序模块》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负责起草了6项地方标准。

2.2旬阳县汞锑产业发展概况

2.2.1旬阳县汞矿分布及储量

旬阳县汞锑矿区已探明储量汞12252吨,锑52814吨,经过三十余年的开采,现保有储量汞9000吨,锑42000吨,远景储量汞20000吨,锑100000吨。

矿区内已圈定含矿体60个,其中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矿体53个,依附于已圈定含矿体的卫星盲矿体数量较多,有600多个。

含矿体规模大小不一,长数十米至800余米,个别1000余米,厚度0.67-2.94米,最大8.61米,汞品位0.4-1.67,个别2.13,含矿系数0.73米以上,少数为1,储量数十吨至千吨不等。

矿区内矿石的自然类型基本为单一的原生矿石,无过渡带矿石,氧化带不发育,仅在局部见少量锑矿。

从矿石含量可分为单质汞矿石,汞锑矿石、锑汞矿石、单质锑矿石,其中以汞锑矿石矿石和锑汞矿石为主。

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成为辰砂辉矿石,含有少量黑辰砂、自然汞、锑华等。

汞锑矿区主要位于羊山背斜的三级构造上,属大型汞锑矿床,居全国之首。

矿带主要分布在公馆至回龙一线,长约35公里,宽2~5公里,受公馆至回龙断褶区背斜为主的斜横向断层褶皱所控制。

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公馆组(D2G1)白云质破碎带上,属陡倾斜断层型,裂隙及层间破碎带中呈脉状、小透镜状、串球状、板状、舌状。

1958年陕西省地质队到此进行地质工作;

1977年9月提交部分勘探报告,查明为一大型矿床。

1984年10月秦巴地区地质论证会议确定,全矿分为三个含矿带,汞平均品位0.46%,锑平均品位1.9%。

其中青铜沟含矿带,有17条主要含矿脉,汞平均品位0.56%。

锑平均品位0.21%。

公馆北含矿带属单汞型矿床,有31条主要含矿脉,汞平均品位0.36%。

公馆南含矿带,有19条含矿脉,汞平均品位0.41%,锑平均品位1.7%。

2.2.2旬阳县汞矿开采历史演变

旬阳汞矿资源富集,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公馆、红军两乡至今仍保存有古人开采、冶炼汞矿的矿洞、矿炉等遗迹。

县志记载,早在宋、元时代旬阳境内就有规模化汞锑矿开采活动。

1962年,旬阳汞矿古矿洞群引起了著名地质学家张伯声的关注,研究认为“旬阳公馆河一带的汞矿始采时间应在战国末期”。

旬阳汞锑矿。

雍正《洵阳县志》记载:

“水银山,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南临蜀河,北连鹘岭,有朱砂、水银洞三处,今封闭”。

旬阳汞锑矿主要分布在公馆与竹筒乡(现红军乡)的大小青铜沟一带,绵延百余里,1958年陕西省地质一队进入矿区,经过近20年工作,于1977年9月提交地质勘控报告,1984年10月在公馆召开“秦巴地区地质论证会议”,确定为特大汞锑矿床。

当时乡办汞锑矿5个,村办汞锑矿3个。

据查阅,1958年8月本县在公馆建立汞矿,10月与重晶石矿合并,有职工300余人。

1959年3月与秦岭地质四队协作,根据矿点分布,定为公馆、洛河、大寨子3个工区,11个采矿点,4处冶炼。

下半年人员缩减一半,保留公馆开采和冶炼,年底产水银402公斤。

1960年3月,厂队分家,集中力量在大青沟开采。

1964年建起简易厂房宿舍610平方米,1965年7月因资金设备等问题停办。

7年共生产水银8035公斤。

根据地质论证会议资料,1985年5月本县与陕西省地质一队联合建立“陕西省旬阳汞锑矿”,矿址设公馆,投资20万元进行简易生产,年底有职工60人,分采矿、冶炼两个车间,固定资产7万余元,有空气压风机、凿岩机、抽风机、水泵等设备10台,电压开关柜5个,当年产汞锑矿石15吨。

1987年产朱砂14吨,汞矿砂1033吨,锑矿砂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