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918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毒、休克。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

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

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动脉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

3出血

4血栓形成

5梗死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B.慢性肾淤血C.心力衰竭D.慢性肠梗塞

2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B.侧枝性充血C.贫血后充血D.出血后充血

3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神经性B.侧枝性C.贫血后D.遗传性

4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B.心脏机能能障碍

C.胸膜疾病D.小动脉扩张

5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点状出血B.斑状出血C.益血D.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1动脉性充血:

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

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

简称充血。

2静脉性充血:

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

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3出血:

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

4血栓形成:

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5梗死:

由于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断绝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

1C2A、B、C3C4A、B、C5A、B、D

(1)淤血和缺氧:

淤血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缺氧以及酸性产物蓄积而使之

变性,损伤从而造成通透性增高。

(2)感染和中毒:

猪瘟,炭疽/出血性败血病,马传染性贫血,砷中毒等均可损伤毛细血管

壁,而通透性增高。

(3)炎症和过敏反应:

可损伤毛细血管壁。

(4)维生素C缺乏:

血管基底膜粘合质形成不足,影响毛细血管壁结构的完整性。

(5)血液性质的改变:

如果血液中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不足,均可引起渗出性出血。

在病因作用下心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后血小板,在胶原纤维上粘

集,形成小丘状的血小板丘,小丘逐渐增大并混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

即血栓头部。

血栓头部突入管腔内,使其后方血流变慢并出现旋涡,旋涡处形成新的血小板

丘,反复出现血小板丘并增多,→形成血小板梁(像珊瑚状)小梁间的血流逐渐变慢,局部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浓度逐渐增高,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构成网状结构

→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于是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

血栓的体部。

混合血栓完

全阻塞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内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

则构成红色血

栓。

血栓尾部。

第三章水肿、脱水和酸碱平衡障碍

1水肿

2脱水

3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性碱中毒

二、选择题

1局部小动脉痉挛、受压迫或阻塞可引起局部缺血,进一步导致()。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

2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丢失,引起()脱水。

A.高渗性B.低渗性C.等渗性D.混合性

3属于肝淤血的原因是()。

A.右心衰竭B.左心衰竭C.血浆渗透压降低D.水、钠潴留

4严重腹泻丢失大量肠液,引起()脱水。

三、判断题

1严重营养不良、肝病、肾病都引起水肿。

()

2心功能不全可以引起肺水肿。

3外呼吸性缺氧只能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4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增强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加强引起自身

性水肿。

1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1水肿:

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2脱水: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丢失就称为脱水。

3代谢性酸中毒:

血浆NaHCO3原发性减少,血浆pH值正常值下界或降低,这种情况就称

为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性碱中毒:

血浆H2CO3含量原发性减少,血浆pH在正常值上界或升高时称为呼吸性

碱中毒。

1A2C3A4C

1对2对3错4错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各种原因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肿瘤压迫静脉,静脉内有血栓

形成)时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入液体多而静脉端回流液体相对少。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严重营养不良或肝病的时候白蛋白生成减少,或肾脏疾病

时大量白蛋白随尿液排除体外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水肿。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发生缺氧,酸中毒,炎症,变态反应时候一方面可以直

接损伤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另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类生物活性物

质可以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间隙变大,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发生水肿。

(4)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一方面见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白蛋白到组织间隙,使

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另外也见于局部炎症,此时大量组织细胞崩解,钾离子等离子可

以跑到细胞外使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水肿。

(5)淋巴回流受阻:

(正常组织液的1/10经淋巴管回流)淋巴管阻塞或静脉压升高时

引起淋巴液回流不畅,这样部分组织液不能随淋巴液入血,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运走,增加组

织液胶体渗透压。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可严重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如急性肾小球

肾炎由于炎性深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并增生(肾小球完全或部分阻塞),阻碍了肾小球的滤

过。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则由于肾小球严重纤维化而影响滤过。

(2)肾小球重吸收增多:

A:

激素:

抗利尿激素(ADH保钠)和醛固酮(保钠,保水)分

泌增多时肾小球重吸收增多。

B:

肾血流重分布:

家畜的肾单位有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两种。

皮质肾单位接近肾脏表面,它们的髓袢较短,因此重吸收钠,水的作用较弱。

髓旁肾

单位靠近肾髓质,它们的髓袢长,重吸收钠水的作用也比皮质肾单位强得多。

正常时,肾血

流大部分通过皮质肾单位,只有少部分通过髓旁肾单位。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力衰竭,

休克),可出现肾血流的重新分配,这时肾血流大部分分配到髓旁肾单位,使较多的钠,水

被重吸收

第四章缺氧

1缺氧

2氧含量

1煤气中毒引起的缺氧属于()。

A.外呼吸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

2亚硝酸钠中毒引起()。

1缺氧初期心跳加快。

2循环性缺氧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大。

缺氧对脑功能有何影响?

为什么?

1缺氧:

机体组织器官出现氧的供应不足,或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称为缺氧。

2氧含量:

100ml血液内实际含的氧气毫升数,包括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和溶解在血浆

的氧气。

二、选择题1B2B

1对2错

在缺氧初期动物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加强。

所以临床上兴奋不安。

随着时

间的延长,大脑皮层兴奋转为抑制,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最后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

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原因:

生成减少:

缺氧使脑细胞糖代谢发生障碍,所以ATP生成减少/导致脑细胞膜

钠泵运转失常。

所以细胞内钠离子多钾离子少→影响神经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

也可以

引起脑细胞肿胀。

2.乙酰胆碱生成减少,缺氧时丙酮酸不能氧化脱羧与辅酶A生成,乙酰辅酶A。

第五章组织细胞损伤

1萎缩

2变性

3坏死

1脂肪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其边缘呈形。

2坏死细胞的核主要病变、和。

3蜡样坏死是组织的坏死。

1“西米脾”是脾细胞颗粒变性引起的。

四、选择题

1下列凋落与坏死的区别中正确的是()。

A.坏死是成片细胞死亡,而凋落是单个细胞死亡。

B.坏死有程序性,而凋落没有程序性。

C.坏死细胞膜完整性受破坏,而凋落细胞膜完整性不受破坏。

D.坏死不伴有炎症反应,而凋落伴有炎症反应。

2机体出现全身性萎缩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脂肪组织B肌肉组织C疏松结缔组织D骨组织

1颗粒变性的机理是什么?

1萎缩:

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出现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现象称为萎

缩。

2变性:

由于物质障碍机体某些组织的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虽是正常物质

(水分、蛋白质、糖类等)但数量增多时称为变性。

3坏死:

动物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

1脂肪滴、整齐、圆

2溶解、浓缩、破碎

3肌肉

1A、B、C、D2A

正常情况下钠离子,水分的交换需要能量的过程主要靠膜钠泵来实现。

在传染病、中毒、

缺氧等因素作用下,首先细胞内酶系统发生障碍,使三羧循环不能正常→产生能量减少→膜钠

泵功能下降→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增高→晶体渗透压升高→噬水性增强→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内→

引起细胞肿大,线粒体肿大→颗粒变性。

另外:

酶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内物质代谢障碍,中间

产物(乳酸、蛋白胨、酮体)增多,胶体渗透压升高→噬水性增强。

第六章适应与修复

1化生

2代偿

3再生

4肉芽组织

5机化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心脏长期收缩力加强加快而导致的肥大属于()。

A.代谢性代偿B.功能性代偿C.结构性代偿D.混合性代偿

2机体内再生能力很强而且整个生理过程中发生再生作用的细胞是()。

A.腺上皮细胞B.血细胞C.被覆上皮细胞D.肌细胞

3代偿形式有()

1肺肉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时渗出的纤维素化生的结果。

1骨组织的再生_______过程是什么?

2肉芽组织的功能是什么?

1化生:

机体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生活环境改变或某病因作用下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

程。

2代偿:

在病因作用下机体可以出现代谢障碍,功能紊乱,结构破坏时机体可以通过相应组

织器官的代谢,机能和结构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3再生:

机体坏死组织细胞通过邻近或相应健康存在的细胞分裂增殖而修复的过程。

4肉芽组织:

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所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

5机化:

疾病过程中体内一些不溶解的病理产物,例如坏死组织,血栓,炎症渗出物,血凝

块以及其他一些异物(铁钉,子弹片等)被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

如果病理产物,异物量过

多或过硬不能被结缔组织完全取代而可以被包裹起来,叫包囊形成。

清理病理产物、增生肉芽组织、上皮细胞增生

1骨组织的再生过程是什么?

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分几种情况。

损伤较轻只骨膜发生损伤时骨内外膜成骨细胞分

裂增殖再生。

严重损伤使发生骨折时骨组织的再生。

I.血肿形成:

骨折早期骨组织和附

近的软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凝块,形成血肿。

血肿周围形成炎性反应带。

II.

死骨吸收:

骨折的断端就有坏死的骨组织逐渐被破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溶解消化。

III.

骨痂形成:

巨骨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骨性肉芽组织并逐

渐向血肿生长取代血肿,使骨折两端连接形成纤维性骨痂。

纤维性骨痂里的成骨细胞逐渐变

性,形成多突起的骨细胞,分泌骨基质(骨粘蛋白,胶原纤维)形成骨样组织,巨骨磷酸酶

的作用下钙盐可以在基质中沉积,由于钙盐的沉积骨样组织变硬。

毛细血管生长在新生骨组

_______织时,成骨细胞一方面融合被破骨细胞吞噬,这样部分骨组织形成骨髓腔,另一方面围绕血

管并分裂增殖形成层状结构使骨组织质度变硬。

这时的骨组织称为终期性骨痂。

IV.新骨组

织的改建:

随着重力和肌肉拉力部分骨组织逐渐消失(因为骨痂结构是不规则),另一部分

骨组织进一步增殖形成能负重的骨组织。

(1).抵抗感染

(2).清除病理产物(3).机化可以填补缺损

第七章炎症

1炎症

1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是、、。

2白细胞向炎灶移动的机理是、、。

1炎症的增生初期常出现的细胞有()。

A.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成纤维细胞D.上皮细胞

2过敏性炎症和寄生虫病时,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增多。

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3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增多。

A.嗜酸性细胞B.嗜中性细胞C.嗜碱性细胞D.淋巴细胞

4实质上属于巨噬细胞的是()。

A.多核异物性巨细胞B.多核巨细胞

C.马立克氏细胞D.淋巴细胞

1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适应现象。

2炎症渗出过程包括血液循环障碍、液体渗出和白细胞游出。

3败血症是一种单独的传染性疾病。

1炎症渗出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请描述白细胞向炎灶移动的过程。

1炎症:

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1变质、渗出、增生

2电荷作用、表面张力改变、化学趋向性

1B2A3B4A、B

1对2对3错

①可以稀释毒素②渗出液里常常含有抗体,杀___________灭病原起积极作用③渗出的纤维素可以

交织成网,阻止病原和病理产物④促进吞噬

渗出液过多压迫发炎组织影响功能。

白细胞由血管内到血管外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边移:

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

滚动并靠近血管壁的现象叫边移。

边移是由选择素介导下炎症时IL—1,IL—6,TNF,刺激

血管内皮细胞上E—选择素,并通过相应配体之间作用完成。

②贴壁:

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

胞发生紧密贴附称为贴壁。

这是由整合素介导下白细胞翻滚中产生的信号激活整合素。

其阻

止白细胞翻滚。

③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发炎组织的过程称为游出。

游出的分子生物学

基础还不清楚。

有资料表明,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

关抗原1)相互反应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第八章发热

1致热原性发热

1发热的发展过程包括、、。

1发热是产热大于散热的过程。

2高渗性脱水导致的发热是致热原性发热。

3持续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瘦。

1致热原性发热:

就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引起的高水平的

体温调节活动。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退热期

1错2错3对

第九章肿瘤

1肿瘤

2癌

3肉瘤

1具有高度异性型恶性肿瘤细胞核的特征是、

、、、。

2肿瘤组织中糖代谢以为主。

1肿瘤组织的蛋白质代谢只合成代谢增强,促进肿瘤组织的生长。

1肿瘤:

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机体某组织的细胞出现过度增殖而形成与正常组织互不协调的细

胞群和新生物。

2癌:

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

“癌”。

3肉瘤:

间叶结缔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1细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失调、细胞核染色变深、核仁增多,显现、核膜弯曲、出现病理分

裂像

2无氧酵解

第十章心脏病理

心脏功能不全的机理是什么?

心脏功能不全机理是什么?

(一)心脏结构的破坏

心脏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大量的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一般情况下病因作用下

酶系统先受到损害,参与合成的酶受到抑制,而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仍然具有活性。

如DNA

酶可分解DNA,RNA酶可分解RNA,还有各种蛋白水解酶愤激心肌原纤维,出现各种坏

死性病变,结构破坏呆滞心肌收缩力减弱。

(二)心脏能量代谢障碍

1能量产生障碍如心肌缺血,缺氧使ATP生成减少。

2能量贮存障碍心肌细胞内酸中毒时线粒体内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降低是贮能物质

磷酸肌酸生成减少。

3能量利用障碍在高血压和心脏瓣膜疾病时形成异常的肌球蛋白聚合体,不能够很好利

用贮能物质,影响心脏收缩。

(三)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Ca+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当中一个中介物,若影响Ca2+的运转量和速度就影响这偶

联过程。

1肌浆网对Ca2+摄取,储存、释放障碍

心功能不全时,肌浆网ATP酶活性降低,使心肌肌浆网对的Ca2+摄取、储存发生障碍,

故当心肌兴奋时,其向胞浆内释放Ca2+也减少。

2Ca2+由细胞外内流受阻

Ca2+内流受心肌膜β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控制。

心功能不全时合成NE所需

的酪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故减少;

又β受体密度明显降低,因此Ca2+内流受阻并影响兴

奋——收缩偶联过程。

3Ca2+与肌钙蛋白结合障碍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障碍不能完成收缩过__________程。

H+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远远高于Ca2+与肌

钙蛋白的亲和力。

酸中毒时H+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心肌收缩减弱。

4Ca2+复位延缓

心功不全时ATP生成减少,收缩以后不能迅速将心肌收缩时进入胞浆内的Ca2+泵出,

致使Ca2+脱离肌钙蛋白速度变慢,Ca2+复位延缓。

第十一章造血系统病理

1贫血

1急性大出血初期机体血液总量急速减少引起()贫血。

A.正色素性B.低色素性C.高色素性D.混合性

2少量,反复长时间出血可引起()贫血。

A.低色素性B.正色素性C.高色素性D.混合性

1贫血:

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总容量或单位容量血液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值,称为贫血。

1A2A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病理

请叙述纤维素性肺炎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

1、充血、水肿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里有大量浆液渗出,其中含有少量白细胞和脱落肺泡壁上

皮细胞。

眼观:

体积肿大,质度开始变实,切面断流出带泡沫的液体,如果切一小块放水呈

半沉状态。

2、红色肝变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渗出大量纤维素,含有少量白细胞,多量红细胞。

看到

肺小叶边缘开始坏死,小叶间质增宽,间质里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渗出,含有白细胞,红细胞,

间质淋巴管扩张,血管周围炎→血管壁发生炎症→内膜发生损伤→血栓。

切一块放水沉下。

3、灰色肝变期:

肺泡壁充血不明显,肺泡腔内仍然有大量纤维素和白细胞,红细胞大部分已溶解,间

质血管变化更明显。

体积肿大质度变硬,灰黄色,切一块放水下沉,肺胸膜也有相似

的变化,肺胸膜变厚,粗糙不平。

4、消散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逐渐恢复正常,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溶解,逐渐消失,肺脏体积逐渐

恢复。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病理

1肝硬化

2黄疸

1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内容物消化,临床上常出现。

1长期低盐饲喂可引起()。

A.胃液分泌过多B.胃液分泌过少C.肠液分泌过多D.肠液分泌过少

1肝硬化:

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继而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

节状再生,使肝脏变形、变硬,称为肝硬变。

2黄疸:

由于胆红素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多,使血浆、皮肤、粘膜、巩膜等黄染

的一种病理变化称为黄疸。

过度、便秘

B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病理

1尿毒症

2肾功能不全

1.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早期以()变化为主。

A.变质性B.渗出性C.增生性D.化脓性

1尿毒症: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大量代谢产物,有毒产物不能够排除而

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自体中毒的综合症性症候群。

2肾功能不全:

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肾脏适应代偿能力显着减弱以至于不能有效排除代谢

产物和有毒物质,不能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以及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这种病

理过程称为肾功能不全。

C

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病理

非化脓性脑炎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镜下:

①血管反应血管外膜和血管周隙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积聚,构

成“管套”,血管本身充血。

②胶质细胞增生只要实质受损,就会发生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增生可以是局灶性(胶质结节)或弥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