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671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襄阳市得益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经济保持稳步提升,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4.9亿元,增速为7.2%。

其他地区经济规模相对而言偏小,地区生产总值均未超过2000亿元。

各州市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投资增长,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能去化等因素影响,2017年除武汉市较上年呈现恢复性增长外,湖北省大多州市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速仍集中在两位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较上年有所下滑,增速水平有所收窄,集中在10%至13%之间;

各州市的进出口规模仍呈现武汉市一马当先,其余各市规模偏小的格局,且受益于外贸需求复苏以及商品结构优化,外贸业绩普遍有所回暖,各市增速普遍较2016年有不同程度提升。

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各州市经济增速普遍有所加快,但投资增速仍有下滑压力。

财政实力:

2017年,得益于省内武汉等城市土地出让热度持续,湖北省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加之中央对湖北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上级补助收入继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但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为一般,且公共预算平衡对上级补助依赖较大。

2017年,湖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68%;

同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248.32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回升1.5个百分点,仍位居全国各省市第9位;

同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也有所提高,2017年税收比率为69.20%,较上年提升0.76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降序排列中位于第19位,较上年下降1位。

同年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7.76%,较上年降低0.54个百分点。

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636.6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1981.33亿元,占比处于75.15%的较优水平;

当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8.95%,较上年略有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与经济发展格局对应,湖北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化较为明显,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显著领先于其余各市,2017年达1402.93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1.01%;

襄阳和宜昌排名次之,2017年分别为314.9亿元和242.1亿元,也是当年唯二负增长的地区,当年增速分别为-1.81%和-19.30%;

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小于135亿元。

2017年湖北省下辖各州市财政收入夯实,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有一定提高,均在60%以上。

湖北省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能力仍普遍较低,2017年除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达到81.63%的较高水平外,其余州市均在53%以下。

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速较上年同期有不同幅度提升。

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2017年湖北省内房地产市场回温,土地成交价款增加,大部分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增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也较上年普遍提高。

其中,武汉市虽楼市调控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幅较上年下降6.66个百分点至39.01%,但仍稳居全省第一,为146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60.26%;

襄阳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增长66.08%至121.54亿元,升至全省第二位;

宜昌市则略有下降,当年为113.6亿元,下滑至第三位。

同时,部分地市如武汉市、天门市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较高,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超过0.8。

2018年前三季度,受各地楼市调控政策实施及房企融资环境收紧影响,以武汉市为领头的主要城市土地市场行情存在回落压力,预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将有较大波动可能。

债务状况:

2017年湖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增长,处于全国各省市中上游,但与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比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截至2017年末,湖北省政府债务余额为5715.53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11.99%,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降序第13位,未突破当年国务院核定的湖北省5996.50亿元债务限额。

2017年末湖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6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降序第23位。

此外,湖北省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有所缩减,2017年末,湖北省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分别为583.81亿元和1769.95亿元,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50.89亿元和341.41亿元。

考虑到后续政府债务限额管控加严以及湖北省具有较强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湖北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下辖州市情况看,2017年以来湖北省各州市政府债务分布较不均衡,集中于武汉市,2017年末武汉市债务余额高达2217.9亿元,占全省债务余额的38.80%。

同时,湖北省下辖各州市城投企业的存量债券及有息债务规模均主要集中于武汉市和省本级,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债的覆盖程度尚可,仅有荆门市、黄石市、随州市和潜江市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在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倍至1.4倍区间。

但各州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偿付压力普遍偏大,除恩施州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能完全覆盖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其中,潜江市、武汉市和宜昌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负担最重,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的2017年末带息债务占到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9倍、3.85倍和3.57倍。

一、湖北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湖北省经济实力分析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了汽车、化工、冶金、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较强,但部分产业仍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湖北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以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提高。

2017年以来湖北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仍排名全国各省第7位,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自2016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进一步提高,至2018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比重为9.5:

同期,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小幅回落,但仍是经济最主要增长动力。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其省会武汉市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区位条件独特。

与此同时,省内高校众多,科教资源较为丰富。

区位和交通优势及良好的科教资源,支撑了湖北省地方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7年,湖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中上游,当年湖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仍位列第7位;

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7.8%,增速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

湖北省系人口大省及劳动力富集大省,近年来持续向外输出劳动力,常住人口净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

2017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增至5902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7万人,但当年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为32.95万人,实际上全省人口为净流出。

当年末湖北省城镇化率为59.3%,高于上年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中部第一。

2017年,湖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1万元,位列各省市第19位,与经济总量相比,排名靠后。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随着地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湖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湖北省实现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59.69亿元,增长3.6%;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259.86亿元,增长7.1%;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503.40亿元,增长9.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0.8:

44.5:

44.7调整为2017年的10.3:

45.2,第三产业延续上年,仍处于支柱地位。

湖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了汽车、冶金、食品、石化、电力能源、纺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工业体系较为健全。

2017年,湖北省全省工业增加值为13874.21亿元,同比增长7.2%。

具体来看,依托东风汽车作为产业龙头,湖北省已成为国内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十堰-襄阳-武汉成为我国知名的“汽车工业走廊”。

受益于东风本田、上海通用等增长加快,2017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9%至266.9万辆,行业增加值增长14.5%,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

围绕武钢发展的冶金产业,是湖北省又一重要支柱产业,并形成了武汉-鄂州-黄石为基地的钢铁工业基地。

随着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加快以及环保、去产能等政策措施,钢材价格继续回升,2017年钢材产量同比增长6.3%,年产量为3581.9万吨。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内知名“光谷”,光电子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凭借高校集聚人才优势、政策背景扶持和产业集聚效应,近年来湖北省已引进或培育了一批电子信息板块的龙头企业,如摩托罗拉、武汉邮科院、冠捷、鸿富锦、骆驼集团、烽火科技等。

以手机、集成电路圆片、光电子器件为主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当年增加值增速为16.1%,较上年提升5.1个百分点。

但与此同时,汽车、钢铁等均是周期性行业,易受宏观经济波动以及产能过剩压力影响,2017年湖北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当年六大高耗能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8%,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重点高能耗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生铁和粗钢产量均在低位运行,分别增长0.7%、4.5%、3.4%和3.4%。

同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5.9%,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未来,湖北省将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新经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领域,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导航等16个优势行业细分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服务业方面,湖北省拥有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黄鹤楼等多处著名景点,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大。

2017年湖北省接待旅游总人数6.39亿人次,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5514亿元,增长12.8%。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较好地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也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新需求,湖北省服务业总量稳步增加。

其中,2017年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分别达到9.0%和17.8%,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作为内陆省份,长期以来消费和投资一直是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2017年,湖北省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48.4%和-7.2%。

具体来看,2017年湖北省继续大力推动项目投资和建设,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872.6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较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第三产业为主要投向,2017年第三产业投资额为17723.86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省投资比重达55.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当年完成工业投资12712.39亿元,增长11.9%;

同年,湖北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当年完成投资9640.6亿元,增长18.3%。

从具体行业投向看,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1257.48亿元和1404.93亿元,分别增长11.5%和33.4%。

此外,湖北省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同时销售情况良好,2017年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74.89亿元,增长6.5%;

商品房销售面积8155.21万平方米,增长9.8%,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258.92亿元,增长25.3%。

消费方面,2017年湖北省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发展,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394.10亿元,增长11.1%,增速较上年略降0.7个百分点。

随着信息网络的推广和物流运输服务的铺开,网络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增长点,2017年湖北省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672.41亿元,增长39.1%。

与此同时,新兴消费引领消费升级,同年,湖北省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1.9%、18.1%、11.5%、10.7%和7.7%。

对外贸易方面,2017年,全省进出口规模实现较大幅增长,但由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进出口总额对湖北省经济发展影响较小,当年实现进出口3134.3亿元,增幅为20.6%,其中出口2064.1亿元,增长20.2%,主要系高新技术产品、手机、电脑设备、液晶显示板等新兴产业产品和汽车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带动。

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1.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7.4%和9.4%,三次产业比重为9.5:

当期湖北省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9%、8.3%和5.5%,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13.3%、30.7%和29.4%。

从经济增长驱动力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万亿元,增速为11.3%,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9%,较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同期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为2464.8亿元,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收窄14.7个百分点。

(二)湖北省财政实力分析

但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为一般,且公共预算平衡对上级补助依赖较大,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小幅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湖北省全省财政收入主要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构成,2017年合计为8732.10亿元,较上年增长10.22%,主要增量来自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得益于省内武汉等城市土地出让市场景气度提升,2017年,湖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68%,对财政收入合计的贡献率为27.88%,较上年提高3.81个百分点。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收入质量较为一般。

2017年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仍位居全国各省市第9位。

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248.32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回升1.5个百分点;

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在2016年5月起全面推开营改增后,2017年湖北省税收收入主要由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贡献,分别占全年全省税收收入的38.29%、15.55%、9.60%和9.11%,当年税收增量主要来自企业所得税、契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增值税规模较上年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合计数下降76.89亿元。

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集中于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农林水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近年来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持续增长,上述7个领域合计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在75%左右。

2017年,湖北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6801.26亿元,同比增长5.89%。

从刚性支出[2]来看,2017年湖北省刚性支出规模保持增长,达到3894.74亿元,刚性支出占比由2015年的52.18%上升至2017年的57.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弹性不大。

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央财政对湖北省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依赖度有所加大,2017年湖北省获得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2974.73亿元,同比增长4.72%;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3]为47.76%,较上年降低0.54个百分点。

2018年1-9月,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636.6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1981.33亿元,占比为75.15%。

当期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386.22亿元,同比增长5.4%;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8.95%。

湖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受房地产及土地市场行情变化影响程度较大。

2017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上年回暖趋势,在以武汉市为代表的城市土地出让面积和价格均有所增长的带动下,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显著增长,拉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27.68%至2434.35亿元;

其中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为2111.99亿元,同比增长31.75%,占当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86.76%,较上年增加2.68个百分点。

2017年,湖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853.71亿元,同比增长42.43%。

从支出结构看,湖北省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为城乡社区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则主要集中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

2017年,全省城乡社区支出完成2565.39亿元,同比增长44.06%,占当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89.90%,较上年增加1.02个百分点。

湖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95.15%,较上年略增0.79个百分点。

从湖北省省本级财力看,由于湖北省所有省级共享税收收入全部下划市县,主要集中于市县级政府,省本级税收规模较小;

同时中央对湖北省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均列入省本级财政口径,因此省本级财政收入主要结构与全省存在差异,上级补助收入为其最主要贡献部分。

2017年,湖北省本级财政收入合计为3405.2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2974.73亿元,占比为87.3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非税收入为主,2017年大幅增长至219.10亿元,主要系部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专项收入和部分历年结存收入清理入库所致。

同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仅为28.13%,处于偏低水平。

湖北省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017年为139.77亿元,因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转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而有所下滑;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为112.92亿元,收支规模均较小,对整体财政收支影响不大。

二、下辖各州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湖北省下辖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等12个省辖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个民族自治州以及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基本都处在长江沿线或长江经济带。

从区域经济特点来看,湖北地区原有的格局是“一强众弱”,武汉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

在湖北省持续加大对襄阳和宜昌建设省级副中心的支持力度的背景下,以襄阳和宜昌为核心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湖北省各地区可分为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是一主武汉市;

第二梯度是由两个省级副中心襄阳、宜昌;

第三梯度是其余各市组成。

目前,湖北省的经济格局仍是武汉市独大的局面,两副距离真正的副中心定位仍有一定差距,省内其他区域短期内难以改变现有弱势地位。

根据《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湖北省将进一步优化全省城镇化布局和形态,针对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县级城市和小城镇等不同城镇特点,加快构建“一主两副、两横两纵、三群联动、多点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

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武汉城市圈建设进入发展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等六项任务得以明确。

武汉的中心城市地位将得以强化,湖北省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将得以增强。

(一)下辖各州市经济实力分析

湖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省会武汉市作为全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工业体系完善且落户企业较为优质,维持绝对领先优势;

作为省级副中心城市的宜昌市和襄阳市在全省经济格局中也占有较为重要地位,但宜昌市主导化工产业受环保督查影响,2017年经济增幅明显下滑,经济体量下滑至省内第三,不过2018年前三季度已有一定恢复;

其他地区经济规模相对而言偏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水平有所收窄,集中在10%至13%之间;

各州市的进出口规模仍呈现武汉市一马当先,其余各市规模偏小的格局,且受益于外贸需求复苏以及商品结构优化,外贸业绩普遍有所回暖。

从经济规模来看,2017年湖北省区域经济继续呈现分化格局,三个梯度之间泾渭分明。

省会武汉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4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6.72%,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38万元,同比增长11.06%,是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倍。

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7.5%,当年新增千亿产业东风本田,百亿企业3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户。

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7年调整为3.0:

43.7: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