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476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Word下载.docx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

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

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

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

委托审计动机不良;

业务类型风险很高;

内控极不健全;

经营状况极差。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

包括:

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双方义务、提交和签发审计报告的时间、委托人承担使用责任、收费、约定书的有效时间、违约责任、其他事项、公章(签字)、签约时间。

会计责任:

委托人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目标保驾),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保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资料保真)。

审计责任: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遵循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责任和义务都在事前予以界定,但责任为事后承担;

而义务乃事中执行。

审计委托人义务:

及时提供审计所需全部资料,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及时足额地支付审计费用。

审计人义务:

按约定时间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并保守商业秘密。

3、初评被审单位内控

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程序+人员职责分工+……

●初评被审单位内控目的是为了对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做出初步评价,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初评结果是决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4、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

重要性:

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教材P119)

审计风险:

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教材P129的定义比P51的定义好)

●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就应确定得越低。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5、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根据审计任务和具体情况拟定的具体审计工作步骤,由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编制。

6、控制测试

也称为符合性测试,指在初步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以及是否得到贯彻执行而进行的测试。

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的业务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判断内控的遵循程度,进而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信赖及可以信赖的程度。

控制测试实质上是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评价。

初评内控是准备阶段的工作,一定要做;

再评内控是实施阶段的工作,不一定做。

控制测试的内容:

①内控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测试;

②内控执行的有效性测试。

内控测试方法:

追踪法(检查证据法)-eg:

经办人员、审核人员签字

实验法(重做法)-eg:

经批准的领料单才能发料

观察法-eg:

现场观察

控制测试并为非每个项目所必须。

以下3种情况下均不进行控制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

①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②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③控制测试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控制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Case:

方案

A

B

C

D

E

F

G

控制测试(t1)

5

10

15

20

25

30

实质性测试(t2)

100

97

90

80

75

73

合计(t1+t2)

102

95

98

103

结论:

B中,5>

100-97,不进行该组控制测试。

G中,30>

100-73,不进行该组控制测试。

方案A等价于方案C。

方案F中,25<

100-73,进行该组的控制测试是可取的;

但综合考虑,应选用最佳方案D或者E。

●审计人员根据控制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确定实测重点)

7、实质性测试

指搜集直接证据所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检查。

就执行时间而言,控测一般在前,实测一般在后,但有时也有交叉。

Eg:

现金实测先于控测。

实测主要工作:

盘点实物;

检查凭证;

核实账户记录的余额;

核对有关记录;

对相关资产、负债的期末余额进行函证;

对计算结果进行复算;

向有关人员查询等。

●实质性测试必不可少,是审计实施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实测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抽样规模根据内控评价和控测结果而定。

实质性测试扩大到最大规模就变成详细审计。

8、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CPA凭借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个人实践经验,对分散的、个别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选出若干最具证明力的证据,作为编制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书的依据。

9、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教材P112)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

注册会计师、项目负责人和主任会计师三级复核制。

10、编制审计报告并提出管理建议书

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都是CPA提出的关于审计结果的正式文件。

出具审计报告是一种任务,具有公证性和强制性;

提出管理建议书是一种服务,不具有公证性和强制性。

11、审计资料归档

当期档案(如现金盘点表)自报告签发之日起保存十年,永久档案(如审计报告副本)应长期保存。

补充:

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审计的基本审计程序为:

  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终了后15日内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并在此后的三个月时间内监督其执行情况。

四、审计方法的概念教材P23

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方法包括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发生联系的媒介。

五、审计一般方法的种类

1、审计检查方法

①资料检查法(顺查、逆查、详查、抽查、审阅、核对、复算)

②实物检查法(盘点法、鉴定法、调节法)

盘点包括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

2、审计调查方法

①查询法(资料调查)包括面询、函询

②观察法(实物调查)

3、审计分析方法

①比较分析法

②比率分析法

③平衡分析法

④因素分析法

⑤账户分析法

⑥账龄分析法

Ⅰ.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包括哪些?

答:

顺查、逆查、详查、抽查、审阅、核对、复算、查询。

Ⅱ.证实财产物资客观存在的方法包括哪些?

盘点法、鉴定法、调节法、观察法。

 

六、审计一般方法的具体运用

Case1:

调节法2005年2月14日,注册会计师张某对A企业乙种原材料进行审计,盘点实物为42000千克。

经查,该企业2004年12月31日乙种原材料账面结存32000千克。

2004年12月31日至2005年2月14日期间,入库50500千克,出库40000千克,请运用调节法验证账面结存数的正确性并对有关账目数字进行调节。

【解析】

1、求结存日实存数

结存日实存数+收入数量-发出数量=盘点日实存数

∴结存日实存数=盘点日实存数-收入数量+发出数量=4.2-5.05+4=3.15(万Kg)

即结存日实存数为31500千克。

2、求结存日差异数

结存日差异数=结存日实存数-结存日账存数=31500-32000=-500(千克)

∴结存日乙材料发生短缺500千克。

Case2:

账户分析法审查某企业材料采购明细账时发现企业新建车间购入施工材料的运费为6000元计入存活采购成本。

【解析】错误分录借:

材料采购6000正确分录借:

在建工程6000

贷:

银行存款6000贷:

银行存款6000

错误分录+调整分录=正确分录

∴调整分录=正确分录-错误分录

调整分录借:

材料采购6000

红字更正法也可以用来调整分录,即先用红字冲销,再做一笔正确的分录。

Case3:

账龄分析法(了解)

账龄

客户户数

应收账款金额(元)

比重(%)

0~1个月

1~3个月

3~6个月

6~12个月

1年以上

合计

七、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教材P154(自学)

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查账技术抽样技术风险管理技术

●抽样技术实现了审计从详查到抽查的历史性飞跃,是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八、抽样技术的概念及种类

1、概念:

是指审计人员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2、抽样的种类:

①任意抽样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②判断抽样CPA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决定了该抽样方式的成效

③统计抽样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较为科学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大小成反比,可以量化;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

●控测-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实测-误受风险(β风险)、误拒风险(α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降低了审计效率,但审计效果可以得到保证;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是最危险的风险,效率很高,但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九、抽样技术的具体运用

1、属性抽样测定总体特征,常用于控测,解决某种属性的“发生率”

2、变量抽样估计总体金额,常用于实测,估计总体错误数额的大小

(1)均值估计抽样:

A-b/n*N

(2)比率估计抽样:

A-b/a*A

(3)差额估计抽样:

(a-b)/n*N= 

a/n*N 

-b/n*N

——选样本(n)加总金额---机械准确性

——选样本(n)审定金额—计价

A—— 

全样本(N)加总金额---机械准确性

A=a/n*N?

N/n=A/a?

十、统计抽样的步骤

1、确定审查总体

注意审查总体的充分性及其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总体中各单位的同质性。

2、确定抽样方式

(1)纯随机抽样也叫简单随机选样,包括编号抽签法(样本量较小时采用)、随机号码表法(样本量较大时采用)

随机号码表(又称为“乱数表”)举例:

某委托人应收账款的编号为0001至5000,审计人员拟利用随机数表选择其中的100份进行函证,随机号码表如下:

1

2

3

4

04734

39426

91035

54939

76873

10417

19688

83404

42038

48220

07514

48374

35658

38971

53779

选样起点是第1行第1列数字,选样路线是自左往右,选样方法是以各数的前四位数为准,审计员选择的最初5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多少?

答案:

0473、3942、1041、1968、4203

(2)机械抽样也叫等距离抽样、系统随机选样

Case:

从5000张凭证中抽取100张作为样本,先排队编号0001~5000,先用纯随机抽样法在0001~0100之间抽取第一个单位,如果被抽中的是0082号,那么,以后每间隔5000/100=50张就抽一张,即:

0082,0132,0182,…,0982,0032往上抽:

0082,0032,4982,…,0132。

从N个样本中抽取n个单位,抽查率×

抽样间距=n/N×

N/n=1

(3)分层抽样也叫分组(类)抽样,先分层,再在各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组别

(层次)

分组标准

(凭证金额)

凭证数量

()

抽查率

抽取样本数量

抽样方法

3000元以上

1000-3000

1000元以下

1000

500

100%

20%

10%

200

50

全部审查

机械抽样

纯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是判断抽样与统计抽样的结合,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审计效率。

(4)整群抽样先分群,每群包含若干样本单位,再使用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一群群地抽取样本(对抽中群中所有的样本单位实施全部审查)

某企业全年支票存根360本(群),从中抽取24本,并对这24本进行详查。

●整群抽样显著影响总体中各单位分配的均匀性,抽样误差较大。

3、确定样本单位数量

预计差错率↑则所需样本单位↑;

允许的误差分为↓则所需样本单位↑;

保证程度↑则所需样本单位↑。

4、审查后的评价

当实际差错率>

预计差错率时,应扩大抽样规模,当实际差错率<

预计差错率时,如果性质严重,也应扩大抽样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