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062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16.高血压(hypertension):

指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7.低血压(hypotension):

血压低于90/60mmHg。

常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衰等。

18.呼吸(respiration):

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19.外呼吸(externalrespiration):

即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20.气体运输(gastransport):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至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至肺。

21.内呼吸(internalrespiration):

即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2.肺牵张反射(pulmonarystretchreflex):

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又称黑-伯反射。

23.叩击(percussion):

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节而排出体外。

24.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

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积存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25.吸痰法(aspirationofsputum):

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26.氧气疗法(oxygenictherapy):

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治疗方法。

27.冷、热疗法(coldandheattherapy):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收缩和扩张,以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治疗目的的方法。

28.继发效应(secondaryeffect):

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此现象称继发效应。

29.管饲饮食(tubefeeding):

指经胃肠道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是临床中提供或补充营养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30.鼻饲法(nasogastricgavage):

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31.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

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32.多尿(polyuria):

指24h尿量超过2500ml。

33.少尿(oliguria):

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34.无尿(anuria)或尿闭(urodialysis):

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液产生者。

35.膀胱刺激征:

由膀胱、尿道感染和机械性刺激所致,主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

36.尿濒(frequentmicturition):

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37.尿急(urgentmicturition):

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38.尿痛(dysuria):

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

39.尿潴留(retentionofurine):

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40.尿失禁(incontinenceofurine):

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41.导尿术(catheterization):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42.留置导尿管术(retentioncatheterization):

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43.膀胱冲洗(bladderirrigation):

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藉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44.便秘(constipation):

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45.粪便嵌塞(fecalimpaction):

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发生于慢秘者。

46.腹泻(diarrhea):

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47.排便失禁(fecalincontinence):

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48.肠胀气(flatulence):

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49.灌肠法(enema):

-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50.给药(administeringmedication):

即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51.口服给药法(administeringoralmedications):

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目的。

52.注射给药法(administeringinjection):

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53.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injection,ID):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4.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injection,H):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55.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IM):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56.静脉注射与静脉血标本采集法(intravenousinjection,IVandbloodsampling):

是自静脉注入药液或抽取静脉血标本的方法。

57.动脉注射与动脉血标本采集(arterialinjectionandbloodsampling):

是自动脉注入药液或抽取动脉血标本的方法。

58.雾化吸入法(Inhalation):

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59.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

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60.晶体溶液(crystalloidsolution):

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液体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61.胶体溶液(colloidalsolution):

分子量大,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62.点滴系数:

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称为该输液器的点滴系数(gtt/ml)。

63.输液微粒(infusionparticle):

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一般在1~15μm,少数较大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

64.输液泵(infusionpump):

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65.静脉输血(bloodtransfusion):

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66.全血:

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

分为新鲜血和库存血两种。

67.新鲜血:

指在4℃常用抗凝保鲜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基本保留血液所有成分。

68.库存血:

4℃环境下可保存2~3周,含血液所有成分,但其有效成分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变化。

69.血型(bloodgroup):

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70.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将血型不相容的两种血液滴加于载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此现象称红细胞凝集。

71.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ingtest):

是检验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体的方法。

分直接(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间接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

若均未出现凝集反应或溶血,即交叉配血试验阴性,为配血相合,方可进行输血。

72.自体输血(autotransfusion):

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

最安全的输血方法。

73.成分输血(componenttransfusion):

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

根据患者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再输入一种或多种成分至患者体内。

74.溶血反应:

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溶血反应为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75.病情观察(clinicalobservation):

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

76.意识状态(consciousness):

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77.意识障碍(disturbanceofconsciousness):

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精神状态。

78.嗜睡(somnolence):

最轻度的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79.意识模糊(confusion):

程度较嗜睡深。

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80.昏睡(stupor):

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81.昏迷(coma):

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分浅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可对部分刺激产生反应;

深昏迷者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82.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

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83.洗胃(gastriclavage):

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和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84.濒死(dying):

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85.死亡(death):

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指个体的生命功能永久消失。

86.脑死亡(braindeath):

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87.濒死期(agonalstage):

又称临终期。

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88.临床死亡期(clinicaldeathstage):

临床死亡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89.生物学死亡期(biologicaldeathstage):

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cellulardeath)。

90.尸冷(algormortis):

是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

91.尸斑(livormortis):

死亡后由于血液循环停止,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血液向身体的支持部位坠积,皮肤呈现暗红色斑块或条纹称尸斑。

92.尸僵(rigormortis):

尸体肌肉僵硬,关节固定称为尸僵。

93.尸体腐败(postmortemdecomposition):

死亡后机体组织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因腐败细菌作用而分解的过程称为尸体腐败。

94.临终关怀(hospicecare):

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

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的支持和照料。

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得到维护和增强。

95.尸体护理(postmortemcare):

是对临终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也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

96.医嘱(physicianorder):

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拟定的书面嘱咐,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

97.长期医嘱:

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生注明停止后医嘱方才失效。

98.临时医嘱:

有效时间在24小时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

99.长期备用医嘱:

指有效时间在24h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

如prn。

100.临时备用医嘱:

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12h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如sos。

101.护理病历:

有关患者的健康资料、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记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记录。

102.特别护理记录(specialnursingrecord):

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对病情危重、大手术后或接受特殊治疗需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所作的客观记录。

103.病史报告(wardreport):

是由值班护士针对值班期间病室情况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等书写的书面交班报告,也是向下一班护士交待的工作重点。

 

1.人体的四种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温

37.0℃

36.3~37.2℃

肛温

37.5℃

36.5~37.7℃

腋温

36.5℃

36.0~37.0℃

2.成人正常体温

3.发热分期及表现

①体温上升期-----特点:

产热>

散热表现: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

②高热持续期-----特点: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表现: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软弱无力

③退热期-----特点:

散热>

产热表现: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4.发热分度

①低热:

37.3~38.0℃②中等热:

38.1~39.0℃

③高热:

39.1~41.0℃④超高热:

41.0℃以上

5.体温过低分度

①轻度:

32~35℃②中度:

30~32℃

③重度:

<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④致死温度:

23~25℃

6.常见热型及表现

①稽留热(constantfever):

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②弛张热(remittentfever):

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③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

④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

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

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7.发热的护理措施

⑴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又包括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

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⑵加强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②观察是否出现寒战、出血等伴随症状;

③观察发热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

④观察治疗结果,注意比较;

⑤观察液体出入量及体重变化

⑶注意补充营养和水份: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多饮水,每日3000ml为宜。

⑷促进患者舒适:

①休息:

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

②口腔护理:

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③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协助改变体位,防止压疮等

⑸心理护理:

①体温上升期:

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

②高热持续期:

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

③退热期:

清洁卫生,补充营养

8.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①环境温度:

22~24℃;

②保暖措施:

给予毯子、衣物以防体热散失,给予热饮以提高机体体温;

③加强监测:

观察生命体征,持续测体温并注意呼吸、脉搏、血压变化;

④病因治疗⑤积极治疗:

加强宣教,使避免引起体温过低

9.体温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①测量体温前,应点清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②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

③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④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⑤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

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⑥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⑦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10.血压的形成及正常血压范围

①形成前提:

足够量的血液充盈收缩压90~139mmHg

②基本因素:

心脏射血,外周阻力舒张压60~89mmHg

③重要作用: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脉压30~40mmHg

11.体位及身体不同部位对血压的影响

①体位:

卧位<坐位<立位

②身体不同部位:

右上肢高于左上肢(10~20mmHg);

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40mmHg)

12.血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①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②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③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

重测时,待水银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

必要时,作双侧对照

④注意测压装置(血压计、听诊器)、测量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13.正常呼吸表现

①频率16~18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

②呼吸与脉搏比为1:

4;

③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14.异常呼吸表现

⑴频率异常①呼吸过速:

呼吸频率>24次/min②呼吸过缓:

呼吸频率<12次/min

⑵深度异常①深度呼吸:

又称库斯莫氏(Kussmaul’s)呼吸:

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②浅快呼吸:

浅表而不规则

⑶节律异常①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Cheyne-Stokes)呼吸:

浅慢-深快-浅慢-暂停,周而复始②间断呼吸:

又称毕奥氏(Biots)呼吸;

特点:

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⑷声音异常①蝉鸣样(strident)呼吸:

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调;

②鼾声(stertorous)呼吸:

呼吸时发生一种粗大的鼾声

⑸形态异常①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②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⑹呼吸困难①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显著困难,有明显的三凹症②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费力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吸气、呼气均感费力

15.呼吸困难分类及各自特点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显著困难,有明显的三凹症;

见于气管阻塞、异物、喉头水肿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费力;

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吸气、呼气均感费力;

见于广泛性肺部疾病

16.吸痰法的注意事项(填空)

①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及连接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

③吸痰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

④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提高效果

⑤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

⑥每次吸痰时间<

15秒,以免造成缺氧

17.吸氧疗法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

吸氧浓度(%)=21+4×

氧流量(L/min)

18.氧疗的副作用(氧浓度>

60%,持续时间>

24h)

①氧中毒:

肺实质的改变②肺不张:

吸入性肺不张③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症状

④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⑤呼吸抑制:

见于Ⅱ型呼吸衰竭

19.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①方式②面积③时间④温度⑤部位⑥个体差异

20.冷、热疗法的目的(作用)

冷疗法:

①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②减轻疼痛③控制炎症扩散④降低体温

热疗法:

①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②减轻疼痛③减轻深部组织充血④保暖与舒适

21.冷、热疗法的禁忌

⑴血液循环障碍⑵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⑶组织损伤、破裂⑷对冷过敏

⑸昏迷、感觉异常、老弱慎用⑹禁忌部位:

①枕后、耳廓、阴囊处②心前区③腹部④足底

⑴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⑵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⑶各种脏器出血⑷软组织损伤或扭伤初期(48h内)⑸其他:

①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皮肤湿疹③急性炎症,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等④孕妇⑤金属移植物部位⑥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