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词典化学家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化学词典化学家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词典化学家doc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认识论上,他反对把分析和综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他成功地制出了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彩色玻璃和用这玻璃做的镶嵌画。
著有《论固体和液体》、《论化学的效应》、《真实物理化学概论》、《论地层》、《关于冷和热的原因探讨》等书。
【卡文迪许】
(HenryCavendish,1731~1810)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1731年生于法国的尼斯,是英国贵族的后裔。
1749~175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他生活朴素,不喜社交,性格孤独,终身未婚。
1798年用扭秤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还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的平均密度。
他在化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有:
研究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研究空气的组成并发现其中有约1/130的不知名的不活动气体(即以后发现的惰性气体);
用氢氧通电化合成水,发现水的组成;
水银集气法也是从他开始使用的。
【普利斯特里】
(JosephPriestley,1733~1804)英国化学家、唯物主义的哲学家。
他酷爱实验,1766年偶遇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并受其启发,立志于科学事业。
他用水槽、汞槽收集气体,并研究它们的性质,陆续发现氨、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一氧化氮等气体。
1774年他还独立地发现了氧气,是化学上的一项重要贡献,但他坚持燃素说,把氧称为“脱燃素的空气”。
在哲学上,认为大脑是“思维的部位”,人和自然界都服从于必然的客观规律,但并不因而否认人的主观努力作用。
他的唯物主义具有自然神论的色彩。
晚年因同情和赞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受到迫害而移居北美。
主要著作有《电史学》、《各种气体的实验与观察》、《从水中产生气体的实验》等。
【柏格曼】
(TorbernBergman,1735~1784)瑞典分析化学家和矿物学家。
他预言过钨、钼元素的存在,并试图提取锰,还作了有关碲的实验。
在他所著的《理化大纲》等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化学分析知识。
他与舍勒是密友。
他善于引导学生,如佐罕?
甘英发现了锰、埃尔姆发现了钼、得鲁雅尔兄弟发现钨都曾受过他的启示。
【舍勒】
(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瑞典化学家。
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知识渊博。
舍勒独立发现了氯气、氧气、氨、氯化氢等气体,还研究和记述了锰和钡的性质。
他也发现了砷酸、氢氟酸、钼酸等,并对普鲁士蓝、硫化氢、砷化氢、氢氰酸、亚砷酸铜等进行过研究。
银盐的感光性也是他发现的。
他首创的分离甘油和乳酸、草酸等有机酸的方法至今还沿用着。
著有《论空气与火》等书。
【拉瓦锡】
(AntoineLaurentLaroisier,1743~1794)法国化学家。
1772年开始研究硫、磷及金属的燃烧问题,证明物质燃烧和动物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他证明氧气是一种新元素,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给错误的燃素说以致命的打击,从而使化学变化的研究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1783年他写成《对于燃素之回顾》,确立了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初步的反应方程式,天平从此在化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他还开始了有机定量分析。
1787年,在他领导下同另外三位法国化学家拟订了化合物的第一个合理命名法,1789年写成的《化学基本教程》中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分类表,但书中仍认为无机元素中包括“热素”和“光素”。
法国大革命时期,因他曾任封建王朝的包税官,参与封建王朝的横征暴敛,并为之出谋划策,1794年5月8日被处死刑。
他的著作有《理化大纲》、《化学纪录》等。
【道尔顿】
(JohnDalti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1766年生于昆布兰的织布工人家庭里,他长期任小学教师。
他对气象颇感兴趣,自1787年起每天都纪录气象资料,由于对气象的喜好,引导他去研究气体的性质,于1801年发表了“气体分压定律”,又导出混和气体中某气体的溶解度与它的分压成正比的规律。
1803年他又发现了“倍比定律”,并引入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新概念,编制了有十四种元素的原子量表,他选定氢是最轻的元素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
他还编了元素符号,并将符号结合起来代表化合物,他是使用元素符号的创始人。
1808年发表的《化学哲学的新系统》中,提出了原子的科学假说“原子论”。
恩格斯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并指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道尔顿曾任曼彻斯特学院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教师,后由牛津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亨利】
(WillianHenry,1755~1836)英国化学家。
他著有许多有关化学的书籍。
他曾发现了气体被液体(包括溶液)吸收时,其溶解的量与气体的压强成正比,这就是“亨利定律”。
【阿佛加德罗】
(Amedeo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市。
出身于律师家庭,他20岁时获法学博士,以后致力于数学、物理学研究,1820年被聘为都灵大学物理教授。
他提出分子的概念,以及原子与分子区别的概念。
1811年在《物理杂志》上发表了“阿佛加德罗假说”。
他还根据气体的密度测定了分子的相对质量。
由于他的论点不易理解,以致这些假说在当时没有得到大家的赞同,后来经过康尼查罗的实验论证,直到1860年才获得普遍的公认。
阿佛加德罗“假说”发展成“阿佛加德罗定律”。
【盖吕萨克】
(Joseph Louis Gay-Lussac,1778~1850)法国化学家。
1778年12月6日生于利摩日附近的圣?
雷奥纳尔,19岁时入高级工艺专门学校学习。
曾任法国高级工艺专门学校和植物园的化学教授。
他曾和泰那尔合作,不利用电解而制出金属钾(用铁在高温下还原苛性钾),还用钾跟硼酸反应制得硼。
他还制得纯净的氢氟酸、无水氢氰酸、氰等。
1808年6月在宣读他用钾处理硼酸的论文时,当场表演实验,因爆炸而受伤,但他仍坚持不懈地工作。
于1809年宣布发现了气体化合的体积定律。
另外他认为酸有氢酸和氧酸两种。
他著有《物理化学之研究》等书,并撰写有148篇论文。
【戴维】
(SirHumphryDavy,1778~1829)英国化学家。
他性格活泼、富于感情、喜欢社交活动。
他在15岁时脱离学校生活。
致力于自学,在当医药学徒时,自学化学,并用酒杯、烟斗等代替化学仪器做化学实验。
20岁时任气学研究所监督,不久发现笑气的麻醉性,他测定了N2O、NO、NO2的质量组成。
他在1801年受聘为英国皇家化学学院担任化学助教和实验指导等职,开始了电化学的研究,是电化学创始人之一。
曾用电解法制取元素钾、钠、钙、锶、钡、镁等,考察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还独立地发现元素硼。
氯是舍勒发现的,但把他当成化合物,戴维通过实验确定氯为一种元素。
按照拉瓦锡的观点,酸中必须含氧元素,他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酸的主要成分是氢而不是氧。
此外,他还发明了矿工所用的安全灯。
1829年在日内瓦病故、终年51岁。
【贝采里乌斯】
(JnsJakobBerzelias,1779~1848)瑞典化学家。
1779年8月20日生于瑞典韦斐松答村,22岁获乌布萨拉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任斯德哥尔摩医学院教授。
他发展了原子论,并以氧原子为标准测定了四十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他还提出现代元素符号并排出原子量表(1811~1826年)。
他发现硒、钍、硅、铈、锆等许多元素。
开始引用了“有机化学”概念以区别“无机化学”。
但错误地用“生命力”解释有机物的生成。
他提出“二元论的电化基团学说”(1812年)和“同分异构”现象(1830年)。
著有《化学教程》、《动物的化学》、《化学总论》、《矿物学新系统》等书,从1821~1848年编辑出版《物理化学进展年报》等。
【法拉第】
(MichaelFaraday,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生于铁匠之家,少年时期在一家图书装订店当学徒。
他通过实验在许多方面都有所贡献。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这是现代电工学的基础。
他还发现,当时认为是各种不同形态的电,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1833~1834年发现电解定律(也称法拉第电解定律),这是电荷不连续性最早的有力证据。
他曾著文论述能量的转换,指出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他在研究电场和磁场时,发现了磁致旋光效应(称法拉第效应)。
在化学方面,他研究了氯,制得了液态氯,发现了四氯乙烷和六氯乙烷,特别在1825年发现了苯,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他用实验方法研究气体的扩散和若干气体的液化,并研究合金钢的性质,创制出多种光学玻璃的新品种。
【维勒】
(FriedrichWhler,1800~1882)德国化学家。
1800年7月31日生于法兰克福附近的埃歇海姆村。
少年起就爱好收集矿物、钱币,喜爱油画、刻蚀、化学实验等,曾获数学奖金。
1823年获外科和产科博士学位。
其后专攻化学,曾受业于贝采里乌斯和格美林。
他在事业上卓有成就,还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
他在1827年发现铝,1828年发现铍,他分离过硼、硅、钇。
1824年合成出草酸,还发现过硅烷。
1828年由无机物氰酸铵合成尿素,从而打破了生命力学说的束缚,指明了有机化学的合成方向。
他死于1882年10月9日,按其遗嘱,丧事从简,只在墓上放一石碑记其姓名。
他的重要著作有《无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和《化学分析中的实际练习》等。
【杜马】
(JeanBaptisteAndreDumas,1800~1884)法国化学家。
曾任法国的阿西尼姆和索尔本大学教授。
他创造了蒸气密度的测定法、氮的燃烧定量分析法。
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有机化学的理论发展上,例如1834年他研究石蜡氯化之后提出了“取代”的概念;
他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蒽,他还证明乙醇中有乙基,有助于“基团理论”的建立;
他又发现乙酸中的氢被氯取代后,基本性质未变,这样就导致了1839年化学类型学说的建立;
他在研究脂肪醇后,又发展了同系列的概念。
【巴拉尔德】
(AntoineJé
meBalard,1802~1876)法国化学家和药学家。
1802年9月30日生于蒙特培利埃,家境贫穷,曾在药学专业学校当实验室助手。
1824年他发现了溴元素,因而被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大学聘为教授。
他还发现并鉴定了次氯酸,改进了从海水中提取各种盐类的工艺方法。
【李比希】
(JustusVonLiebig,1803~1873)德国化学家。
1826年起先后长期担任吉森和明兴两大学教授,最先建立高等学校化学实验室。
他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时的有机化学和农业化学权威,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发现了氰酸银和雷酸银的异构现象;
改进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定量分析法;
创制三氯乙醛和氯仿;
研究了发酵和腐败的化学原理;
他把化学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提出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成为农业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还证实食物在体内氧化产生热和能。
他的论文多达318篇,专著有《有机化学对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食物化学》等。
他主编的德国《化学学报》是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
【格雷阿姆】
(ThomasGraham,1805~1869)英国化学家。
发现了气体扩散定律,即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他还研究胶体溶液与真溶液的区别,对胶体化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在《水是盐的成分》一文中指出,硫酸铜含的五个分子结晶水中,其中有一个分子结晶水不象其余四个水分子那样容易失去。
他的著作有《化学大纲》、《关于气体扩散的定律》、《关于气体分子的移动》等。
【本生】
(RobertWilnelmBunsen,1811~1899)德国化学家。
1811年生于戈丁根。
他在19岁时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曾以步行为主,用了三年时间,远游各地进行地质、矿山、工厂、学校的科学考察。
他从事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达55年之久,直到78岁才从海得尔堡大学退休。
他是基团学说的拥护者。
研究范围涉及电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在光化学领域内贡献较大。
利用他和基尔霍夫所创立的光谱化学分析法,在矿泉中发现铯(1860年)和铷(1861年)两元素。
他还是碘定量分析的创始人,并对光化学作用、冰岛的喷泉、二甲胂基等进行研究。
他研制和改进的仪器设备有:
本生灯(煤气灯)、本生电池、油斑光度计、各种量热器、节温器、定高水浴、过滤泵等。
他在实验中,敢于接触极毒和易于爆炸的物质,发现新鲜的氢氧化铁可以解砷毒。
本生为人谦逊,性格开朗,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以“总是没有功夫”为由终身未娶。
1899年8月16日逝世,终年88岁。
【热拉尔】
(CharlesGerhardt,1816~1856)法国化学家。
1843年建议改革原子量系统,并提出把分子量定为该物质在气态时与2克氢气同体积时的质量。
他在进行有机物分类时,认识到“同系物”的存在。
1853年他在取代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类型论”,把当时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分别纳入水、氯化氢、氨、氢四种基本类型。
这四种母体化合物中的氢被各种基取代,可得到各种有机化合物。
【武尔兹】
(CharlesAdolpheWurtz,1817~1884)法国有机化学家。
曾任巴黎大学教授。
他在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中,先后发现次磷酸、三氯氧磷、胺类、烃类、乙二醇、环氧乙烷,以及醛还原成醇和醇醛缩合等反应。
1855年发现将卤代烷和金属纳作用制备烃类的合成方法(武尔兹反应)。
他的重要著作有《纯粹和应用化学辞典》、《化学哲学讲义》和《原子学说》等。
【霍夫曼】
(AugustWilhelmHofmann,1818~1892)德国有机化学家。
他是李比希的学生。
1845年起任英国皇家化学学院教授二十年。
1864年返回德国,任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
他在1868年创建了德国化学会。
他还是德国染料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研究的题材广泛,自甲醛和异腈类化合物,到苯胺和它的衍生物均有所涉及,他还从煤焦油中制出许多染料中间体或染料的苯胺衍生物,如碱性品红和苯胺盐等。
他在化学理论上也有所建树,如提出有机物分类里的“氨类型”;
在络合物方面提出了“霍夫曼铵盐理论”。
他的著作有《近世普通化学》等。
【基尔霍夫】
(Gustav RobertKirchhoff,1824~1887)德国物理化学家。
曾任柏林大学和海得尔贝格大学教授。
他在1859年根据热平衡原理导出物体对电磁辐射的发射本领与吸收系数成正比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他还解释了太阳光谱里的暗线(夫劳和费线)出现的原因,他与本生共同发明了分光镜,并用它发现了铯和铷,共同创立了光谱分析化学。
1858年他提出了计算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焓变的基尔霍夫定律。
【康尼查罗】
(StanislaoCannizzaro,1826~1910)意大利化学家。
他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上都有一定的贡献。
在有机化学方面,他发现芳香醛跟碱反应而转变成相应的醇和酸(康尼查罗反应)。
在无机化学上,他应用了阿佛加德罗假说和杜隆—珀蒂定律来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
1860年他在《化学哲学课程大纲》里,把原子—分子的理论整理成一个协调的系统,并和有关的实验方法相贯通,他提出的有关原子量和分子量的正确概念,深得化学家们的赞许和承认,从而结束了长期存在的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上的混乱局面,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许多障碍。
【布特列洛夫】
(AπekcaндpMиxaйπoвицЪyтлepoв,1828~1886)俄国化学家。
1828年生于喀山省的契斯托波尔市。
曾在喀山大学学习,并留校任教。
1861年他在“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做了《论物质的化学结构》的报告,强调了化学结构的概念,他指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化学结构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由其结构推测性质;
也可依据其性质和反应来推测结构。
是他首先提出了有关有机物的结构理论。
在此理论基础上他合成了叔丁醇、异丁烯、乌洛托品和某些糖类化合物,并发现了异丁烯的聚合反应。
他的理论与实践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1864年写了《有机化学通论导言》,书中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对有机物进行了分类。
【凯库勒】
(FriedrichAugustKekule,1829~1896)德国有机化学家,1857年他提出“原子数”(即原子价)的概念,指出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与某一个原子相化合的其它元素的原子或基的数目,取决于各成分的亲合力值(即原子价)。
他还提到了氢、钾、氯、溴是一价的;
氧、硫是二价的;
氮、磷、砷是三价的;
碳是四价的。
1865年他提出苯分子为环状结构的论说。
这些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著作有《有机化学教程》等。
【迈尔】
(JuliusLotharMeyer,1830~1895)德国化学家。
1830年8月19日生于奥顿堡大公国的瓦勒尔。
1854年在武兹堡大学获医学博士。
由于他对科学的兴趣大于行医,所以他又向本生和基尔霍夫学习理化。
1858年在布雷斯劳大学教物理和化学。
1876年任图宾根大学化学教授,曾兼任校长。
他在1864年写的《近代化学理论》一书中论及元素的性质跟原子量的关系,在书中刊出一个《六元素表》。
1869年他把当时已知的56种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表明原子量跟原子体系的关系,并把这些元素分为族和副族。
他还绘出原子量与原子体积的关系曲线;
元素的熔点、挥发性、属性、脆性和电化性等的周期性,提出了原子量和元素的物理性质间的周期性关系的论述。
迈尔提出的周期律偏重于原子量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而同年门捷列夫提出的周期律则比较全面、细致。
此外他还发现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并研究了呼吸生理学。
迈尔死于1895年4月11日。
著作主要有《近代化学理论》、《元素的自然系统》、《血液中的气体》等。
【诺贝尔】
(AlfredNobel,1833~1896)瑞典的化学家和发明家。
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
他父亲是机械制造商、地雷发明家,这对诺贝尔的早期成长有很大影响。
他在少年时就帮助其父搞水雷,17岁到美国留学,专攻化学。
1863年回到斯德哥尔摩,开始从事改进硝化甘油的试验,几经失败,1867年9月3日在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大爆炸,致使其父被炸残,其弟奥斯加被炸死。
他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在1867年发明了安全的烈性炸药。
1868年瑞典科学会奖给他父子“雷特斯泰特”奖。
1875年他还发明了用硝化甘油和火药棉制成的强大威力的胶状炸药,1888年他又发明了混和无烟炸药,除了炸药和火器技术外,他在化学等领域还有许多发明,他在各国取得300多项发明专利权。
诺贝尔一生勤奋,有着无穷的创造力,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终生独身,他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将其遗产的一部分共920万美金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为奖金(设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和平五种奖金)褒奖那些“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
”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各项诺贝尔奖金。
【门捷列夫】
(АлександрМихайовицЬутлеров,1834~1907)俄国化学家。
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
1857年毕业于彼得堡师范学院,并获得金质奖章。
曾在敖得隆中学任教,1859年获硕士学位,1859年到1861年到国外搞科学研究,1861年回国获博士学位,并应聘任彼得堡工业学院化学教授,后任彼得堡大学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是比较全面和细致地发现和表述了元素的周期律,并预言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及其主要性质。
另外他还提出了溶液的水化理论,他的研究为建立溶液理论奠定了基础。
1860年他发现了气体的临界温度。
他在发现元素周期律方面获得的伟大成就,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尊敬,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等十多个外国科学学会的会员,以及剑桥大学等许多国家高等学府的名誉博士称号。
他的著作有《化学原理》等。
【纽兰兹】
(John AloxanderBeiuaNewlands,1837~1898)英国化学家。
1837年生于色棱克。
19岁在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学习,是霍夫曼的学生。
曾任女子医学校校长和伦敦学院的化学教授。
1864年他发现把元素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时,每隔八元素就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复出现的现象,即所称的“八音律”,但当时未被人们承认还受到嘲笑。
后来周期律被门捷列夫和迈尔发现了,这时才引起英国对纽兰兹的重视,1887年奖给他戴维奖章以表彰他的功绩。
【马可尼可夫】
(ВладимирВасилъевицМарков-ников,1888~1904)俄国有机化学家。
1861年毕业于喀山大学。
他受布特列洛夫化学结构理论的影响,1869年发表了“分子中原子的相互影响”的论文,1875年他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出有机化学加成反应的定位法则:
在烯烃和含氢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时,氢原子总是加到双键两端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帕金】
(WilliamHenryPerkin,1838~1907)英国有机化学家。
1853年他在皇家化学学院受业于霍夫曼,并任其实验助手。
1856年他发现了苯胺紫染料,并很快投入工业化生产,成为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1868年他由水杨醛合成香豆素,成为人工合成天然香料的开端。
1869年他还研究出从蒽制茜素的方法,并从事茜素的工业生产。
除在化学工业上的贡献外,他还发现芳香酮和脂肪酸酐在碱性环境下缩合成为α、β不饱和酸的反应(即帕金反应)。
【范特荷夫】
(JacobusHendricusVan'
tHoff,1852~1911)荷兰物理化学家。
1874年9月他与法国化学家勒贝尔(JosephAchilleLebel,1847~1930)各自独立地提出碳原子的正四面体理论,他还描述了马来酸和延胡索酸的几何异构现象,提出这些物质中有不对称的碳原子,为立体化学打下了基础。
以后他又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法则。
他还与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1853~1932)一起合办《物理化学杂志》并发表过许多文章。
“物理化学”一词即由此开始的。
他的成就为近代物理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的著作有《论原子在空间的构造》、《化学的动力学的研究》、《化学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