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5291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在多数情况下,垂耳呈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由于耳朵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是分别独立遗传的,受三对基因的控制,就造成杂种猪的耳形变化较多。

④有害性状(或称遗传缺陷)

这类性状主要包括(半)致死和畸形性状,它们由有害基因引起的,是可以遗传的。

这些有害基因是由基因突变形成的,并且是隐性遗传,杂合子时不容易剔除这种基因,可采用测交、DNA诊断(探针)等方法,在猪群中消除这种基因。

(半)致死性状包括:

猪的应激综合征(PSS)、脑水肿、兔唇(口唇裂缝)、肛门闭锁、四肢缺失或完全麻痹、子宫闭锁、先天失明、肌肉痉挛等;

常见的畸形性状有:

隐睾、单睾、阴囊疝、雌雄同体、单趾、无毛、被毛卷曲、背部旋毛及瞎乳头等。

因此,生产中如遇到这样的个体必须及时淘汰其本身和它的双亲,并且不从其所在窝中选留种猪,否则将造成损失。

对于这类猪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应注意:

A.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个体档案。

B.坚决淘汰。

C.对于引进种猪,要了解其系谱中祖先有无遗传疾病。

D.避免不必要的近亲繁殖。

E.重视环境保护,排除环境中的各种致畸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辐射等)。

F.加强母猪怀孕期的饲管,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G.慎用药物。

⑤血液性状

它是指:

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化物质而获得的性状。

由于畜禽的生长是由一系列生化反应来完成的,这些生化反应中就有各种酶和代谢中间产物等生化物质的参与,这些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的大小与畜禽的生长发育表现是相关的。

因此,测定它们,根据它们进行选择,就间接选择了畜禽的表型性状(如日增重),有人将根据血液性状的选择称为是生化育种。

(二)猪的数量性状

1.猪的数量性状及测定方法

①繁殖性状

包括产仔数、初生个体(窝)重、泌乳力、断乳窝重、初产日龄和产仔间隔。

繁殖性状多数遗传力较低,所以依靠个体选择不容易提高,只有采取其它方式(如杂交),利用杂种的繁殖力优势提高繁殖性能。

A、产仔数

有两个指标,即窝产仔数(或称总产仔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窝产活仔数。

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在0.03—0.24之间,说明它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如母猪的年龄(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后下降,主要是排卵数的变化)、胎次(变化规律同前)、胎儿存活率、营养状况、配种时间和方法、公猪精液品质、疾病(如细小病毒病、乙脑、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等)等因素。

产仔数是一个复合性状,可分解为排卵数、受精率、胚胎成活率三个性状。

母猪排卵数的遗传力较高为0.4—0.5,胚胎成活率的较低,这是导致猪繁殖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母猪过肥,则排卵数减少;

怀孕期过肥易造成胚胎死亡,故一般要求孕猪不能过肥;

膘情中等稍偏上即可。

产仔数与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呈负相关,如果单纯追求过高的产仔数,则初生重、仔猪成活率降低,母猪的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在选择时必须要兼顾,所以不是产仔越多越好。

B、初生(个体)重、窝重

指仔猪在出生后12h以内称得的个体重;

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初生重是反映仔猪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仔猪哺育率(成活率)、哺乳期增重和断乳重呈正相关,与产仔数为负相关。

初生(个体)重的遗传力为0.1,初生窝重的较高,为0.24—O.42,所以从选种意义上来讲,初生窝重高于初生个体重。

初生重主要受母猪年龄、产次、妊娠期营养状况、窝产仔数等母体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差异也较大,如国外品种猪的初生重大于我国地方品种猪。

C、泌乳力

一头母猪的泌乳力大小,一般是用21或35日龄仔猪全窝重来表示,其中包括带养仔猪,不包括已寄养出去的仔猪。

选2l或35日龄,是因为此时母猪产奶已开始明显减少,并且仔猪己开始断奶。

母猪的泌乳力对仔猪的成活和哺乳期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遗传力较低(为0.1)。

D、断乳窝重

指仔猪断乳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包括寄养过来的仔猪),一般在早晨空腹(喂料前)时称重。

断乳窝重的遗传力较低,为0.12左右。

断乳窝重与产仔数、初生重、哺育率、哺乳期增重和断奶个体重等主要繁殖性状均呈正相关。

仔猪在断乳时选择,主要是依据断乳窝重。

断乳窝重是评定母猪繁殖性状的一个综合指标。

除此之外,断乳窝重还反映了一头母猪的总产肉能力的大小。

因为断乳窝重与4月龄和6月龄窝重均呈较大的正相关。

根据断乳窝重能早期预测一头母猪的产肉能力。

E、初产日龄和产仔间隔

初产日龄即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产仔间隔即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妊娠期+空怀期(哺乳期+配种前期)。

初产日龄受母猪营养、自然环境和管理、疾病等的影响,产仔间隔期也受到母猪膘情、年龄、疾病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②育肥性能(即生长肥育性状)

产肉是养猪生产的最终目标之一,而肉只有在生长肥育过程中形成,因此,生长肥育性状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性状,又是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

这一类性状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日采食量等。

这些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可通过个体选择提高它们的表现。

A、生长速度

对于一个个体来讲,因肥育不只一天,故生长速度一般用平均日增重来表示。

指在一定的生长肥育期内,平均每日的活重增长量,单位是克(g),计算公式为:

平均日增重=(期末重一期初重)/肥育天数,

通常是以仔猪断乳至上市体重(100Kg)期间的平均日增重表示,也可用达到体重100Kg时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

在性能测验时,一般是选择活重在20—25kg至90kg这一阶段来测定肥育期平均日增重的。

生长速度的遗传力为0.26—0.4l,属中值遗传力。

B、饲料转化率

指在性能测定期间,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风干饲料量,即消耗饲料量与增重之比。

它又叫耗料增重比、增重耗料比、料肉(重)比、饲料报酬(F/G)和饲料效率等,它的公式为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

(期末重-期初重)。

在进行种猪的性能测定时,要得到个体的饲料报酬,过去较麻烦,因为在群养情况下个体的饲料消耗难以计量,为了克服这一点,过去采用的是单栏个体饲喂,这样与生产中猪是群养之间产生了矛盾(因为群养时,猪之间的竞争会影响猪的采食量,这将直接影响饲料报酬的高低)。

但现在有一种“电子识别自动记料测试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投资较大。

饲料转化率的遗传力为0.3—0.48,生长速度与之有较强的遗传相关(相关系数为:

-0.7),故可通过生长速度进行间接选择。

C、日采食量

即在不限食的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也被称为饲料采食能力或随意采食量。

公式为:

日采食量=育肥期饲料消耗量÷

育肥天数

猪的采食量是度量猪食欲好坏的性状。

采食量是近来育种方案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性状。

我国的农户在选种时很注意猪的“吃口”(即采食能力),认识到只有能吃才能快长,因采食量与日增重呈强的正相关,日采食量的遗传力平均为0.3(0.2--0.45)。

另外,由于采食量大,易造成背膘较厚,瘦肉率低,因此通过控制采食来减少体内指肪的沉积是生产中常用的手段,如在肥育阶段,到60kg以后要限饲就是这个道理。

③胴体品质

A、胴体性状

猪经屠宰后测得的性状,都是胴体性状。

它们是一些最重要和最有经济价值的性状,遗传力较高。

它们的表现受猪的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影响。

这些性状主要包括屠宰率、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腿臀比例和胴体瘦肉率等。

a、屠宰率

屠宰率即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率(即:

胴体重/宰前活重×

100%)。

胴体重即猪经屠宰之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头是从耳根后枕寰关节及下颌上的自然皱褶处切下,前蹄在腕关节处、后蹄从跗关节处切下,尾从紧贴肛门处切下。

宰前活重是指猪在宰前停食(给水)24小时的空腹体重。

猪的屠宰率应不低于70%,高的可达80%以上。

屠宰率高则产肉量大。

它的遗传力为0.3--0.4。

b、胴体长

包括胴体直长和斜长,测量时必须将胴体倒挂(后肢朝上),直长是指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前缘;

斜长是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

胴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62,通过个体选择提高此性状效果显著。

它与瘦肉率呈正相关,即猪的身体长则瘦肉率高,胴体长度是反映胴体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c、背膘厚度

即背部皮下脂肪的厚度。

国外测量背膘厚是将皮厚算在内的,我国不算。

一般是选胴体上的三点即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测量,取平均值,得到平均背膘厚。

用游标卡尺测。

另外,由于测量工具的进步,现在活体测膘厚也非常普及,如金属尺测和超声波测膘仪等。

测量时,距离背中线4-6厘米,三点分别取自:

肩胛骨后缘、最后肋骨处、髋结节前缘(即腰角、膝关节上方)。

如测一点,一般选最后肋骨处,因为较易摸到。

背膘厚的遗传力很高,为0.52—0.93,这一性状一直是猪选育的主要性状之一,尤其是活体测膘技术完善之后。

d、眼肌面积

即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的面积。

我国一般在左侧胴体胸腰椎结合处垂直劈开脊椎骨,即露出眼肌(即背最长肌)进行测定。

分胴体测定和活体超声波测定两种。

胴体测定为硫酸纸法,计算面积的方法有三种,即(a)公式法(眼肌宽×

眼肌厚×

0.7、单位为平方厘米);

(b)求积仪法;

(c)坐标纸法。

眼肌面积的遗传力较高,约为0.48,与胴体瘦肉率呈强的正相关(0.7),与背膘厚和饲料利用率呈中强负相关(-O.35~-0.45),故眼肌面积也是一个主选性状。

e、腿臀比例

就是:

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垂直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下面是在跗关节即飞节处切开)。

遗传力为0.58,较高,并与其它产肉性状(眼肌面积等)呈强的正相关。

由于腿臀部位是产瘦肉最多的地方,所以在提高瘦肉率的选择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对它的选择,如引进国外猪种的腿臀发育都非常好,改良效果也最好。

f、胴体瘦肉率、脂肪率

将左侧半片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去除板油和肾脏),分割为骨骼、皮肤、肌肉、脂肪四部分,分别称重,肌肉重和脂肪重占上述四部分组织总重的百分比即分别为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

用公式表示为:

胴体瘦肉率(%)=瘦肉重÷

(骨+皮+脂肪+瘦肉重)×

lO0%

胴体脂肪率(%)=脂肪重÷

胴体瘦肉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直接反映了胴体产肉量的高低。

遗传力为0.31。

该性状经过屠宰测定得出的结果才准确,测定工作较烦琐。

现在有研究表明,采用活体或胴体不经分割,测定几个性状指标,建立估测瘦肉率的回归方程(公式),以此公式来估测瘦肉率,有一定效果。

B、肉质性状

在提高猪的产肉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肉质的变化。

现在猪的瘦肉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实践中发现,胴体瘦肉量在提高的同时,肉质有下降的趋势。

反映肉质的性状包括:

肉色、系水力、肌肉ph值、肌肉嫩度、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肌肉内脂肪含量、风味等,一般要求肉色要鲜红、系(保)水力好、软硬适度、大理石纹明显、风味好,不能有PSE肉(苍白、柔软、渗水)和DFD肉(暗、硬、干)等劣质肉。

据测定,肌肉间脂肪含量小于2%,则肉味不佳,国外的猪种多数是这种情况,而我国地方猪则多为4.5—5%的肌肉含脂率,所以肉味好。

这部分内容在第六章第三节(猪的肉质部分)详细介绍。

2.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

 

断乳仔猪数料肉比

0.7-0.76-0.45

0.7

多泌乳力断商平0.2眼肌0.7胴

胎0.61-0.930.76乳0.77品均面积体

性0.58窝0.92猪日瘦

重窝增-0.35-0.5肉

0.91初生0.96重重-0.35膘厚率

窝重0.3-0.35

胴体长

二、育种目标的确定

猪的育种工作具有长期性,而且较为复杂,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取得育种工作的成功。

在养猪生产中,许多性状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最终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都希望所有经济性状都能得到选育提高和遗传改良。

但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因为,选择的性状越多,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展就越少;

在同一时间选择很多性状,有可能导致每个性状都没有进展。

所以,一个有效的育种计划的关键在于选育目标尽可能少,并且要确保它们对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

在过去,猪的育种主要集中在外观的选择,如毛色、毛的图案、耳形等,现在主要选择那些影响猪的生产成本或它的市场价值的重要经济性状。

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在生产体系、市场销路和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别,使得育种目标和选育重点有所不同,但影响生产成本和市场价值的程度这一因素是相似的。

也就是说要考虑性状的经济重要性。

所以,确定育种方案中的选育性状主要考虑一下因素:

1.能否选择到简单、便宜、准确、能活体测定的性状

如伴性性状和屠宰后才能测定的性状,比如要测定公猪的产仔数、及预留种猪的瘦肉率、肉的食用品质等,对于公猪本身来讲不能测定,或不可能将预留种猪屠宰测定。

用它们的亲属也可以测定,但将增加育种成本。

2.选育的经济性状是否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如肉质性状,过去是不重视的,因为它的经济价值不高。

但现在不同了,胴体品质将直接影响猪肉的市场价值,肉质已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加倍重视,已将肉质做为选育目标。

3.选育性状的遗传变异是否大

选育的过程就是在猪群中,将有遗传优势的公猪和母猪留作种用。

如果一个猪群中,彼此之间没有差异(即遗传变异小),就没有选择的必要,即性状的遗传潜力不大。

所以,为了收回巨大的投资,必须选择投资回报最快的选择目标,这就要求猪群中,性状的遗传变异要大、遗传力要高,这样遗传进展就越快,即选择反应最大。

综上所述,要想取得最大的选择反应,就要确定这样的育种方案:

对有限数量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同时这些性状具有中上的遗传力、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并在活体中能很便宜和简单地测定。

目前,在瘦肉型猪的育种中,父系猪种主要考虑:

产肉性状(日增重、背膘厚、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肉质性状(肌内脂肪含量等),而不包括繁殖性状;

母系猪种主要考虑:

繁殖性状(窝产仔数、产仔间隔、21天窝重等)、产肉性状(同父系),不包括肉质性状。

对于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猪的育种目标是:

提高生长速度、瘦肉率和母猪年生产力。

为此,选择性状应以日增重、背膘厚和产仔数为主。

就世界范围来讲,21世纪猪的育种目标是:

保持和适度提高瘦肉率的前提下,继续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重点加强繁殖性状和肉质的选择。

注:

瘦肉生长速度=测定期间的瘦肉增长量÷

测定天数;

瘦肉饲料转化率=测定期间的瘦肉增长量÷

测定期间耗料量

第二节种猪性能测定

一、基本概念

1.种猪性能测定

种猪的性能测定是指按测定方案将种猪放在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度量的全过程,包括使用测定信息和测定结果,如会使用测定结果按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和良种登记等。

2.种猪性能测定制度

它的定义是:

根据遗传学理论,按照改良计划和育种目标,设置标准化的条件准确度量和评定种猪,使种猪某些需要改良的性状得到最大的改进量,从而制定的整套测定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

A、按依据的不同测定记录资料分为:

a、生产性能测定b、同胞测定c、后裔测定d、综合测定

B、根据测定方式、场所和测定结果应用范围的不同分为:

a、测定站测定b、场内测定

二、性能测定的方案简介

(一)测定站测定

这种测定方案(或制度)使将育种群种猪集中到中心测定站,在同一标准化环境条件下进行,经测定的优良种猪引入人工授精站,也可拍卖引入其它育种群,测定结果信息应用于全国。

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供测猪做出公正的评价,为养猪生产者选购种猪、育种工作者选择优良种猪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1.公猪性能测定

要求对核心育种场每个血统的种公猪都进行测定,每头公猪与配3头核心群母猪,每窝选1头公猪送测定中心测定。

2.公猪性能加同胞测定

也称综合测定,即在公猪性能测定的同时进行全、半同胞测定。

方案是,每窝加选1头去势公猪和1头母猪,即每窝3头一个测定组,未去势公猪单栏饲养,其余2头关在一个栏内饲养,当体重到100kg时结束肥育,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品质。

3.测定指标

注意称体重,达到100kg时用超声波测膘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并计算30—100kg体重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4.饲喂方式

经过预试期后,正式试验采用统一的日粮、自由采食、圈舍条件一致(消除环境的影响,发挥试猪的遗传潜力)。

(二)场内测定

它是利用本场设施和技术力量,按全国或某一区域统一规定的方案和技术操作规程,就地在猪场内(或称现场)测定,测定结果主要用于本场的种猪选择。

在国外(如欧洲一些国家),由于范围小,场内测定已成为主要的性能测定制度。

场内测定进行的是对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的测定。

一般测定体重达100kg时的背膘厚,及达到100kg体重时的日龄,均用于估计育种值。

场内测定一般不统计个体饲料消耗,故没有饲料转化率指标。

(三)中国的种猪测定方案介绍

中国由于地域较大,种猪场多,适合采用的是以场内测定为主、场内测定预测定站测定相结合的方案。

下面是两个例子。

1.武汉种猪测定中心测定方案

武汉种猪测定中心是1985年建成的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机构,它标志着中国种猪测定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

该制度包括场内测定和测定站测定。

(1)场内测定

“中心”制定统一的测定方案,各种猪场遵照执行。

主要进行后备公、母猪的性能测定,测定的性状有:

2~6月龄平均日增重、85kg时活体膘厚。

测定结果用于本场的后备猪选择,并提交“中心”综合公布。

(2)测定站测定

这种方法是,各种猪场在每年5月初至中旬,或12月初至中旬,将测定猪送到”中心”。

一般每个场每年送3-4个血统,即每头公猪与配3头核心群母猪,每窝随机选择1头公猪、1头去势公猪和1头母猪作为一个测定组(代表一个血统)。

送测猪20-25kg(约75日龄)进入“中心”,经过一周隔离和适应环境,体重约25kg时进入试验,90kg时结束。

测定的性状有:

25-90kg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90kg时活体膘厚、90kg屠宰后的胴体重、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腿臀比例和,以及肉质性状(肌肉水分含量、系水力、嫩度、肉色、pH和肌肉脂肪含量)。

2.广东省种猪测定站测定方案

广东省种猪测定站即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柯木朗五家山,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

它的任务是,种猪质量的评价监测、肉质分析、遗传评估、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向用户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监测报告。

该测定站主要进行公猪的性能测定,每窝2头小公猪为一个送测单位,体重不超过23kg,70日龄以内。

进入测定中心后给予10kg预试饲料,吃完后供给测定饲料(13.06MJ/kg、17.6%的Cp)。

测定猪平均30kg体重时正式开始,100kg时结束(或平均体重达90kg)。

测定项目有,平均日增重、平均饲料利用率、平均背膘厚,并计算综合指数。

测定结束后进行现场拍卖。

三、性能测定的组织

各测定站(或中心)属于国家的,一般都由农业部进行管理,代表地方的测定站一般由当地的农业厅管理,如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

主要是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公正性。

另外,在站或场内测定时,要保证称重、测膘等工作人员要固定,由专人负责,减少人为的误差。

测定结果应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定期公布结果。

如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在每年的6月和12月进行两次种猪拍卖,同时公布测定结果,还在《广东养猪业》杂志上公布。

四、种猪性能测定的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种猪性能测定的技术操作规程”,是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种猪测定工作,规范整个测定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测定效果。

种猪性能测定的技术操作规程是规范种猪测定过程中各项技术操作的具体规定,所以操作性很强。

具体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一)送测条件与要求

包括送测品种要求、送测个体要求、测定组与头数要求、送测猪健康要求。

(二)测定前的隔离观察与预试

(三)测定方法包括测定始末要求、测定性状。

(四)测定猪的饲养管理

(五)测定成绩评定

(六)测定成绩的公布及合格种猪的利用

第三节育种值的估计

一、育种值的概念

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大多都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的表现要受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双重影响,所以我们所能测得的某一个数量性状的数值被称为是数量性状的表型值。

影响数量性状表型值的遗传因素是基因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表型值中,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还有显性效应、上位效应,共同构成遗传的效应)而造成的那一部分值是可以真实地遗传给下一代的,这部分表型值就是育种值。

具体来讲,表型值中这一部分育种值是不能测定出来的,而某一数量性状表现出来的表型值我们是可以测定出来的,所以一般是用表型值来估测个体育种值,知道了某一性状的育种值,我们就可以依据性状育种值的大小来进行比较选择(种),这样选择出来的种畜才能真正改良(或改善)下一代该性状的表现,达到提高猪群生产性能的目的。

用表型值来估计育种值要借助于遗传参数,如遗传力、相关(表型和遗传相关)等,这些参数可以根据来自亲代、子代及同胞的资料估计(即计算)出来。

个体育种值的公式可以表述为:

A=h2(P-

)+

为群体性状表型均值。

二、选择指数的制定

将个体性状的育种值作为一个指数(标),根据它的大小来进行选择时,育种值就被称为是选择指数。

所以选择指数的制定也就是育种值的估计,包括单性状和多性状的育种值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