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5116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缝合文档格式.docx

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

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

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又叫毯边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

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

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6)皮内缝合法:

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

缝合要领:

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

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

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

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

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

如:

颜面部美容。

颈部手术切口。

皮内间断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补充:

用吸收缝线作皮内间断或连续缝合,此法的优点是不用拆线'

切口遗留疤痕小。

缺点

是缝线价格昂贵

(7)减张缝合法:

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

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2-2.5cm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伤脏器。

缝合间距离3-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

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2外翻缝合法:

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2.内翻缝合法:

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

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胃肠道小穿孔的修补及膀胱吻合,其特点是缝合后切缘两侧内翻,浆膜层对合.且表面光滑,减少了伤口与邻近组织器官的粘连,有利于伤口粘连愈合。

常分为胃肠全层吻合法和胃肠道浆肌层缝合法:

A胃肠全层吻合法

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

B胃肠道浆肌层缝合法:

其特点:

是缝线不穿透肠壁粘膜层

1.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又称库兴氏(Cushing)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⑸.荷包缝合法:

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

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⑹.半荷包缝合法:

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封闭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l.缝线的种类

缝线分不吸收性和可吸收性两种,丝线、棉线、金属丝等属于不吸收性缝线,肠线属于吸收性缝线。

(1)丝线:

丝线为目前最常用的缝合、结扎线,其优点组织反应较小和维持张力强度较久;

质软不滑、便于打结,不易滑脱;

价廉。

缺点是较长时间在组织内存在,不适用于感染和明显污染的手术部位。

(2)肠线:

肠线属于可吸收缝合结扎线,取自羊或牛的小肠,成分为胶原纤维,有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

普通肠线在组织内约72h即失去作用,7d左右开始被吸收。

铬制肠线的胶原纤维粘合较紧密,在组织内能保持作用5d以上,14-2ld逐渐被吸收。

肠线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输尿管、胆道等粘膜层的缝合,在感染的创口中使用肠线,可减少由于其他不能吸收的缝线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窦道。

(3)金属丝:

金属丝由合金制成,其张力强度超过其他各种缝线,常用于骨骼固定、筋膜或肌腰缝合、皮肤减张缝合等。

减张缝合时应垫以橡皮或乳胶管,防止钢丝割人皮肤。

特点是组织反应轻,可在组织内长期存在。

缺点是不易打结,并有割断或嵌人软组织的可能,且价格较贵。

(4)合成纤维缝线:

合成纤维缝线分不吸收性和可吸收性两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如尼龙、锦纶、涤纶、普罗纶、PDS等,与丝线比较合成纤维缝线的优点包括:

①可以制成有相当强度、直径很小的细线,既适合于一般外科又适用于显微外科。

②表面光滑,对组织损伤甚小,还可以制成无损伤缝线。

③对伤口影响很小。

缺点主要是质地稍硬而滑,打结易自行松解,故结扎时需增加打结数。

3.注意事项

(1)则无论使用何种缝线(可吸收或不吸收),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异物,所以应尽可能减少缝线用量。

选用线的拉力能胜过组织张力即可。

(2)连续缝合的力量分布均匀,但抗张能力比用间断缝合者强,缺点是一处断裂将使全部缝线松脱,伤口裂开。

(3)缝合后的张力与缝合的密度(即针数)成正比,因此增加缝合后切口抗张力的方法是增加缝合密度,而不是增粗缝线。

(4)缝合皮肤时应将创缘对合好,正确的缝台方法是由伤口的一侧垂直穿人从另一侧等距离的垂直穿出,包括切口2/3以上的深度,避免过深或过浅。

结扎时以将创缘对拢为宜,过浅或过松都将留下死腔,易出现伤口积血积液,增加感染或裂开的机会,过深或过紧则容易使皮缘内卷或下陷,影响愈合。

皮肤的缝合以选择间断缝合为宜,每针边距约0.3-0.6cm,针距约1.0-1.2cm。

皮肤的缝线线头应适当留长,一般为0.5-0.8cm,便于拆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