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930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匈奴⑤西汉时汉武帝时派、打败匈奴。

西汉末,匈奴内乱,单于归附西汉,出塞。

⑥东汉时: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归附东汉,东汉派兵大败北匈奴。

⑦西晋时:

匈奴大量内迁,并攻灭西晋。

①原分布于黑龙江下游,唐朝时被称为,唐设黑水都督府管辖。

②五代时被称为族,北宋中后期部统一女真各部;

1115年建立金政权实行制度;

1125年联合北宋灭,1127年灭北宋,后南下攻南宋,年宋金议和;

1234年被所灭。

2靺鞨③明末,统一女真各部,建制度,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攻打明朝,迁都沈阳。

皇太极改金为清,改女真为。

④年,清军入关,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年被推翻。

 

①原居住在,7世纪前期,统一吐蕃,建立奴隶制政权。

②唐与吐蕃的关系:

和亲、册命、会盟

3、藏族③蒙古崛起后忽必烈招降吐蕃,由管辖。

④明朝称西藏为乌思藏,设卫所,建制度。

⑤清朝确立、册封制度及金瓶掣签制度,并设管理西藏事务。

①·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原居辽河上游一带,以游牧和渔猎为生。

②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

他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都城在。

阿保机即辽太祖。

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文字。

4.契丹③北宋建立以后,试图夺取地区,两次对辽用兵,都被辽挫败。

④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抵黄河岸边的,威胁宋的都城。

亲征到澶州。

宋军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这就是历史上的“”。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双方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⑤1125年,辽被灭亡。

⑥到元朝时,原先进入的契丹人,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了。

①原居住在蒙古高原,10-12世纪先后处于辽和金的统治之下。

②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

③灭西夏、金、大理、南宋,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

5、蒙古族④远征四方:

向西:

打到中亚、俄罗斯。

向南:

达到印度河流域

⑤明初分裂为瓦剌、鞑靼。

进攻明朝,明修长城。

在俺答汗时与明封贡互市。

⑥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

清军入关前,漠南已归附。

清初,漠西部叛乱,被康熙平定。

漠西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受到帝的热情接待。

二、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秦朝:

派蒙恬夺取,筑长城

西汉:

公元前60年,设

北方东汉:

出使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西北唐朝:

设置、都护府。

清朝:

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将军

唐朝:

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任命其首领做都督。

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东北元朝:

设行省

明朝:

设奴儿干都司

设、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南部秦朝:

统一闽南地区

在南越设等九郡

南海诸岛归属广东琼州府万州(称“万里长沙”、“千里石塘”)

汉武帝在地区设郡

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西南元朝:

明朝:

实行制度

设布政使司,局部实行改土归流

平定,大规模

册命吐蕃新赞普

元朝:

设管辖

西藏明朝:

设立

建立僧官制度

册封、班禅

金瓶掣签制度

设驻

设,管辖澎湖和流球(台湾)

台湾

1662年收复台湾,年清设台湾府

三、注意西北(西域)、东北(黑龙江流域)、西南(西藏)、东南(台湾)四个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西域:

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东北黑龙江流域:

8世纪前期,唐政府在黑水地区建立黑水都督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统治。

西藏地区:

元朝政府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行政事务和全国佛教事务。

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琉球就是台湾,从此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思考:

试比较唐、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

唐朝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如唐太宗打败东突厥的进攻;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如安西、北庭都护府及黑水都督府等机构的设置;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渤海郡王、云南王、怀仁可汗的册封;

进行和亲活动,如文成和金城两公主入藏。

两宋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在少数民族的进攻和民族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以议和的方式缓解冲突,采用支付钱物(岁币)的办法取得边境相对安宁。

两宋在对辽、夏、金的关系中普遍存在上述状况。

唐朝以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民族间交流;

两宋时内地政权对周边地区没有力量上的优势,控制和管理松弛,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仍然有发展。

民族战争⑴民族掠夺⑵民族征服⑶民族叛乱与维护统一

民族友好⑴和亲⑵边贸⑶通使⑷会盟

四、.古代的民族

关系(史实略)

民族融合⑴民族迁徙⑵联合斗争⑶改革⑷册封

民族管理设机构

五.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

蒙疆广宁藏五个自治区;

一国两治-台港澳

进入社会主义: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民主改革

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支援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两汉时期,张骞和班超为实现和加强同西北地区的联系与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张骞初次出使西域,就与西域各族的政权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B.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很快传到了西域,如铁器铸造和凿井技术等

C.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不仅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而且密切了西域同内地的联系

D.张骞和班超的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都护的建立和恢复,有效地保证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辖

3.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军队出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

A.北匈奴经常袭扰北部边郡B.恢复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C.配合班超出使而采取的军事行动D.打通中西交通线,同大秦建立联系

4.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B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联系

C东汉时解除了北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无论与匈奴的和还是战,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5.唐朝时哪一民族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

A.回纥B.南诏C.革未革曷D.吐蕃

6.下列元朝的行省中,原来主要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是

①湖广行省②辽阳行省③甘肃行省④云南行省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7.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A使地方长官由世袭改为中央任命B是指在西南地区撤司设省

C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中央对该地区少数民族管理的开始

9.康熙帝在新疆地区进行的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回部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D.册封五世达赖

已考题:

10.唐朝是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唐政府采取多种民族政策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请回忆唐朝历史加以归纳,并各举例说明。

(13分)

答①设立都护府,加强唐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如:

先后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建立都督府,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在东突厥旧地建立都督府,在黑水靺鞨生活地区建立黑水都督府。

③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使其接受唐中央领导。

册封口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④采取“和亲”政策,加强友好联系,永结盟好。

太宗时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⑤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的发展进步。

与回鹘、南诏、吐蕃及粟末靺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变换题:

11.(2005江苏历史)唐太宗说:

“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

“他又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此回答:

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请具体说明。

(4分)答案要点:

①否(不符合)。

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5分)答案要点:

②表现:

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

(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

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唐蕃联姻。

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

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

③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2.(2005江苏历史)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

13.(2005广东历史)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

A、市易法B、岁币C、两税法D、一条鞭法

14.(2005全国文综1)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15.(2005全国文综1)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

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6.(2005广东历史)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下列关于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世祖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B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C1684年,清设台湾府,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D1895年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18.下列关于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史实,正确的是

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

③元朝设行省、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元朝时期,西藏已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当时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宣政院C.理藩院D.西藏行省

20.下列地区归属中同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⑴新疆⑵西藏⑶广东⑷黑龙江

A.⑴⑵⑶⑷B⑶⑴⑷⑵C⑴⑶⑵⑷D⑶⑷⑴⑵

2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社会就台湾问题已经作出明确的认定: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这一认定是在

A.《大西洋宪章》中     B.雅尔塔会议决议中

C.《开罗宣言》中     D.德黑兰会议决议中

参考题:

22.结合唐朝与清朝政府对西藏地区政策的不同及结果,说明清朝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8分)上述分析对现今加强民族团结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3分)

1)唐朝:

①实行和亲政策。

唐朝的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中原的丝织品、书籍、蔬菜种子和生产技术传人吐蕃,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和吐蕃社会的进步。

②唐和吐蕃结盟,相约“患难相恤,暴虐不作”,维持了双方的和平友好关系。

(3分) 

(2)清朝:

①实行册封制度,清初皇帝赐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的政治联系;

②直接派官吏管辖,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加强了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3分) (3)说明: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两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而清朝政府直接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权,派官吏进行管辖,西藏成为清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清朝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分) (4)启示:

必须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

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

思考题:

23.清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10分)与以往相比,其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何突出特点?

(2分)

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与朝鲜的关系;

与日本的关系;

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丝绸之路。

2。

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郑和下西洋,华侨与南洋的开发,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概况

1、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步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直到东汉晚期才和、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史实:

由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而还。

到166年,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

这是中国和欧洲交往的开始。

特点:

从范围上:

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往来

从交往形式上:

既有,也有;

从途径来看:

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

从交往道路上:

以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朝鲜:

新罗统一;

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

贸易

日本:

遣唐使,留学生,人物。

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

印度:

天竺;

文化双向交流;

西游

西亚:

波斯国王、商人、舞蹈。

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

瓷器

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

第一,全面开放,影响深远。

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第三,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第四:

双向交流,

(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已删)

南宋时期,传到欧洲。

元朝时,传到欧洲。

(4)第四个时期: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七次,非洲、红海;

政治为主,贸易不营利

华侨开发南洋:

开始;

明更多,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发展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大捷;

福建,俞大猷,1565

葡占澳门:

年居住权;

1557官署,长期占据

收复台湾:

1624占领;

1662郑成功;

1684台湾府

抗击沙俄:

康熙,之战;

1689条约

由开放转入闭关:

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2、对外交往的原因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

上述时期(除清朝外)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是: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

对外贸易是在农业、手工业,尤其城市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发达,航海技术进步;

(3)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政策。

3、表现: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1)经济贸易往来

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

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

(2)政治交往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

(3)科技文化交流。

(4)宗教传播:

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

(5)战争。

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

4、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

我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可以唐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汉朝至唐朝,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

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所致。

②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流。

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

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③有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汉朝至明朝的一些封建统治者实行对外通好政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清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④我国传往国外的事物品种涉及政治、科技、文化、生产技术和特产,尤其以四大发明和丝织品、瓷器闻名世界。

同时吸收世界各国的长处。

5、影响

增进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

1、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

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时,向西最远可以到达。

2、唐朝的对外交通。

陆路:

从长安向东→朝鲜;

从长安向西→经过敦煌→葱岭→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

海路:

从登州、扬州→朝鲜、日本;

从广东→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

3.明朝的对外交通

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和东海岸。

三、“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

1、“中学西传”

2、“西学东渐”

1.“丝绸之路”除了陆上之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它的出发点是从

A.辽东半岛沿海港口B.山东半岛沿海港口

C.长江口一带沿海港口D.广东沿海港口

2.两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孟加拉湾沿岸B.红海沿岸

C.印度半岛南端D.波斯湾地区

3.亚洲某一国家深受唐朝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实行、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的建设规划、语言文字的使用、生活习俗与服饰、文学艺术等等,无不体现中国唐文化的色彩,这一国家是

A.天竺B.日本C.波斯D.大食

4.戚继光率领明军抗击来自东方侵略的同时来自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

A.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B.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C.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D.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5.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对外关系的新变化不包括

A.开始遭到西文殖民侵略B.中外贸易渐趋主导地位

C.西文近代科技开始传入D.由对外开放趋向闭关锁国

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再也没有大规模远洋航海活动,其原因不包括

A.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动因

B.中国的对外政策日渐保守,限制了对外交往

C.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在海上封锁中国

D.朝贡贸易形式,使政府的财政负担沉重,影响了远洋航海活动的进行

7.(2005北京文综)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B.法显游历天竺

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

8.(2005全国文综3)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

9.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汉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些情况到明清(鸦片战争前)发生了什么变化?

简析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

从对外交往的要道上看,由汉唐的内陆、沿海转向宋元时期的远洋;

从交往的范围看,由邻近国家扩大到欧洲、西亚、北非等远方国家;

从交往者的身份看,由过去主要是政府派遣的官员、文化使者转为主要是商人和旅行家。

明清时期虽有郑和下西洋等壮举,以及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但像宋元时期那样的经济贸易往来则明显减少。

尤其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固然有防止西方殖民地入侵一面,但它使中国孤立于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世界之外,正常的对外贸易和外交活动也受到遏制,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10(2005年2月扬州)从张骞“凿空”西域到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闭关的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列举汉唐和明朝前期对外开放事例各一例。

⑵在中外交流史上,涌现出许多为中外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友好人士。

请举出唐朝和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