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851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一般来说,指标体系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越往上指标越综合,越往下指标越具体。

层次性主要反映了指标的纵向结构特征,这样能够使得指标体系结构清晰,逻辑关系分明。

3.2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的影响要素分析

《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制定的,该规定负责对申请民用航空器或者民用航空器部件维修服务的维修单位进行合格审定,以及对获得维修许可证的维修单位实施监督检查。

该规定界定的维修单位是本文进行维修工程能力评估的对象,包括独立的维修单位、航空营运人的维修单位和制造厂家的维修单位;

独立的维修单位包括国内维修单位、国外维修单位和地区维修单位。

维修单位的维修工程能力影响因素繁多,根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和维修工程能力调研,对影响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的资源进行分析,确定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维修类别五个方面的一级指标。

其中,人力资源细分为人力规模和技能态度2个子指标,物质资源分为维修设施、工具设备、维修器材3个子指标,信息技术资源从技术资料和计算机资源2个指标分析,管理资源包括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维修类别分为共有维修工作和维修项目,共计11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

主要影响因素如表2.1所示。

表2.1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的影响要素

人力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

管理资源

维修类别

人力

规模

技能

态度

维修

设施

工具

设备

器材

技术

资料

计算机

资源

管理

体制

程序

工作

项目

3.2.1人力资源要素分析

维修单位应当具备足够的符合下列要求的维修、放行、管理和支援人员:

(1)维修单位应当至少雇用责任经理、质量经理和生产经理各一名。

责任经理应当由维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由其按照法定程序授权的人员担任质量经理不能与生产经理兼职。

(2)维修、放行、管理和支援人员应当身体健康并适应其所承担的工作,每年度都应有合法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证明。

(3)责任经理、质量经理和生产经理应当满足下列资格要求:

熟悉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法规;

具有维修管理工作经验;

国内维修单位的上述人员应当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的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国外或者地区维修单位的经理人员应当能正确理解本规定的要求并具有等同于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的资格。

(4)直接从事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的维修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资格要求:

经过有关民航法规、国家或行业标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程序和维修人为因素知识的培训;

独立从事维修工作的维修人员应当获得本单位的具体工作项目授权;

对于从事无损探伤等工作且国家标准有相关资格要求的人员,还应当同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5)放行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资格要求:

除外委情况外,放行人员应当是本维修单位雇用的人员;

国内维修单位的航空器整机放行人员除应当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的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并且其机型部分应当与所放行的航空器一致;

从事航线维修、A检或者相当级别(含)以下定期检修和结合检修进行改装工作的放行人员至少具有I类签署;

从事运输类和通勤类飞机A检或者相当级别以上定期检修和其他改装工作的放行人员应当具有II类签署;

国内维修单位的航空器部件的放行人员应当持有按照《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颁发的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并且其修理项目部分与所放行的航空器部件应当一致;

国外或者地区维修单位的放行人员应当具有本局颁发的相应证件,并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放行人员应当具有本单位相应放行项目的授权,航线放行人员还应当获得航空营运人的授权。

(6)从事与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维修工作有关的管理和支援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资格要求:

经过有关民航法规、国家或行业标准、专业知识、工作程序和维修人为因素知识的培训;

从事与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维修工作直接有关的质量、工程和生产控制管理的人员应当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的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或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

3.2.2物质资源要素分析

维修保障设备包括维修所需的厂房设施、各种工具设备和器材,以及它们本身的使用保障条件。

维修单位应当具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作环境以及厂房、办公、培训和存储设施;

根据维修许可证限定的维修范围和有关适航性资料确定其维修工作所必需的工具设备,并按规定对其进行有效的保管和控制,保证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

按规定具备其维修工作所必需的器材,对其进行有效的保管和控制,保证其合格有效。

(1)维修单位应当具备符合下列要求的工作环境以及厂房、办公、培训和存储设施。

①厂房设施应当满足为进行维修许可证限定范围内维修工作的需要,并保证维修工作免受各种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

厂房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除航线维修以外,从事机体维修项目的维修单位,其机库应当足以容纳所批准的维修项目。

租用机库的,应当提供有效的租赁证明。

对于其它维修项目,应当有足够大的车间,以便正常实施维修工作。

机库或者车间内应当具备与从事的维修工作相适应的吊挂设备和接近设备;

机库和车间能够保证维修工作有效地避免当地一年内可以预期的雨、雪、冰、雹、风及尘土等气象情况的影响。

对于某些机体项目的维修工作,机库不是必需的,但应当同样保证维修工作免受各种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办公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能够有效地完成维修工作和实施规范管理;

各类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但应当具有足够的空间和必要的隔离;

具备维修人员可以有效查阅有关资料及填写维修记录的条件。

从事航线维修的,还应当为连续执勤的维修人员提供适当的休息场所,休息场所至维修场所的距离不得导致维修人员疲劳。

③培训设施应当满足其培训要求。

租用培训设施的,应当向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提供有效的租赁证明。

④具备存储工具设备、器材、适航性资料及维修记录的相应设施。

(2)维修单位应当根据维修许可证限定的维修范围和有关适航性资料确定其维修工作所必需的工具设备,并按下列规定对其进行有效的保管和控制,保证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

①维修单位应当具备足够的工具设备,以保证其工具设备失效后能够在短期内恢复相关的维修工作。

②维修单位可以使用与有关适航性资料要求或者推荐的工具设备具有同样功能的替代工具设备,但使用前应当向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证实其等效性并获得批准或者认可。

③维修单位可以租用或者借用某些使用频率较低或者投资较大的特殊设备,但应当向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提供有效的合同或者协议,并证明有能力控制其可用性。

④维修单位应当制作专用工具设备标识及清单,并建立保管制度,避免工具设备的非正常失效和遗失,保证维修工作需要的工具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⑤维修单位应当建立检测工具或者测试设备的校验制度。

常规的计量器具应当能追溯至国家有关标准,制造厂家规定的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或者无国家标准的某些专用设备的校验应当能追溯至制造厂家规定的标准。

⑥对于本单位使用的个人工具,其管理也应当符合前述各项的规定。

⑦维修中使用自动测试设备的,应当控制其测试软件的有效性。

(3)维修单位应当按下列规定具备其维修工作所必需的器材,对其进行有效的保管和控制,保证其合格有效:

①维修器材应当符合有关适航性资料的规定。

通过协议使用其他单位器材的,应当具有有效的正式合同或者协议。

②维修单位使用的器材应当具有有效的合格证件,并建立入库检验制度,不合格的或者未经批准的器材不得使用。

③使用非航空器制造厂家批准的供应商提供的器材应当告知相应的航空营运人,并通过航空营运人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或者认可。

④对于本单位生产上述自制件的,应当在使用前告知相应的航空营运人,并通过航空营运人获得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批准。

⑤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在质量系统控制下的器材供应商评估和入库检验制度,以防止不合格的器材在维修工作中使用;

对库存的器材应当建立有效的标识、保管和发放制度,以防止器材混放和损坏,保证器材完好,使用正确。

⑥对于具有库存寿命的器材,应当建立有效措施防止维修工作中使用超库存寿命的器材。

⑦对于化学用品及有防静电要求的器材,应当根据原制造厂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⑧维修单位应当建立不可用器材的隔离制度及报废器材的销毁制度,防止在维修工作中使用不可用的或者报废的器材。

3.2.3信息技术资源要素分析

(1)技术资料

维修单位应当备有下列与航空器维修有关的文件:

①民航总局颁发的与航空器维修有关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航空管理程序、咨询通告、管理文件及其他形式的文件,包括上述文件所引用的有关国家标准。

②维修单位所必需的航空器制造厂家规定的有关适航性资料或者民航总局批准或者认可的其他资料,包括与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维修有关的各类手册、文件、服务通告、服务信函以及上述资料中所引用的有关国际组织和行业的标准。

③送修人按照维修合同中的维修项目提供的有关资料,包括航空营运人的维修方案、手册和工作单卡等。

(2)计算机资源

信息技术和软件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维修的必要条件。

大量的维修工作驱动维修单位必须运用IT工具来跟踪并最终降低维修、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

维修单位需要运用信息系统使效率最大化并保证所做的工作满足预期的要求。

实践证明,在对维修数据的管理中,信息系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将软件用于技术支援、库存管理、技术资料采购、生产、计划和质量保证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计划性维修检查。

3.2.4管理资源要素分析

维修管理,是指对维修工作及其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进行组织、计划、监督、检查、控制、调度和内外部协调等工作的总称。

其目的是完成维修任务和有效地实现维修目标。

维修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宏观管理是对维修总体的全面管理,涉及维修工程和整个维修体系的工作,微观管理主要是维修生产和维修实施现场的管理。

管理指标从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两方面来分析。

主要包括:

确立维修思想,制定维修方针,建立组织体制,发布规章制度,制订规划计划,监督进程效果,以及维修训练,维修科学研究的管理等。

通常按不同职能进行,如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工作(工时)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和工具设备管理等。

(1)管理体制

从宏观管理角度出发,管理体制主要包括:

(2)管理程序

1质量管理系统

维修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对其维修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只有其具备较强的质量管理系统才能保证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稳定,满足维修用户的需求。

维修单位应当建立一个符合相关规定的由责任经理负责的质量管理制度;

一个符合相关规定的独立的自我质量审核系统,或者将自我质量审核功能赋予其质量部门,有计划地评估本单位维修工作对相关规定要求的符合性,验证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行自我完善;

一个落实其工程管理责任和制定与其维修工作有关技术文件的工程技术系统;

一个由各有关生产部门及维修车间共同组成的生产控制系统。

2料管理制度

维修单位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对适航性资料建立有效的控制,保证适航性资料的有效和方便使用:

建立一套集中保管的适航性资料主本和有效的资料管理程序,保证控制分发的资料与资料主本一致。

使用计算机系统保存适航性资料的,应当建立有效的备份系统。

适航性资料主本应当通过定期获得适航性资料目录索引或者直接向适航性资料发布单位核对的方法确定其有效性。

使用由送修人控制其有效性的适航性资料的,使用前应当获得送修人提供的有效性声明。

非现行有效的适航性资料及其他非控制性的参考资料应当与现行有效的适航性资料有明确的区分标识并避免混放。

确保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能及时、方便地获得需要的适航性资料,提供必要的阅读设备。

3修差错管理

航空维修差错产生的机理是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但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归根结底是人与硬件、人与软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维修差错模式分为人为差错、硬件差错、软件差错和环境差错。

维修差错管理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维修单位对维修工作的质量保证能力。

3.2.5维修类别要素分析

(1)维修工作分为如下类别:

检测,指不分解航空器部件,而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离位的试验和功能测试来确定航空器部件的可用性。

修理,指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各种手段使偏离可用状态的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恢复到可用状态。

改装,指根据民航总局批准或者认可的适航性资料进行的各类一般性改装,但对于重要改装应当单独说明改装的具体内容。

此处所指的改装不包括对改装方案中涉及设计更改方面内容的批准。

翻修,指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进行分解、清洗、检查、必要的修理或者换件、重新组装和测试来恢复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的使用寿命或者适航性状态。

航线维修,指按照航空营运人提供的工作单对航空器进行的例行检查和按照相应飞机、发动机维护手册等在航线进行的故障和缺陷的处理,包括换件和按照航空营运人机型最低设备清单、外形缺损清单保留故障和缺陷。

定期检修,指根据适航性资料,在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使用达到一定时限时进行的检查和修理。

定期检修适用于机体和动力装置项目,不包括翻修。

(2)维修项目分为下列类别:

机体;

动力装置;

螺旋桨;

除整台动力装置或者螺旋桨以外的航空器部件;

特种作业。

3.3民航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2.2节分析的影响因素,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指标草案,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反复交流信息,最后得到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维修类别五个方面来确定级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由于每个指标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为此根据其对维修工程能力的影响形式将其细化为更低一层的影响因素。

如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规模和技能态度,人力规模具体又可细分为人员满编率、技术人员比例、职称构成、学历构成四个影响因素。

3.4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指标的评估标准分析

民航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不同性质的指标其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本节就此展开分析,分别制定了定性、定量指标的评估标准。

(1)“人力资源”评估标准

①人力资源包括维修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其核心是维修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维修人员在不同专业中的数量比例。

人力资源是维修工程能力体系中最具有活力和变化的因素,因为物质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归根到底是要通过维修人员来利用的。

这一要素包括以下指标:

人力规模子指标,包括人员满编率、技术人员比率、职称构成比率、学历构成比率。

人员满编率是指维修保障系统中人员的实有数与编制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

%(2.1)

维修人员的素质大大地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人数的差异对故障处理时间的长短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可用技术人员比率、职称构成比率,学历构成比率三个指标来度量。

因为这三个指标综合体现了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吸收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能力。

%(2.2)

%(2.3)

%(2.4)

②技能态度子指标包括岗位培训情况和敬业程度。

岗位培训情况是指对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在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培训的情况。

维修人员是维修活动的主体,在高技术条件下,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在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实现人与维修的有机结合,是航空维修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岗位培训情况与敬业程度因素分别衡量人的技能及提高和认真程度,可以充分发挥人在维修工作中的潜能。

这2个指标属于定性指标,用“好”,“较好”,“一般”,“差”,“较差”

五级评语来评定。

(2)“物质资源”评估标准

物质资源是实施维修保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包括维修设施、工具设备和维修器材子指标。

①维修设施子指标,是指用于保障维修所需的永久性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用设施配套率、设施完好率二个因素来评估。

设施配套率主要反映了实际维修设施在类型和数量上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度,设施完好率是指处于完好状态的维修设施数量与维修设施总数的比值。

维修设施保证维修工作免受各种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提供正常实施维修任务的工作环境,具备相应的存储能力和保障资料安全的能力。

%(2.6)

②工具设备子指标,是根据维修许可证限定的维修范围和有关适航性资料确定其维修工作所必需的。

数量达标率、品种达标率、工具设备完好率作为工具设备的评估指标。

工具设备的数量达标和维修设备品种达标率反映了实际维修工具设备在品种和数量上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度,工具设备完好率是指处于完好状态的工具设备数量与工具设备总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分别为式(2.7)和式(2.8)。

%(2.8)

工具设备完好率是指处于完好状态的维修设备数量与配备的维修设备总数的比值,计算公式参考(2.6),此处不再列出。

式参考(2.6),此处不再列出。

③维修器材子指标。

其评估指标为数量达标率、品种达标率和维修器材完好率,参考工具设备的计算公式,此处不再赘述。

(3)“信息技术资源”评估标准

信息技术资源是“软”性资源,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纽带,是维修决策的基础。

具体反映在以下子指标:

技术资料子指标,包括适航性资料和维修相关的文件,这是执行维修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技术资料方面的评估指标主要考虑在技术资料配置上对维修活动的影响,用数量配套率和品种配套率来体现。

技术资料数量达标率和技术资料品种达标率反映了实际技术资料在品种和数量上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度,计算公式可以参考式(2.5)和式(2.6)得到,这里不再给出。

计算机技术资源子指标,用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应用普及情况反映维修单位对计算机资源的重视和利用情况。

应用普及情况可以用员工计算机掌握率来体现,计算公式为:

%(2.9)

(4)“管理因素”评估标准

管理因素是任何工作不可缺少的项目,尤其民航维修这一特殊工作性质,对管理的控制是任何维修单位都要重视的。

本文重点从管理体制、管理程序考虑。

①管理体制子指标,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考察,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确保每个岗位人员自身的职责,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形成良好工作氛围的动力和保证。

②管理程序子指标包括质量管理系统、资料管理制度和维修差错管理三个指标,维修单位有必要形成良好的管理程序,为质量管理、资料管理、维修差错管理提供有利的引导,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中,质量管理系统是反映当前维修单位质量管理完善的因素。

资料管理程序保证适航性资料的有效和方便使用。

维修差错管理的重视程度反映了维修单位对维修工作的质量保证能力。

这部分指标属于定性指标,用“好”,“较好”,“一般”,“差”,“较差”五级评语评定指标。

由于维修单位按照维修类别不同,其涉及的主营项目有所区别。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维修单位维修类别的描述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维修类别的范围和深度将维修单位划分为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维修单位进行评估,以确定被评对象与该层目标对象的差距。

因此,根据维修类别分层评估的思想,2.3节描述的维修工程能力指标体系可以简化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表2.2列出了简化后的民航维修工程能力综合评估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表2.2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综合评估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

准则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类型

数据来源

民航

 

企业

综合

评估

指标

体系

人力规模

人员满编率

定量

公式计算

技术人员比例

职称构成

学历构成

技能态度

岗位培训情况

定性

专家打分

敬业程度

维修设施

设施配套率

设施完好率

工具设备

数量达标率

品种达标率

工具设备完好率

维修器材

器材完好率

技术资料

计算机资源

软、硬件基础设施

应用普及状况

管理体制

规章制度

组织机构

激励机制

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系统

资料管理程序

维修差错管理

3.5本章小结

选择合理的评估指标是评估民航维修工程能力的前提。

本章从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入手,

分析了影响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能力的主要因素,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维修类别角度建立了三级民航维修工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制定了指标的评估标准。

这是进行综合评估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后续进行维修单位的综合评估提供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