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132页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市区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132页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区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132页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医院各项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黄小玲视察医院并对医院建设和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某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先后视察医院,某区区委书记马亮照、区长潘志文及某区历届领导也对医院给予了极大关注与支持,使医院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设备:
医院拥有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日本东芝Aquilion四排螺旋CT、德国C臂X光机、日本岛津UX-800mA数字化胃肠X光机、philips数字X光机(DR)、美国数码超声刀、美国博士伦眼科超声乳化仪、日本手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除颤监护仪、动态监护仪、平板运动心电图、美国GES6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电视腹腔镜、胆道镜、输尿管镜、前列腺气化电切镜、电子胃镜、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纤维鼻咽喉镜、体外碎石机、血液透析机、血气分析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细菌培养分析仪、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ICU危重病人中央监护系统和功能齐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
技术发展:
多年来,医院积极倡导科技兴医、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展了普通外科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叶切除术、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和分流术、全胃切除术和胃癌扩大根治术、腹腔镜下多种微创手术;
胸外科的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胸腔镜微创手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和多例心脏贯通伤及胸内大血管损伤成功救治;
泌尿外科的膀胱癌根治术、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前列腺气化电切术;
颅脑外科的脑肿瘤切除术、脑室穿刺引流术、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成功;
骨外科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种脊柱手术如颈椎前后路减压术、关节镜手术等;
妇产科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宫腔镜手术、阴式子宫全切术、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淋巴清扫术、卵巢瘤灭减术、筋膜内子宫全切+宫颈再造术、改良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无痛分娩术;
五官科的乳突根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鼻内镜各种微创手术;
口腔科的颌面部良、恶性肿瘤切除术、颌面部整形手术、骨折钛板内固定术、牙种植术;
心血管内科的临时、永久心脏起博器安装、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各种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治疗;
肾内科已开展肾功能不全的血透治疗;
神经内科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梗塞溶栓治疗、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
儿科开展肺透明膜活性物质抢救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
中医骨科小针刀治疗各种疼痛症,疗效显著;
烧伤整形科在抢救大面积烧伤、医学整形等方面具有特色;
设有综合性ICU使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抢救,现已成为全区的急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医院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这支队伍经受住了严重疫情和大灾大难的严峻考验,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1、战胜手足口病疫情
统计数据表明,五月份医院手足口病(含疑似)门诊量达659人次,手足口病童住院147人次。
死亡1例,重症31例,转上级医院36人。
救护车出车接诊病童68次。
进入六月,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
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和整个医院的快速反应让我们打了一场有准备的攻坚战!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表现出的大医情怀和战斗精神,凝聚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为某区医院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抗震救灾:
医院先后5人奔赴重灾区汶川映秀镇、水磨镇及安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了祖国和人民,不畏艰辛、舍生忘死的动人战歌。
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灾区群众的赞誉,五人都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黄瑞良获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殊荣!
3、问题奶粉事件:
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医院不计成本为群众排忧解难,凡到医院进行筛查的某本地户籍婴儿都免费筛查。
B超检查工作量最高时一天增长106%。
医务人员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4、便民利民措施:
2007年,某区急救中心在我院正式成立,使急诊急救工作快速反应、协调行动,更好地担负起某区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医院还设有急救绿色通道,规定凡需急诊入院的急危重症病人,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如确有困难,可免收住院按金,确保急危重症病人到院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抢救。
为了更好地配合企业的发展,医院为企业工伤患者开通了专门的绿色通道,及时安排伤者的诊治,代办出入院手续,记账式就诊定期结算,实现了企业医疗需求与医院科室的无缝对接。
1.3项目由来
未来十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建立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救护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确保我区卫生事业符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卫生事业将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应急防治体系及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机构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加剧了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
三是因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损伤引起的死亡呈现上升势头。
上述因素给我区的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同时,我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卫生资源总量略显不足、基层卫生院建设发展滞后、卫生资源利用率偏低、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及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等。
预计到2015年,我区卫生服务总人口将上升为45万,这些问题会愈显突出。
我院现住院大楼拥有床位400张,于2003年立项,2004年动工,2006年3月投入使用。
该住院大楼原计划在8年内可满足医院发展需要,但由于医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仅在投入使用的第三个年头医疗用房已全部用尽,今后医院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难以适应我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脑外科、泌尿外科、手外科等独立二级学科亟待建立。
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我院建设成具有三级医院水平和规模的大型医院,特申请建设本项目。
1.4编制依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HH商圈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修订版报批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三)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可行性报告,国家、某市某区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
(四)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
1.5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必要可行
本项目符合某市“十一五”期间卫生规划发展,在现址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政策,对某区未来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适应某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医院目前医疗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就医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得以解决非常必要。
在某区人民政府和有关各方的大力在支持下,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已经确定,建设所用技术成熟。
因此,项目建设可行。
(二)项目建设要求
本工程包括在现址上新建综合住院楼、原住院大楼连接改造以及配套工程等三个单项工程。
新建综合住院楼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楼高18层(不含技术夹层,含屋顶机房);
普通病房共新增住院病床378张;
建设急救中心、停车场及相关服务设施,装点楼前绿地公园,在主楼和裙房屋顶种植花木,安排立面攀缘植物,创造立体绿化空间。
设计风格紧扣原住院大楼。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1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位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
总建筑面积
其中:
急诊病房综合楼
地面车库
原门诊楼改造面积
3
容积率
4
绿化率
%
5
投资总额
3400
万元
6
资金来源
政府贴息贷款
7
建设期
14
月
第二章
建设地点
2.1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市某区HH街道康宁路1号
2.2项目所在地简介
某区位于东经112°
22′34″—112°
55′06″,北纬22°
38′46″—23°
01′05″,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
东面、东南面与鹤山市交界,西南面与新兴市接壤,西北与高要市相连,东北隔江与南海区、三水区相望。
某区设有HH街道,更合、杨和、明城3个镇。
沧江工业园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全区有119个村委员,38个社区居委会。
某区大部分乡村讲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更合镇西部的官山、鹿田等小数乡村居民讲客家话。
HH街道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某禅城区47公里,离广州市区68公里,西上肇庆市64公里,南下江门市65公里,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门74海里。
全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人。
2.3自然条件
某境内东西两端相距55公里,南北相距42公里。
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东部和东北部为广阔的冲积平原。
形成西、北面环山,西南向东北走向由高至低的狭长地形。
南部杨梅镇的皂幕山主峰海拔805米,西北部合水镇的老香山海拔699米。
某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而湿润,无霜期长,受季风影响。
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偏北)风
2.4周边环境及交通条件
区内有总长82.4公里的沧江(某河)贯串全境,流经更合、明城、杨和等镇及HH街道,于海口塔侧注入西江。
西江从HH边缘流过,沿岸线17.5公里。
区内有港口、码头20多个,年货物吞吐量40多万吨,沿西江通航广州、肇庆、梧州、香港、澳门等地。
某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三纵(莲金线、肇珠线、高铜线)一横(广高线),标准水泥路贯通全区城乡。
在建的主要路桥工程有:
某大桥扩建工程、广高线某大道改造工程、广高线某对川至迳尾段公路改建工程,荷富路扩建工程等。
2.5市政条件
市政条件优越。
给排水、燃气、电信、有线电视等均从***城市管网接入。
原院区建有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变电室等设施。
2.5.1给排水
1、给水
本病房楼所用水源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利用现有自来水管线基本满足新建住院楼和原有门诊楼的用水,本次建设项目不需要对原有市政自来水管线进行改造。
2、排水
经与市政管理部门联系,确定新建病房楼污水可以接入***街东侧的污水井,新建污水管线需破现有路面并横穿绿化带。
新建病房楼污水井与市政污水接入井相距29米,需新建DN500污水管线29米以及2座污水检查井。
2.5.2电力供应
本项目外部供电方案经某市发改委、市政管委、供电公司以及规划委等相关部门现场勘查和召开专题会议,最终确定以供电隧道为外电源建设方案。
供电方案由仓上变电站和西辛变电站分别建设供电隧道为某区医院提供三路电源,总长度约为***米。
供电隧道工程涉及***路、***街、***街、等*条道路。
其中***路、***街、***街结合道路改造工程同步实施;
***街在东侧步道建设,***街在东侧非机动车道建设;
***辅线在北侧绿地内建设。
供电由***城市线路进线,利用现有***医院的电力设备进行增容改造,以满足新建项目的电力需要。
本工程采用三路10KV电源供电。
从***变电站两段不同
的变压器线段分别引两路专线10KV电力电缆,***变电站引入10KV电缆,穿管埋地引入本工程电缆分界小室,作为正常工作电源。
2.5.3通信
本工程需内部电话***门,设置***门的程控交换机一台,需中继线***对;
需外线电话***门,申请直线电话线***对。
2.5.4天然气
医院现有1条DN200市政天然气管线和1台**吨调压箱为*台*吨蒸汽锅炉提供燃气,由于本次建设不涉及新增锅炉,因此现有天然气管道满足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要求。
第三章
某区卫生事业发展概况和硬件设施需求分析
3.1某区卫生事业发张概况
3.1.1居民健康现状
1、居民健康基本情况。
2007年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1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3‰;
疾病死因前五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死亡率分别为27.21%、20.38%、18.43%、10.49%、4.95%。
2、卫生资源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存在,组成了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网络。
到2007年底,全区共有医院16间,其中二级医院3间(区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专科医院1间、麻风病康复医院1间,脑病康复医院1间,一级医院8间,市以上单位驻区医院2间;
区级卫生机构4间(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站、血站);
门诊部(所)14间;
厂企学校医务室26间;
村级卫生站45间。
全区设有病床993张,以常住人口40万计算每千人拥有病床2.48张(2006年省平均数为每千人2.38张)。
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2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6人(全省平均数为每千人4.14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4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36人(全省平均数为每千人1.62人)。
3、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医疗服务
2007年,全区医疗机构病床平均使用率66.3%(其中区属医院76.4%,镇级37.1%)。
区直属医院发展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人员、技术、设备、用房等配套不断改善,科室功能比较齐全,技术能力较强,心血管、新生儿、神经、消化、呼吸、泌尿、妇产、骨伤及康复等专科发展较快;
镇(街道)卫生院具有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需求,成分输血率达86%。
(2)预防保健工作
2007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3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5.44%(不含流动人口);
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全区有计划免疫示范门诊1个,规范门诊8个,计划免疫第一类疫苗全面实行免费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4.2‰。
(3)卫生监督工作
建立了区镇两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积极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和医疗卫生的监督检测工作,监督覆盖率达100%。
3.2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
二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成为双重挑战;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卫生资源总量略显不足,结构层次分布不合理,东西部卫生资源不平衡。
2、基层卫生院建设发展滞后,预防保健工作尤其薄弱,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有待加强。
3、卫生资源利用率偏低,医院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
4、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职称偏低,全科医生、一专多能的农村医生匮乏。
5、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缺少经费;
卫生院房屋破旧,设备落后。
3.3某区卫生事业基础设施需求分析
3.3.1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学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以保障居民健康为出发点,以建立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立足点,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医疗卫生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救护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卫生事业稳步、协调发展。
(三)规划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有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作用,逐步减少卫生资源在城乡间、地区间和人群间的差异,并形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确保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平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2、公有制主导原则
医疗机构应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为主,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为补充的原则。
3、可及性原则
医疗机构应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以市民步行15~30分钟能到达为佳;
同时,原则上1500米半径范围内不设相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
积极推动区属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或对口支援,合理分流病人,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4、适应性原则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必须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化建设进程相适应,根据我区卫生资源总量略偏少、分布不平衡的现状,采取控制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布局、完善功能、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对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5、基层优先原则
按照《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粤卫[2000]83号)的规定,在区域病床总量的控制范围内,病床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各类专科医院之间,在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的配置比例,应遵循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的原则。
优化卫生资源的同时要重视调整现有资源结构,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倾斜,大力发展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应群众需求。
6、确保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的原则
要抓好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医疗机构的建设,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7、中西医并重原则
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四)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1、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功能
(1)区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
①设置要求
到2020年,全区拥有符合二级标准的综合性医院1家(区医院);
有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各1间(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及新市、潭山专科医院;
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慢性病防治站、血站等区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4个。
政府原则上不再新举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专科医疗机构。
②功能职责
区级医疗机构集医疗、教育、科研、急救四个中心为一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承担全区疑难病的诊治、急重症的抢救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职能。
③设置规划
区医院。
在现住院大楼西侧兴建一座10层左右的感染科综合楼,感染科综合楼设置床位200张,内设住院病区与传染病门(急)诊一体化建筑的感染科和其他内科住院病区。
到2020年,力争建设成为具有三级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设置雏形的综合性医院,病床总数达到600张。
功能定位包括全区的医疗、业务技术指导;
危重病人抢救;
接受转诊、承担教学培训、开展科研等。
区中医院。
将原星河派出所及其停车场用地(包括星河派出所与区中医院之间道路),连同现医院用地南侧的部分商业用地,约3500㎡土地,划拨给中医院,与原有用地一起规划扩建,设置床位150张,到2020年床位达200张。
功能定位包括全区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
接受转诊、承担人员教学培训;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药技术指导、推广和研究。
区妇幼保健院。
在西江新城、新法院西北方向附近,选择40~50亩用地新建妇幼保健院,设置床位150张,到2020年床位达200张。
功能定位包括全区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妇幼健康信息监测、管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指导;
医疗、接受转诊、承担人员教学培训。
区慢性病防治站。
远期规划在HH街道河江区域择地20亩新建慢性病防治站,内部设置全区结防和麻防中心、慢非病防治中心和职业病防治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血站、爱卫办。
“十二五”规划期内,在西江新城规划80亩地建设包含区疾病预防制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血站、爱卫办四个卫生单位的公共卫生大楼。
区卫生监督所增设HH分所,负责HH街道三洲、西安、富湾片区的卫生监督工作。
新市医院。
“十一五”规划期内,在原址扩建住院大楼,一期设置床位100张,二期达120张。
功能定位为全区精神病防治中心。
(2)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
按照镇(街道)必须举办一所公立卫生院的原则,根据实际,对镇(街道)卫生院实行分类建设,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
其余的镇(街道)卫生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改造为镇(街道)卫生院的分支机构,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
也可通过资源重组或规模化改制,转为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应急处理任务,负责对村卫生站的业务指导和对村医的培训及管理。
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
将现HH街道三洲卫生院扩建为HH街道中心卫生院,挂“HH医院”的牌子,设置病床50张。
将现HH街道西安卫生院改造、装修成为HH街道西安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设病床。
将现HH街道富湾卫生院改造成富湾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加强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通过原地扩建或择新址建设,设置病床50张。
HH街道的医疗机构主要为HH街道的“三洲、西安、富湾”片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中医、计划生育技术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任务,负责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等。
将杨和镇政府已收回的杨和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能满足当地居民医疗预防保健需求的卫生院,设置病床50张。
杨和仁爱医院只负责杨梅片区基本医疗服务,设置病床30张。
明城镇由镇政府划拨土地4亩以上,新建一所1500~25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病床,可设门诊观察床,并按标准配置预防接种门诊,预防妇女儿童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指导等功能,可设小门诊,方便群众。
明城华立医院主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设置床位100张。
更合镇在新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划地40-50亩,新建更合镇中心卫生院,设置病床150张。
远期考虑发展为某区第二医院;
新院建成后,要全方位完善功能:
包括六大功能和医疗救助、公共卫生应急、村卫生站管理、指导、培训等功能。
合水卫生院,其经营权已转让给民营,可保留其该片的基本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