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564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

教师的水平;

不同的考试方法;

课外活动情况;

与家长的配合;

学校整体环境等等。

2、因变量

它是研究中所要测量(观察和记录)的被试的各种反应,所以又叫反应变量。

如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业数量与质量;

作业完成的速度;

道德品质;

身体健康水平等等。

如果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一般用y=f(x)来表示。

在这个公式中,x代表自变量,y代表因变量。

研究过程就是看当x发生变化时,y是否也随之而变。

或者当x不变时,y是否也不变。

3、无关变量

它是在研究中除自变量以外,其它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因而需要加以限制的变量。

之所以称为“无关变量”,是因为这些变量与所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无关。

故又被称为“次要变量”(针对自变量是“主要变量”而言)或“控制变量”(指对它应加以控制而言)。

无关变量既有属于被试主观方面的,如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兴趣、期望、习惯等等。

也有属于客观环境方面的,如研究场所的照明、温度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

此外,还有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其它因素。

总之,无关变量是在研究中需要严格加以限制,并使其对因变量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影响的因素。

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就是要在限制无关变量的情况下,寻找自变量(X)的变化对因变量(Y)所发生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其特定的因果关系。

所以,妥善处理好以上三种变量之间关系,是研究成功的主要条件。

4、限制无关变量

由于我们的教育研究总是在若干无关变量同时起作用的状态下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无关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

所以,对无关变量要严加控制。

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某些不易发觉,或者虽经发觉但只是偶然起作用的无关变量,由于无法限制或很难限制,只有用增加实验次数的方法,来抵消其影响。

对于某些经常起作用的无关变量,则一定要加以很好地控制。

方法较多,主要有:

(1)消褪其影响。

如对声音、光线、温度、刺激物呈现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间隔等等。

(2)固定其影响,即使其影响保持恒定。

如研究场所等。

关于被试主观因素(如被试的个别差异、练习与疲劳因素、习惯与期望)对研究的影响问题,则可通过合理分组以及正确使用实验程序来相互抵消其影响。

(三)制定研究方案

1、选择被试(相对于主试,即研究对象)

选择的方法选什么人——质量遵循随机性原则和同等性原则,使每个个体被选出的机会均等。

随机抽样——抓阄分层抽样——先有意抽样,再随机抽样

选多少人——数量

要看研究的目的,不作硬性规定,一般不少于30人。

可以班级为单位

被试的年龄、性别以及他们与这项研究有关的条件要明确。

如:

做阅读研究要注意视力;

做听写研究要注意听力;

做颜色研究要注意是否色盲;

做智力研究要注意学习成绩等等。

2、实验分组

实验组控制组(对照组)

实验组是要看因变量y是否随自变量X之变化而变化。

控制组则要看因变量y是否随自变量X之不变化而不变。

3、安排实验进行的细节

关于实验次数和进行时间

实验的次数和进行时间应充分,但也不能太长,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疲劳和厌烦情绪;

反应要得到足够的测量,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在多次实验中要安排适当休息;

4、指示语

指示语告诉被试如何进行活动,被试对指示语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他怎样进行反应,对指示语的要求是:

简单明确,无暗示性,切忌摸棱两可,一语双关;

每次给被试的指示语应相同,一般是先拟好写在纸上,然后主试熟记之;

指示语应有一定的激发性,关键部分要重复;

要特别考虑不同年龄被试的理解水平。

制定研究结果记录,整理和分析的办法

5、研究结果的记录

对于观察到的事实和主试的解释要分清。

一般主要记录事实,至于主试的见解当然也可记录下来,但不要只记录主试的判断。

对没把握的、不自信的和有怀疑的内容要分清。

某些确知其有问题的材料,可以不记录,但不可以任意选择。

不要只记录能说明假设的材料,而不记录与假设有矛盾的材料,这是科学态度问题。

实验进行的时间、地点以及足以影响实验的条件都应记录下来,被试的基本情况及其当前和过去的表现也应了解和记录下来,这对以后分析结果时会有用处。

尽量当时记录,不要事后追记。

如果必须追记,要加以说明。

能记录数量反应的,就尽量用数字。

记录时应尽量使用事先印好的表格来填写,并争取利用专门器械和设备,以保证记录的精确性。

改动记录数字时,一定要把原来数字划去,另写,切忌在上面涂改。

6、研究结果的整理

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出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显然我们不能只根据一次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就下结论,而必须进行多次观察。

而多次观察与记录的数据就不可能是完全等同的。

为了使这些数据代表的意义清楚地表现出来,就需要加以整理。

要从原始材料中找出隐藏在数字后面的趋向和关系。

并用明显清楚的方式把它表述出来,这项工作是借助于统计方式来完成的。

平均数与标准差

差异显著性检验

7、对不同性质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如记住的生字数,做对的数学题数等。

在作比较时,可以说甲比乙大多少和甲是乙的多少倍。

可以利用加、减、乘、除法去处理它们。

只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的数据,如智力测验的分数,甲:

100;

乙:

75;

丙:

50。

在做比较时,只可以说甲与乙之差别等于乙与丙之差别,而不能说甲的智力是丙的智力的两倍。

处理时只能用加减法,不能用乘除法。

单位既不相等,又没有绝对零的数据,如对某一作品之评价,对老师的喜爱,自信的程度等。

只能按顺序排出等级,最喜欢什么,次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在做比较时,不能说某某人对某一作品的喜爱程度为另一作品的喜爱程度的几倍,处理时,加、减、乘、除法都不能用。

8、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对研究结果进行适当的统计处理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实事求是地分析,并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当有些研究结果不能肯定原来假设时,并不意味着必然否定原来的假设,因为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在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在实验中未加控制,就有可能得出另外的结论。

如果设计时考虑得周到,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可以减少到最小限度。

对研究结果做出较普遍的结论时必须格外小心。

因为有些研究结果只是在某一具体研究条件下得到的,如果改变了研究条件,则结果可能发生变化。

一般的说,对于一个研究的结果只能做出有限制的结论。

9、制作图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画表和作图必须要做到“一目了然”,因此应简明扼要地把结果反映出来,并且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解释,就可以让读者看懂,也就是很清楚地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表现出来。

画表:

画表的基本要求:

按照需要来确定画哪种类型的表。

原始材料的表格:

为了把很多数据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可以在做实验前预先画好表格,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随时把得到的数据填在表格内,这种表包括全部的原始材料。

总结表:

这是经过加工把数据的全部统计结果归在一起的表。

在实验报告中引用的事实材料一般都是原始材料经过初步分析,加以统计处理的结果。

这种按讨论问题的需要,由统计数据组成的表,可以作为某个观点的根据,它放在实验报告的结果项内。

分析表:

这是由一部分统计结果组成的表。

表的格式:

表顶和表底用较粗的线条画。

表的左右两边不封闭。

表内可按所包含的项目用竖线把数据分成几个纵列。

横线除用来隔开表头与表内数据外,一般不再划。

表名和表头:

表名必须确切地说明表内数据所揭露的事实,也就是用最简短的一句话指出表内数据揭示了什么现象(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头用来说明表内数据的性质(代表什么现象)。

表内数据必须书写清楚和确实:

数字不可涂改。

表内不应留有一个空白点,如果实验结果是零,就必须写上“0”,有人认为0是表示没有,所以不必写,这是不对的。

因为空白的意义不只是0,还有可能代表没有做实验,如果真是没有做这项实验,就应在相应位置画上“—”。

作图

表与图的区别与联系

表的功用是排列和分析数据。

图则是表明这些经过排列和分析过的数据,所揭示出的它们所代表的各现象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趋势。

因此,图是在表的基础上画出来的,它更概括、更形象地表明所研究的问题。

作图的基本要求

根据所要表明的现象的性质确定画哪一种图。

一般常用的是多边图或曲线图,表明因变量随自变量而逐渐变化的趋势。

图名:

与表名的要求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表名应写在表的上边,而图名则应写在图的下边。

图的作用主要是表明变化的趋势,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因变量不是规则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而是波动较大,这时为了明显地表示变化的趋势就需要对曲线作些修饰。

四、怎样写教育研究报告

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题目:

说明这个研究是哪方面的问题

2、问题:

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

这有下列几种情况:

探讨过去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对某一假设的验证,如,愉快教学。

在这里必须说明进行这项研究的意义,最好能说清楚当前进行的这项研究的来龙去脉。

3、方法:

主要讲研究设计,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被试:

选择被试的方法,被试的年龄、性别以及他们与当前研究有关的条件,如做视觉研究要注意视力,做听觉研究要注意听力,做颜色研究要注意是否色盲,做智力研究要注意学习成绩……。

此外,还要说明被试的数量和分组。

所用仪器和研究材料:

要说明所用仪器的名称、规格以及对所用研究材料的描述(文字、图形、数字、实物……)

4、研究程序:

研究进行的步骤和方式(单组、等组、轮组)、对被试的指示语等等。

总之,一切研究条件都必须说得清楚确切,以便别人随时可以重复这个研究,来验证这个研究的结果。

5、结果:

主要部分是统计数据,它是原始材料经过加工后以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此外,有时还包括研究过程中观察结果的记录,被试的口头报告等。

研究结果中所列的全部内容,必须来自本研究所得的数据,不能任意修改、增减,也不要在这一部分谈作者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这个研究得到了什么。

6、讨论:

主要是依据研究结果对研究目的进行回答。

当结果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或结果各部分相互矛盾时,需要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还可适当地扩大讨论的范围。

比如,当结果与别人所做的同类实验不一致时,可提出来讨论;

也可提出对本实验程序、仪器、方法的改进意见,以及对进一步研究此问题的建议等。

在讨论中必须注意不要离题,要分清主次。

7、结论:

说明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或否定了什么。

一般是用条文的形式,简短的文句表达出来。

结论必须恰当,不可夸大或缩小,必须以本研究所得结果为依据,确切地反映整个研究的收获。

8、参考文献:

在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论文一定要表述清楚,并把论文的作者、题目、出处和出版的日期依次列在研究报告的后面。

格式与规范

知识产权的尊重(对原作者的尊重),对读者负责

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的特点

1、概念

在尽可能短的一段时间内向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主要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

2、特点

(1)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许多现象或行为很难或无法由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感知,如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学习动机、内心体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术水平等等。

因此就需要采用调查法收集有关资料。

(2)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不控制或操纵被调查的现象和回答者。

调查研究不能确定现象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3)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收集资料速度快。

(4)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

3、种类

根据研究类型的性质分:

描述调查解释调查评价调查预测调查

根据调查取样不同分:

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根据资料获得的方式分: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

二、问卷调查

问卷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系列书面问题,用这些问题来征求回答者的书面意见。

1、问卷中的问题要适合研究

问卷要问那些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

做过问卷调查的人经常发现,在总结和分析调查得来的资料时,有些资料无法使用或者与研究的问题无关,即为多余问题。

解决办法:

在把一个问题列入问卷之前,先确定将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进行总结,采用什么方法分析。

若一时无法确定,就不要把这个问题列入问卷。

问卷中的问题一定要适合回答者。

问卷常常发给两个以上的总体的回答者,这时问题要适合回答者显得更为突出。

(1)对不同的总体使用不同的问卷(如:

成人问卷、儿童问卷、男性问卷、女性问卷);

(2)使用多样化措词,使回答者从中挑选适当的用语(如:

你的孩子是上公办幼儿园、企业幼儿园、民办幼儿园);

(3)使用跳答或相倚性问题(如:

三年级的同学请跳到问题11)。

2、问卷中问题的用词

问题的措词在设计问卷时很重要,若措词不当,则容易发生错误,使调查发生较大误差。

在问题的措词中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一个问题中不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如问“你喜欢看电影和戏剧吗?

在二择一的问题中,应当仔细考虑两个对象是不是相互排斥的。

如问“你喜欢唱歌还是跳舞?

(2)问题含糊不清

尽量把问题表达清楚。

“年龄”、“现在”等词也经常引起误解。

如当回答21岁时,表示的是周岁还是虚岁?

用实足年龄提问或由出生日期更为适宜。

在问题中不要用俚语,也不要用专业术语和概念。

最好在调查前先向相对广泛范围内的人问这些问题,看回答者是否理解。

(3)用词水平

问题的用词要考虑回答者受教育水平和特点。

要考虑词汇的难度和规范程度,问题的表达要简洁。

用词要避免引起回答者的反感,一般要用较正式的书面语言。

(4)问题应尽量具体,并有特定的回答,不要使用抽象概念。

(5)避免诱导性

诱导可以使回答产生偏见。

避免办法:

第一,问题应该按中立的方式问;

第二,在问题中不要引用权威的话。

(6)敏感性(威胁性)问题

有些调查涉及到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回答者对这类问题很敏感。

方法:

第一,先假定他有那种行为,然后从后面的答案中作选择。

第二,假定对规范无一致意见。

如:

有人认为儿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良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儿童强烈好奇心的表现,你在一个月内随便拿过别人的东西吗?

a.拿过b.没拿过。

第三,指出该行为不是异常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大多数单位都有挪用教育经费现象,你单位上年度挪用教育经费金额为:

a.30万b.20万c.15万d.5万e.0万。

敏感性问题的句长影响其威胁性强度,由10个以下的字组成的短问题比由33个以上的字组成的长问题的威胁性更大。

敏感性问题放在问卷的靠后一些比靠前一些回答率要高。

(7)缺乏限定的问题

如问小学儿童“你尿过床吗?

”这个问题,由于缺乏时间限定,所以儿童无法回答。

因为不知是从一出生就算起呢,还是什么时侯算起。

3、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

(1)封闭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又称为定选问题,回答者从研究者所给的两个或更多的具体回答种类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回答。

优点:

①回答是标准的,可以作人与人之间的比较;

②对回答容易编码和分析;

③回答比较完整;

④回答比较容易;

⑤当回答者不愿以精确数字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时,采用封闭式回答,他可能愿意选择他所属的一个范围或种类。

缺点:

①容易使人猜着回答,甚至乱答;

②答案不完备而无机会解释时,回答者不知怎么回答;

③答案太多时难以记住;

④回答者的差异会被人为地消除;

⑤容易发生书写错误。

封闭性问题一般适用于无联系的、性质截然不同的和数量较少的回答种类。

封闭性问题的回答种类应该详尽无遗,相互排斥。

(2)开放性问题

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回答种类的问题。

①可用于回答种类不确知或调查人员想不到回答者认为什么是适当回答种类时;

②允许回答者充分回答,并有澄清和阐明其答案的机会;

③适用于复杂问题;

④给予回答者自我表达的机会。

①可导致搜集无价值和不相干的资料;

②资料难以标准化,不好比较;

③编码困难;

④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故拒绝率高。

开放性问题适用于那些不能用几个简单种类,而需要加以详细论述的回答。

目前很多人采用混合性问卷,问卷中既有封闭性问题,又有开放性问题。

(3)回答种类安排形式

开放性问题只要留有足够回答的空间即可。

封闭性问题安排形式比较复杂。

准则是使回答尽可能清楚而不显得乱。

其方法可在一横线上打√,在方格中打√,或者把数字用圆圈圈起来等。

4、问题次序

问题次序依照以下规则排列:

(1)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在问卷的后面。

(2)先问易于回答的问题。

一般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一个事实,而非一个看法、观点或信念等。

而且不需要什么考虑就能回答。

性别、年龄等问题。

(3)先问后面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

(4)按逻辑次序排列问题。

(5)避免建立反应倾向。

(6)将信度检验问题分成对儿。

(7)问卷中问题的长度和型式参差排列。

(8)确定漏斗技术是否适用。

这是指在安排问题顺序时,先问范围广的、一般的,甚至开放性的问题,接着问较具体的问题,这样漏斗越来越窄。

这种技术由于先问非威胁性甚至不相关的问题,从而使回答者不感拘束。

三、访谈调查

是以访谈人员和回答者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的调查。

1、访谈技术

(1)接近回答者的方法

接近被访问者是访谈调查的第一步。

访谈人员与回答者一般是陌生的,所以访谈人员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

①告诉回答者访谈人员是谁以及代表谁,必要时可出示身份证。

②告诉回答者,访谈人员来做什么,还要告诉回答者,他回答的内容是保密的,其姓名和住址亦保密。

③告诉回答者,他是如何被选出来的,并强调他不是作为个人被选出来的,而是代表某一个研究总体被选出来的(如:

我们需要各方面人士的意见)。

④使用信件和简报。

在访问前可以事先寄信将访问之事通知回答者;

在访问时可以带些以往调查结果的简报或论文摘要以表明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结果公布的方法。

⑤采用积极方法接近回答者。

访谈者应说“我想进去跟您谈谈这事”,而不要说“我可以进来吗?

”或者“我以后应该再来吗?

尽量不说让回答者有说“不”字机会的话。

在访谈之初,可谈谈回答者的住房、室内陈设、家庭、爱好等。

访谈人员应该使回答者感到自在地说出他所要说的任何事情。

(2)对拒绝的处理

拒绝的原因主要有:

①回答者认为调查“无聊”或“不值得搞”。

②回答者说自己“太忙”。

③回答者说自己正在工作,不能或不想为访问花费时间。

④回答者曾受过其它调查,因而对访问的原因产生了误解。

⑤回答者与访谈人员之间有语言障碍。

⑥拒绝或“不感兴趣”但又无拒绝原因。

在遭到拒绝时,访谈人员要分析拒绝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若回答者以为访谈人员是窃贼等时,则访谈人员可出示身份证和更多的其它证件。

若回答者不了解研究目的,认为这项研究不值得做,或认为调查结果将不予保密时,访谈人员则应详细说明调查结果以何种方式发表,并展示报刊对过去一些研究的价值的颂扬文章,或出示权威人物说明目前这项研究的价值的信函。

若访谈人员由于种族、性别等差异而遭拒绝时,则礼貌地撤退,然后由与回答者有近似特征的人去访问。

(3)结构式访谈

事先拟好标准化问题,对每个回答者问同样的问题。

在结构式访谈中,应该避免对问题作阐述,否则会导致问题含义的微妙变化。

在结构式访谈中,要按事先拟好的标准化问题的顺序提问,每个问题都应问到。

一套好的标准化问题,不应有重复的问题(除有意外)。

在结构式访谈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引导回答者。

(4)非结构式访谈

是事先不将问题写下来,访谈人员只分给一个研究的题目,边谈边形成问题的访谈形式。

非结构式访谈主要是开放性问题。

一般是要求回答者就一个他以前可能未曾想过的问题进行口头的即席陈述。

①引导回答者作更充分、更准确的回答;

②对回答作结构整理。

试探一般应是中立的,方式有:

①复述问题。

每当回答者看来不理解问题时,应复述问题。

对于较长的问题,一般都应复述二至三遍。

②复述回答。

当访谈人员不肯定自己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回答时,可使用复述回答的形式。

③表示理解和关心。

访谈人员可以表示自己已经听到回答,从而激发回答者继续下去。

④停顿。

若回答显然不完全,访谈人员可停顿,不说任何话。

这表示访谈人员知道回答者已开始回答,并等待他答完。

⑤一个中立的问题或评论。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或“请您多讲一些”。

2、访谈调查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①灵活

访谈可探索较具体的回答,而且当对一个问题的回答表明回答者有误解时,可重提该问题。

②回答率高

访谈往往比问卷的回答率高。

不能读和写的人,还是愿在访谈中回答问题的,而有些不愿花精力写出其回答的人可能乐于谈话。

③非言语行为

访谈人员可在现场观察非言语行为并评估回答的有效度。

④控制环境

访谈人员可确保访谈在私下进行,没有嘈杂声等等。

⑤问题顺序

访谈人员一直控制着问题顺序。

⑥自发性

自发性的回答比回答者有时间经过考虑后的回答更具有可信性而更少规范性。

⑦回答者可单独作答

回答者不能象问卷研究中常发生的那样可以“骗人”,即接受他人的提示或回答,或由他人代笔完成整个问卷表。

⑧完整性

访谈人员可保证所有问题均得到回答。

⑨访谈时间

访谈人员可记录下确切的访谈时间、日期和地点。

(2)缺点

①费用高②时间长③访谈偏见

访谈人员可能误解回答者的回答,可能理解它而在记录时却造成笔误,甚至当回答者未回答时却记录了一个回答。

此外,回答者的回答可能受到他对访谈员的性别、种族、社会阶级、年龄、服饰和外貌以至口音的影响。

④无机会推敲记录

访谈一般不给予回答者时间去进行研究,核对记录,以及同家人和朋友审核事实,或思考自己的回答。

⑤匿名保证较差⑥问题措辞不十分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