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494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丰城四中高三年级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

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B.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受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是展示中国国家实力的超级舞台。

林鸣是国家培养的一名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他建设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但对中国的工程建设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每一个节假日,林鸣必定陪伴在坚守岗位的工人身边。

这种“在一起”不仅是生活层面的关心、爱护,更是工作上的充分尊重、理解以及激励和培养。

在林鸣的带领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

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获16个集体荣誉奖,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名一线技术工人被誉为“大国工匠”。

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

他对这一带很看好。

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工程不能简单地用工程经济指标来衡量,而要用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去考量。

它正在改变格局,改变城市化的观念,改变人的思路。

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

对现状的理性,对创新的欣喜,对超越的欣赏,对尝试的包容。

现在,林鸣心底还有一个愿望:

等到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大桥上跑一次。

到现在为止,他的跑步最高纪录是46.3公里。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他想他应该能跑下来。

(摘编自《独家专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

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材料二:

“说到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座大桥,我们得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孟总设计师说。

伶仃洋水域面积大约2100平方公里,半径60公里以内有14个珠三角的大中城市、7个机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南大门的一道防线,今天更是国家发展珠三角,特别是与香港、澳门携手打造“大湾区”前景的非常辽阔的一个经济大舞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

孟凡超说:

“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勾连。

但和西岸、澳门这边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

(摘编自长篇纪实文学《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材料三:

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将会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和200万吨混凝土,这些材料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但在此之前,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定要有飞跃式的发展,这么重要的工程,如果我们还简单重复,那就对不起肩负的这项任务。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负责人孟凡超在大桥设计之初,就定下目标——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书写中国人自己的“大桥故事”。

勇于开始,敢于尝试,沉管制造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

2012年,伶仃洋深处牛头岛,数千名工人在荒岛建起一个足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工厂,该工厂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

从未制作过模板的工程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自动化模板制造,并集成开发了钢筋流水线生产、大型全液压模板、混凝土控裂、管节顶推等成套技术,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为了让沉管能经受近30米厚海底淤泥的重压,设计师们开创性提出半刚性沉管结构,解决了沉管隧道深埋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做到了深海沉管“滴水不漏”。

(摘编自《海上工匠——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和它的建设者们》)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在中国没有先例,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其关键技术是中国工程师自主研发的。

B.珠江口水域面积大,周围城市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是中国南大门的一道防线,这是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

C.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改变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滞后状况,发挥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大有裨益。

D.衡量港珠澳大桥这一类超级工程建设的意义,要考虑它的工程经济指标,更要看到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结尾一段写林鸣打算在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在桥上跑步,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他希望看到自己的成果的喜悦、自豪之情。

B.港珠澳大桥的沉管制造产生的多项创新成果源于全体建设者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的精神。

C.材料三开头部分列举了很多数据,并用世界第一高楼和中型航空母舰作说明,是为了突出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

D.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援引了工程设计负责人的言语来解说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情况,这样写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和意图各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

“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

“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

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

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

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

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

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

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

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

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

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

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

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

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

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

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8.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隆庆初,进右中允,直经筵,寻迁左谕德。

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

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善谈兵。

四维,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

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

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

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四维、崇古为势要,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

四维奏辨,因乞去。

拱力护之,温诏慰留焉。

初,赵贞吉去位,拱欲援四维入阁,而殷士儋夤缘得之,诸人遂相构。

及御史赵应龙劾士儋,士儋未去,言路复有劾四维者。

四维已进左侍郎,不得已引去,无何士儋亦去。

东宫出

召四维充侍班官。

给事中曹大埜言四维贿拱得召,四维驰疏辨,求罢。

帝不许,趣入朝。

未至而穆宗崩,拱罢政,张居正当国,复移疾归。

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

武清伯李伟,慈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为援。

万历二年,复召掌詹事府。

明年三月,居正请增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

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

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

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

居正卒,四维始当国。

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初,四维曲事居正,积不能堪,拟旨不尽如居正意,居正亦渐恶之。

既得政,知中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

于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为居正所沉抑者。

虽未即尽登用,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

寻以父丧归。

服将阕,卒。

赠太师,谥文毅。

(选自《明史·

张四维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B.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C.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D.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四维熟悉边防事务。

他的边防事务知识是从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的同乡杨博和舅舅王崇古那里学习得来的。

B.张四维明了时事,深得高拱器重。

高拱掌管吏部,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

他也与高拱勾结,使通贡事成,更得高拱认可。

C.张四维能够直面指责。

面对给事中曹大埜说他贿赂高拱,他上奏辩解,请求罢免官职;

皇帝催他入朝,可是他却因病回乡。

D.张四维能屈能伸。

与张居正关系不好,却在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谨慎地侍奉、追随张居正,以图拜官晋爵。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明、清沿袭此制,也作经筵官的省称。

B.阁,一般指类似楼房的建筑物,文中是内阁的简称,内阁在我国明代、清代是最高官署。

C.崩,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在本文中是指帝王去世。

D.同列,指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同的人;

犹“同僚”。

其在文中指同等地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

(2)既得政,知中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飏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

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无穷。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突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担忧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舸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之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15.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

逍遥游》中用《齐谐》之名,再次从距离和高度两个角度夸饰鹏之大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借神话写蜀道的高峻难行,“”则从人行其上的困危之状间接描写山势的高险。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用“,”交代了自己求学时不羡慕同舍生优渥生活的原因。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

一次次地上山,又一次次地下山,山又高,路又窄,力气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地抬腿放腿、抬腿放腿。

山峰一个个无穷无尽地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作声中磕磕绊绊地行进。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

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地来君临山水,因此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

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

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它看着办吧。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已出现在眼前。

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

但是,猛的一下,(①),轰然震耳,溅水成雾。

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

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了一阵,拼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之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做一次最后的冲杀。

它挟带着雷霆蹿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

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已经看到,(②),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

B.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

C.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

D.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盛气凌人毕竟消逝

B.豪放不羁毕竟消亡

C.豪放不羁究竟消逝

D.盛气凌人究竟消亡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B.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C.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D.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古代的铜钱当中都有一个四方形孔眼,这主要是由当时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

铜钱在钱模子里浇铸而成后,轮廓总是不整齐。

①,必须用锉刀修锉。

因为一枚一枚修锉铜钱的周边很费工时,所以②,将100多个铜钱穿在棍子上一次锉成。

如果孔是圆的,那么铜钱在木棍上会来回转动,不好修锉。

为此,工匠们把中间的孔做成方形,再穿进一根方棍,③,修锉起来就方便多了。

21.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

(不超过50字)(5分)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

“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猪听了回答道:

“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四、写作(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